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_第1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_第2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_第3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设计性实验)1实验目的1.1 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定义及常用测定方法。1.2设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2实验原理凡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当表面活性剂溶入极性很强的 水中时,在低浓度是成分散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集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部分分子 定向排列于液体表面,产生表面吸附现象。当溶液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后,进一步增加浓度时, 表面活性剂分子会立刻自相缔合,即疏水亲油的集团相互靠拢,而亲水的极性基团与水接触, 这样形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以胶束形式存在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较稳定的,表面

2、活 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在CMC点上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表面张 力,电导,渗透压,浊度,光学性质等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这种现象是测定 CMC的实验依据,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征。仪器和试剂DMP-2B数字式温差测量仪;阿贝折射仪;DDS-11D电导率仪;超级恒温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配制一系列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实验方法4.1最大气泡法及原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在cmc处同样出现转折。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最大

3、气泡压力法。这一方法是将毛细管刚好与待测溶液面接触,在毛 细管内加压,管端将在液体内形成一气泡、压力大到一定值时管端气泡破裂吹出,压力突然 下降。根据Laplace方程,最大压力差p与液体表面张力r及毛细管半径R有下述关系 P=2r/R。用同一根毛细管半径R值一定,AP与r成正比,所以以最大压力(AP)对表面活性 剂浓度的自然对数(In C)作图,由曲线的转折点来确定cmc值。本实验的关键在于:毛细管末端要洁净,若沾有污物将影响出气泡。实验前首先应 洗净毛细管和锥形瓶,通常先用温热的洗液洗,再分别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23次。每次 测量前,必须用新的溶液洗涤毛细管的内壁及锥形瓶23次。使气泡缓慢

4、均匀地形成,若 气泡出得过快或气泡出现不均,将造成AP变大而带来误羞。4.1.1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1序号12345678浓度 mol/l0.0 060.0560.1 060.1560.2 060.2560.3 060.356折射率1.3301.33121.33251.33451.33641.33801.33901.3415工作曲线浓度表2压力差与浓度的关系P 856761757724679745778832ncl -6.21461-5.52146-4.82831-4.60517-4.42285-4.2687-4.13517-3.91202由于第三个点偏离太多所以去掉,那么由图可以找到cmc

5、点为(-4.42285, 679)那么有 Lnc=-4.42285,换算浓度等于 0.012mol/L。即 cmc=0.012mol/L电导法及原理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溶液浓度很稀时,电导的变化规律与一般强电解质相似, 表面活性剂完全解离为离子,随着温度上升,电导率近乎直线上升,但当溶液浓度达到临界 胶束浓度时,随着胶束的形成,胶束定向移动速率减慢,K仍随着浓度增大而上升,但变化 幅度变小,摩尔电导率也急剧下降,利用K-C曲线的转择点求CMC值。图3-25C时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浓度关系图4.2.1实验步骤4.211十二烷基硫酸钠经80C烘干3小时后,用二次水准确配制浓度为0.

6、 002、0.004、0.008、0. 010、0. 012、0.014,0.016 , 0.02mol/m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100 ml.4.212开通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的电源预热20min。4.213按浓度从稀到浓顺序,用电导率仪分别测定水浴恒温25 0. 1 C时各溶液电导 率值,待恒温68min后读取数据。4.2.2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c0.0020.0040.0080.010.0120.0140.01602 0.A50.0170.035l50.05720.0670.0750.08460.0950.1018图3由图可以找到cmc点为0.008mol/l结果与讨论(对2种方法测得的数

7、据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实验注 意事项等)由上两个实验方法的测得cmc均为0.012mol/L,但是实验理论值为0.00832mol/L。 实验值偏大那么误差来源有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过程中仪器,人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比如最大气泡法,控制气泡的 速度是人的行为这样很容易造成误差。:配制溶液的时候,称量与定容的时候也会造成误差,这是电导法和最大气泡法 都容易出现的。:还有就是测定的数据本来就不多,这样来确定转折点也是很片面的。电导法所用仪器比较简单,只用电导率仪测电导率就可以了,测定步骤也很简单,数 据处理也较为简单。且里标准值0.00832mol/L很近。相对误差(0.0

8、0832-0.008) /0.00832*100%=3.86%气泡法用表面张力测定仪和超级恒温槽,仪器比较精密,所测数据较为准确, 但是操作比电导法稍微复杂,很难控制气泡单个逸出,而且逸出的速度也均匀。随着实验的 进行,压力差也极为不稳定,而且数据处理也较为复杂,测得的临界胶束浓度是0.012mol/L 所得数据离标准值较远,误差较大。相对误差(0.0012-0.00832)/0.00832*100%=44.2%。5.注意事项:气泡法:1.仪器系统不能漏气。2.分液漏斗中,水的流速每次应保持一致,尽可能使气 泡分开逸出,读取压力计的压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压力差。3.所用毛细管必须干净, 干燥,应保持垂直,管口要和液面相切。电导法:1.电极和不同浓度的溶液都要在25度的恒温槽中恒温5分钟。2.配制溶液时 浓度要准确。3.试管要干净,干燥。参考文献1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编.物理化学实验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2004 重印):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