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1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2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3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4页
蒙大《文学概论》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64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正确的文艺观,能够深入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教师

2、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理论与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二、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文学史类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理论课程包括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文艺心理学、马列文论。前者是理论的实践来源,理论也要放到文学史中去检验。后者与文

3、学概论课形成了课程群,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深化。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和辨析文艺思潮、文艺现象的能力,也为以后从事语言文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三、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导论(2课时)主要讲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整个文艺学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学理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性? 文学本质论第一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课时)一、 文学概念辨析1.文学概念三义(1)广义文学。 (2)狭义文学。 (3)折中义文学。2.文学作为文化3.文学作为审美4.文学作为惯例5.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文学界定的上述三义(广义、狭义和折

4、中义)及相应的三大途径(文化、审美和惯例),彼此不同,给把握文学概念带来困难。解决方法是:以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综合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及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起明确的文学分析模式。二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结构内的经济、政治、哲学、宗教等其他形态发生紧密联系,文学的性质也从这种紧密联系中显示出来。2.文学与社会文学活动是社会的产物,它或隐或显地代表着超个人的阶层、阶级、民族或人民的利益。文学的话语有其阶级性及复杂性。3.文学与发展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归根到底是反映现实的产物。文学反映现实具有受动

5、性与能动性两重特性。文学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文学与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局部不平衡。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2.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概念的3.文学既是情感的,又是认识的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概念、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第二章 文学功能(4课时)一、文学社会功能的分类。1、文学社会功能的多样性;2、文学的几种主要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4)其他功能二、文学社会功能的关系。1、融理于诗;2、寓教于乐。三、与文学社会功能

6、相关的几个问题。1、文学有多元取向和综合效应;2、文学社会功能产生的范围和限度。文学起源发展论第三章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6课时) 一、文学的起源。 1、探讨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方法;(1)对于古代典籍中有关资料的整理研究;(2)借助考古学的方法来发掘、考察和研究史前艺术的遗迹;(3)从现代残存的原始民族的文化来考察艺术起源的可能情况;(4)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来推测艺术的起源。2、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巫术说;(4)劳动说。二、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1、文学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1)社会分工的深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2)社会生活的发展推动了文学

7、的发展。2、精神发展和物质生活发展的不平衡关系(1)上层建筑中其他因素如哲学、宗教、道德特别是政治的影响特别明显;(2)文学艺术自身规律的作用;(3)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三、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和交流。1、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2、文学的横向交流。 文学构成论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4课时)一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二 文学作品的内容诸要素三 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8课时)一 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二 诗歌三 散文四 小说五 戏剧影视文学 第六章 文学的言象意三层面(8课时)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二 文学形象层面三 文学中的情感与理性文学创

8、造论第七章 文学创造活动(4课时)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材料信息储备:无意获取与有意获取、实践获取与书本获取等、艺术发现;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独特感知、创作动机:某种强烈的内在需要驱使产生的创作动力。 二、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回忆写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构思方式:综合、突出与简化、变形与陌生化。三、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语词提炼与技巧应用,即兴与推敲。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4课时)一、风格的概念:1、风格界定:风格辩析、风格的本质和内涵、风格的定义。2、风格与创作个性。3、风格与话语情境:风格与语词运用、风

9、格与体裁选择、风格与结构安排、风格与形象创造之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风格与人物塑造、风格与环境描写4、风格的特性: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二、风格的形态: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三、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四、文学流派 文学接受论第九章 文学鉴赏(4课时)一、文学接受的发生: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二、文学接受的发展:填空、对话与兴味、还原与异变、理解与误解、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三,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延留。第十章 文学批评(8课时)一、文学批评的界定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三、传统批评的

10、模式(诗话词话、小说评点)四、现代批评的模式(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形式-结构批评)讨论课2课时辅导课2课时四、各章习题 1、文学概念辩析:文学概念三义、文学作为文化、审美和惯例、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2、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表现理论与再现理论的差异以及在历史上的影响。4、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5、文学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6、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点。7、文学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是什么关系?8、兴观群怨说的意义。9、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10、怎样评价文学起源的劳动说?11、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是否违反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

11、理?12、举例分析文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3、为什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14、怎样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5、意象理论的内涵。16、意境的基本特征。17、文学典型的意义。18、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20、举例说明变形在文学中的作用。21、什么是陌生化?22、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3、刘勰神思论的地位与作用。24、怎样理解“文如其人”?25、“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有哪些?26、名词: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还原与异变、理解与误解、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27、共鸣的两种含义。28、文学批评的标准。29、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思路。30、精神分析批评的长处与局限。五、参考书目1、董学文. 文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3、张少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黑格尔. 美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伍蠡甫、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选编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刘勰. 文心雕龙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朱立元. 美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叶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