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物理说课稿三篇_第1页
2022年物理说课稿三篇_第2页
2022年物理说课稿三篇_第3页
2022年物理说课稿三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2022物理说课稿三篇物理说课稿三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物理说课稿3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物理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这样设计的理由。一、教材分析一、内容说明:?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二节内容。二、内容解析: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根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2、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研究,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上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无形中降低了难度。3、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根本量之间的关系

3、,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平安用电打下根底。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一、学生思维特点: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来支持。二、学生知识情况: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定量关系,认识是浅薄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

4、学的体系。三、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1、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拟、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那么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3、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通过阅读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5、四、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五、重点、难点、为了到达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章内容的第二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认为: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形

6、式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六、内容方法一、教学内容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二教具使用教师演示用:课件、干电池、开关、电阻、灯泡、导线、示教板。学生分组用:电源、导线、电阻、灯泡等。学生刚接触电学,内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惧,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三、教学方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下几点:1、是设计了学生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根底的特点,表达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根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

7、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2、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正确教学效果。3、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

8、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大?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表达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根本理念。二“温故知新引入概念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物理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

9、现物理、探究物理、认识并掌握物理。出示表一:R=5UV123I0。20。40。6表二:U=3VRw51015I0。60。30。2结合表格提出以下问题:1、实验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2、分析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得出欧姆定律。三“水到渠成得出公式I=U/R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变形进行分析,并介绍欧姆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四“精讲例题学以致用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到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对于物理计算题,要逐步进行板书,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学会标准解题。五“及时训练稳固新知为

10、了使学生到达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到达稳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两道及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稳固新知识。六“顺理成章串并电阻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把两个电阻串联、并联接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出电阻的变化情况。学生分组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两个电阻串联后电阻变大了,因为灯泡变暗了;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变小了,因为灯泡的变亮了。2、出示问题:为什么串联后电阻变大?并联后电阻变小?从前面学习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释。学生讨论后,带着小红帽上台演示:电阻串联,越串越长,所以越串越大;电阻并联,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3、问题:电阻

11、串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5的电阻与10的电阻串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两个10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测,当学生的猜测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当学生的猜测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七“总结反思提高认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串并联电阻的特点;根据

12、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推出串并联电阻的两个公式;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根底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到达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八、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分为两局部,左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电阻的串并联。右边是例题的解题过程。这样的设

13、计既能突出重难点,也为学生标准解题起到示范作用。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物理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的热运动?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扩散现象,第二是布朗运动,第三是热运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为本节内容的探究打下了根底,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之后理解微观世界做好了铺垫,具有承前启

14、后的作用。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成熟,生活经验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根底,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积极互动,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三、说教学目标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的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与物理之间的距离。四、说教学重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相关概念。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之间的区别。五、说教学方法

15、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局部,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导入、新课、稳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个局部,我会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施顺序来进行阐述。首先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这个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接下来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对于此结论进行验证。第一个实验通过易蒸发的溴观察瓶中气体颜色,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第二局部是新课讲授环节。通过刚刚的演示实验引出扩散现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质能够

16、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并且为学生介绍扩散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产生的,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对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根据学生的答复,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例如茶叶蛋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鸡蛋里面才会呈现出酱油的颜色,以及金片与铅片压在一起,金会扩散到铅中,铅也会扩散到金中,由此可以证明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规那么运动。在之前为学生介绍的扩散现象是在微观的角度去解释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主要是介绍了宏观现象中的无规那么运动。通过19世纪初观察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地运动这样的现象,植物学家布朗所研究的运动,

17、从而引出类似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由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微粒的运动是无规那么的。结合布朗所做的实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足够小的微粒会发生这样的运动,并且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从而引出布朗运动的概念讲解。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概念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布朗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吗?让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并提问。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从微观的角度,液体分子受到各个方向的撞击,表达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无规那么运动。最后可以对学生追问“布朗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得

18、出悬浮微粒的无规那么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这局部内容是在学习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根底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前的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运动与温度又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运动越明显。从而引出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与温度有关,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念。至此,新课讲授的环节就结束了,接下来进入到了稳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通过这样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还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小结作业

19、环节:小结:提问多名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收获。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的生活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七、说板书设计物理说课稿 篇3内能说课稿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前面的授课中,已给学生讲解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这节内容主要是起到将前面知识点总结概括,为以后接下来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小实验的方法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本节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定义以及内能改变的实质。4.教学难点: 知识点较多,对知识点的别离规划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