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9_第1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9_第2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9_第3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9_第4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试卷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1.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一种危害性较大、全球性分布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迄今证实本病的存在或流行。某市尚缺乏相关资料,请你开展此项工作。问题:1本次研究拟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3如果该市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正确答案:1本次研究拟采用现况研究中抽样调查的方法。根据邻近省份的患病率,确定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2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地区及研究对象:可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市若干个社区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2)当地流行性

2、出血热(EHF)的发病状况:人群发病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时间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状况等,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相关因素。(3)人群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感染状况:检测人血清中EHF-IGG抗体。(4)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的感染状况:鼠肺标本中EHF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3如果该市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治疗病人。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小,不需特殊隔离,但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病毒唑和干扰素对EHF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应尽早使用。对感染源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必要时给予病毒唑和干扰素。(2)消毒灭鼠。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立即广泛地开展防

3、鼠、灭鼠工作。对室内空气和各种表面,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以及室外一定范围的地面、垃圾进行消毒。同时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进行消毒处理。(3)划定疫点或疫区。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相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社区为范围,划定疫区。(4)必要时,开展EHF灭活疫苗应急接种。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注意个人卫生,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防止皮肤破伤,如有破伤,应及时用碘酒消毒处理。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工作。(5)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

4、卫生事件网络报告。2.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过程正确答案:1传染源 带菌者或患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伤寒的潜伏期、暂时和慢性带菌者均可排菌,一般潜伏期为714天;2传播途径 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被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引起水型暴发流行;食物被污染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时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日常的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也可传播。3易感人群 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寒菌苗的个体均易感,发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3.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因高热、头痛4小时伴呕吐,意识不清30分钟来院就诊。患儿于8月8日送达本院,入院时家长诉患儿晨起自诉头痛,高

5、热不退,嗜睡,曾口服感冒药,各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中午开始呕吐,面色发白,神志不清,偶有抽搐,急送我院就诊。查体:T40,P140次/分,R35次/分,BP10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苍白无光泽,神志不清,嗜睡,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颈部强直,时有抽搐,肺部听诊有湿性哕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水肿。膝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既往体健,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5.010/L,N 0.78,L 0.

6、21,PLT 20510/L,尿常规(-),大便常规(-)。抽取脑脊液呈微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30010/L,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1初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2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发病时间为8月份,乙脑患病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该患儿4岁。(2)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嗜睡,偶有抽搐,神志不清,瞳孔不等大,膝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等。(3)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呈微浊状,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

7、4.狂犬病概述正确答案:一、概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狂犬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100%死亡)、始终未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传染病。狂犬病又是完全能够预防的疾病。二、流行病学(一)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 狂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地理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和大洋洲(近年有个别报道)外,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或流行。当前,全世界约2/3以上国家或地区存在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东南亚、中东、北美、东非、中南美和东欧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西欧人的狂犬病病例却甚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等种种原因,犬、猫等家畜的狂犬病均未得到控制,是人间狂犬

8、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的国家或地区狂犬病流行仍有上升趋势。在我国,狂犬病几乎遍及各省。主要分布在农村,可能与农村养犬密度大、犬的免疫率低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各地区分布情况随地域不同亦有差异。2流行季节 从季节分布来看,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一般以温暖季节(711月)发病较多。在流行季节较明显的地区,常以春夏之交和夏季相对较多,冬季相对较少。人间狂犬病春末、夏、秋季节发病数相对多可能与犬的发情季节易伤人,人群户外活动多,衣服单薄容易暴露,且暴露后伤势严重有关。3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的人群均对狂犬病易感,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疫源动物机会的多少有所不同所致。在以犬及某些家畜为狂

9、犬病主要传染源的亚洲和非洲某些国家,本病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年龄特征:青少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大致为2:1。在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美洲和欧洲的某些国家,狂犬病的人群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多的人群多见。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差别的主要原因与犬免疫密度、暴露后伤口处理以及人们对狂犬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有关。(二)流行形式 绝大多数以散发为主,亦有局部聚集性疫情报告。(三)影响狂犬病发病的因素1疫苗和抗血清的使用 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伤以后,如能及时、正确地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再加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一

10、般不会发生狂犬病,免疫失败的比率极低,这是影响狂犬病发病的一个最有力的人为因素。狂犬病暴露者接受治疗性预防注射时,能否做到及时、全程而有效的免疫预防是十分重要的。2咬伤的性质 狂犬病病毒通常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即使无黏膜损伤,病毒亦可经正常黏膜侵入机体。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抓伤人或舔了皮肤、黏膜后,其唾液污染伤口、黏膜可引起发病。人被狂犬病动物致伤的部位、致伤程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被疯动物致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比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且潜伏期较短。一般来说,被咬伤四肢者潜伏期较长,多为13个月;头面部受伤者潜伏期较

11、短,平均为5周;因角膜移植感染和吸入气溶胶感染者潜伏期更短,多为3周左右;多部位咬伤比单一部位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咬伤严重,伤口深者比浅表损伤容易发病,潜伏期也较短。3咬伤的先后顺序 发病与否与咬伤先后有明显的关系,即先被咬伤者发病多,病情严重,后被咬伤者发病少或不发病。这也许是由于先咬人时疯动物唾液多,唾液中病毒也多,后来咬人时则唾液较少,因而侵入机体的病毒量也较少的缘故。4伤口处理 人被可疑动物致伤后,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伤口处理是狂犬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伤口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及时、正确。伤口不进行处理、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不仅可

12、以增加感染患病机会,而且潜伏期可缩短。5其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犬和野生动物免疫和管理情况等。(四)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长可达1年以上,平均约为66.9天,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于3090天。短于15天,超过一年以上者罕见。(五)传染源 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从全世界来看,最重要的狂犬病疫源动物当数家犬。但是,理论上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都可感染狂犬病毒,并将病毒传染给人。然而,不同的动物传播狂犬病的意义是不同的。我国狂犬病的动物传染源除犬、猫、猪、牛、羊等家畜外,还有鼬獾、鼠、狼、梅花鹿、熊、豹、刺猬、野猪、狐

13、等野生动物。(六)传播途径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还可通过组织(如角膜)、器官移植手术将狂犬病传播他人,另外,还有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唾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健康人未愈合的伤口而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七)易感人群 人类对狂犬病普遍易感。5.霍乱进一步检查正确答案: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由于失水可引起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白细胞可达1010/l以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失水期间血清钠、钾、氯均可见降低,尿素氮、肌酐升高,而碳酸氢离子下降。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镜检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3粪便检查(1)常规镜检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细胞、白细

14、胞。(2)涂片染色取粪便或早期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的弧菌,无芽胞无荚膜。而o菌除可产生荚膜外,其他与o菌同。(3)动力试验 将新鲜粪便作悬滴或暗视野显微镜检,可见运动活泼呈穿梭状的弧菌。(4)制动试验 取急性期患者的水样粪便或碱性胨水增菌培养6小时左右的表层生长物,先作暗视野显微镜检,观察动力。如有穿梭样运动物时,则加入o亚群多价血清一滴,若是o群霍乱弧菌,由于抗原抗体作用,则凝集成块,弧菌运动即停止。如加0群血清后,不能制止运动,应再用o血清重作试验。(5)细菌培养 增菌后转种到选择性培养基,3637培养810小时霍乱弧菌即可长成小菌落。选择可疑或典型菌落,应用霍乱弧

15、菌o抗原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致病菌型。4血清免疫学检查 霍乱弧菌的感染者,能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中的抗凝集抗体,一般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病程821日达高峰。血清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的追溯诊断和粪便培养阴性可疑患者的诊断。若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升高,则有诊断意义。6.病历摘要:男性,11岁,发热5天,伴皮疹2天。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逐渐升高至39,伴咳嗽、流涕和轻度呼吸困难,同时出现眼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家属给予感冒药(具体不详)口服,症状无明显减轻。2天前,开始出现淡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由耳后、颜面部渐延至胸、腹、背及四

16、肢。发病以来,饮食、睡眠稍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有病人或疑似病例接触史,疫苗接种未按期进行。体格检查:T38.9,P112次/分,R18次/分,体重30kg。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皮疹,呈淡红色,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退色。颈部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咽红,扁桃体不大,科普利克斑(+)。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少量散在湿性啰音。心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0g/L,WBC3.610/L,L 0.47;尿常规(-);粪常规(+)。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

17、。2诊断依据(1)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同时伴随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2)皮疹,出疹顺序为颜面部向躯干及四肢发展,皮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3)科普利克斑(+);(4)疫苗接种未按期进行;(5)体征及X线胸片支持支气管肺炎。7.细菌性痢疾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发病 多在夏秋季,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 急性期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慢性菌痢患者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中毒型则儿童多见,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应及时用直肠拭子采便或盐水灌肠取便送检。3粪便镜检 有多数白细胞或脓细胞及

18、红细胞即可诊断。4确诊 有赖于粪便便养有痢疾杆菌。8.流行性感冒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普通感冒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炎,而全身症状较轻。传染性小,不易感染他人。确诊则需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2肺炎支原体肺炎 起病较缓,咳少量黏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有效。冷凝集试验及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3其他 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咽炎及某些疾病的初期,如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脑、伤寒与麻疹等。9.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资料 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10岁以下儿

19、童多见。2主要症状和体征 包括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10.伤寒、副伤寒伤寒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病毒感染 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治而愈。2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3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

20、,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4急性病毒性肝炎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5布氏杆菌病 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多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需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

21、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7败血症 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8其他疾病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11.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

22、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正确答案:1痢疾疫情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

23、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3)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确诊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查的第2条和临床诊断病例中任何一项。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他病因所

24、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1)阿米巴痢疾(又称阿米巴肠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药物疗效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

25、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4)霍乱与副霍乱:病前1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大便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5)空肠弯曲菌肠炎: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6)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

26、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此外,急性菌痢应同肠套叠、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病相鉴别。12.简要病史:患者女性,32岁,工人,突发畏寒、发热,伴头痛、身痛3小时。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问诊内容: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程度(体温升至多高),持续时间,诱因,发热有无规律;头痛,身痛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2)发病诱因及伴随症状,有无受凉受热等,有无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饮食,睡眠,二便等一般情况。(2)诊疗经

27、过1)是否到过医院,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2)是否治疗,疗效如何。2相关病史(1)流行病学史:患者单位及其周围接触人群是否出现较多症状相似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2)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疫区接触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13.传染病暴发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正确答案:1资料整理 查看所有个案调查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诊断是否正确;其他资料是否齐全。2描述分布 对疫情全貌及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如对本次疫情波及的地区、时间范围进行描述,计算总罹患率;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发病地区及是否具有某种生活习惯或经历等分组,分别收集具有某一特征的总人数及本次疫情发病人数,计算各组的罹患率、感染率;对各组率进

28、行比较等。3确定流行类型(1)一次同源暴露:暴发为一次暴露时,受感染的人是同次暴露于某个共同传染源,病例常集中在一个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其发病日期曲线呈单峰型,受感染的日期通常是在发病高峰往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的日期前后。(2)多次暴露:暴发为持续暴露时,人们多次暴露于传染源或暴露因素,发病日期持续较久,发病时间曲线表现为有两个以上高峰或持续性高峰。(3)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一般不形成大规模暴发,多表现为当地多发,呈家庭内续发。大多数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中,这一形式的传播会同时存在。4暴露日期推算 根据最短、最长潜伏期可推算出暴露日期,一次同源暴露的第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或最

29、后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就是大概的暴露日期。因为暴发曲线一般呈对数常态分布,故通过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可计算平均潜伏期,进一步推算出暴露日期。5流行因素分析(1)对计算出的各组率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进行检验,以确定这种差别是否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检验,根据p值的大小确定各组率间的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2)对比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病例发生情况,形成暴发原因的假设。如饮用某一水源、食用某一地点或某种食物、居住在某一环境人群罹患率高于其他人群,即可提出发病可能与这一水源、食物、环境有关的线索或假设。(3)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中心内容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暴露者的比例,并

30、由此估计暴露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以及估计差别与联系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常用or值估计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强度。(4)队列研究资料可分析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及由于暴露增加或减少的发病率(死亡率)数值。常用指标rr。(5)通过检测可疑环境标本(食物、水、器具涂抹等)、患者生物标本等的病原学指标,通过病原学上的一致性,来进一步证实食物、水在暴发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及患者间的传播关系。(八)调查报告提纲撰写及主要内容 暴发调查结果应及时总结,写出书面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报告是对整个暴发疫情发生及调查处理经过等的全面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 应简明扼要,一般应包括疫情性质及发

31、生地点等内容。2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经过 包括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的单位或个人(医院、疾控中心、其他医疗机构、公众等)、发现的渠道(网络、电话、疫情报告卡片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病地点、病种、数量等)、接报时间、接报单位等内容。3发病经过及三间分布 包括首例患者情况,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患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等。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包括患者中各种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发生情况、一般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特异性或病原学指标检测结果等。5流行因素分析 包括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患者之间的传播关系等的调查结果、采用的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过程。6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估 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对疫情是

32、否起到了控制作用。7经验教训提出建议 总结从本次疫情得到的经验教训,为今后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提出建议。14.伤寒、副伤寒伤寒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季节,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有饮食不洁,或与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2典型临床症状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消化道症状。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4.血、骨髓、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为确诊依据。15.流行性出血热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季节,病前2月内进入疫区,有与鼠及其他可能带毒动物

33、接触史;或曾食用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史。2临床表现 有发热、充血和出血以及肾损害为主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早期见三痛症和三红征,热度下降后全身中毒症状并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有助于早期诊断。3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血尿素氮(BUN)或肌酐值逐渐增高。(2)血清、白细胞和尿沉渣细胞中检出EHF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EHF病毒特异性IGM、IGG阳性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检测患者双份血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者可确诊。(3)应用RT-PCR检测血液、尿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

34、HF的RNA,可用于早期或非典型患者诊断。16.鼠疫流行特征正确答案: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地区一般发生在自然疫源地内和毗邻地区。发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上以农民牧民为多。人间鼠疫流行多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也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密切相关。17.流行性感冒预防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监测(1)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在发热、门急诊等设置监测诊室,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于每周一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

35、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可分析流感活动状况。(2)暴发疫情监测:发现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其他集体单位或某社区,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应及时报告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检测,以核实疫情。同时立即进行突发疫情上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2实验室病原监测 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样本采集后应当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及鉴定,病毒抗原和基因特性分析以及耐药性监测。以及时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3血清学监测 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择不同人群,在流感流行前后采集血标本检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的抗体水平。对分析流感的流行趋势积累科学依据。(二)

36、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报刊、宣传画、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等组织开展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要点为: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三)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感的手段。疫苗需每年进行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优先接种人群如下。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1)659月龄婴幼儿。(2)60岁老人。(3)

37、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4)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5)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6)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7)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8)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1)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2)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3)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3禁忌者:(1)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2)中、重度急性发热者。(3)曾患吉兰-巴雷综合

38、征者。(4)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4接种方法和时机:(1)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至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2)接种途径为肌内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内注射。(3)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四)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也可用中药预防。18.肾综合征出血热正确答案: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

39、疾病。其传染源为多宿主性,传播机制复杂;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为主征,病死率较高,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管理的病种。我国1931年在东北侵华日军中最早发现本病,因病因未明,曾先后以发现的地区命名为孙吴热、黑河热、虎林热等,1942年确立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流行性出血热。1997年改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是世界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最高、流行最严重的国家,1931-1988年全国发病近百万人,死亡近4万人。20世纪80年代加强了灭鼠措施,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近年又有回升,疫区不断蔓延扩大,是我国对人民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汉坦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122nm(78

40、210nm),病毒颗粒外包双层囊膜,带有不明显的嵴突。根据血清学方法,汉坦病毒分为6个血清型,即型:汉坦型,也称野鼠型;型:汉城型,也称家鼠型;型:普马拉病毒型;型:期望山病毒型;型:mAAji病毒型;型:里奇病毒型。我国流行的是野鼠型(型)和家鼠型(型)两个血清型。汉坦病毒不耐酸,pH35可以灭活。对一般消毒剂、脂溶剂,如酒精、乙醚、氯仿、丙酮等均敏感。对热、紫外线亦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人群对汉坦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产生的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短。显性感染后免疫稳固持久,再次感染者极少。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是动物源性传播,即通过接触宿主动物或通过受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尘

41、埃传播。其传播方式分为经破损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三种传播方式。在野鼠型疫区,螨媒叮咬也有一定传播作用。另外,孕妇可经胎盘垂直传播。19.霍乱治疗原则正确答案: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20.伤寒和副伤寒疫情处理正确答案:目前伤寒、副伤寒预防措施主要以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等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对集体单位2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疑似症状的就诊病例按照流脑诊断标准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除做好电话报告外,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

42、应派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同时用电话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电话报告给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伤寒、副伤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最后接触患者日起7天),控制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和健康教育:封闭或停用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水源,停止销售并销毁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食品;在

43、观察期内,指导病家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将伤寒、副伤寒预防知识告诉病家,督促留家患者做好治疗。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1)预防性服药:对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可应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或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性服药。(2)卫生处理:对住院患者的病家做好终末消毒,对留家患者应指导病家做好对粪便、便器、食具、衣被及居室环境日常性消毒。21.疟疾诊断要点正确答案:1流行病学史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2临床表现(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2)具有发冷、发热

44、、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3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4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22.登革热流行过程正确答案: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即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为315天,平均潜伏期为58天,依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2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节肢动物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3易感人群 人类对登革热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可常年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我国广东省的流

45、行季节在612月,海南省的流行季节在311月。23.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正确答案:流感流行呈一定季节性和周期性,但大流行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并且可以迅速蔓延至全球。我国流感南北方流行季节不同,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流感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发病率高;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儿童及少年有较强的威胁;受人体免疫力影响小。24.麻疹控制关键点正确答案:有计划地组织、指导麻疹易感人群进行基础免疫、适时地加强免疫及应急接种等,消灭麻疹疫苗免疫空白点,保持高免疫覆盖率。幼儿是麻疹的易感人群,要做好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同村及附近乡镇未患病

46、儿童实施麻疹应急接种。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病人的接种史、外出或外来史及与他人的接触情况等,以便能追踪传染来源、接触范围与易感者。同时采取以下措施:病人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要求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并禁止探访。病人居住的房间充分通风,病人用过的玩具、用具、衣服进行洗晒。采集血清、咽拭标本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25.疫苗时代的麻疹流行特征正确答案:(一)流行强度持续下降,各地发病率悬殊较大 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悬殊较大,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虽然也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往往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二)发病年龄高移,

47、但仍以小年龄为主 麻疹疫苗使用前,95%以上人群5岁前已患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后,麻疹发病年龄有所变化,虽然还是以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但比例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出现青少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位移现象。发病年龄后移的原因为:由于麻疹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少数易感者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疫苗免疫成功若干年后,少数人由于抗体滴度降低,免疫力下降而发病;人口构成变化对麻疹发病率和年龄也有一定的影响。(三)散发与暴发共存,局部暴发流行往往决定整个地区的发病水平 目前我国最常见的麻疹流行类型是散发,表现为发病少而零星分散,终年不断,无明显高峰。也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暴发,如托幼机构、小学或易感者集中

48、的人群,并有以下特点:1与前次流行间隔时间已很长,由于一些儿童未接受免疫或免疫未成功,易感人群逐渐积累。2传染源从外地侵入。3一旦发生2代病例,传染源迅速扩散,流行高峰突出。4流行高峰后发病骤然下降,易感人群急剧减少。5发病年龄几乎集中在与2次流行间隔相当的年龄组。6暴发持续时间短,麻疹病毒从该人群中消失。7常发生在人群集中或交通不便的山区或乡村。8范围局限。(四)农村为主要流行地区 一些疾病监测点资料表现,农村发病率往往较城市为高。(五)流行周期 在使用疫苗前每隔12年流行1次,使用疫苗后流行周期没有那么明显,但与易感人群积累及暴露机会有关,随着易感人群积累速度的减慢,流行周期延长甚至消失。

49、26.血吸虫病正确答案: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可分为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成虫以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如狗、猫、猪、牛及马等为终宿主,自毛蚴至尾蚴的发育繁殖阶段以钉螺为中间宿主。血吸虫虫卵随同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成熟孵化,破壳而出,以后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母胞蚴及子胞蚴阶段后,大量尾蚴发育成熟,并游动于水中。当人畜与疫水接触时,尾蚴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很快钻入皮肤(或黏膜)并脱去尾部变为童虫。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而到达肺。以后由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而入大循环向全身散布。只有进入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其

50、余多在途中夭折。通常在感染尾蚴后3周左右即可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虫卵随门静脉血流顺流到肝,或逆流入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约经11天逐渐发育为成熟虫卵,内含毛蚴。肠壁内的虫卵可破坏肠黏膜而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再重演生活周期。虫卵在组织内的寿命约为21天。雌雄合抱的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34年。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进行防治。采取以灭螺与普治病人、病畜为重点,结合粪便与水源管理及个人防护的综合性措施。(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视不同流行地区而异。在水网地区,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在沼泽地区除病人外,感染的牛与猪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耕牛在洲滩上放

51、牧而感染,黄牛感染率较水牛为高。在山丘地区野生动物如鼠类也是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普查,对病人与病牛进行大规模同步治疗。应用吡喹酮扩大化疗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可使患病人数大幅度降低,这是整个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扩大化疗:经常在疫水中活动的渔民、船民、牧民、鸭民、樵民、护林员、护堤员,是人群中血吸虫的主要感染者,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至少要让他们口服一次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流行区其他人群也要定期查治。凡在钉螺分布地点放牧的家畜(牛),每年11月前后,必须普遍治疗一次,采用兽用吡喹酮(30mGkG体重),一次灌服,以杀灭家畜(牛)体内的血吸虫。(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血吸虫病的传播

52、途径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粪便入水,血吸虫病人的粪便可随各种方式污染水源,病牛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钉螺孳生。有钉螺感染的地区才能构成血吸虫病流行。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水陆两栖,生活在水线上下,孳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潮湿环境中。它可附着水草、牛蹄或草鞋夹带等方式扩散至远处。冬季在地面隐蔽处蛰伏越冬,并能深入地缝数厘米。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接触疫水。本病感染方式可因生产或生活而接触疫水,遭致感染。饮用生水,尾蚴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切断传播途径最主要的方法是灭螺。灭螺前应查清螺情,建立螺情图,为提供灭螺规划的依据。在水网地区可采取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如土埋法等。在沼泽地

53、区可采用筑坝、围垦、种植的方法。在居民点周围建立防螺带等。化学灭螺可结合物理灭螺进行,采用氯硝柳胺等杀螺药物,并可制成缓释剂,延长其灭螺的效果,但应防止灭螺剂对水源的污染。此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接触疫水:不到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打湖草、捕鱼捞虾等,以防止感染血吸虫。2饮用安全水:管理水源、饮用安全水的主要措施有:在疫区人口密集的村镇,可建设集中式供水(自来水)设施;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地方,可使用压把井抽取地下水;在有螺洲滩、水域作业时,应喝开水。用水和处理办法:是将水加热到60以上或在水中加入漂白粉(1G50kG水),均能快速杀灭尾蚴。3搞好粪便管理:主要办法是修建粪池、

54、厕所和猪牛圈养,适合农村居民家庭粪便处理的有三格化粪池和三联式沼气池等,使粪便在池中密封发酵,让粪中的尿素和含氮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杀死粪中的虫卵。也可用敌百虫、尿素等药物杀灭虫卵。还要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解大便。在湖洲野外或船上作业要用马桶,定期处理和收集粪便,未经处理的粪便不应施到水田中。不到有钉螺地带放牧,避免病牛粪便接触水源。(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人对血吸虫病普遍易感。患者以农民、渔民为多,与经常接触疫水有关。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对流行区的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应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血防知识,使群众掌握防治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自觉防治血吸虫病。在钉螺孳生的易感地带,要

55、设置警示标志牌,告知人们不要接触疫水,做好预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易感季节从事抗洪抢险、水中作业、捕鱼、放牧等必须接触疫水时,要做好个体防护。常用的方法有:使用防护用具,如穿长筒胶靴、尼龙防护裤,戴胶皮手套等;涂擦防护药物,防蚴灵、防蚴皂;口服预防药,接触疫水后15天以内,口服蒿甲醚或青蒿琥酯一次(6mGkG),在汛期连续数月接触疫水,应每隔15天服药一次。下疫水后如未及时服用预防药,则应在末次接触疫水后的第2228天,即血吸虫刚发育为成虫,尚未大量产卵之际,口服吡喹酮一次(40mGkG),杀灭成虫,保护肝脏不受虫卵损害。在易感季节,因生产、生活、抗洪抢险等需要下水作业时,应在作业水域投放药物

56、,杀灭水中尾蚴,紧急情况时应在水面上喷洒氯硝柳胺等药物。27.简要病史:女性,发热、肾区痛、皮肤潮红4天。初步诊断:流行性出血热。问诊内容:正确答案: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热时的体温,是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的规律;2)肾区痛的性质,有无阵发性加重或缓解因素;3)皮肤潮红的部位,有无斑丘疹出血点,有无水肿;4)发病诱因,有无受凉等;5)有无寒战、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6)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有无变化。(2)诊疗经过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曾做过哪些检查及检查结果如何;2)曾做过哪些治疗,疗程及疗效如何。2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

57、有关的其他病史:职业史,有无疫水疫区接触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鼠类接触史,既往有无类似症状发作。28.伤寒、副伤寒伤寒治疗原则正确答案:1一般治疗 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避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2对症治疗(1)高热时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2)便秘时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药。(3)腹泻时可用收敛药,忌用阿片制剂。(4)腹胀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3病原菌治疗(1)喹诺酮类抗菌剂

58、孕妇和儿童慎用。疗程1014天,或热退后710天。严重病例可选择联合抗生素治疗,一般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2)氨苄青霉素在胆汁中浓度高,用于慢性带菌者。(3)头孢菌素。(4)氯霉素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4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 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禁食或进少量流质;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2)肠穿孔 对局限性穿孔者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

59、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29.霍乱流行特征正确答案:1地区分布 霍乱的地区分布有以下特点:(1)以沿海分布为主,尤以江河人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为好发地区;(2)可以传入内陆、高原和山区,甚至沙漠地带;(3)盐碱地区发病率高于非盐碱地区,可在内陆盐碱地区形成反复流行;(4)沿海、沿江地区发病率高于内陆平原,平原高于半山区、山区。2季节分布 霍乱发病虽无严格的季节性,但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升高现象。在我国流行季节一般在511月份,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份,南方略早于北方,某些地区和年份可终年有病例发生。3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各年龄组普遍易感,但由于免疫水平和感染机

60、会不同,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在地方性流行区,居民的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因而以幼儿发病居多;在非地方性流行区,则以暴露于疫源机会较多的青壮年发病居多。(2)性别分布:一般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有时因为活动范围和感染机会不同而有所不同。(3)职业分布:由于不同职业人群受感染机会、生活卫生水平不同,其发病率有一定差异,通常以渔船民、农民发病居多。4扩散方式 主要有短程传播和远程传播两种。(1)短程传播:指疫情向毗邻地区的扩散,表现为疫区逐渐扩大,主要是通过水源等外环境污染和人员交流、食品购销等途径实现。(2)远程传播:又称为跳跃式传播。主要是指疫情从某地越过若干未发病地区向远处扩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