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_第1页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_第2页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_第3页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_第4页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麻醉心血管事件的启示与反思◆新生儿、婴幼儿心血管系统特点及认识◆临床病例及启示●新生儿麻醉缺氧和紫绀:处理一例

◎现病史:男,2d,3.2kg;腹胀及腹压高;因先天性无肛门拟行成形术◎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Paw高+术中出血较多(?)+BP未测→紫绀、SpO288%→HR↓+SpO280%→求救?◎处理:成人呼吸机→回路通气;以增加频率为主;踝关节血压;输血;Dobuta★反思和认识:新生儿循环有何特点?◎现病史:男,1岁,因双上肢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拟行手术治疗◎麻醉:监测ECG、HR、SpO2;KTM基础麻醉后常规诱导和维持⊙急救:手术异常出血(?)+HR↑→加快输液+Eph→HR↓→HR↓+

SpO2↓→上级医生→面色+四肢+颈动脉→压迫止血+AD+紧急配血+下肢血压监测●手术异常出血:抢救一例

◎麻醉苏醒延迟?→瞳孔大+视网膜水肿→12h后苏醒!★反思和认识:☆为何不监测血压?有创?下肢血压?

☆备血和输血?心血管系统有何特点?◎现病史:女,3岁,因车祸伤致硬膜下血肿,拟急诊开颅探查术◎麻醉手术:昏迷,体征无明显异常;未无创监测;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急救:“切皮+取颅骨过程中出血较多”→Bp↓+HR↑→加快输液+泵注DA→Bp↑→血肿清除时→Bp↓+SpO2↓+HR↓→输血+dexam→

Bp↓+SpO2↓→推注DA+Aminophy→手术医生发现:ECG室颤···●麻醉手术期间心脏骤停:死亡一例◎复苏:心外ICU:T39ºC、Na+174mmol/L、Glu21mmol/L→复苏失败···◎争论:⊙手术医生:心跳骤停是我发现的→麻醉观察不及时+输血太慢···

⊙麻醉科主任:患儿出血约900ml,医生没进修就开颅出血太多···

◎处理:手术因技术不足赔偿50%;麻醉因监测、评估和输血不足赔偿50%★反思和认识:如何评估、计算和输血?◆从胎儿–新生儿血液循环转换认识其特点◎解剖学特点:特殊通道结构!⊙脐静脉1条(含氧量较高的血液):胎盘—肝门(下腔静脉)⊙脐动脉2条(含氧量较低的混合血):髂内动脉—胎盘⊙卵圆孔:左—右心房:右心房血液经卵圆孔直接入左心房⊙动脉导管:肺动脉—主动脉弓之间

●胎儿血液循环及特征◎胎儿血液循环特点:体循环+右心负荷!

⊙胎儿期只有体循环:几无肺循环(肺压缩):胎儿左、右心都向全身供血⊙胎儿体内大部分是混合血:肝脏供血含氧量最高;心、脑次之;下半身最低⊙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中的特殊通道⊙胎儿时期右心室承担着较左心室更大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更简洁的血液供应+更好的氧供和营养供应!

●新生儿血液循环转换及特征◎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肺呼吸的开始,血液循环开始大转换!★胎儿循环→新生儿循环转换(转移期)→24h内向成人循环转换

◎新生儿循环: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和动力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脐血管结扎:脐胎循环→肺循环:脐V→肝圆韧带,脐A→膀胱脐韧带⊙卵圆孔关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循环↓→右心室流入肺的血液↑而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的血液亦增多→左心房压力↑☆当左心房压力>右心房时,卵圆孔出生后5~7M解剖上关闭⊙动脉导管关闭:95%婴儿在生后1Y内形成解剖上关闭,成为动脉韧带

○出生后肺循环P↓+体循环P↑→流经动脉导管血流↓○血氧增高或缓激肽的释放使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导管逐渐闭塞★血管通道功能性改变:左心容量和压力负荷↑●新生儿循环转换的临床意义:右向左分流◎心血管功能稳定性差:心率变异性高☆生后24h时:85~145次/min,1~7d:100~175次/min,8~28d:115~190次/min

◎血液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少:发烧时散热少→高热、心率失常!

☆温度低时:四肢易发冷,末梢易出现青紫→SpO2监测容易误报误读★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开放:右向左分流→出现明显青紫

☆肺动脉压高压: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和CO2蓄积等病理情况☆肺内压和胸内压过高:肺部、腹压过度膨胀◆婴幼儿心血管功能特点及维护●婴幼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未成熟◎心脏重量和容积:新生儿20~25g、心腔容积20ml(0.8%vs0.5%;1:6)

◎房室增长速度:新生儿右心室壁厚,到6M时,左右心室厚度相等☆与收缩性有关心肌群发育差、心肌收缩性差+心室容积小(顺应性低)

◎血管:小儿外周动脉相对粗:新生儿A:V为1:1(vs成人1:2)☆婴幼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动脉壁柔软,收缩有限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婴幼儿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特点:代偿能力差◎心脏超负荷状态(心衰倾向):卵圆孔和动脉导管闭合→左心室作功↑

◎心率:年龄愈少,心率愈速⊙新陈代谢旺盛,但心脏每次搏出量有限,只有增加HR代偿⊙婴幼儿迷走神经未发育完善:交感神经占优势→易有心率加速☆T每增高1℃:HR增加约15次/min;睡眠时HR减少20次/min★提示:心脏对容量负荷敏感;对后负荷↑耐受性差

★反思:麻醉期间监测?适量预充、补充?见血输血与快速输血?

◎动脉血压:新生儿SBP为65mmHg;1岁SBP=80+(2age),DBP为2/3SBP☆目前:≥标准20mmhg为高血压;≤标准20mmhg为低血压☆临床: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有创比无创高15~35mmHg☆生理:收缩压反映:心肌收缩力;舒张压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冠脉血流量☆桡动脉有创MAP与主动脉舒张压最具相关性:反映心脏灌注压(常规)★提示:婴幼儿可以监测上肢或下肢血压;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

★反思:新生儿和婴儿的血压监测:无设备?临床意义不大?

◎循环时间和血红蛋白的功能特点

⊙血循环时间:婴幼儿平均时间12s,学龄前儿童15S(vs成人23s)⊙血红蛋白的功能特点:6月以内婴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显著↓↓☆新生儿Hb170g/L,但大部分为胎儿血红蛋白(fetalHb):氧离曲线左移☆6M时fetalHb由成人Hb替代,并降至110g/L

★提示1:从婴幼儿到儿童术中:单位时间出血快!★提示2:新生儿和6M内婴儿强调监测Hb和Hct,及时输注红细胞★反思:出血量不大?出血不快?

◎重新认识:婴幼儿围术期心血管功能代偿主要机制

⊙“心肌功能”: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心肌血供、氧供和本身生理状态)☆婴幼儿心肌功能相对不全:心肌发育不全,功能代偿不足⊙“心泵功能”:指整体心脏协调性排出回心血液的能力

⊙反映心肌的功能状态+瓣膜功能状态+心包状态☆婴幼儿心泵功能受限:心肌发育不全、容积改变时瓣膜功能异常等

●婴幼儿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功能主要代偿机制⊙“循环功能”:指有效循环血量、心泵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协同能力

○反映心功能、血容量和血管阻力三者的“平衡状态”★临床观察:婴幼儿围术期最易受影响功能—循环功能!★询证:婴幼儿围术期最主要心血管功能代偿机制:循环功能!◎对婴幼儿体液分布特点的认识:术中输液和输血⊙体液多: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婴儿占75%(vs成人60%)☆小儿虽体液占体重百分比较高,但因其体重低→因此实际体液储备少⊙细胞外液比例高:小儿50%体液为细胞外液(vs成人20%)⊙细胞外液变化快:围术期最易发生变化的部分,也是治疗的作用部分○不显性失水多:按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新陈代谢快、体表面积大)○消化道的液体交换量大:一旦腹泻等,水的再吸收障碍→水和电解质紊乱○肾脏调节功能差:浓缩、稀释功能、酸化尿液和保留碱基能力均较低☆婴幼儿水交换率为成人的3~4倍→小儿对缺水的耐受性差+易发生脱水★小儿麻醉期间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麻醉期间输血:术中失血量+应考虑出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比

☆血容量:早产儿95ml/kg;新生儿85ml/kg;≤2岁75ml/kg;≥3岁70ml/kg○指导何时输血三种方法:失血量≥血容量10%;HCT≤30%;MABL

☆MABL(最大允许出血量):=估计血容量(术前HCT-30)/术前HCT★临床指南:大型手术见血输血;中型手术备血+配血◎从心脏应激的主要因素:认识HR维护的重要性⊙运动和承受最大负荷时心脏应激三个主要因素(三机制)

○心肌收缩、HR和Starling机制

☆一系列研究:婴幼儿因心肌未成熟收缩力低、代偿能力差☆生理学证实:婴幼儿心室容积小+心肌收缩力低→Starling机制不全○婴幼儿围术期心脏主要代偿机制:HR增快★围术期维护心血管功能重点一:维持血容量+HR

⊙婴幼儿应急、应激时HR并不代偿增快的病理生理:

○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心脏传导系统受损(AVB)○严重缺氧、严重酸中毒○心肌或心脏传导抑制:深麻醉○迷走神经刺激○严重高钾、严重高镁

★婴幼儿酸中毒发生率高:产酸多、酸化尿液和保碱能力均较低◎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的启示⊙新生儿心肺复苏指南○初步复苏:保暖→体位→吸引→擦干→刺激(触觉刺激诱发呼吸)→评估

○HR<60次/分,进入以下流程☆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药物: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剂★新生儿和婴儿HR进行性减慢:重度缺氧或和严重酸中毒⊙拟肾上腺素药物的临床选择:被动措施之一

○从增加CO维护心血管功能角度选择:DA、Dobutamine、AD○从防治心衰+维持肾血流量角度思考:DA、Dobutamine○从避免增加肺动脉高压+防治心衰角度思考:

Dobutamine☆与DA对比:Dobutamine无肺动脉收缩效应、无静脉扩张作用、β2效应强○从治疗异常心律+避免抑制心肌收缩力角度思考:胺碘酮☆研究表明:

胺碘酮是对心肌收缩力影响最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活性药物的选择:循环功能代偿、心脏应激方式的启示●急诊手术:抢救一例◎男,3岁.14d前发热咳嗽,2d前呕吐,腹部膨胀,以肠套叠急症手术◎麻醉:常规全麻.术中Bp持续偏高,生命体征稳定,术毕清醒拔管◎术后2h:意识障碍、抽搐;T38.2℃;HR138次/min、Bp140/100mmHg◎急救:重新插管;血白细胞数偏高,动脉血气无明显异常◆高血压脑病:婴幼儿血压监测?◆临床病例及启示★儿科和神内:不排除麻醉期间缺氧造成脑水肿〇特殊检查:脑脊液蛋白(++),细胞数4个;CT示脑低密度区→诊断病毒性脑炎〇阿糖胞苷、转移因子和脱水剂治疗2d→右侧肢体肌力↓,视物模糊,抽搐2次〇体检:Bp136/98mmHg、HR120次/min+肾动脉狭窄和变形〇再治疗:降压+脱水→24h后抽搐停止、无明显异常

★反思和认识:过度关注低血压同时,高血压的风险?●择期手术:急救一例◎女,10岁.因转移性腹痛,急诊入院,拟行阑尾切除术.既往肾炎史◎术前:Bp144/102mmHg;尿常规:蛋白和RBC(++)、管型2~3、抗O阳性

◎麻醉:神情、无头痛;CEA下手术:诉疼痛+Bp120~140/90~110mmHg、HR120次/min→静脉镇痛→手术40min,术毕诉伤口疼痛,送返病房◎送回病房:诉头痛、黑朦→抽搐30min;Bp150/110mmHg

◎处理:吸氧+速尿20mg+20%甘露醇→病情稳定→ICU◎急救:Bp160/110mmHg、HR150/min+呼吸困难→头痛、抽搐→

降压+利尿+西地兰→头痛缓解,抽搐停止+急性肾炎常规治疗→康复★反思和认识:儿童高血压特点?治疗?◆流行病学和特征●流行病学◎总的发病率:国内外为1%~5%;国外高于国内(5%~13%vs0.5~9%)◎原发性高血压约25%,继发性高血压约75%◎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占80%,其次为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90%为肾血管性疾患;≤2岁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分泌CA类物质);

儿童时期高血压:主动脉缩窄+肾上腺疾病★反思:婴幼儿高血压并不少见●婴幼儿高血压特征◎症状多不典型:多无症状;部分头痛、恶心和呕吐、易激动、视力障碍◎家族史者占50%;50%儿童高血压伴有肥胖◎80%为继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80%)⊙肾脏:急、慢性肾炎;肾血管方面:肾血管畸形狭窄⊙心血管:主动脉狭窄、主闭;内分泌: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儿童高血压并发症较少:左心室肥厚是最突出的靶器官损害★启示:针对原发病因治疗◎高血压脑病:在紧张、疼痛诱因下,血压显著↑→脑A发生持久而严重痉挛后→被动性扩张→脑循环急剧障碍→脑水肿和颅内压↑

◎主要病理:急性脑水肿、脑部毛细血管坏死、点状出血和坏死性小动脉炎

◆高血压脑病病理生理●主要病理特征★提示:围术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关注:婴幼儿全身麻醉后中枢神经并发症与高血压?★反思:围术期脑水肿与麻醉期间缺氧?

◎应激性高血压:紧张、疼痛、高热、容量负荷早期

◎继发性高血压加重:⊙肾脏:急、慢性肾炎;肾血管方面:肾血管畸形狭窄⊙心血管:主动脉狭窄、主闭;内分泌: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婴幼儿高血压脑病的诱发因素或疾病

◎治疗:静脉给药+快速有效降压药☆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常用☆脑脱水+降低前负荷

●重视婴幼儿高血压的危害:过度关注低血压,忽视高血压的风险●加强围术期婴幼儿血压监测、调控:不便?不准确?◆临床病例及启示◆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围术期认识和评估

●误诊、手术并成功抢救一例◎现病史:男,8岁,因胸闷、腹痛,无恶心呕吐,以急性阑尾炎入院

近3W因咳嗽、咽喉肿痛、心慌、气促2次门诊抗感染治疗

◎体检:神情、气促,37.5℃,BP90/55mmHg、HR84次/min;右下腹压痛反跳痛(+);WBC10.2×109/L,N75.9%;ECG示频发室早,部分导联S-T改变

◎病情进展:外科观察5h后,胸闷加重;WBC14.1×109/L,N87.5%→“手术”

◎麻醉前:嗜睡;BP70/40mmHg、HR105次/min、RR32/min、SpO290%⊙pro+fent+cisat麻醉诱导,sev+renf维持;期间推注ephen、DA+esmol调整BP和HR;麻醉期间BP偏低、心动过速和PaO2偏低⊙术中发现阑尾无炎症更无化脓,术毕患者可唤醒,外科要求术毕拔管回病房◎急救:回病房后嗜睡+BP低+心动过速;浅昏迷+循环衰竭→会诊急救!

◎重症爆发性心肌炎:成功抢救⊙循环、呼吸支持;营养心肌⊙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临时起搏器●麻醉后死亡一例◎现病史:女,3岁,因“腹泻、呕吐1W,腹痛并腹胀”,急腹症拟行急症手术

近1M来因“上感”,门诊输液+抗生素治疗.◎体检:嗜睡状;37.8℃、HR168次/min,HR32次/min;肺部湿性啰音;X线显示心影扩大、肺淤血;ECG示心动过速;血常规:WBC13.5×109/L

◎麻醉与急救:KTM基础麻醉;入室后:补液;pro+remif+cisat麻醉诱导,诱导后因低血压+心律失常复苏治疗:DA、Phen、AD+esmol调整BP和HR→暂停手术+ICU

→因MODS死亡

●患儿多因急症入室、且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临床表现●相关学科医师认识不足:漏诊或误诊或误治★尸体: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死因:心律失常、心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再认识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VMC: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传导组织炎症,常累心包◎最常见柯萨奇病毒B组;其次腺病毒、流感病毒、Echo病毒★临床研究:VMC是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实验研究:病毒感染后,某些理化因素、白介素和儿茶酚胺是促发因素◎约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发生VMC◎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最易罹患VMC:春夏◎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流感病毒>Echo病毒◎中国VMC发生率>欧洲、北美及日本VMC发生率◎儿童多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导致VMC青少年多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VMC●VMC的流行病学

◎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心肌细胞变性、溶解或坏死!◎常侵犯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可以累及细胞间质、心内膜和心包

●VMC的病理◎VMC临床分型⊙一过型;隐匿型;心率变异型;ST-T改变型;重症型;猝死型◎临床表现:

⊙症状:心悸、胸闷、乏力、恶心、头昏和晕厥

○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增快与体温不一致;心音低;心包摩擦音;收缩期杂音○实验室:

WBC↑+心肌酶↑;ECG:ST-T变化+异位心律和传导阻滞;X线:心脏增大+肺充血或肺水肿●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认识其特征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最常见

○90%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70%为室性早搏

○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房颤、病窦发生;严重者短阵室速+窦缓

◎VMC心脏病生特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患儿气急、面色苍白、心动过速○重症VMC心肌受病毒侵害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猝死:部分猝死患者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主要病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阵发性室速常见)○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时:心脏猝死可达23.6%

重点关注小儿VMC心脏三大主要表现:

早搏+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目前多采用的临床诊断标准

⊙病史+心脏症状和体征○病毒感染1~3w○心脏症状:胸前区隐痛、胸闷、心悸、乏力、晕厥、休克和心衰○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一致或异常缓慢、心音低、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严重多发、复发性心律失常)

●对VMC诊断的再认识⊙上述感染内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ECG改变(任两项)

○窦速或阻滞:AVB或束支传导阻滞○早搏:多源成对室早、交界性早搏、阵发性室速○两个以上导联ST-T段上抬或下移≥0.05mv或异常Q波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肌钙蛋白T或I、CK-MB;超声心动图⊙病毒学依据(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病毒、病毒抗体、病毒特异性IgM病原学确证VMC:从心内膜、心肌或心包中检测到病毒

◎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起病急骤呈爆发性,常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衰或致死性心律失常,预后差◎病理生理:心脏病理损伤严重⊙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腔急性扩张→急性重症心衰⊙心肌功能和心泵功能严重受损→心源性休克⊙心脏窦房结和传导组织损害:Ⅱ或Ⅲ°传导阻滞、室颤、窦性停搏⊙MODS:主要脏器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缺氧和肺水肿

●小儿急性重症VMC(亦称爆发性心肌炎)致死因素: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

◎VMC的促发因素(主要条件):

⊙细菌感染+发热⊙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精神创伤⊙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下降⊙缺氧⊙创伤、手术和麻醉◆择期手术合并VMC的麻醉思考

●VMC促发因素的启示

◎休息重要性: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心衰和心律失常

◎择期手术的时机?⊙我们现在重视感冒:气道高反应性者感冒后应延期手术:4W!

⊙我们亦应重视:焦虑紧张、手术创伤、麻醉和应激对VMC的影响!

择期手术应延期!以心脏临床表现改善并稳定为依据●VMC的基础治疗—“强调静卧”的启示

◎小儿VMC发病率高,近年有增高趋势◎但VMC临床表现轻重差异大!易误诊、漏诊!〇VMC起病初期常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忽视)!〇重症VMC多以休克、心衰或心率失常为临床表现(未加辨别)!★循证医学: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

◆急诊手术可能合并VMC的麻醉思考

●小儿VMC围术期的特征◎婴幼儿急性重症VMC的首诊临床表现:

⊙近期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精神差+乏力+气促!

◎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急性重症VMC临床表现:⊙近期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气促+胸痛+晕厥!●急重症VMC的首诊临床表现得到的启示

◎近期(1~3w)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外科疾病不能解释的心脏病理生理:⊙心前区隐痛、心悸;晕厥⊙体温不能解释的心动过速⊙排除低血容量和中毒型休克的低血压⊙ECG:ST-T段改变+频发早搏+传导阻滞;X线:心脏明显增大+肺充血

●急诊麻醉前:重视并分析的小儿心脏病理因素◎重视易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