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1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2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3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战国七雄的概念;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等。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江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 致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引起各国的变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理解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改革能够促进 社会的开展,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敬仰;我们要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积极参 与改革。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江堰的作用难点:商鞅变法引起了社会关系

2、的变化,从而为后面讲述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一节我们讲述了春秋的史实,这一节我们讲述战国。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一公 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 为止,即公元前403年一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 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以三 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时期,战胜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 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这种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

3、革?本课我们将学习第7 课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战国七雄:(师)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局部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 着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 晋国王室。.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 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最终战国七雄形成。齐、韩、赵、魏、楚、燕、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已经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 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 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这一时期著名战役有

4、: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决战。战争中, 赵王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导致赵军惨败,秦 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 秦的进攻,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相关史事: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 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秦军射杀赵括。扩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 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

5、人。赵人大震。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伤亡大,更为残酷。材料:“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而历史就在 长平之战这里开始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中国通史第一卷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战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 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个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

6、崛起,其他几个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 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 势力增强。一个奴隶主的烦恼: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 具,虽然我也杀了几个,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 积极性呢?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个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 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商鞅变法: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假

7、设渴,于是 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 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意义: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 伐加速了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一世界遗产委员会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开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 冰主持,在成都附近修建了

8、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 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 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局部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成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两局部。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 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

9、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 用于分洪,并降水泥沙淤积。3、意义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 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三)、课堂小结: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展,先进生产工具(铁 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 社会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 开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速进入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