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时整车主要尺寸的确定_第1页
汽车设计时整车主要尺寸的确定_第2页
汽车设计时整车主要尺寸的确定_第3页
汽车设计时整车主要尺寸的确定_第4页
汽车设计时整车主要尺寸的确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外廓尺寸GBl58989汽HYPERLINK / t new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汽车外廓尺寸长:货车、越野车、整体式客车不应超过12m,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最大宽度处250mm;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外廓尺寸不受上述规定限制。轿车总长是轴距L、前悬和后悬的和。它与轴距L有下述关系:LC。式中,C为比例系数,其值在0.520.66之间。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的C值为0.620. 66,发动

2、机后置后轮驱动汽车的C值约为0.520.56。轿车宽度尺寸一方面由乘员必需的室内宽度和车门厚度来决定,另一方面应保证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悬架、转向系和车轮等。轿车总宽与车辆总长之间有下述近似关系:(3)(19560)mm。后座乘三人的轿车,不应小于1410mm。影响轿车总高的因素有轴间底部离地高,地板及下部零件高,室内高和车顶造型高度等。轴间底部离地高入m应大于最小离地间隙。由座位高、乘员上身长和头部及头上部空间构成的室内高一般在l1201380mm之间。车顶造型高度大约在2040mm范围内变化。2轴距L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有影响。当轴距短时,上

3、述各指标减小。此外,轴距还对轴荷分配有影响。轴距过短会使车厢(箱)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上坡或制动时轴荷转移过大,汽车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大,对平顺性不利;万向节传动轴的夹角增大。原则上轿车的级别越高,装载量或载客量多的货车或客车轴距取得长。对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轴距宜取短些。为满足市场需要,工厂在标准轴距货车基础上,生产出短轴距和长铀距的变型车。不同铀距变型车的轴距变化推荐在0.40.6m的范围内来确定为宜。汽车的轴距可参考表l-5提供的数据选定。3前轮距和后轮距增大轮距,随之而来的是室内宽并有利于增加侧倾刚度。但是此时汽车总宽和总质量增加,并影响最小转弯直径变化。受汽车总宽

4、不得超过2.5m限制,轮距不宜过大。但在取定的前轮距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间隙。在确定后轮距时应考虑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及它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各类汽车的轮距可参考表1-5提供的数据确定。4前悬和后悬前、后悬长时,汽车接近角和离去角都小,影响汽车通过性能。对长头汽车,前悬不能缩短的原因是在这段尺寸内要布置保险杠、散热器、风扇、发动机等部件。从撞车安全性考虑希望前悬长些,从视野角度考虑又要求前悬短些。前悬对平头汽车上下车的方便性有影响,前钢板弹簧长度也影响前悬尺寸。长头货车前悬一般在1

5、1001300nun范围内。货车后悬长度取决于货箱、相距和轴荷分配的要求。轻型、中型货车的后悬一般在12002200mm之间,特长货箱汽车的后悬可达2600mm,但不得超过轴距的55。轿车后悬长度影响行李箱尺寸。客车后悬长度不得超过轴距的65,绝对值不大于3500mm。对于三轴汽车,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5货车车头长度货车车头长度系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车身形式即长头型还是平头型对车头长度有绝对影响。此外,车头长度尺寸对汽车外观效果、驾驶室居住性和发动机的接近性等有影响。长头型货车车头长度

6、尺寸一般在25003000mm之间,平头型货车一般在14001500mm之间。6货车车箱尺寸要求车箱尺寸在运送散装煤和袋装粮食时能装足额定吨数。车箱边板高度对汽车质心高度和装卸货物的方便性有影响,一般应在450650mm范围内选取。车箱内宽应在汽车外宽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取宽些,以利缩短边板高度和车箱长度。行驶速度能达到较高车速的货车,使用过宽的车箱会增加汽车迎风面积,导致空气阻力增加。车箱内长应在能满足运送上述货物额定吨位的条件下尽可能取短些,以利于减小整备质量。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型腔的数控加工工艺拟加工型腔类零件图待加工的零件是一个典型的带型腔的凸台零件,整体为凸台,中间

7、带有型腔。具体形状如图1所示。图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首先,分析一下尺寸标注方法。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方法为同一基准标注,适应了数控加工零件的特点。18mm,8mm,6mm三个尺寸是以上表面为设基金准,80mm,72mm,71.5mm,40mm是以原点O为设计基准。这种标注方法便于编程、又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编程原点的同一。但是尺寸40mm不便于测量,应以圆弧的直径端为终端,标注为60mm。其次,进行零件图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进行分析。零件尺寸标准完整,各部位都能用正确的尺寸标注方法标注出来,无引起矛盾的多余尺寸或影响工序安排的封闭尺寸。图中所有圆弧均为R10,这样便减少了刀具的数量和换盗的辅助时间

8、。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是数控编程的重要依据。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只有符合技术要求的零件才能合格。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指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这个零件只给出了尺寸精度、粗糙度,没给出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尺寸72+0.04、71.5+0.04上下偏差为0.04。孔20H8公差等级为8级,其中粗糙度统一为3.2,所以,所有面都需要精加工。零件材料的分析。此零件选用的是45号钢,这种材料在功能方面能满足要求;而且它的切削性能也较好。并且无需热处理。毛坯的余量:毛坯的余量在X轴、Y轴、Z轴方向上个余4mm,满足数控加工的背吃刀量。毛坯装夹的适应性:毛坯

9、为矩形块,且待加工零件的底面也为正方形。在加工是利于零件的定位和装夹,并且可靠,方便。选择加工设备机床的类型应与工序划分的原则相适应。机床的主要规格要求尺寸应与加工的外形尺寸和加工表面尺寸相适应。根据零件和现有条件,按照上述要求选择XK713A数控铣床。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4.1零件的定位基准的确定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道工序一般只能以为加工的毛坯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此零件以一个底面作为定位基准,铣削出定位粗基准。然后翻转装夹,再以这个粗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加工上端面。然后加工侧面,将一个加工过的侧面作为精基准,加工零件的最大外

10、轮廓。在第一道工序之后,根据基准统一原则,纵向铣削应使尽量多的表面加工时都用已加工的上端面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型腔、梯台面、20孔。横向的铣削都以加工过的侧面作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各加工面的位置精度。 4.2零件的裝夹方式工件的装夹:在卧式数控铣床上,使用机用虎钳直接装夹零件,利用X向、y向运动的单向运行或联动运行控制加工中进刀、退刀和轨迹曲线加工的运动,先加工零件的两周边和型腔的型面轨迹,再加工零件另外两周边。采用此方式加工的零件轮廓精度较为理想。优点是装夹简单可靠,利用通用夹具就可以进行零件的装夹定位;缺点是在一次装夹定位中,只能完成零件周边两平面和型腔轨迹加工,零件周边另外两平面的加工需要进

11、行二次装夹定位。适合于单件和中小批量的零件加工。这种装夹方式在保证了车削加工基准,装夹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的同时,敞开了加工中铣刀运行的空间。确定零件加工顺序与进给路线5.1加工顺序的确定 在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一般都有多个工步,使用多把刀具,因此加工顺序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刀具数量和经济效益。 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同样要遵循“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及“先粗后精”的一般工艺原则。 首先将毛坯料装夹在虎钳上粗、精铣削出一个底面作为定位粗基准面,卸下工件,翻转,进行第二次装夹,粗、精铣削上端面,将上端面作为纵向加工的定位基准。 换刀。加工两个未被装夹的侧面,以其

12、中一个侧面作为横向加工的定位基准,加工零件的外轮廓。 换上中心钻,在上端面中心钻铣刀的引导孔。 换上铣刀,粗铣型腔轮廓,由于型腔轮廓的特殊性,首先铣削出一个直径为30mm的孔,然后沿型腔轮轨迹铣削出型腔的轨迹。然后粗铣20H8的孔最后粗铣梯台面然后对所有型腔、孔,梯台面进行精加工。5.2进给路线的确定 工序1 铣基准面。将毛坯准装夹在机用虎钳上,铣削出一个底面,然后再用这个粗基准面进行第二次装夹。然后对刀加工上端面。将上端面作为定位基准。 工序 2 第三次,第四次装夹,粗、精铣削四个侧面。工序 3 安装中心钻,钻中心孔,以便于铣刀下刀。 工序4 铣花型型腔。起刀点为矩形上端面正中心,首先铣出一

13、个直径为30mm的圆,然后在沿着花型内轮廓将内轮廓铣削出花型。加工路线为ABCDEFGA 工序5 铣削20孔。起刀点还是上端面正中心,竖直向下铣出直径为20mm的圆形凹槽。沿着轮廓铣削。铣削圆形凹槽 工序6 铣削凸台。这道工序所要加工的内容是凸台,计算出凸台外轮廓的节点。起刀点为上端面中心,沿矩形边向内铣削。加工路线为ABCDEFGHIA。工序7 沿工件轮廓精加工,是表面粗糙度达到3.2um。刀具的选择此次加工的是型腔凸台零件,结合零件实际情况,需要一把直径为125mm的面铣刀,粗加工型腔时需要一把直径为16mm的键槽铣刀,还需要一把直径为16mm,前角为15后角为25的高速钢立铣刀。零件加工

14、型腔前需要进行钻孔,需要在上端面打工艺孔,所以要用到中心钻,中心钻的直径为5mm。 表8-1 数控加工刀具卡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02序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数量加工表面备注01T01125mm的面铣刀1基准面和上表面02T025mm中心钻1钻中心孔手动03T0316mm硬质合金键槽铣刀1侧面、型腔与阶梯面粗铣04T0416mm硬质合金立铣刀1侧面、型腔与阶梯面精铣编制孙腾飞审核批准共 页第 页切削用量的确定根据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并考虑刀具的强度、刚度以及加工效率等因素,在该零件的各道加工工序中,切削用量选择如下。粗加工端面决定切削深度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而且分为两次铣削,

15、故可在一次走刀内切掉1.7mm,留0.3mm的精加工余量。则,ap=1.7mm决定每齿进给量f查表得,面铣刀粗加工是进给量在0.090.18mm之间。由于是粗加工,要求较低,所以这里选取fz=0.15mm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寿命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8mm,由于铣刀直径d=125mm,故刀具寿命T=180min.确定铣削速度和切削速度Vc=200m/minn=200 x1000/3.14x125=509.5r/min根据XK713A型卧式数控铣床说明书选择n=500r/min,因此实际铣削速度及进给速度为Vc =3.14x125x500/1000=19

16、6.3mm/minVf=500 x6x0.15=450mm/min即粗加工端面的铣削用量ap=1.7mm,fz=0.15mm,Vc=196.3m/min,n=500r/min,Vf=450mm/min。精加工端面根据粗加工的余量,精加工背吃刀量ap=0.3mm。精加工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选择进给量较小的每齿进给量fz=0.09mm。确定精加工铣削速度和进给速度Vc=300m/minn=300 x1000/3.14x125=764r/min根据XK713A型卧式数控铣床说明书选择n=800r/min,因此实际铣削速度及进给速度为Vc=3.14x125x800/1000=314mm/minV

17、f=800 x6x0.09=432mm/min即精加工端面的铣削用量ap=0.3mm,fz=0.09mm,Vc=314m/min,Vf=432mm/min,n=800r/min。粗铣侧面、型腔轨迹和阶梯面 = 1 * GB2 决定铣削宽度ao。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4查得铣削宽度ao=5mm。 = 2 * GB2 决定每齿进给量fz。根据表3.4,fz=0.080.05,这里取fz=0.08mm。 = 3 * GB2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刀具寿命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0.5mm,由于铣刀直径d=16mm,故刀具寿命T=60min. = 4 * GB2 确

18、定铣削速度和切削速度根据表3.13 当d=16mm,z=6,ap=16mm ,ao=5mm,fz=0.08mm时,Vc=50m/minn=50 x1000/3.14x16=995r/min根据XK713A型卧式数控铣床说明书选择n=1000r/min,因此实际铣削速度及进给速度为Vc=3.14x16x1000/1000=50.2m/minVf=1000 x6x0.08=480mm/min即粗加工时的铣削用量ap=16mm ,ao=5mm,fz=0.08mm,n=1000r/min,Vc=50.2m/min,Vf=480mm/min。精加工根据表3.13 当d=16mm,z=6,ap=16mm ,ao=5mm,fz=0.05mm时,Vc=70m/minn=70 x1000/3.14x16=1393r/min根据XK713A型卧式数控铣床说明书选择n=1400r/min,因此实际铣削速度及进给速度为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