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联接副受力分析_第1页
螺纹联接副受力分析_第2页
螺纹联接副受力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螺纹联接副受力分析图la)、b)、c )示出了螺栓的三种线弹性受力状态。Qp和入b是预紧力及时应的螺a)未受预紧力力Q pQpQpQpc)已受模拟试验载荷Q图a)未受预紧力力Q pQpQpQpc)已受模拟试验载荷Q图2螺栓与垫板受力与变形协调关系变形(1)(1)(2)(3)(4)栓变形伸长量,入m为Qp下的垫板压缩量,F为MTS轴向试验载荷。当施加F后,螺栓 的受力从原来的Q增至Q ,对应的变形增量为入,于是螺栓受拉时,原来被压缩的垫板,p因螺栓伸长而被放松,其压缩变形量也随之减小到入m,此时垫板压缩力由Qp减至Qp,Qp 为残余预紧力。根据材料力学的变形协调条件,垫板压缩变形的减小量入m -

2、入m应等于入, 因而在残余预紧力Qp下垫板的压缩总量入m顼m-入。显然螺栓的受力Q=Qp+F。为直观地表达上述分析,图2以几何方式示出了螺栓与垫板的受力和变形协调关系。螺 栓拉伸变形由坐标原点Ob向右量起,垫板压缩变形由坐标原点Om向左量起。螺栓刚度 Cb = tgO b,垫板刚度Cm = tg0 m。由图可见下面四个等式成立:Q / 入=CQP/入 m = CmQP = Qp + (F-A F)AF =CF Cm将(4)式代入(3)式可得螺栓的预紧力为:(5)由图可知Q = QP + A F,再由(4)式可得螺栓总拉力为:Q七Fb mC上式中c b称为螺栓的相对刚度。Cb+ Cm4讨论* b

3、m适当选用较大的预紧力对螺栓 可以保证联接副有足够的残余试验结果表明 当Qp较大时,应力幅是影响预紧螺栓联接副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受轴向模拟载 荷的预紧螺栓联接副,在最小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幅越小,则联接副越不易发生疲劳破 坏。当联接副所受的试验载荷在0F之间变化时,则螺栓的总拉力将在QPQ之间变化。 由(6)式可知,在保持预紧力Qp不变的条件下,减小螺栓刚度C,或增大垫板刚度C均可 达到减小总拉力Q的变化范围的目的。另外 联接副疲劳性能是有利的。由(5)* bm适当选用较大的预紧力对螺栓 可以保证联接副有足够的残余试验结果表明 当Qp较大时,图3、图4及图5分别示出了单独

4、降低螺栓刚度Cb,单独增大垫板刚度Cm及同时降低图4增大被连接增大被图4增大被连接增大被(接件郦崎 每愉,即e / e而)图5同时采用三种措施 (0p2。?1,上2膈1,即,2庭1)Cb,增大Cm和增大Qp时,螺栓的载荷变化情况。可见这些措施均可减小螺栓的应力幅,特 别是图5措施下可使应力幅有较大的减小,从而可以提高预紧螺栓联接副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笔者的试验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由以上螺栓联接副的受力和变形协调关系分析可知:预紧螺栓联接副承受轴向疲劳载荷 时,螺栓总拉力Q等于残余预紧力Qp与试验机模拟的轴向力F之和。即Q = Qp + F。为工 程中合理、安全使用预紧螺栓联接副提供了条件。预紧螺栓联接副服役过程,需要保证足够 的残余预紧力,一旦该预紧力为零,联接件间将出现缝隙,此时Q = F,即螺栓拉力等于外 载荷,联接副处于危险状态。高应力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试验机模拟的外载荷大于螺栓静 强度的70%,残余预紧力为零时,预紧螺栓联接副在104周次数量级即失效破坏。可见,保 证足够的残余预紧力是预紧螺栓联接副服役过程不发生失效破坏的必要条件。5结论(1)预紧螺栓在轴向疲劳过程中,承受的总拉力并不是预紧力和试验机模拟的轴向力 之和,而是残余预紧力与试验机施加的轴向力之和。(2)增大垫板刚度,降低螺栓刚度,同时适当增加预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