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课程标准与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香一、课堂教学观察引发的思考二、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三、小学课程标准与教师、与教学、与学生目 录四、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改进的思考一、课堂教学观察引发的思考2012 秋课后评语运动与呼吸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氛围,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概念建立较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与之有差异,按照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主题若是叫呼吸与肺活量会更贴切。呼吸运动模拟装置的运用效果较好,但课的主要时间放在测量肺活量,偏了。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没进行联系、比较。问题与思考2015 秋课后评语水和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不明确,没有观察比较水和冰基本的特点(液体、固体),水

2、变冰或冰变水处理不到位,主要围绕水降温到结冰的过程,并以曲线表示温度的变化,教的内容显得太深,简单内容复杂化。探究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特征不明显,趣味性不强。教师科学学科素养一般。问题与思考一线科学教师看课标:A对课标的内涵理解不深刻,起不到指导作用。上课前看教 材、教参等就可以,很少看课标。B课标有些词汇难以理解。课标要求不易把握,没有教材中 要求的明确具体。C最大的困惑就是拿到课标后,不能透过表面文字理解课标 要求的水平到底是个什么层次。D如何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想着要落实课标,而不 是只顾眼前完成教材的要求。问题与思考课标是什么课标与师生的发展的关系课标与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关系课标与学

3、业评价的关系一、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近20年,影响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的大纲或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

4、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课标的制订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说明了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和目标要求。2016年2月征求意见稿主要修改的内容(一)整体结构的变化2001版-实验稿2016版-征求意见稿前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科学知识 总目标 科学探究 12、34、56 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内容标准科学探究情

5、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 总目标地 球与宇宙领域 学段目标技术与工程领域 12、34、56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教学设计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18类)案例(4类)教学实例 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明确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设计思想。针对学生结果性的要求,也体现过程的要求;三个维度,涉及四个方面;分总目标、学段目标来表述。内容针对目标,选取体现课程性质及其理念;要求为全体学生经过努

6、力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年段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特点,具体提出三个维度四个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建议。包括:教学设计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教学案例(实录)、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二)课程性质的发展变化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实施的重点 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实践创新、科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和交流等能力;以及

7、培养的程度。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继承与发展(三)课程理念:课程基本理念实验稿征求意见稿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1面向全体学生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2倡导探究式学习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价值追求课程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四)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新成果

8、,兼顾实际。学段划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四个方面)总目标学段目标。载体: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重心:兴趣、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内容:6+6+3+3=18个主要概念 75个学习内容201个学习目标主要形式:探究活动活动建议(五)课程目标的变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物质、生命、地球、技术与工程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关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回答他们感兴趣问题的系统的方法。方法特点: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探索和了解

9、自然、获得科学知识),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基于实证的推理传统的科学过程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推断与预测、交流与表达、识别与控制变量、制作图表、形成与验证假设、实验实施和结果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科学探究式学习传统的科学过程技能与科学知识、科学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涵盖:基本的思维方法、 基本的操作技能倡导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方式。强调:教与学的手段、方法、学习成果和其他有价值 的成果 * 强调动手与动脑的

10、结合,重视能力的培养 * 注意科学探究的两个侧面(实践方法、学习结果) * 关注关于科学探究的学习进阶 * 强调“以某种方式做一些事物和学习一些内容。在这种方式中做与学是不可分离的。” * 技术与工程 * 体现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里部分显现了课标与教学的关系探究方式的教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附录:行为动词分类层次界定同水平行为动词举例技能性目标模仿借助说明书或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常规仪器操作和基本练习性操作。按照、根据、练习、尝试等。独立操作学生独立进行的目的明确的操作,能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测量、测定、绘制、制作、查阅、收集、计算、学会、会等。初中科学课程

11、标准(2011年版) 附录: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层次界定同水平行为动词举例参与经历某一学习过程,如探究、实验、检索、阅读、参观、查询等。观察、体验、体会、感知等反应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关心、关注、注意、善于等领悟经过一阶段学习过程后对某些科学观念(假设与理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化。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具有等通过行为动词表达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学业评价,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六)课程内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的设定,体现了对科学以及科学教育的理解深刻 科学知识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表述和逻辑操作,还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深层知识的模

12、型,并且两者通过解释原理连接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框架。 在这样的一个连接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连贯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实践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实践研究,由此激发其不断深刻的思维,从而有机会理解这些科学事实是如何建立的,完善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这里部分显现了课标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技术与工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001版(实验稿) 标准条目2016版(征求意见稿) 标准条目具体内容设置的比较。课程内容的3个主要特点:1强调主要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8植物能适应环境,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

13、存;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共同实现生存需要;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Company Logo8植物能适应环境,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 自身的生存。 主要概念 & 学习内容 & 学段目标 主要概念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具体描述。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吸收阳光和水分,并在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水平要

14、求2关注学习进阶学习进阶是对学生们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的、逐渐深入的思维路径的描述。假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线性上升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特定的路径起点中间水平 a终点中间水平 b中间水平 c要素:起点、中间水平、终点绿色植物可以吸收阳光和水分,并在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分子水平物质变化:绿色植物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能量变化:太阳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原子水平变化:太阳能可以被光合色素分子捕获,电子跃迁,使其激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3融入工程技术工程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中专门提出的一个内容领域,原因何在?课程性质综合性

15、工程学实践以科学为基础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科学与工程实践提出问题(科学),明确困 难(工程)开发和利用模型计划并实施调查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科学),设计解 决方案(工程)参与基于证据的辩论获得、评估和交流信息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 USA, 2011 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框架提出问题或确认需求设计和使用模型调查方案或解决方案的计划与实施分析和解读数据运用数学与计算思维进行思考构建解释或设计解决方案依据证据的论证获取、评价、交流信息科学提出问题或确认需求设计和使用模型调查方案或解决方案的计划与实

16、施分析和解读数据运用数学与计算思维进行思考构建解释或设计解决方案依据证据的论证获取、评价、交流信息科学技术与工程凸显思维科学实践科学探究技术工程实践类型1. 提出问题(科学)或确认需求(技术)2. 设计和使用模型3. 调查方案或解决方案的计划与实施4. 分析和解读数据5. 运用数学与计算思维进行思考6. 构建解释(科学)或设计解决方案(技术)7. 依据证据的论证8. 获取、评价、交流信息内涵核心学科本质三、小学课程标准与教师、与教学、与学生(七)教学建议: 此话题,有些前边已有很多涉及,有些后面还会体现。教学建议实验稿修订稿(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7、;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教学设计建议1注重整体教学设计2注重了解学情。(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二)教学方法建议1注重探究式教学2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参与、体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三)教学过程建议1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情2要灵活处理教案体现与基

18、础性课程一致的程度要求关注学生的概念发展,关注学习进阶关注生成适当调控教学建议实验稿修订稿(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四)概念教学建议1重视科学概念的作用2要关注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

19、识的平衡(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五)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 法的建议1鼓励学生经常应用所学的知识。2注重跨领域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理解概念形成的方式及意义强调综合运用知识教学建议实验稿修订稿(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

20、和教材内容。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六)学科关联建议1重视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2重视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3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

21、术1.各种音像资源。2.计算机软件。3.网络。(七)教学媒体建议1让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不仅为科学概念的理解服务,更要为科学探究的学习服务。2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的同时不要忘了真实情境、直接经验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评价建议实验稿修订稿(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1.科学探究方面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3.科学知识方面(一)课堂教学评价1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技能掌握程度与目标之间的差距。2学生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态度与兴趣3学生思考过程是否合理。(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教师

22、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三)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3真实性评价 4档案袋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界定相关概念关注学业成就评价将发展性评价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策略教材编写建议(略)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关于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一座钢桥需要10名油漆工用2年时间从一端刷到另一端。这种油漆能持续2年的时间,而当工人们在一端完工时,他们又要从另一端开始工作。1、为什么钢桥必须刷油漆?2、现在开发了一种可持续4年的新油漆,而且它的成本与原来的油漆一样。试说明使用新油漆

23、所带来的两个可能的结果。终结性评价如何客观、全面评测学生的学业水平NAEP1996四年级科学测试中使用了表现性评定任务方式。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测量并记录在不同液体瓶中放置铅笔和图钉的结果,得出关于“神秘液体”的结论,并预测向溶液中添加盐将会产生的影响。表现性评定的类型-大规模测试中的PA2量筒 塑料碗 纸巾红色记号笔一瓶神秘液体一瓶盐水一瓶清水橡皮部位有一只图钉的铅笔用铅笔来辨别清水和盐水 现在你手边有一个任务包,请将包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放到桌子上,然后,请看下面这幅图。如上的每一样东西你都有吗?如果没有,请举手示意,老师讲补发给你。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此任务。 表现性评定的类型-

24、大规模测试中的PA2神秘液体是清水还是盐水?清水你如何确定神秘药水是什么?因为在清水里到A,在神秘液体里也到了A。学生作答分为三个等级,允许有部分得分。该生得满分,因为其回答出了清水,并且根据任务期间的观察给出了解释。 表现性评定的类型-大规模测试中的PA2游泳的时候,在海里更容易浮起来还是在淡水湖里更容易?海里请对你的回答做出解释海里有盐水,在盐水里铅笔浮出的部分比在清水里大。学生作答分为三个等级,允许有部分得分。该生得满分,因为其回答出了在海里更容易,并且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信息,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四、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改进的思考1 课例分析课例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指教

25、者: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吴莉荣(一)本节课应用发展性评价设计教学的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是指教师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和记录,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收集学生学习的有关信息以判断学生目前的水平和离学习目标的距离,并寻找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发展性评价被用于:1计划教学 2识别学生的需求3监控教学有效性 4为学生提供反馈(二)发展性评价包括三件事:收集信息(证据)书面任务不是收集信息的唯一途径,可以通过观察,绘画,谈话,展示等方式来收集信息,了解学生会什么解读信息(判断)对于收集上来的信息要做出判断,判断学生与教学目标的成绩或距离。为一些目的使用信息教师判断出学生

26、学习的情况之后,就要采取合适的步骤帮助学生的学习。(三)借助发展性评价环推动教学的具体分析运用评价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观察者,评测者,调控者前测结果统计:其中有53.8%的学生提到地球的形状,28.2%的学生提到地球的运动。数据分析: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预测从学生的已有认识出发,可以把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导到这节课的研究内容上。 学生虽然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尤其在对地球的运动的认识上。预测要准备较为完整的历史资料供学生阅读。 学生对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历史的简单评价,正是反映了学生缺乏对整段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

27、了解。只有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极端艰苦性,体会科学家建立“古怪”科学概念的过程,真正理解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才能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了解“地心说”“日心说”两种解释地球形状、运动以及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的主要观点。水平1:能阅读资料但难以识别“地心说”“日心说”观点的异同;不能提取出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关联信息以及按时间排序。水平2:能阅读资料并识别“地心说”“日心说”观点的异同;能提取出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部分关联信息,将它们按时间排序。水平

28、3:能阅读资料并识别“地心说”“日心说”观点的异同;能提取出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关联信息,将它们按时间准确排序。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阅读并提取资料中的关联信息进行比较,实现提取重要信息能力的培养。水平1:没有关注到阅读资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没有进行比较。水平2:关注到阅读资料中相关联的信息,并提取、说明。水平3:关注到阅读资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提取并通过比较说明。3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期待丰富如下的感受:1)同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2)地球科学的发展受社会文明、所处时代的影响。3

29、)地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了解“地心说”“日心说”两种解释地球形状、运动以及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用具、时光轴、彩色卡纸学生准备:相关阅读资料、签字笔(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乐趣通过谈话,针对就学目标搜集信息,推动教学进程。(二)阅览资料,引导探究开展阅读、资料提取。活动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重要信息。(二)阅览资料,引导探究开展阅读、资料提取。活动二:整理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认

30、识历史,并制作时光轴。活动三:学生进行组间观察活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活动四:教师帮助标注时间线段,支持学生思考,补充完善时间轴。活动五:小组讨论交流:阅读这段历史,观察我们梳理的资料模型-时光轴,你有哪些感受? 丰富感受-1: 自然界是可以被认知的,科学理念是会变化的 科学需要证据,批判性思考 科学理论的建构是从观察到推理的过程丰富感受-2:1)同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 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2)地球科学的发展受社会文明、所处时代的影响。3)地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三)课后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引出下节课研究主题:昼夜交替的原因。活动六

31、:作业:从学生制作的时光轴、学生的感受中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这么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进行下一节课探索的准备。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名词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概

32、述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是阴影形成的原因。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2 课例分析跨学科-找联系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6.3.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描述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1知道冰、水和水蒸气在形状、质量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2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33、3知道冰、水和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1观察冰融化和水结冰的过程,知道温度是影响这些过程的主要因素。2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等影响这些过程的主要因素。14.1地球被一层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圈包围着。举例说出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等因素决定着天气状况,解释雨、雪、露、霜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概述地球上的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影响着天气变化。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在星空中(一)”1-

34、4课:观察认识月球概貌;推测、模拟、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球、月球系统中月球的运动规律。5课:地月系太阳系6-7课:星座空间建模空间观念教学设计思考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其概念建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观察、描述北斗七星在星空中呈现出来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模型、资料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将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的影像与实际宇宙空间中七颗星的位置进行对比,逐步领会地球与北斗七星以及北斗七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加强空间感受。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观察、描述北斗七星在星空中呈现出来的位置关系;通过操作、观察模型、资料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将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的影像与实际宇宙空间中七颗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