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_第1页
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_第2页
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_第3页
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_第4页
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科学二模试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全真模拟(二模)科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C1:35.5Ca:40Cu:64Zn:655.本试卷取g=10N/kg.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2、项符合题意)1.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坦克、飞机、导弹等的战术性能。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B.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C.铈单质具有导电性D.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答案】A【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原子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分析】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详解】A、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3、、铈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8,因此核电荷数是58,该选项说法正确;C、铈元素是金属元素,金属单质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D、铈元素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钴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其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H2O+O2.已知锂与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反应中只有钴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钴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C.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D.钴酸根离子符号可以表示为

4、CoO22-【答案】B【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钴元素的化合价计算考虑;C、根据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考虑;D、根据钴酸根离子的写法考虑。【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酸根的写法。【详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符合,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B、LiCoO2中钴元素化合价是3价,CoSO4中钴元素化合价是2价,故B正确;C、反应物中氧元素显2价、-1价,生成物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故C错;D、钴酸根离子是CoO2-,故D错。故选B3.2020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中,体外膜氧合技术

5、(ECMO)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工作原理如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ECMO运作时血液在体外循环,替代的是人的体循环B.血液在体外循环的动力由血泵提供,相当于人工心脏C.氧合器出端(输回人体)的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D.ECMO内氧气从空气进入血液的原理是扩散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特点,以及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ECMO运作时血液在体外循环,替代的是人的肺循环,A错误;B.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所以血泵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相当于人工心脏,B正确;C、氧和器进端为静

6、脉血,含氧稀少,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C正确;D、ECMO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行交换,D正确。故选:A4.碘液是一种黄色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常用于生物实验中,以下四个初中科学课本的探究活动中用到碘液试剂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C.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碘液D.绿色植物(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验,用碘液【答案】C【解析】淀粉遇碘变蓝;在观察人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分析】了解碘液在各种实验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BD、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检验胚

7、乳中的营养成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C、观察人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所以实验C与ABD中碘液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故选:C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中科学课本的宽度大约28cmB.即将中考的小明体积约55dm3C.小明从一楼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大约做了1500J的功D.高空中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25m/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日常物体物理量的估计。【详解】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19cm,故A错误;体积55d的人质量约为55kg,故B正确;中学生的体重

8、平均在500N左右,从1楼到3楼上升高度为6m,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3000J,故C错误;飞机航速比25m/s大很多,故D错误。故选B6.2020年新春之际,中国及国外陆续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科学防治。中国疾控中心正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研发。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救治新冠病人,并加强对新冠的管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次检测某疑似病人体温在38附近,此时病人体内产热大于散热B.“勤洗手,合理佩戴口罩”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新冠病人在医院辅助药物治疗后大部分能痊愈,并获得一定的免疫能力,这属于自然免疫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

9、产生抗原和免疫记忆,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这属于人工免疫【答案】D【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相关的基础知识。【详解】A当人体产热大于散热时,人体的温度会不断上升,而不是维持在某一温度不变。故A错误;B“勤洗手,戴口罩”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而接种疫苗才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C由于通过药物辅助获得的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所

10、以应该是特异性免疫而非自然免疫;D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是人工免疫,故D正确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路线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A.精子和卵细胞跟受精卵一样都具有非常强的生长和分化能力B.“三亲婴儿”的繁殖方式与试管婴儿、杂交育种、用种子繁殖植株的繁殖方式相同C.正常胎儿发育过程中,受精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后面胚胎的发育则是在子宫,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整个发育过程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母体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亲代三人,能表现出三人的性状特征【答案】B【解析】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

11、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明确其原理是有性生殖。【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错误;B、“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杂交育种、用种子繁殖也是有性生殖,B正确;C、三亲婴儿胚胎初期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捐献者卵母细胞中的卵黄。C错误;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

12、胞核和父亲的精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D错误。故选:B8.如果用右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则表中各概念与右图相符的一组是()选项甲乙丙丁A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发酵无氧呼吸B遗传物质DNA染色体基因C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淀粉D动物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生长素【答案】C【解析】如图可知甲乙丙丁的逻辑关系是:甲包含乙丙,乙和丙是并列关系、丙包含丁,丁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分析】结合图示理解概念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A、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应该是丁包含丙,因此丁应该是发酵,丙是无氧呼吸,该选项错误;B、染色体与遗传现象有关,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和D

13、NA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基因在DNA上而不是染色体,该选项错误;C、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淀粉属于糖类的一种,该选项正确;D、动物调节包含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生长激素(植物分泌生长素,动物分泌生长激素)属于激素调节,该选项错误。故选:C9.2020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答案】B【解析】地球和月球本身都不发光,因此地球白昼和月球白昼都与太阳光有关,由于地球和月球公转,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阴历每月大约一个周期),所以地球上观察月亮昼半球范围会不断发生变化

14、,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无法看到月球昼半球,称之为新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此时能够看到半个月亮,月面朝西,为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此时地球夜半球完全能够看到月球昼半球,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此时能够看到半个月亮,但月面朝东。解答本题要根据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时间判断当天晚上月相。【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在理解月相的基础上,熟记月相

15、变化规律知识,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月相。由题可知,当日是农历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二都合理的是()ABCD实验目的证明盐酸溶液呈酸性检验硫酸根离子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检验就久置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方案一滴加几滴酚酞观察是否变红先加硝酸钡再加稀硝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方案二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先加盐酸再加氯化钡加入适量的

16、氯化钡溶液,过滤加几滴盐酸,看是否有气泡【答案】D【解析】A、显酸性和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酸性溶液pH小于7;B、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C、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D、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详解】A、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时,酚酞试液不变色,不能说明

17、醋酸溶液显酸性,因为显中性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利用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pH小于7,说明醋酸显酸性,该选项中方案一不正确,方案二正确;B、先加硝酸银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时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中方案一正确,方案二不正确;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时,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过滤,会带入新的杂质硝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该选项方案一不正确,方案二正确;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

18、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时,加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没有变质;加澄清石灰水,如果产生沉淀,说明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没有变质,该选项中方案一正确,方案二正确。故选:D11.如图所示的是学校运会上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若忽略空气阻力,铅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动能(Ek)与铅球运动时间(t)的关系()【答案】A【解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速度一定时,质量增大,动能增大。【分析】要掌握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能通过图象判断动能的大小变化。【详解】如图,铅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铅球一直在运动,动能不为零。从出手到最高

19、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此过程动能减小;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到达地面最大,此过程动能增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后增大。A、图象表示铅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落地时具有的动能大于出手时的动能。故A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铅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C、图象表示铅球的动能先减小到0,后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图象表示铅球的动能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了控制疫情传播,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封城,封城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题目可

20、知,2020年1月23日这一天,地球是位于上图公转轨道上的D-A之间,即在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故选D1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B.向100g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来温度,前后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均不变C.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该温度下100克20%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水分50克,质量分数变为40%D.底部有部分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均会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和石灰水中的

21、水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引起溶液中量的变化。【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时引起的一系列的量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A、同一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由于不知温度是否一样,故A错误;B、由于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氢氧化钙,会导致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从而使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结晶析出,即溶液中的溶质也减少,但由于溶液仍旧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26.47,则该温度下100克20%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水分50克,质量

22、分数变为不可能大于26.47,故C错误;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底部有部分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均会变大,故答案为D。14.如图所示,小球和小车先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相机先后拍下了甲、乙两图片,拍照过程中小车可能()A.向东加速B.向东减速C.向西加速D.向西减速【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小车相对于灯泡的位置变化判断小车运动方向,然后根据小球与小车的位置变化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分析】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及惯性知识的应用,正确判断小车运动方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由图可知,以灯泡为参照物,甲、乙两图比较,小车

23、是靠近灯泡的,所以小车向东运动;甲图中小球位于小车的左侧,乙图中小球位于小车的右侧,已知小车向东运动,而小球突然从小车左侧运动到了小车右侧,可能原因是小车突然减速,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造成的。综合分析可知,小车可能向东做减速运动。故选:B15.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c为三只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闭合开关S,标有“3V、3W”的灯泡L1正常发光,标有“6V、3W”的灯泡L2虽能发光但较暗,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a为电流表,且示数为1.5AB.电表b为电压表,且示数为3VC.灯泡L2的实际功率为0.75WD.电表c为电压表,且示数为6V【答案

24、】C【解析】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P=UI求出两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L2的电阻,根据“灯泡L1正常发光,灯泡L,虽然发光但较暗”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进一步判断三电表的类型,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得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再根据P=UI求出灯泡L,的实际功率。【分析】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三电表的类型和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关键。【详解】由图可知a串联在电路中,所以a是电流表,若c是电流表灯L2会被短路,所以c是电压表,b必须是电

25、流表,否则L2断路,故B错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b测流过L2的电流,电压表c测的是电源电压,标有“3V、3W”的灯泡L1正常发光,说明电源电压为3V,故D错误;流过灯L1的电流为:L1=P1/U=3w/3v=1A灯L2的电阻为:R2=U22/P2=12;流过L2的电流为:I2=U2/R2=3v/12=0.25A干路电流为:II1+I2=1A+0.25A=1.25A,故A错误;灯L2的实际功率为:P实U12=3Vx0.25A=0.75W,故C正确。故选:C16.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

26、错误的是()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C.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D.待反应结束后,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CO,直至双通玻璃管内物质冷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详解】A.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故正确;B.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故正确;

27、C.由题意可知,此反应中的生成物可能有铁粉和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所以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所有证明一定有铁生成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错误;D.待反应结束后,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CO,直至双通玻璃管内物质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还原出来的铁粉在高温重新被氧化,故正确;故选:C1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1、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F1F212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A.只有正确B

28、.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答案】A【解析】(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小球在两种液体中所浮力与其重力的关系,进而得出小球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2)根据小球在甲、乙两杯中的状态判断两种液体与小球的密度关系,进而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3)利用p=p液gh比较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4)根据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液体和小球的重力之和判断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分析】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详解】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

29、力相等,所以两个相同的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则:F1=F2,故错误;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1P球,2=球所以12,故正确;两杯中液面相平,P1P2,所以根据P=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故正确。由于两球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球的重力,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总重力等于等高的液体产生的压力,所以可以认为甲杯内液体的体积等于乙杯内液体的体积,且P1P2,由G=mg=pVg可知,甲杯内总重力较大,甲、乙两烧杯相同,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大,故错误;由此分析可知:只有正确。故选:A18.如图所示,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

30、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A.m甲m乙;p甲p乙B.m甲m乙;p甲p乙C.m甲m乙;p甲p乙D.m甲m乙;p甲p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柱体(含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gh由图可知,原来的高度h甲h乙,底面积S甲S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因S甲S乙,剩余的体积相同,则由V=Sh可知,h甲剩余h乙剩余(如下图)因h甲剩余h乙剩余,剩余部分产生压强相同,则由p=gh可知,甲乙,因原来甲

31、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切去不同的厚度后剩余的体积相等,所以,切去部分的体积关系为V申切V乙切,由m=V切可知,m甲m乙,故AB错误;CD,因原来甲的高度小、密度小,所以,由p=pgh可知,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9.将硫酸氢钠溶液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可以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aHSO4=ZnSO4+Na2SO4+H2,某同学就该实验的现象及反应化学方程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跟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含氢离子,故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C.上述

32、反应中,金属锌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实际上是金属得到了电子D.硫酸氢钠与金属锌反应后的产物是盐和氢气,符合酸的共性,硫酸氢钠属于酸类【答案】B【解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考虑;B、根据酸性溶液的特征分析。C、根据锌由原子变为离子的方法考虑;D、根据酸的定义考虑,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置换反应的定义,熟悉酸、碱、盐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两种化合物,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B、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中含有氢离子,因

33、此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C、锌由原子变为离子失去两个电子,故B错误;D、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硫酸氢钠电离出来的阳离子中不仅含有氢离子,还含有钠离子,不属于酸,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B20.科学研究常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下列选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该项是()A.通过红色水滴的移动来判断昆虫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B.通过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方向来研究植物的向性C.通过观察被测验者夹住尺上与0刻度的距离来比较反应快慢D.通过叶片两面气泡的数目来判断气孔的分布【答案】B【解析】明确每个探究过程运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分析】转换法是科学探究

34、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详解】A.昆虫的呼吸作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红色水滴的移动判断昆虫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采用的是转换法;B.通过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方向来研究植物的向性,采用的是观察法;C.通过观察被测验者夹住尺上与0刻度的距离来比较反应快慢,采用的是转换法。D.叶片气孔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叶片两面气泡的数目判断气孔的分布,采用的是转换法;由上知,ACD都运用了转换法,B运用的是观察法。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21.(4分)(1)中国“科学”号科考船在大洋黑暗的深处火山口却发现了奇特的深海生物群落,没有植物,但是

35、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利用海底火山口热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氧气十硫化氢十水十二氧化碳葡萄糖十硫酸。根据这些信息,这些微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选填“自养型”或“异养型”)。(2)为了将鳄鱼、蜗牛、鸽子、蝗虫、草鱼进行分类,小金同学制作了一张如图的检索表,其中有一处错误,会导致一种生物无法归类,请指出并改正。(3)沙漠中沙生柽柳等木本植物的根系都极发达,主根往往伸至地下水层,最深可达10余米。同时这些植物的叶表皮一般覆盖有蜡质且细胞壁和角质层都较厚,气孔下陷。这些沙漠植物的特征的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现象,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角度解释原因是。【答案】(1)自养型;(2)鸽子无法归类3b的

36、“胎生”应改成“卵生”;(3)适应;沙漠中沙生柽柳等木本植物存在变异,沙漠环境对其选择,具有适应沙漠生活的特征的生物存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分析】【详解】(1)自养型;(2)鸽子无法归类3b的“胎生”应改成“卵生”;(3)适应;沙漠中沙生柽柳等木本植物存在变异,沙漠环境对其选择,具有适应沙漠生活的特征的生物存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4分)同学们采集到一种水生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花单性,果实圆柱形、种子26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试回答:(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选填“被子”、“裸子”或“藻类”)植物。(2)将黑藻的一片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

37、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流动,那么这些绿色颗粒实际的流动方向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在一昼夜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可知黑藻在一昼夜积累了少量有机物,在图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4)同学们采集黑藻的地方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除了沉水植物黑藻,还有挺水植物芦苇、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等,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净化排入污水(主要含有机物)能力,该处所有的生物属于一个。【答案】(1)被子;(2)顺时针;(3)C点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这一部分二氧化碳已经转变成有机物

38、并积累在植物体内;(4)生物群落。【解析】本题难点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对于在显微镜下叶绿体环流方向的判断,可以在纸上画个顺时针方向环流方向,然后180翻转,可以见到环流方向还是顺时针。【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详解】(1)在植物学分类上,只有被子植物才有花和果实,其它裸子植物和孢子植物都不具有花与果实。从题干叙述中可知,黑藻具有花和果实,因此可推知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39、(2)黑藻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其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绿色的结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黑藻叶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流动,绿色颗粒一定是叶绿体。细胞内叶绿体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内叶绿体的环流方向一致。因此,绿色颗粒实际的流动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流动。(3)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中可题目解答以找到的依据是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低,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4)生物群落。故答案为:(1)被子;(2)顺时针;(3)C点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这一部分二氧化碳已经转变成有机物并积累在植物体内;(

40、4)生物群落。23.(4分)本市有一家化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如下:为了分析滤液甲的成分,取100g滤液甲,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则:(1)bc段反应的现象为。(2)cd段(不包括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答案】(1)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Na2SO4【解析】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详解】(1)氧化

41、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在硫酸、硫酸铜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a-b段代表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b-c段代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2)b-c段代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c点表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过量,所以c-d段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Na2SO4故答案为:(1)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Na2SO424.(4分)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

42、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现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致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解的固体呈红色。(1)混合物中肯定含有。(填名称)(2)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他物质是否存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物质设计一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证明。实验步骤。【答案】(1)C、CuO、Fe2O3;(2)检验是否有碳酸钙,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解析】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

43、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致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解的固体呈红色,说明有铁和铜,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有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可能有碳酸钙。【详解】(1)

44、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致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解的固体呈红色,说明有铁和铜,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有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可能有碳酸钙;故答案为:C、CuO、Fe2O3;(2)检验是否有碳酸钙,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检验是否有碳酸钙,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25.(4分)如图是一个家用电热水龙头。打开龙头开关

45、,几秒就可以流出热水,这种加热水的过程很短,俗称“过水热”。某品牌电热水龙头的额定功率是3000W,额定电压是220V,则该电热水龙头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某次使用该龙头加热水时,测得实际电压为235V,水的初温为21,加热14s,得到0.5L、末温42的热水,则加热水的功率是WC水4.2103J/(kg).【答案】16.1;3150【解析】【分析】【详解】(1)由P=U2/R可得,该电热水龙头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U2/P额=(220v2)/3000w=16.1;水的体积V=0.5L=510-4m3,根据m=v=1.0103kg/m3510-4m3=0.5kg;水吸收的

46、热量Q=cmt=4.2103J/(kg.)0.5kg(42-21)=4.41104J,则加热水的功率:P实=Q吸/t=4.41104J/14s=3150w26.(6分)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10N的力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填“左”或“右”),大小是N,如果小明在做此实验时,拉动小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化,则原因可能是。【答案】左;2.6N;小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解析】根据物体相对于接触面运动的方向确定摩擦力的方向,并且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确定摩擦力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确定弹簧测力计

47、的示数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了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会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变化以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分析的摩擦力大小是本题的难点。【详解】当如图所示固定木块时,向左拉的小车,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的方向左;又因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2.6N。如果小明在做此实验时,拉动小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化,则原因可能是小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答案为:左;2.6;小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27.(8分)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

48、理如下表。实验组别处理方法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1)本实验的目的是。(2)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可信度,你的策略是。(3)经过以上表格的实验处理后,你的下一步实验操作是。(4)实验完成后统计并处理数据,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种子萌发率50%81%80%95%综合分析四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有。【答案】(1)种皮完整度和赤霉素的对种子萌发的作用(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观察种子萌发情况(4)机械破损后或者0.05%赤霉素水溶液25摄氏度浸泡24h,可以大大提高种

49、子萌发率【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四组实验有两个变量,即种皮完整与否(种皮完整、机械破损种皮)和赤霉素处理与否,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组与组、组与组、组与IV组、组与IV组均可形成对照实验。【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实验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明确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对照试验自变量必须单,否则无法说明因变量产生的原因。经过上述种子处理后,下一步应该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观察萌发率。分析四组数据可得,机械破损后或者0.05%赤霉素水溶液25摄氏度浸泡24h,可以大大提高种子萌发率。故答案为:(1)种皮完整度和赤霉素的对种

50、子萌发的作用(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观察种子萌发情况(4)机械破损后或者0.05%赤霉素水溶液25摄氏度浸泡24h,可以大大提高种子萌发率。28.(8分)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猜想:甲:只含有NaOH。乙:只含有NaOH和Ca(OH)2。丙:含有NaOH、Ca(OH)2和Na2CO3。(1)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请你说出理由,并提出你的猜想:(2)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正确你认

51、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写出理由)。(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猜想正确(4)【反思拓展】下列物质BaCl2溶液、C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能替代你设计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填序号)。【答案】(1)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猜想: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2)不正确;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也是无明显现象;(3).滴加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解析】物质之

52、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的反应物有剩余;合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分析】本题是实验分析题,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可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多么重要。【详解】(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O3,分析讨论:丙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故填:丙;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如果含有NaOH和Ca(OH)2

5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故填:不正确;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也是无明显现象。(3).滴加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滴加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29.(6分)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工厂生产出的碳酸氢钠中可能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流程及步骤如下: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a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m1g;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

54、埚放到干燥器中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m2g。回答以下问题:(1)请将步骤补充完整。(2)如果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计算值(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当a、m1、m2表示的等量关系为时,可以判断碳酸氢钠中不含碳酸钠及其他杂质。【答案】(1)最后测量时要保证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所以要多次重复步骤和至质量不再变化;(2).偏小(3)84m2-31ma=53m1【解析】(1)最后测量时要保证碳酸氢钠完全分解;(2)在空气中冷却,会导致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3)碳酸氢钠中不含碳酸钠及其他杂质时固体减少的质量应该等于

55、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盐的性质以及用途和成分的定量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1)最后测量时要保证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所以要多次重复步骤和至质量不再变化;(2)加热后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导致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质量偏大,导致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小,从而使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计算值变小;(3)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可表示出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共有(m1-m2)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1-a)g,则:2NaHCO3Na2CO3+H2O+CO2168106(m1-a)g(m2-a)g168/106=(m1-a)g/(m2-a)g解得:

56、84m2-31ma=53m1故答案为:(1)多次重复步骤和至质量不再变化;(2)偏小;(3)84m2-31ma=53m130.(4分)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填“光屏”或“凸透镜”)。(4)玲玲将蜡烛移到35c

57、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答案】(1)照相机;(3)右;(3)凸透镜;(4)8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和应用。【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照相机;(2)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使光发散,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3)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4)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保

58、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也能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15cm,像距恰好时30cm,应将光屏移至80cm处即可。31.(8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小灯泡变暗)。(2)某小组连接好电路后,检查连线正确,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如乙图所示。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丙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3

59、)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某同学又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发现测得的功率并不等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其原因是。(4)若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且电路连接完好,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填标号)。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答案】(1)如上图所示;(2)将滑片向A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3)灯泡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或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4).A【解析】【分析】本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操作过程、电流表读数、功率公式的运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属于常考命题点。【详解】(1)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小灯泡变暗,即电流

60、变小电阻变大,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灯泡串联,如图所示:(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图中电压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8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将滑片向A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丙图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A,电流为0.32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5V0.32A=0.8W;(3)若灯的电阻不变,根据P=U2/R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实验中,发现测得的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