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语 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_第1页
中国古代汉语 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_第2页
中国古代汉语 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_第3页
中国古代汉语 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_第4页
中国古代汉语 清代文学第五章儒林外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儒林外史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衣钱!” 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富裕到困顿、从热衷科举功名到绝意仕途的变化。“五十年家门鼎盛”的望族,但吴“素不治生”,慷慨好义,性耽挥霍,不十年便“田庐卖尽”。移居南京后日困“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青烟”。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痛切体验。29岁考因試官

2、批评他“文章大好人大怪”,向试官“匍匐乞收”。后屡屡碰壁,由以“家声科第从来美”为荣,到“浮云富贵非所爱,爱山成癖乐其中”,对那种“蠹木虫何苦,钻窗蜂太痴”的科举迷和时文士嫉之如仇。对儒家思想有所扬弃,追慕魏晋六朝风尚,亦受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民主精神的影响。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儒林外史的版本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之说,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刊本,为56回,其余诸回本均未见。多数学者认为第56回并非出自敬梓之手,故近年出版之儒林外史,将第56回作为“附录”。

3、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科举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通道。文士皆醉心科举,在功名利禄引诱下,致使士风败坏,世风日下。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对文人之毒害,有心警醒世人,恢复淳良世风。小说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隐括全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小说写王冕得知朱元璋制订八股取士制度时说: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他预言:“一代文人有厄”。全书正是以“文行出处”作为评判人物的尺度,作品肯定了王冕鄙弃科举、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顾炎武:“此法 (科举)不变,则人才日见于荒陋,而五帝三王以来之天下,将不知其所终矣。 ” (日知录卷1

4、6)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有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典型意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一、儒林外史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 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 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 八股之毒渗透到社会 各角落。 鲁小姐课子。 愚昧无知: 范进不知苏轼 马二先生不知李清照。二、还揭示了士人疯狂追求科举的社会原因,从而揭露出科举对世风的毒化。三、儒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

5、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 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惟一出路,追名逐利,一步步走向堕落。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四、儒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 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 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王玉辉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

6、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老孺人听见,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王玉辉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严致和把王氏如此这般意思说了两位舅爷看了,把脸木丧著,不吭一声。 王德道:“你不知道,你这一位如夫人,关系你家三代;舍妹殁了,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王仁拍著桌子道:“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了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你若不依,我们就不上门了。”严致和道

7、:“恐怕寒族多话。”两位道:“有我两人作主。但这事须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几两银子,明日只做我两人出的;备十几席,将三党亲戚都请来,趁舍妹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谁人再敢放屁?”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五、儒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扳子声; 高要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 退职知县张静斋横行南海县,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 地痞恶棍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

8、。 六、小说还辛辣讽刺了科举制度下造就的假名士假高人。 娄三、娄四公子想博得战国时信陵君、春申君求贤养士的美名,于是一伙“名士”聚集在他们周围,“席间八位名土,带挈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作者通过聚会前后的介绍,揭示了“名士们”的滑稽丑态。 “侠客”张铁臂用猪头冒充人头。到了二更半后,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手里提了一个革囊,两公子烛下一看,便是张铁臂。两公子大惊道:“张兄,你怎么半夜里走进我的内室,是何缘故?这革

9、囊里是甚么物件?”张铁臂道:“二位老爷请坐,容我细禀。我生平一个恩人,一个仇人。这仇人已衔恨十年,无从下手,今日得便,已被我取了他首级在此,这革囊里面是血淋淋的一颗人头。但我那恩人已在这十里之外,须五百两银子去报了他的大恩。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我想可以措办此事,只有二位老爷,外此那能有此等胸襟!所以冒昧黑夜来求,如不蒙相救,即从此远遁,不能再相见矣。”遂提了革囊要走。两公子此时已吓得心胆皆碎,忙拦住道:“张兄且休慌,五百金小事,何足介意!但此物作何处置?”张铁臂笑道:“这有何难!我略施剑术,即灭其迹。但仓卒不能施行,候将五百金付去之后,我不过两个时辰即便回来,敢出囊

10、中之物,加上我的药末,顷刻化为水,毛发不存矣。二位老爷可备了筵席,广招宾客,看我施为此事。”两公子听罢,大是骇然。弟兄忙到内里取出五百两银子付与张铁臂。铁臂将革囊放在阶下,银子拴束在身,叫一声多谢,腾身而起,上了房檐,行步如飞,只听得一片瓦响,无影无踪去了。 四公子向三公子道:“张铁臂他做侠客的人,断不肯失信于我,我们却不可做俗人。我们竟办几席酒,把几仁知己朋友都请到了,等他来时开了革囊,果然用药化为水,也是不容易看见之事。我们就同诸友做一个人头会,有何不可?”三公子听了,到天明,吩咐办下酒席,把牛布衣、陈和甫、蘧公孙都请到,家里住的三个客是不消说。只说小饮,且不必言其所以然,直待张铁臂来时,

11、施行出来,好让众位都吃一惊。 众客到齐,彼此说些闲话。等了三四个时辰,不见来,直等到日中,还不见来。三公子悄悄向四公子道:“这事就有些古怪了。”四公子道:“想他在别处又有耽搁了。他革囊现在我家,断无不来之理。”看看等到下晚,总不来了。厨下酒席已齐,只得请众客上坐。这日天气甚暖,两公子心里焦躁,“此人若竟不来,这人头却往何处发放?”直到天晚,革囊臭了出来,家里太太闻见,不放心,打发人出来请两位老爷去看,二位老爷没奈何,才硬着胆开了革囊,一看,那里是甚么人头!只有六七斤一个猪头在里面。两公子面面相觑,不则一声,立刻叫把猪头拿到厨下赏与家人们去吃。七、理想人格的探求。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为作者所肯定

12、所赞颂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他们共同之处,在于信守自身的人生原则,前者不为功名富贵所驱,后者自食其力,不追名逐利。杜少卿被誉为“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其身上寄托着作者理想。他有“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门弟,但他蔑视功名, “眼里没有长官,又没有本家”,一味“做慷慨仗义之事”。巡抚荐举他入京作官,他装病不去。县令罢官无处安身,他请到家住。他无视礼教,与妻子携手游山饮酒。他是具有个性理想的人物。 作者还描写了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所谓的“真儒”、“贤人”形象。他们多是杜少卿的朋友。迟衡山强调 “礼乐兵农”,幻想用古礼古乐来挽救世道人心。庄绍

13、光无心仕途,专门闭户著书。在这类文人身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理想。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她被骗为盐商作妾,不甘作小,私逃南京,靠刺诱卖文为生,敢做敢当,自食其力。小说最后一回,还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奇人:卖火纸筒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写字的季遐年,裁缝荆元。他们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其包含民主思想。 会写字的季遇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你是何等之人

14、?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独立人格,意气风发。儒林中一片狼藉,而井市中则有闪光的人格,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做诗。朋友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写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与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脸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也快活。”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所说:“不给

15、你官做,便是专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这种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罢了。”然而,这种社会心理终究很难养成。吴敬梓是寂寞的,他笔下的奇人们也是寂寞的。荆元为知音于老者弹琴,“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儒林;其文又慽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

16、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 1、儒的讽刺特征: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形成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

17、 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等等。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2、儒的讽刺手法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寓含讽刺。 一是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 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 二是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 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三是白描手法,不动声色中完成讽刺。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二、 “集诸碎锦,合为帖子”的结构特征 鲁迅:“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 闲斋老人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书中人物尽管众多(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