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词”“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_第1页
“以诗为词”“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_第2页
“以诗为词”“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_第3页
“以诗为词”“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_第4页
“以诗为词”“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诗为词 “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在词中表达得更为突出。革新解放精神主要指在题材、构思、手法、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旧的传统有所打破,具有极大的创造性。浪漫主义情调,那么是指作品中想象丰富,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色彩瑰丽的艺术特色,指他把平淡而普通的事物写的新颖可喜,使之具有浓重的兴趣、美感,这样的创造才能。前人说苏轼“以文为诗,又“以诗为词。苏轼正要打破词和诗的界限。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拟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来“侑觞佐舞,就是在喝酒、跳舞的时候唱的。又因为它的风格“香而弱,充满脂粉

2、气,作风轻软柔媚,所以词又被视为“艳科。从南唐的冯延巳、李煜到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已开场抒发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会风光、市井生活。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大方之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欧阳修指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相当多的人坚持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除了过分强调词的音乐性能之外,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醒解愠。词在这样的限制下,自然不能像诗那样讲求“风人之旨,注重“讽谕,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限制,对于苏轼

3、却是不存在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近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柳七就是柳永。苏轼要在柳永之外独树一帜。他不满意秦观词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以为是“学柳七作词,同时又称赞柳永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不减唐人高处,把柳永?八声甘州?的这几句词与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等词相比。可见他反对的是“闺门媒亵主语和软媚的词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理论,进步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创始了豪放词派。南宋时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来,

4、而耆卿为舆台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苏轼的词洗掉了脂粉的气习,摆脱了柔媚的风格,读后使人仿佛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胸襟博大,思想开阔。花间派的词人和柳永之流就都成了屈服于苏轼的奴仆了。这段话对苏轼的特点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作了非常准确的概括。南宋末年的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确实,凡诗文所写的内容,苏轼也把它们写到词里去,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使词成了可以独立开展的新诗体。词在苏轼手里用来抒情、写景,也用来叙事、说理。苏轼给词带来了“天地奇观。如今我们来看看苏轼词中有些什么样的不同以往的“天地奇观。在中国诗史上,从西晋潘岳以来,只有悼亡诗,苏轼破天

5、荒写了悼亡词。这种描写自己对妻子的感情的作品,自然要比那些以第三者身分描写男女悲欢的作品更为真挚动人。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江城子?词,是苏轼知密州时在熙宁八年(1075)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虽然“生死已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轼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的结尾设想亡妻在地下为思念自己而不胜病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显得更为意切情深。就在写这首悼亡词的同一年冬天,苏轼参加了一次打猎后,写下另一首?江城子?词。跟在?癸常山回小猎?诗中表现“圣朝假设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的愿望一样,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自己

6、大方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词的上片描写打猎的盛况,“老夫卿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黄指黄犬;苍,指苍鹰。鹰犬是打猎时必须携带的。苏轼谈他四十岁了,算老了但也还有少年狂气,兴致勃勃地牵着黄犬,举着苍鹰去打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戴着锦蒙帽,穿着貂皮裘,率领着许多人马,在平缓的山冈上,奔驰前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这里指三国时的孙权、他曾经骑马射虎。这几句是说传报全城都出动了,大家都来看密州知州苏轼打猎。这上片实际是写出猎,出猎而具有这么豪迈的精神,那么打猎的追奔驰逐的英勇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词人省去打猎不写,立即转入抒情,在下片表现杀敌的理想。“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7、妨。意思是上了点年纪,头发有些白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喝了酒后,豪情更足,胆气更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派遣冯唐去赦免了云中太守魏尚,苏轼借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朝廷重用自己,为国出守边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宿名,旧说以为它主侵略,这里借指外族敌人。苏轼说自己将可以携武带器,到西北边疆去消灭入侵者。从词中,我们看到了词人怀着“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和“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的自我形象。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风格显著的词,把传统的儿女情换作崭新的英雄气,为以辛弃疾作代表的南宋爱国词开了先路。当然,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如今激昂大方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有时议论纵横,

8、笔力矫健,也表现出豪放作风。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概,而回忆中又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互相倾吐满腹的块垒不平。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风格。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思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如寄孙巨源的?永遇乐?词的“凭仗清淮,清楚到海,中有相思泪。寄朱寿昌的?满江红?词的“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寄参寥子的?八声甘州

9、?词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等等。这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苏轼在密州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思念苏辙的?水调歌头?词。这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分开朝廷,与苏辙分手,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亲人远别,使苏轼内心非常苦闷,于是借问天、问月来排遣这苦闷。词一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突然发问,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异常开阔的境界。“几时有,意思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不是“到什么时候才有。历来浪漫主义诗人,想象非常丰富,往往以探究的态度去向人生、自然、宇宙寻找疑问的答案,表现对于真理、理想的追求。最早屈原在?天问?中就有“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

10、疑问,问天上的日月星辰是怎么样安排布置的。其后,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人生的苦闷向宇宙去倾诉。苏轼这开头二句,就是直接由李白诗脱胎变化而来,从月亮引出许多浪漫主义的遐想,由人间寻求到天上,由当前追溯到以往又转向于将来。苏轼与李白有共通之处。唐人称李白是“谪仙,宋人称苏轼是“坡仙。仙人是飘逸的,豪纵的,脱离了世俗的羁绊,自由放任,无拘无束。这不主要表如今行为上,而主要表如今思想上。他们创作时,想象就很丰富、奇特,如天马行空,所以苏轼才有“明月几时有的发问。下面再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紧接头两句,仍然是“把酒问青天的“问的内容。由于平仄格律的

11、关系,“把酒问青天一句插在中间,而同时表现了欲罢不能,寻根究底,一问再问的神态。“天上宫阙,照应“明月,因为看到月亮,会想起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里面有广寒宫殿。唐段成式?西阳杂俎前集?卷二记载,唐代的道教天师翟乾祐曾经带着弟子数十人在江边欣赏月亮;有人问:月亮里面终究有些什么东西?翟天师笑着说:可随着我指的方向看去。他的弟子中有两个人看见圆圆的月亮大得遮了半个天空,里面尽是“琼楼金阙,用玉石和金子做的宫殿。会儿,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琼楼金阙,在引述同样故事的?大业拾遗记?里作“琼楼玉宇,意思差不多,苏轼在下文就用了“琼楼玉宇四字。还有?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游月宫,见匾额上题名是“广寒四清虚

12、之府。这些都是说的天上月亮里有广寒宫,苏轼词的“今夕是何年一句,照应开头的“明月几时有。这是从唐传奇的描写变化来的。?周秦行纪?一篇传奇,托名牛僧孺所作,牛僧孺自叙考试落第,回到洛阳附近,夜晚明月当空,他迷失道路,突然闻到香气,随着香气到了所大院子,遇见了王昭君、杨贵妃等前代妇女。她们请他参加宴会,大家非常快乐,每人赋词一首。牛僧孺的诗是:“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天。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这是从已经死去归天的前代妇女说到人间使人感伤的事,不知如今是哪个朝代。苏轼反用其意,是自己在人间推想天上如今不知是什么年月。“明月几时有,明月何时存在、何时出现的,这是就空间发问,“今夕是何年

13、,如今到了什么年月,这是就时间发问。这些发问,都表现了词人豪放的感情,自由的想象,开阔的胸襟,可以见出词人的浪漫气质。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月亮就表现厚重的感情,沉郁的风格。他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恍,双照泪痕干。又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李白和苏轼不是这样,他们擅长驰骋想象。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说:“暮云收尽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确乎豪放开阔。所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就想回去看看,把自己当作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仙人。仙人可以腾云驾雾,所谓“御风,因此下面说:“我欲乘风归去,想回到天上去看看,去

14、了没有呢?没有。因为不可能去。这就产生了犹豫,不想去了。为什么呢?是嫌天上太冷清、太寂寞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琼、玉形容宫阙,见出月光的明洁、清澈。冰清玉洁,本来就给人以凉意,使人觉得冷清。因为越高,越靠近月亮,就越能看到月光皎洁,同时越高,越空旷,就越显得幽静、清冷。这就叫人受不了,“高处不胜寒。李白在那首?把酒问月?诗中就说:“白兔捧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传说月宫中有玉兔,拿着木杵捣药,一年四季就这么捣着,嫦娥除了玉兔以外,就没有人与她做伴了,她很孤独。后来李商隐在他的?嫦娥?诗中也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传说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

15、娥偷吃了这不死之药,就不由自主地飞上了月宫,从此永远在空荡荡的天上过着冷清清的生活。所以李商隐说嫦娥对偷吃“灵药应该感到懊悔。嫦娥尚且如此,那么,从花花世界里上天的人,岂不更要感到冷清、寂寞吗?词人以为不必看那嫦娥仙女于万里长空舒袖起舞,自己如今就可以对着月光,对着自己的影子跳起舞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也是从李白?月下独酌?诗的“我歌月彷徨,我舞影零乱脱胎变化而来。“对影成三人,也就不孤独了。这里,苏轼的“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更能写出戏乐的情态。这地上的戏乐,岂不胜过了天上的凄凉?“何似在人间的“何似,假如解释为“哪里像:这句的意思就成为哪里像在人间呢,与天上没有区别了。这种解释不一

16、定对。词人并不是向往那天上,但去不了,只好自我抚慰,以为在人间这么“起舞弄清影,就如同在天上一样了。前面既然说“高处不胜寒,那就说明词人不愿意去天上而要留在人间,所以这里的“何似就是“何如,“何如就是“不如。文言文有这样的句式:“与其,何如。这“何如就是“不如的意思。“何似在人间,应该解释为“不如在人间。转贴于论文联盟.ll.词的下片,就转入写人间,但仍然扣着月亮来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转过朱红楼阁,向西坠落,低下去与楼阁的雕花窗户相平,月光就由窗户射入楼阁之中,照着满怀心事,彻夜不眠的孤独的人,一个“转字,一个“低字,写出了夜逐渐深了,月亮逐渐西沉了的情境。这时,月光照着楼阁里“

17、无眠的人,夜已深了,这人还没有入睡,为什么呢?原来这人满怀心事伤离惜别。看见了月亮,更加触动离情别绪,于是长时间地目不交睫,辗转反侧。这“无眠的人不是词人自己,也不只是朱红楼阁里的妇女,是泛指那些与亲人离别而见月哀愁的人。这里,妙在词人用虚写的方式,而包罗得更深、更广。同是见月,可以有“起舞弄清影的戏乐,也可以有“无眠的哀愁。前者就是词的小序说的“欢饮达旦,后者就是词的小序说的“兼怀子由。月亮照着“无眠的人,月圆而人不圆,于是词人继续对月发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变化运用了石曼卿的诗句“月如无恨月长圆。后来辛弃疾也说:“非常好月,不照人圆。“不应有恨这两句是词人推究物理、人情,寻求

18、解答。下面,词人自作解答,包含着自我抚慰,但符合一定的客观实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事物总没有十全十美的,忧患与生俱来。这种解答,等于是感慨,从来就是如此的,难以解决的,总有缺陷和遗憾的,好似无可奈何。腔调显得消沉,笔势显得压抑。然而词的最后两句却陡然提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长久,是康舰幸福的意思。婵娟,指姣媚的月亮。这两句是说各自争取美妙的生活,虽分处两地,仍可以共享这圆满亮堂的月光。全词以月起头,以月收结。谢庄?月赋?说:“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孟郊有诗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怨别?)许浑有诗说:“唯应洞庭月,万里社婵娟。(?怀江南同志

19、?)“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秋霁寄远?)李白?把酒问月?诗的结句也说:“古人今人假设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所有这些说法,意思都狭小,不如苏轼这两句词那么宏大。其中,对“人间的留恋、热爱,对生活的失意与苦闷的自我排解,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良好祝愿,矛盾地统一在一起。所以词中透露出凄凉的况味,而其调那么如月的像所显示的那么光色皎洁、形态姣媚,总的仍然是乐观、开朗的。通观整首?水调歌头?词,上片由“把酒问青天开场,梦想“乘风归去,但又感到天上清冷,不如在“人间,反映词人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他所热爱的社会人生,下片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联络“人有悲欢离合的世

20、事迁移,抒发对苏辙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又以乐观通达的态度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苏辙的祝愿,也是对自己的慰勉。全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示月夜的幽景奇情,人间天上,虚实并写,以自然境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词人胸次的疏旷开朗。它洗尽铅华,脱去柔靡,飘逸空灵,独标一格。所以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水调歌头?这首“中秋词所表观的是“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的豪放。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还有题为“赤壁怀古的?念奴娇?词。这首?念奴娇?词与?水调歌头?词一样,向来脍炙人口,不过,它的豪放表现为激情的奔纵、气势的雄迈和境界的宏伟壮阔,如胡寅所说

21、“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这首词与?前赤壁赋?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而各有特色。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显得昂扬奔放。开头“大江东去一句,音节高亢,景象开阔,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与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谓异曲同工。这里,词人先写放眼所见,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无须另外加什么别的形容词、修饰语,江就是“大江,去就是“东去一个“大字,一个“东字,就足够了。“大,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源远,“东,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流长。“大江东去下面接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空间的感受与时间的联想交织在一起。“大江东去,可以说了望得广阔,“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考虑得深远,中间以“浪淘颈三

22、字连接起来,而言外之意那么是说人物、时代已随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业与精神气概,时代的风采,却万古留传,是大浪所不能“淘颈的。假如都“淘颈了,那还有什么下文呢?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与?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相近,并不算新颖。然而苏轼这样的句子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与深沉的政治感慨,以及词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却是?论语?上孔子说的话所没有的。“风流人物,一般注解为“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人,或者注解为“出色的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为何不说“浪淘尽千古超群人物,或者说“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呢?“超群“英雄与“风流都属于平声,符合词调的音律要求。苏轼之所以不用,是因为“超群人物权权

23、限于异乎寻常,而“英雄人物也只是使人想到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甚至再加上一点悲歌大方罢了。“风流人物呢?那就不光是才能出众、品格超群,而是在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儒士风度、儿女心肠、英雄气概,是豪迈的儒士风度,是潇洒的,儿女心是温情的,三位一体,才叫做“风流人物。下面所写的“周郎,就是这样三位一体的“风流人物。其实,苏轼也自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元好问曾说苏轼在这首词中“戏以周郎自况,“自况就是“自比。简单说“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出色的英雄,就显得浮泛,也不理解苏轼之所以为苏轼。词的开头这两句,从大处写起,下面那么由大入小,由一般到详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是实,“三国周郎是主,

24、用“故垒唤出“三国周郎,就是以宾托主。“三国周郎赤壁,这不妨看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国,这是时代;“赤壁,这是地点,“周郎,这是人物。词人称“周郎,不称“周瑜,本来符合于历史实际,周瑜作将领时才二十四岁,东吴即称为“周郎,同时又突出了周瑜的少年英俊,而且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感情。上面说“千古,这里详细化为“三国,上面说“风流人物这是详细代为“周郎,上面说“大江,这里详细化为“赤壁,由大入小,很像摄影的镜头从远景推向近景。“赤壁就点到了题目。词家讲究点染。点出了赤壁,苏轼立即用三句词来渲染;“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干堆雪。描绘出赤壁的使人惊心动魄的壮丽风光,仿佛犹是赤壁之战时那种剧烈而紧张的

25、场面、气象。不这么写,缺乏以与“风流人物相称。必须用浓墨重彩来写,而且确实写得好。你看:“乱石穿空,这是向高处写,着重写形态,石而曰“乱,见出险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见出高耸入云。“惊涛裂岸,这是向低处写,着重写声音,波涛如惊马之狂奔,发出咆哮,冲击江岸,水力凶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声已隐约可闻。“卷起干堆雪,这是向深处写,着重写色彩,银白的浪花,浩浩荡荡,上下翻腾,仿佛与天上的白云联成一片。这样的风光,壮丽宏伟,美不胜收,然后词人用“江山如画一句加以总结。画,是绘画,是艺术品,是加工形成的东西,经过画家典型化、艺术夸大了的、比实际事物、实际生活要美。“江山,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加工形成

26、的东西是高于自然形态的东西的。说“江山如画,就表示江山如同经过艺术家加工的一样,美极了。这样美妙的壮丽宏伟的江山,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为他们提供了施展雄才大概的舞台。江山与豪杰相联络,于是自然地引出“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照应上面的“三国周郎赤壁,词人的生花妙笔宛转盘旋,左倾右盼,好似游龙一般夭矫屈伸,但这游龙却环绕着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周瑜。词人用笔,中心是落在周瑜身上。词的下片即从上片末句的“一时多少豪杰中引出周瑜来。上片侧重在写祖国的如画江山,下片那么转入写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也符合词的一般表现手法: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这里词人从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联络今天现实中的自己,带出无限

27、感慨,这当然就是在抒情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五句全是写周瑜。请大家注意,并没有写诸葛亮。上片已说了“三国周郎赤壁,中心是“周郎。这里的“当年,即“丁年;“丁年,即“壮年,是少年有为、年富力强之时。“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她在建安三年(190)嫁给周瑜,当时周瑜才二十四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年(208),周瑜三十四岁,相隔已有十年之久。苏轼并不拘泥于历史。他说“小乔初嫁了,这是为的着意衬托周瑜的青春年少,并且用燕尔新婚来显示周瑜的儿女情怀,似乎他正陶醉在柔情蜜意之中。关于“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的断句,恐怕是明朝人造的假,缺乏为据。苏轼、辛弃疾写词,

28、断句并不完全拘守词律。“了字表示结婚之事方毕,这时少年气盛,所以说“雄姿英发,见出周瑜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羽扇纶巾,是文人平常的装束,这里用以写周瑜的闲雅,也就是儒士风度。“谈笑间,是写周瑜的沉着不迫。千军万马之中,指挥作战是这么潇洒自如。“樯橹,指曹操的战船。“樯橹灰飞烟灭是以赤壁之战的结局,说明周瑜的才能、功业。这样来写周瑜,就可以回过头理解上片“风流人物的实际内涵。苏轼存心要做“风流人物,或者竟至把自己看作“风流人物,所以对周瑜这么热情地赞美,不禁心向往之。“故国神游,就是“神游故国,是词人神游于赤壁之战的当时环境。词人想象自己假如遇见了周瑜,那么,周瑜大概会笑自己对如画江山、对风流人

29、物实在“多情,感慨太多,牢骚太盛,以致不到暮年便白发丛生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实际是词人自嘲,觉得虚度年华,无法与风华正茂时建功立业的周瑜相比。时不我待,于是词人不免发出人生短促的叹息:“人间如梦,词人想有所作为,而被贬在黄州管制起来,矛盾无从解决,功名建立不了,光阴又不肯为自己停留,就只好把烦恼苦闷,都托付与江水、明月“一尊酹江月,归到“江字,照应首句“大江东去。以酒祭奠江中之月,与月同饮,月可以明了自己的心迹,足以给自己带来抚慰。这结尾,似乎比拟哀飒、颓丧。但在无可奈何的感慨中,仍然流露出苏轼的感情壮志,他把祖国江山写得那么壮丽宏伟,把古代风流人物写那么英俊豪迈,都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使人不甘消沉。所以,通篇?念奴娇?词的基调是安康向上的。陈毅同志的?吾读?诗说:“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