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昆山、太仓市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昆山、太仓市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昆山、太仓市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昆山、太仓市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昆山、太仓市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2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6C30D5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由NaCl分子构成B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

2、把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4下列物质的主要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B用铜作导线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用氢气作燃料5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B检测装置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倾倒液体药品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C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D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7东风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导弹采用可常温贮存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推进剂。有关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由

3、12个原子构成B偏二甲肼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C偏二甲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8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牛奶 D食醋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C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D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己省路),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中甲、丙分子数之比为1: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在

4、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图1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_表示的是阳离子填序号,下同。_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表示的是_种不同元素。(2)图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依据下列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否需要对A装置进行改动?_ (填“是”或“否”),若需要改动,应如何改动?_;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完毕后,应_。(4)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

5、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填化学符号)。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填字母)。(2)从变化角度: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装置内压强从反应开始到打开止水夹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_。(填字母)(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

6、下列问题:步骤I中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个。下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填字母)。A 易溶于水B 熔点高C 受热易分解(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填字母)。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1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其原因是_。

7、(2)实验二中,观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甲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小洪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_。为了探究D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_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_有碳酸钠生成:_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除生成物碳酸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静置后,取上部清液加入酚酞试液产生白色

8、沉淀,酚酞试液变红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存在小军评价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用74g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含氧元素)和wg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完全反应后、冷却制得19.2g氧气,剩余固体72.8g,请计算:(1)二氧化锰的质量_(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_(3)氯酸钾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16蔗糖的化学式为,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品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蔗糖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2)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3)要配制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_。(4)要把(3)配得的溶液稀释

9、为5%,需要添加水的质量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管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B、在试管中装入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故B正确;C、加热液体时,试管要倾斜向上与桌面成45度角,并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C。2、B【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B。3、B【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B、一滴水中有1.671021

10、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B正确;C、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C错误;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D错误;故选:B。4、B【解析】A、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铜作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能够燃烧放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11、B。【点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5、B【解析】A、准确量取8.5mL的液体,选用量筒的规格应该为10mL,同时还需要使用胶头滴管确定最后的液体体积,操作错误;B、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可能会腐蚀标签,瓶塞没有倒放,可能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故选B。6、C【解析】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因为推活塞时注射器

12、内的气体会进入试管,试管内气体变多压强变大,水会被压入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故选C。7、C【解析】A、1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共12个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3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因此偏二甲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比较同一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用将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完全计算出来,可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既快捷又准确。8、B【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

13、合物;B、冰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牛奶是由蛋白质、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9、D【解析】ABC正确D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有关故选D10、A【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4NH35O2=4NO6H2O【详解】A、四种物质中丙(NO)和丁(H2O)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

14、后氢元素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氮元素由-3价变为+2价,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4NH35O2=4NO6H2O,甲、丙分子数之比为1: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B AC 三 水氢气氧气 【解析】(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B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ABCD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共有三种质子数,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5、是水氢气氧气。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酒精灯 BC 是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故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反应的化

16、学方程式为。(3)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对A装置进行改动,改动方法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完毕后,为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4)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用水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2 C B

17、 物理 NH3+O2NO+H2O 3 AC AC 【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故填:N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所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4:1,所以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故填:C;(2)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且消耗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反应后的压强减小约反应前压强的五分之一,故填:B;(3)步骤I中,利用空气中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把各种成分分离开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步骤中,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发生反应的符号方程式为:NH3+O2NO+H2O。上述化学反应中,氮气和氢气反应

18、生成氨气,一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都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都属于化合反应。故填:3。酸铵应密封保存并且防潮,说明硝酸铵易溶于水,应该防晒隔热,说明硝酸铵受热易分解。故填:AC。(4)A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不会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填:AC。14、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 变量不唯一 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

19、会影响对反应后溶液的检验 【解析】(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2)实验二中,观察到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化学式是。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纯净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一致,变量不唯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有: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溶液中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