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教案课件_第1页
呼吸系统教案课件_第2页
呼吸系统教案课件_第3页
呼吸系统教案课件_第4页
呼吸系统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呼吸系统教案呼吸系统教案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组成: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第2页/共63页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组成:第2页/导气部与呼吸部导气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到终末细支气管的多极支气管.呼吸部:肺内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的功能:吸入O2,排除CO2,鼻有嗅觉作用,喉有发音作用.第3页/共63页导气部与呼吸部第3页/共63页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分部: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一、外鼻外鼻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组成:鼻根、鼻尖、鼻背、鼻翼和鼻孔.鼻尖和鼻翼处皮肤较厚,皮下组

2、织少,内富有皮脂腺和汗腺.第4页/共63页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第4页/共63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部由软骨构成,后部由骨构成。鼻腔向前以鼻孔通体外,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两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二部,前部为鼻前庭,后部为固有鼻腔。1鼻前庭 是鼻腔的前部,由两侧鼻翼围成的部分,内面被以皮肤,生有鼻毛,有阻挡灰尘的作用。二、鼻 腔第5页/共63页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部由软骨构成,后部由骨构成2固有鼻腔 是鼻腔的后部,结构特征是:(l)鼻中隔前下部有一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称为易出血区,约90的鼻衄发生在此。(2)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分隔出上、中、下鼻

3、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前部。(3)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与机能不同,可分为嗅区和呼吸区。第6页/共63页2固有鼻腔 是鼻腔的后部,结构特征是:第6页/共63页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处,活体上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嗅黏膜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 假复层柱状上皮,有三种细胞构成支持细胞 高柱状,最多.其包绕着每个嗅细胞,象神经胶质细胞. 嗅细胞 梭形,夹在支持细胞之间,为双极神经元.能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是嗅觉传导的第一神经元.基细胞 呈锥体形,位于上皮基底部,有分裂增生能力。粘膜固有层 为薄层结缔组织,与下方的骨膜相连。其中有许多浆液腺嗅腺,开口于上皮表面,可不断地分泌稀薄的液体,覆盖于

4、上皮表面,可溶解空气中的气味,刺激嗅毛,引起嗅觉冲动;分泌物又可清洗嗅上皮表面,保持嗅觉的敏感性。嗅 区第7页/共63页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处,活体上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嗅黏为嗅区以外的其余部分,活体上呈微红色。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作定向摆动,使粘液移向咽部,冲刷粘膜表面,具有净化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的作用。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黏液腺,发达的薄壁静脉丛,可温暖和湿润被吸入的空气.呼吸区黏膜的显著特征:固有层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有发达的薄壁静脉丛.可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呼 吸 区第8页/共63页为嗅区以外的其余部分,活体上呈微红色。呼 吸 区第8页/共6鼻旁窦是鼻

5、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它们都开口于鼻腔,因此对发音有共鸣作用,窦壁粘膜与鼻腔呼吸部粘膜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小儿鼻腔相当窄小,下鼻道不发达,鼻前庭发育不佳,也未生鼻毛,鼻黏膜易肿胀,故易感染呼吸器官疾病.三 鼻旁窦第9页/共63页三 鼻旁窦第9页/共63页组织结构前庭部:复层扁平呼吸部: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杯C)嗅部(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嗅C:双极神经元支持C基C嗅毛嗅泡树突轴突胞体第10页/共63页组织结构前庭部:复层扁平假复层柱状上皮嗅毛嗅泡树突轴突胞体第鼻呼吸部粘膜纤毛假复层纤毛柱状固有层第11页/共63页鼻呼吸部粘膜纤毛

6、假复层纤毛柱状固有层第11页/共63页鼻嗅部粘膜第12页/共63页鼻嗅部粘膜第12页/共63页气管和主支气管形态和位置为圆筒状管道,后壁略扁平,气管上接喉,下至第4、5胸椎处分成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左支气管细长,比较倾斜,右支气管粗短,较陡直,分别经肺门人左、右肺。气管后方贴近食管,颈段前方及侧面有甲状腺。气管杈左侧稍上方有主A通过。第13页/共63页气管和主支气管形态和位置第13页/共63页气管和支气管由“C”形软骨环和连于其间的环状韧带构成,气管有16-20个软骨环,左支气管有约7-8个软骨环,右支气管有约3-4个软骨环,c形软骨缺口处由横向的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壁所封闭.

7、气管软骨具有支架作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状态,以维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左右主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入肺后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第14页/共63页气管和支气管由“C”形软骨环和连于其间的环状韧带构成,气管有气管和主支气管组织结构气管壁的分层:1. 黏膜层=上皮+固有层 假复层纤毛柱状(纤毛C,杯状C,刷C,基底C,小颗粒C)固有层:LCT,含较多的弹性f、淋巴组织和浆C.纤毛C:量最多,柱状,游离面有纤毛和微绒毛,核椭圆形位于C中央,胞质内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等.杯状C:呈高脚酒杯状,顶部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核下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第15页/共63页气管和主支气管组织结构气管壁的分

8、层:第15页/共63页刷C:C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排列紧密的微绒毛,核位于基部.基部有神经末梢附着,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基C:C为锥体形,沿膜排列.是一种未分化C,可以分化为纤毛C和杯状C.小颗粒C:又称内分泌C,C较矮,内有许多分泌颗粒,可分为神经分泌C和内分泌C.神经分泌C常几个集在一起,基部有神经末梢,分泌五羟色胺;内分泌C分泌多肽激素.第16页/共63页刷C:C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排列紧密的微绒毛,核位于基部.基EM:气管上皮第17页/共63页EM:气管上皮第17页/共63页2. 黏膜下层=LCT+混合腺 混合腺导管开口于黏膜表面,腺体的分泌物与杯状C分泌的黏液,在腔面形成较厚的黏膜

9、层,保持黏膜湿润,并能黏附细菌及异物. 固有层内的浆C和黏膜下层中腺C共同形成分泌性IgA,具有免疫和防御的功能.第18页/共63页2. 黏膜下层=LCT+混合腺第18页/共63页3. 外膜=16-20 C 字形透明软骨环支架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后壁,有平滑肌和相连. 患慢性支气管炎或长期有害气体的刺激,上皮中纤毛C可减少,运动减弱,杯状C增多,腺体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而且变得黏稠,可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第19页/共63页3. 外膜=16-20 C 字形透明软骨环支架第19页/第20页/共63页第20页/共63页内有毛细血管网,纤维,吞噬细胞等。嗅细胞 梭形,夹在支持细胞之间,为双极

10、神经元.呼吸部:肺内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鼻旁窦是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它们都开口于鼻腔,因此对发音有共鸣作用,窦壁粘膜与鼻腔呼吸部粘膜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肺泡上皮细胞包括_,_.肺的功能:吸入O2,排除CO2,鼻有嗅觉作用,喉有发音作用.基细胞 呈锥体形,位于上皮基底部,有分裂增生能力。呼吸部:肺内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的环形平滑肌增多,收缩和舒张时可调节进入肺泡的气流量.神经分泌C常几个集在一起,基部有神经末梢,分泌五羟色胺;II 型肺泡C(分泌细胞):少,立方形,分泌物在表面形

11、成一层液膜,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形态。嗅黏膜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三)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组织的总称。主支气管(Br)叶、段Br小Br细Br终末细Br呼吸性细Br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气管软骨具有支架作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状态,以维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后壁,有平滑肌和相连.嗅细胞 梭形,夹在支持细胞之间,为双极神经元.可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膜气管 (HE)混合腺第21页/共63页内有毛细血管网,纤维,吞噬细胞等。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膜气管 (肺 Lung(一)肺的位置和形态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左肺

12、狭长,右肺宽短。形态:肺近似半锥体形,上端为肺尖,下面为肺底,也称膈面。三个面:外侧面(肋面)、内侧面(纵隔面)有肺门、膈面与膈相贴。三 缘:前缘、后缘和下缘,是面与面的分界线。第22页/共63页肺 Lung(一)肺的位置和形态第22页/共63页(二)肺的分叶:左肺窄而长,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宽而短,由斜行的叶间裂和横行的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三)肺内支气管:由支气管入肺门分出二级气管,即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分出三级支气管即肺段支气管,再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第23页/共63页(二)肺的分叶:左肺窄而长,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第两肺区别 左肺 右肺 形态 狭长

13、粗短 裂 斜裂 斜裂、水平裂 分叶 上、下2叶 上、中、下3叶 其它 心切迹,肺小舌第24页/共63页两肺区别第24页/共63页(四)肺的血管:有两个来源1、机能血管:组成小循环的血管,即肺A和肺V。2、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 支气管A发自胸主A或肋间A,分左右两条,经肺门入肺,与支气管伴行,沿途形成Cap网,营养各级支气管. Cap网一部分通连肺V,一部分汇集成支气管V,出肺门经上腔V回右心房.第25页/共63页(四)肺的血管:第25页/共63页第26页/共63页第26页/共63页(五)肺组织结构肺表面覆有浆膜,肺内由实质和间质构成.肺实质:支气管树及肺泡24级.主支气管(Br)

14、叶、段Br小Br细Br终末细Br呼吸性细Br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上.肺呼吸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第27页/共63页(五)肺组织结构肺表面覆有浆膜,肺内由实质和间质构成.第27第28页/共63页第28页/共63页肺小叶浆膜(胸膜脏层)在肺门处伴随支气管,血管和神经等进入肺内将肺分隔成许多肺小叶.每叶肺有50-80个肺小叶.细支气管肺泡肺A,V第29页/共63页肺小叶细支气管肺泡肺A,V第29页/共63页肺小叶是由管径在1mm以下的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是肺的结构单位.肺小叶呈锥体形,尖向肺门,基底朝向肺表面,临床上的小叶性肺炎,就是指肺小叶的炎症.第30页/

15、共63页第30页/共63页Lung 肺的低倍光镜结构第31页/共63页Lung 第31页/共63页导气部叶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假复层纤柱杯C腺体软骨片平滑肌第32页/共63页导气部叶支气管假复层纤柱第32页/共63页导气部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单层纤柱杯C ()腺体 ()软骨片 ()平滑肌电镜下:终末细支气管上皮有纤毛C和克拉拉C.Clara cell呈柱状,顶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第33页/共63页导气部细支气管单层纤柱电镜下:终末细支气管上皮有纤毛C和克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的环形平滑肌增多,收缩和舒张时可调节进入肺泡的气流量.临床上常见的哮喘症,就是因某种原因引起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上黏膜水

16、肿,黏液分泌增多,使管腔变窄,导致呼吸困难.第34页/共63页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的环形平滑肌增多,收缩和舒张时可调节进入导气部管壁的结构变化规律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单层纤柱单层柱状*杯状C + +/-混合腺+ +/-软骨片+ +/-平滑肌+ + +一环层*无纤毛的克拉拉C(Clara 细胞)分布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后二者较多,无纤毛,可对毒物进行生物转化,可形成纤毛细胞.第35页/共63页导气部管壁的结构变化规律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呼吸部(1) Respiratory portion#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17、肺泡。1.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的开口单层立方上皮和平滑肌.第36页/共63页呼吸部(1) Respiratory portion#组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1234第37页/共63页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1234第37页/共6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有肺泡单层立方上皮下方有平滑肌第38页/共63页呼吸部管壁有肺泡第38页/共63页呼吸部(2) Respiratory portion2.肺泡管和肺泡囊有多个肺泡开口.肺泡管壁有结节状膨大,肺泡囊没有. 膨大处为环行平滑肌.第39页/共63页呼吸部(2) Respiratory portion2.肺泡呼气部肺泡管

18、和肺泡囊管壁有许多肺泡单层立方,扁平平滑肌*肺泡管肺泡囊无平滑肌*第40页/共63页呼气部管壁有许多肺泡肺泡管肺泡囊无平滑肌*第40页/共6呼吸部(3) Respiratory portion3. 肺泡: I 型肺泡C(扁平细胞):一层连续性上皮,扁平。 II 型肺泡C(分泌细胞):少,立方形,分泌物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形态。 肺泡隔.内有毛细血管网,纤维,吞噬细胞等。 第41页/共63页呼吸部(3) Respiratory portion3. 肺第42页/共63页第42页/共63页肺泡 AlveoliI 型肺泡C扁平,衬于肺泡大部分表面.II 型肺泡C

19、LM: 圆或立方,胞体突向肺泡腔.EM: 嗜锇性板层小体,有丰富的磷脂.功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第43页/共63页肺泡 AlveoliI 型肺泡CII 型肺泡C第43页/共6肺泡隔:连续Cap.,弹性纤维.巨噬C 尘C.气血屏障: 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1.肺泡表面粘液层2.I 型肺泡C3.肺泡上皮基膜4.薄层CT5.连续Cap.基膜6.连续Cap.内皮.第44页/共63页肺泡隔:连续Cap.,弹性纤维.巨噬C 尘C.第44页/呼气部肺泡肺泡管单层肺泡上皮第45页/共63页呼气部肺泡肺泡管单层肺泡上皮第45页/共63页II型肺泡细胞肺

20、巨噬细胞弹性纤维第46页/共63页II型肺泡细胞肺巨噬细胞弹性纤维第46页/共63页I 型肺泡细胞第47页/共63页I 型肺泡细胞第47页/共63页II 型肺泡细胞嗜锇性板层小体第48页/共63页II 型肺泡细胞嗜锇性板层小体第48页/共63页气血屏障 blood-air barrier第49页/共63页气血屏障 blood-air barrier第49页/共63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管壁上皮平滑肌呼吸性细支气管不完整有肺泡开口单层柱状单层立方薄层肺泡管管壁四周均有肺泡开口单层立方少量肺泡囊几个肺泡共同开口肺泡上皮无肺泡多面形囊泡肺泡上皮无第50页/共63页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管壁上皮平滑肌

21、呼吸性细支气管不完整单层肺泡上皮细胞形状胞质特点功能I型肺泡C扁平吞饮小泡覆盖肺泡95%的表面积,利于气体交换II型肺泡C圆立方嗜锇性板层小体释放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I型肺泡C无增殖能力,II型肺泡C增殖分化为I型肺泡C。*第51页/共63页肺泡上皮细胞形状胞质特点功能I型肺泡C扁平吞饮小泡覆盖肺泡9四、胸膜、胸膜腔与纵隔: (一)胸膜:胸膜 属浆膜,分脏、壁两层。壁层贴在胸廓内面、纵隔的外面及隔的上面,分别称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脏层紧贴在肺表面,并伸入叶间裂及右肺副裂中,不易剥离。(二)胸膜腔:胸膜壁层和脏层在肺门处相互移行,脏、壁两层之间的窄腔隙称胸膜腔。内有

22、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第52页/共63页四、胸膜、胸膜腔与纵隔: (一)胸膜:胸膜 属浆膜,分脏第53页/共63页第53页/共63页(三)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接胸骨,后接脊柱胸段,上达胸廓上口,下达膈,组成纵隔的器官有胸腺、心包、心脏及其大血管、膈神经、气管、食道、迷走神经、胸导管等,它们互相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第54页/共63页(三)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组织的总称。其Thank you ! 第55页/共63页Thank you ! 第55页/共63页填空气管粘膜上皮是_上皮,由5种细胞构成,即_,_,_,_,_.肺的呼吸部包括_,_,_,_.肺泡上皮细胞包括_,_.其中_细胞质内除一般细胞器外,尚含有_ _.嗅上皮包括_,_, _三种细胞.名词解释1.气血屏障2.嗜锇板层小体第56页/共63页填空第56页/共63页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部由软骨构成,后部由骨构成。鼻腔向前以鼻孔通体外,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两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二部,前部为鼻前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