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_第1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_第2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_第3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_第4页
七下语文复习综合测试(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二)(全卷120分,120分钟完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háo胡骑(jì)伫立(chù)参差不齐(cī)B、惬意(qiè)讪笑(shàn)污秽(huì)浑身解数(xiè)C、归省(shěng)嫉妒(jí)字帖(tiè)鲜为人知(xiān)D、重荷(hè)嗔视(chēn)炽痛(zhì)气冲斗牛(dòu)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签赏菜畦契而不舍人声鼎沸B、花圃塑气可歌可泣来势凶凶C、蓦然彷徨义愤填膺妇孺皆知D、晦暗收敛叱宅风云锋芒必露3、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个案件很复杂,真可谓扑朔迷离。B、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几个字是对市长牛玉儒一生最好的评价。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七(1)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C、家乡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5、工整、准确书写每一句诗。=1\*GB3①,云从窗里出。=2\*GB3②深林人不知,。=3\*GB3③夜发清溪向三峡,。=4\*GB3④,凭君传语报平安。=5\*GB3⑤,青山独归远。=6\*GB3⑥有约不来过夜半,。=7\*GB3⑦江山代有才人出,。=8\*GB3⑧,寒光照铁衣。三、古诗词欣赏(每小题5分,共15分)(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二)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8、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9、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意象:意境:情感:(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0、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1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著阅读(每小题5分,共10分)(一)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

“再讲一个,老太太!”

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12、上面文字选自

,作者是

。13、文段中的“我”是指谁?

14、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二)名著片段阅读,读后回答问题。(4分)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15、上面一段文字出自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2分)16、选段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3分)缘由:五、课内现代文阅读(共39分)(一)阅读《邓稼先》节选“我不能走”(10分)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几时从父亲口中尝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7、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意见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3分)18、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19、请在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20、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2分)(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11分)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⑥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21、选文第一、二段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22、概括选文中体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哪三件事。(3分)23、第③自然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你怎样理解?(3分)24、请在选文中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形象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3分)(三)阅读《社戏》节选(18分)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退后

)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25、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分)26、“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27、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A、作用:

B、作用:28、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3分)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29、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下画上横线。(4分)第一段:(活泼轻松)第二段:(急切焦虑)第三段:(惘然陶醉)30、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哪些角度描写景:景物描写的作用: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8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1、对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权谓吕蒙曰(谓:对……说)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学位最高的一级)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3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孰若孤孤常读书3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34、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35、翻译句子(6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阅读《口技》完成问题(1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齐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6、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妙毕备(妙:妙处)B、会宾客大宴(会:适逢)C、几欲先走(走:行走)D、两股战战(股:大腿)3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用法不同其它三项的是()(3分)A、京中有善口技者B、妇手拍儿声C、满坐寂然D、不能名其一处也38、下列各组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声B、以为妙绝群响毕绝C、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D、当是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9、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B、本文既可以当做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衬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于正面描写。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名题意。40、翻译句子(6分)A、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参考答案:1、2、3、4、5、6、C7、答: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