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_第1页
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_第2页
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_第3页
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_第4页
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教师版)作者:日期:专题七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编写张清审稿刘生权【学习目标】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形象和语言锤炼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学习重点、难点】熟练运用解题策略解答。【知识链接】一、诗歌的形象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诗歌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物”形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高度融合的结晶, 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诗歌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

2、“人”和“物”都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 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 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三种:人物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 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 人公形象。描写的客体的人物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 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

3、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即诗人自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客体描写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诗歌的景物形象指意象和多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意境中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 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 新飘逸、沉郁顿挫等等。在我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 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星可传

4、恨, 水喻多情;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鸿 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 身世命运有沉浮,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 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3事物形象(物象)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 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 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物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

5、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 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抒情言志。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这些事物形象大多与上述“景物 形象”中“抒怀类意象”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二、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人在锤炼语言上可谓苦心孤诣,也造就了中国古典诗 歌语言的凝炼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抒情性,给我们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不过, 高考对鉴赏古诗语言的考查难度

6、不太大,着眼于一个“懂”字,即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能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作一定程度的表述。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题型主要有三类:炼字、赏句和明了语言风格(特点)。重点考查炼字和赏句。炼字主要是锤炼和推敲动词、形容词、表色彩的词、叠词、数量词、虚词等。动词往 往具有凝炼、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 的功能。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描写赤 壁的景色,“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 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

7、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炼形容词,两种情况特点值得注意: 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 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叠词之妙道德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如李清照声声慢开篇的14个叠字。除以上两者之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虚 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响 应,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了 “与” “共” 二字就会大为减色。赏析句子首先要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

8、提。其次,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出发出发,注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的使用,看 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这是考查的重点,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最后,要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到整体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 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 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妙;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 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点金有术】一、古代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注意点:区分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

9、写手 法,如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等;间接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 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以环境衬托人物。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景物形象赏析景物形象的注意点: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要忠实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10、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事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的注意点:(1 )注意诗人常常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物象的特点;(2)分析时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物象的特点如外形、 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揭示形象的意义。二、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题题型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小试牛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11、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词的下片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2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周瑜的人物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两联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登高看到的是一幅肃穆凄怆、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天高风急、秋气 肃杀,猿啼哀鸣,凄切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

12、,无边无际, 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 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

13、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 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2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更上层楼】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14、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方法点拨此题就诗中的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设问。在读懂诗歌、审清题干要求的基础 上,答好“三问”:(1 ) 一问:什么形象? (2)二问: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形象? ( 3)三问: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答案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5、1“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时滴”两句写了竹枝上露水滴在台阶上,沾湿了青苔,渲染了清冷、幽静氛 围。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孤单寂寞的心情。2.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参考答案:“为拂绿琴埃”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 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 指山坞。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 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氛围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 的景和趣?“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