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_第1页
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_第2页
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_第3页
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_第4页
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主讲人: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第二章 美术教学的策略与模式第三章 美术教学模式与方法第四章 美术教学设计第五章 美术教学工艺制作与电脑绘画技能训练第六章 美术教学评价测量第七章 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第二章 美第一章 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第一节 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第二节 美术课程标准的研修第三节 美术课程的目标第四节 美术课程的内容第五节 美术课程的教材分析第一章 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第一节 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中学美

2、术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美术课程理论与课程标准课件第一节 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一、外国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一)古希腊的艺术教育 (二)中世纪的艺术教育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课程 (四)外国近代美术课程的发展 (五)20世纪以后国外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第一节 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一、外国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二、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流变 (一)我国古代美术课程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的美术课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美术教育二、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流变第二节 美术课程标准的研修 一、美术课程的性质描述 (一

3、)人文性 (二)综合性 (三)创造性 (四)愉悦性第二节 美术课程标准的研修 一、美术课程的性质描述二、美术课程的价值界定 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价值 (二)审美价值 (三)智能价值 (四)创新价值和技术价值 (五)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价值二、美术课程的价值界定三、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二)设计思路 1.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2.以学生学习活动方

4、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4.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二)设计思路四、美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美术课程的目标 (二)初中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 (三)初中美术课程的实施 1.关于教学 2.关于评价 3.关于美术课程的资源与教材 案例 鹅卵石镶嵌艺术赏析教学设计四、美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第三节 美术课程的目标一、美术课程目标概述二、美术课程目标的历史发展 (一)审美教育论 (二)情操教育论 (三)创造教育论 (四)个性教育论 (五)生活艺术论 (六)工具论 (七)本质论 (八)综合艺术教育论第三节 美术课程的目标一、美术课程目

5、标概述三、我国美术课程的目标结构与分析 (一)美术课程总目标及其分析 资料卡片一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三、我国美术课程的目标结构与分析 (二)四大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分析 资料卡片二 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各学习领域目标“造型表现”领域:有意识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

6、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领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欣赏评述”领域:多角度欣赏与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及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综合探索”领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和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

7、原理。 (二)四大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分析 1.“造型表现”领域 2.“设计应用”领域 案例 环境设计 3.“欣赏评述”领域 案例 走近年画 4.“综合探索”领域 1.“造型表现”领域第四节 美术课程的内容一、如何选择美术课程内容 资料卡片二 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蕴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 6.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和适当的材料。 7.学生应

8、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止。 8.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不只是简单重复。 9.要为每名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能达到的标准。 10.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即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自己成绩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自己做得如何。第四节 美术课程的内容一、如何选择美术课程内容二、当今美术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发展 (二)按学段设计课程内容 (三)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 (四)注重民族本土化与世界多元化的结合二、当今美术课程内容的特点三、各领域内容及其分析 (一)“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和分析 (二)“设计应用”领域内容和分析

9、 (三)“欣赏评述”领域内容和分析 (四)“综合探索”领域内容和分析三、各领域内容及其分析第五节 美术课程的教材分析一、美术教材的编写 资料卡片三 日本教材研究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建议将教材变为“学材”,认为这种“学材”式教材具有五大功能:唤起学习欲望,提示学习课题,提示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巩固学习。如何促进教材作为“学材”来发挥功能呢?这里有四个基本视点: (1)在师生交互作用过程中发挥学材的功能; (2)在与其他教材的关联性中发挥学材功能; (3)当教材有助于复习或预习时才成为学材; (4)教材只有适应个别差异才能成为学材。第五节 美术课程的教材分析一、美术教材的编写二

10、、新教材的使用 资料卡片四 人们对教材的使用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教教材,认为教材就是学科内容,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内容;第二种观点是利用教材教,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和研究,自主探讨学科课程与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以外的其他材料的开发和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创造;第三种观点是不用教材教,实际上是以教师或教师群体教材开发、课程与学科自主编制为前提的。“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前者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但不拘泥于教材;后者则把教材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圣经”,这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二、新教材的使

11、用 1.阅读资料卡片一,回忆你在学生时代学习美术课程的经历和感受,思考美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撰写成心得并与同学相互交流。 2.谈谈世界教育改革背景和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 3.讨论并正确把握美术课程标准。 4.调查美术课程的现状,思考目前课程改革实践中须关注的重点。 5.阅读资料卡片二,请收集两个版本的美术教材,比较教材编写风格的不同,并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思考这两种美术教材的优势与不足。 6.阅读资料卡片四,请结合当地实际尝试民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阅读资料卡片一,回忆你在学生时代学习美术课程的经一、牛羊船长二、浅谈如何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参考书目1.侯令.和加德纳的谈话要点.中国美术教育,2003(3).2.姜丹书.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3.奏定学堂章程.湖北学务处本.4.丰子恺.三十年来艺术教育之回顾,子恺近作散文集.成都普益图书馆,1941.5.李建广.鹅卵石镶嵌艺术赏析教学设计.中国美术教育,2006(3).6.中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