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四川卷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 文校对:四川 唐旭洲第卷本卷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B考查多音字Azhng zhu/zho yng Bchung gun hoCgng ln/gun

2、 b Dxi/ji sh q/q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 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 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C(误用对象)考查成语的用法A轻

3、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 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或独立另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 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 程工

4、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 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A病句的辨析B“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C“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语序不当,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D“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成分残缺,应在“具备的”后加“素质”。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 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正确处

5、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B C D D考查语言的连贯先用排除法排除,是人格本质属性,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

6、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

7、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

8、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黏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5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B考查信息的筛选B项讲的是煤的属性和储量,不属

9、于原因,答非所问。6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 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C考查文意的归纳和概括C项中说的只是“煤变石油”的第二步,“煤变石油”还有第三步加工除去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后,它才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文中说“目前,我国的

10、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可见可以生产出的石油25的石油。曲解原文。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 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 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 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 分之三。 C根据文中信息推理A项“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间接液化技术就

11、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观点绝对化。B项强加因果,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文中说的是“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曲解原文。D项“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说法错误,应是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损耗大约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损耗。偷换概念。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

12、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

13、。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

14、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A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完,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保全”。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兄年老,吾自往辩 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他得官者复数人 A B C D A文意的分析与概括组合题用排除法,排除说的是

15、湜的为官功绩,不属于“孝弟敦行”;再排除说的是郑氏愈显。也不属于“孝弟敦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 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 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 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

16、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 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C文意的分析与鉴赏“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 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 第卷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_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 (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2)(6

17、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 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文言文的翻译能力(l)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各1分,语句通顺2分。(2)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 各1分,语句通顺2分。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18、。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诗歌内容的鉴赏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4分

19、)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乐岁终身饱, _;_,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造化钟神秀,_。荡胸生曾云,_。(杜甫望岳) (2)复行数十步,_。土地平旷,屋舍伊然,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20、郎赤壁。 乱石穿空,_,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阴阳割昏晓 决毗入归鸟(2)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于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布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铮琮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

21、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逢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22、,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

23、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

24、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_第一问(2分):“怅惘”是指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第二问(2分):表达了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注意上文的语境“将我带到

25、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和诗歌本身的意义,可见的惆怅是“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_概括(2分):冬雪皎白,薄冰试步;春天温柔,生机盎然:夏天明媚,夕阳辉煌;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表达了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考查文意的归纳概括和构思注意题干提示“四季变化的景色”,再在相关段落抓关键词句,“皎白的冰雪之幕”“ 薄冰上试步的乐趣”;“ 温柔的春意”“鹧鸪声的动听”“ 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 新鲜、溶溶漾漾的湖水”;“ 水声轻柔,水光明媚”“ 夕阳辉煌”“ 荷叶

26、已有一丝憔悴之态”“ 荷叶的摇曳”“ 感伤的情调”,再加以概括,很容易得到答案。作用的回答一定要注意先回答描写景色的作用,再说全文或对文章中心的作用。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主要通过什刹海的水在描写春意的。抓住关键词“什刹海的灵魂”,它的“灵魂”实际就是“水”。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答:_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本段写的是秋天什刹海的秋意,再抓关键词“星光落在水面”写的是

27、夜晚的什刹海的美“ 听到诗神环佩”,再联系上文中写过一首关于什刹海,可知夜晚的什刹海的美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答:_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考查的构思立意答题思路,先答结构上的作用,再答内容对主旨的作用。六、(l5分)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

28、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语段的压缩语段一共两个层次,第一句讲的是“北京奥运会为亚洲吸引更多的游客”;第二句讲的是“游客会顺便到亚洲其他地方旅游”。把两者合起来概括就是答案。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从老子学

29、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文和课外阅读知识积累,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内容。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20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5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中的加速,大学是赛跑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和语言的生动、形象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了,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六、(60分)2作文(60分)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独词类话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紧扣汶川大地震,很多考生是含着眼泪写成的。应该说这个题目才真正是给了考生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的触发点。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