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这唯一的高贵_第1页
卑微这唯一的高贵_第2页
卑微这唯一的高贵_第3页
卑微这唯一的高贵_第4页
卑微这唯一的高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卑微,这唯一的高贵!很多时候,通过作品去推断一个作家往往会发生错误。钱钟书说“巨奸为忧国语,热衷人作冰雪文,这是太过典型以致于极端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确实相距较远,我们从作品中找不到他们的影子,那个假设隐假设现的面孔并不是他,即使凭理智从作品之间隙和裂缝处推测出一个判断和印象,事实又往往证明我们还是错了。当然,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那就是作者和作品非常趋近,甚至不分彼此,一部作品就是他的一次心灵告白、一次哭泣或怒火中烧,比方佛陀、卡夫卡、尼采,他们的内心和对内心的表达都独一无二,并且相依相应:这些作家有着单纯的作品和单纯的面孔。韩东喜欢卡夫卡,但他的情况看起来却不像卡夫卡那么

2、单纯。韩东和他的小说有一种明显的不对应。主要原因是韩东现实里给我们留下了太过深化的印象,现实里的韩东反叛、“极端并且争议不断,然而他的小说却异常的“低调、安静,这不仅是指那种朴素、冷静的表达风格,也指他那种“严格的个人化取材,这种取材方式决定了他表达时纯洁的个人化视角,同时也决定了一种慎重而不“僭越的姿态。假如说艺术的创造真的可以使人进入一个心无旁骛的境地,并坦呈他现实所无法显现的灵魂内面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对韩东的情况表示不解;但是艺术的世界不会那么单纯,一个人的灵魂即使多面也不可能面面相隔,而韩东的小说不仅保持了取材和艺术上的“慎重姿态,甚至连内容也绝少那些张扬、猛烈的东西这不是那个现实中常

3、常袒露自己愤怒的韩东。从“他们到“断裂,他给我们留下过太深化的印象,可是他的小说却如此宁静!联络到韩东是一个有着绝对明晰的理智才能和思维才能的人全面阅读后得来的印象,这种错位耐人寻味。一韩东谈到他所喜欢的小说和语言时,曾列出以下几个特点:收敛、沉静、自然、质朴、庄重、细致、敏感、微妙、机智、严谨韩东说这些都是极好的词,都是他所喜欢的。在这中间,他把“收敛、“沉静放到了最前面,同时还说,“我喜欢明晰、简单,有时候笨一点的方式。造作、夸耀的东西我不喜欢。可见,在韩东心目中,对于好的小说来说,“收敛和“沉静是极重要的一点。阅读他整体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内敛和“沉静也恰是他小说的突出特点。不仅小说本

4、身,就连其写作也是如此:韩东的小说改得多写得慢,九十年代至今,长篇不过?扎根?和?我和你?新近出版?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中短篇也不算多,和那些发表作品以月、以季度计量的“高产作家相比,这样的速度无疑要“内敛许多,而他那种几年磨一部、一部改数稿、甚至常推倒重来的写法,假如没有一种沉静的心态,恐怕也是难以坚持的。当然,最能表达这种“沉静和“内敛的还是他的作品。韩东的小说大局部取材于个人生活经历。他所有的故事和人物,几乎都来自于韩东的个人生活,小说里的主人公“我、“小培、“小东或者“小陶常常闪现着韩东自己的影子。和那些取材远离自我本身的作家相比,韩东的“个人化取材方式首先就是沉静而内敛的,它有着一

5、种老老实实的态度,似乎是为了确保老实,韩东回绝了自己视线之外的世界。与此同时,似乎是为真正实现和保持这种本分老实的姿态,韩东的讲述试图尽可能地去消除“个人化所常有的主观、易感和冲动,这一点在韩东的语言和整体表达风格上表达得尤其鲜明。韩东写小说也喜欢讲故事,但和那些“先锋以及不少“晚生代作家相比,韩东讲故事要“规矩很多。他总是以他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娓娓道来,既不兴高采烈,也不眉飞色舞,而他所讲的也都是那些平常的人事他所经历的现实和往事,身边的或旧日的亲人、朋友以及闲人过客等等;人事都是极现实也极平常的,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也缺少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所谓人生、所谓命运不是被“挖掘而是被“展示出来

6、的。这种现实而平常的素材没有丝毫的枯燥乏味,全赖于韩东极具才华和控制力的讲述:他含而不露的幽默,他对人心令人叹服的精微把握,他对细节的雕琢经营和点到为止,以及对人生、命运谦卑而冷峻的审视小说?在码头?和?革命者、穷人和外国女郎?所讲的无非是一场无意义骚乱和一个自欺欺人、让人怜悯发笑的单身汉,非要在里面挖掘出什么深奥的意义当然是可以的,但我忍不住感兴趣的是它们如何进入到了韩东的笔下,同时又让我们读得津津有味甚至欲罢不能?而?花花传奇?和?小东的画书?那么因为明显涉及到了命运和死亡,所以韩东无法再“无动于衷,但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在伤感止不住要弥漫的地方,韩东仍然在竭力地控制:?花?在写到那只美丽

7、绝伦的猫死去时,韩东只是非常自然主义地描绘了“我冷静、冷淡的举动与感受,似乎生的记忆和死的空虚真的就在那“冷淡中一笔勾销了;?蟹中写父亲去世多年后开场越来越频繁地降临“我的梦境,作者所写出的无非就是那种历久弥新的悲伤本身,然而他没有延留,而是接着用一种年份罗列的方式呈现了父亲和“我们之间一种令人怅惘的生命对应弹指一挥间,悲伤便被适时地稀释了;而?穿插跑动?、?我的柏拉图?对男女情爱过程的描写那么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性心理那种超强的洞察和把握才能,那些迂回试探、敏感和自卑、受控和失控、对灾难的直觉以及它令人绝望的应验所谓存在的意义、生存的处境,所谓考虑和追问,韩东都统统留给了我们,他所“乐此不疲的

8、是对情爱事件、心理的展示与追踪,他紧紧抓住心理和情感的幽微和曲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和风吹草动,向我们展示出幸福的来去和爱情的枯荣。事件和过程是不平静的,生活和心理的波澜甚至是剧烈的,但韩东的表达始终像外科医生那样临危不惧,准确而镇定。个人化取材连同语言和表达透露出的这种内敛和沉静,已经形成了韩东独特的风格。一种风格的形成既有作者个人气质和性格的原因,也有他着意经营和用心的原因,不然韩东何以抱守这种个人化取材方式而紧紧不放?难道仅仅是出于自发和无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作家的创作固然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一个作家始终以这样一种严密的姿态追随个人经历几乎不越“雷池半步似乎并不多见。不管怎样,这种

9、沉静和内敛的风格和它背后透露出的慎重、节制与现实中韩东给我们的印象确实不同。那么,是什么让现实里“放肆、“张扬的韩东在小说中显出完全相反的模样?二其实,放肆、张扬这些印象式的东西都是外表化的,假如不深化理解,很容易落入片面和主观的境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放肆、张扬到了极点,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指责,所以放肆和张扬仅仅被作为一个印象是无所谓的,但假设由此推断出其人可憎甚至可杀那就是主观主义了。和人云亦云、鼓噪起哄相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弄清楚为何放肆、张扬,其人反对的是什么,倡扬的又是什么。全面的阅读之后,韩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愤怒,这和其反叛的姿态是相符的。很多人对韩东的愤怒和反叛报以疑心和指

10、责认为这剧烈态度背后包藏的是个人的私欲和野心,而反叛也不过是一种作态却不愿意去理解韩东到底在愤怒和反对着什么,也许真正理解这一点需要更全面而细致的阅读,而很多人显然缺乏这种耐心。那么,韩东到底在愤怒和反对着什么呢?韩东的愤怒和反叛首先是针对于当前的文学界。当年和朱文发起的“断裂,当年他曾留下过的名言“假如他们的是写作,那我的就不是;假如我的是写作,那他们的就不是它们的批判和对抗都相关于文学:“断裂指向的是现有的文学体制,“他们那么是指那些因体制和其他因素而无法保持或干脆乐于放弃写作独立与自由的人。话说得剧烈,但我们不得不成认韩东道出了一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还用再解释吗?我们虽然不愿成认,但心

11、里都明白。韩东就是那个皇帝展览新衣时说真话的孩子。韩东最为憎恶的就是:伪善、欺世盗名,一切名义下的僭越和扩张。甚至可以说,韩东的所有愤怒和憎恶最终都是指向它们的。而这种愤怒和憎恶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在承受安琪的访谈时他曾谈到自己对“学院的看法,他说,“既然学院是体制化的产物,它的问题就是先天的,前提性的。但像如今这样问题这么严重当然无独有偶,这也不仅是学院方面的事,和社会的整体方向是直接相关的。学院是社会的一局部这一认识可将学院的真相从不证自明的纯洁高贵中提醒出来,这就足够了,这里间接地道出了他对社会的一种看法,而下面的话那么更明确地说明了他对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态度:“对社会问题我一向悲观

12、,这段时空下的人类早已罪孽深重,自作孽不可活了。社会应该有其好的和不好的方面,但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或者说好与坏的方面谁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而韩东显然是极悲观的。但在对社会的看法方面,令人印象最为深化的不是他的悲观,而照旧是他的愤怒。他的言辞及剧烈的语气已经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而对任何形式的卑劣和伪善他都报之以更为剧烈的批判。最典型的就是他对“知识分子的看法“你真的以为知识分子和作家分担了什么吗?他们分担了荣誉、名声、精神的优越和物质的保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苦难、危险、煎熬、贫困那大概是昨天的事情了吧?他们什么都想得到,两头做人,一头也不愿意落下,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既要当

13、婊子又要树牌坊。知识分子和作家就是牌坊,下面站着的是不是都是婊子我不敢说,但非要这块牌坊装点门面不可的却有很大的嫌疑,他明确地表示:“我回绝与知识分子为伍,回绝认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作家,无非是对这种伪善的反感。同时韩东认为这种伪善和恶劣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四周,他说:“我们的环境是很恶劣的,因此,任何对抗、抗议、抗争或对立的声音都是有道理的,甚至于必要。韩东对于伪善和所有卑劣无耻的行径都怒不可遏,而他的愤怒和对愤怒的表达也决不是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快伪善和险恶已经成为他对当代人群环境的一个根本判断。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韩东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他们他和他的朋友犹如行走在暗夜的途中,连前进本身和目的地

14、也许都是一种虚妄,但他们照旧面孔朝前并对光线敏感。在这样的处境之下,韩东认为,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追求和做到两点:一是疑心精神,二是卑微。转贴于论文联盟.ll.他说:“我所议论的疑心精神当然不是一种智力手段,毋宁说它是一种与我们的生存直接相关的精神力量或才能。它针对的是确信者、神话或谎话,是保证我们不在途中停留的根本可能。环境的恶劣决定了疑心精神是如此地必要!疑心是为了揭穿伪善,而惟有卑微才能求得诚信。韩东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沉默,尤其是面对神圣之物,言说的背后那么险恶万重,只有卑微才能抗拒伪善和险恶,才能保持住老实,正如他所言“当人们的生活不堪忍受时,卑微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里一个崇高的主题。对卑微的

15、提倡,让他反对一切的僭越和扩张,包括在艺术方面。韩东不喜欢史诗,他认为“诗歌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是天空中缥缈的事物而不是向下的挖掘,它不是煤,他不赞同那种失去灵感后仍死死支撑的诗歌写作,他觉得那是对诗歌和自己的折磨,他认为史诗那种明确的“非个人化的东西包含的往往是“好大喜功。而在小说方面,他反对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化写作,他说观念上的东西不是不考虑,“但它似乎不可以单独地、作为一种别离式的考虑。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那里,首先理解什么是小说,什么是高级的小说最高级的小说,在此观念的引导下再去写作,他觉得这是一种功利的想法。功利很容易导向伪善,韩东非常厌恶那些整天把“崇高、“神圣挂在嘴上的人

16、,他说:“对某种东西的感觉是免不了的,都会考虑到的。但假如你拼命地强调自己在这方面的发言权,甚至你写作的价值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你有这方面的权利,我觉得那就大可不必了,他认为人们在神圣之物面前应该学会保持沉默,同时要识别伪善:“实际上,在以神圣自居者那里神圣似乎并不存在。大家都很虚无,但他们从中受益。在虚无主义的这片废墟上充满了僭越的可能,反正没有上帝,我就是上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种感觉。真正的对神圣之物的那种卑微、那种诚信看不到。看到的就是这种僭越的欲望,太强烈了。11那么,既然先入为主的观念化写作不值得提倡,好大喜功的功利主义写作应该抛弃,所有喧嚣、鼓噪的声音也都值得疑心,自然惟老实

17、和卑微的写作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三艺术上的老实和卑微首先是一种写作的姿态,韩东是这方面的表率。昌切先生说,相对于“斗士型的张承志、“商人型的卫慧以及“官员型的赵树理,韩东是个艺术家,韩东的写作回绝了“道义、躲避了“市潮并且“断裂于体制,如昌切先生文章所引的韩东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写出来之后也希望卖个好价钱,“但这和写作是截然分开的,12在写作过程当中,艺术家韩东是纯粹而独立的。坦陈写作的独立和艺术的纯粹,这不是艺术家的孤傲,而是一种卑微,因为他寻求的只是一种“断裂以此求得自处,这是他心目中排除任何形式的僭越和被僭越的唯一途径;而艺术之外的韩东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的老实表达了他的坦然。卑微是这

18、个时代崇高的主题,自处是这个时代高贵的品行,“断裂后的韩东坦然而自信这种状态也是他最乐意保持的。我相信,这种明确而坚决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个浸透他全身心的精神指令,不仅让他在写作姿态上保持了老实与卑微,也令他的艺术不自禁地浸染一种高贵的气息。高贵,“自处的道德和才能是它的前提,还需要的是它优雅的态度和举止这反映于韩东沉静、简约的艺术风格本身。执著的个人化取材,沉静、内敛的艺术风格,我认为这都是老实和卑微的表达,尽管它也可能确实出于作者的无意,但当对某种德行品质的追求成为浸透身心的精神指令,那么与此相关的行为和忏悔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也许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至此,我们终于可以明白,韩东和他小说外表的不

19、对应其实暗含着内在的一致:他用叛逆、“极端的方式表达着他现实的立场和愤怒,同时以艺术上的表率理论着他所倡导的卑微与自处。联络到文学是他的唯一职业,韩东的理论可谓全力以赴。然而,这种努力给他的艺术创作本身又带来了什么呢?四首先自然是那种沉静、内敛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使得韩东的叙事展现出两种充分个人化的姿态:“回望和“沉思。它们对应于韩东小说的两种题材类型:一是童年记忆,二是现实经历。而这两类题材根本能概括韩东小说创作的全部,它们来自于他的童年,他的家族,还有他的爱情童年记忆尤其是下乡经历是韩东小说的叙事“热点。这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给韩东留下了深化的记忆和影响,他在八十年代作的诗中写道,“我有过寂

20、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顺的局部每当厌倦的情绪降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至少我不那么无知我知道粮食的由来你看我怎样把贫穷的日子过到底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而早出晚归的习惯捡起来还会像锄头那样顺手?温顺的局部?;韩东对现代人板滞的生活充满怜悯,他为那种从生到死都没有见过浩瀚银河的人生感到可惜,对那种缺乏想象力的群众生活理想嗤之以鼻,然而这绝不代表他的小说是在表达对田园自然的向往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扎根?是他写童年下乡生活的代表之作,此前的创作中,对童年下乡和家族记忆的书写是零星、散乱的,如一次次不期然的回头,而?扎根?那么召集了几乎所有与童年下乡有关的中短篇作品,将不期然的回头化成一次长长的回

21、望。“回望姿态本身就充满着忧郁和哀伤,尤其当它指向的是童年、故地还有父亲,小说跨越了作者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几乎倾尽了他关于父亲的所有记忆,当成年后的梦境时时复原旧日时空下的一切,“扎根便完成了它最终的历史反向运动不是我和我的家族扎根在了三余,而是那段时空下的一切越过漫漫时间长途把根扎进了我的记忆。整个小说是平静而悠远的,然而内里却是抒情的、哀伤的,温馨和伤感是回忆的底色,回忆是属于作者个人的,所有对于时间、生死、命运的体验浑融其中,在这次长久的凝神回望中显得悠远而宁静。韩东是一个爱憎清楚的人,爱的是他的同道和写作,憎的是狡诈、伪善和欺世盗名;同时韩东又有着明晰的理智和思维,无论诗歌还是小说,他

22、都有着自己明确的观念甚至理论,这都显示了他良好的理智和智力,他应该是一个始终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的人。所以我想,他的小说所呈现的那种整体的风格至少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他着意经营的用心。也就是说,当他认为艺术应该追求老实和卑微,那么他势必会用力,以使自己写作趋向于这种理想,并最终呈现以那种沉静、内敛的风格,而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就是其作品所隐隐透出的那种慎重和抑制。那种“个人化的取材方式、那种“回望和“沉思的姿态都是这种慎重和抑制的外化表达。但是,这种慎重和抑制是不是有点束缚住了韩东的手脚?就像有人提出的那样韩东个人化的取材是不是视角太过狭窄,执著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是否缺少足够的开掘潜力

23、呢?韩东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对书写现实生活感兴趣的人,言外之意是那些所谓的梦想、历史题材可能与他是无缘的了。数一下韩东的小说创作,?扎根?几乎囊括了他六岁下乡到返城读大学的全部经历,在这部小说中被“一笔带过的县城生活在新近发表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但是进入的方式不同,那么记忆将永有可挖掘之处;而且生命生活的延伸自然会给他带来新的现实的素材,新途变旧途,肯定会有新的捡拾可能这种小孩掰指头算法有些好笑,但不管怎样,有些人总是摆脱不了这个疑问:韩东这种个人化的取材是不是确实有点“狭窄了?韩东是不是有点太刻意了?我想,任何的写作都是和个人经历相关的,韩东这种稍显严密的取材方式首先应该是和韩东的个性气质有关,有些记忆和体验对于他来讲可能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他无法忽略自己敏感的内心这正是一个诗人的天性和气质,和那些可以自由出入于别人世界和情感的“天生小说家相比,诗人永远都无法逃避和忽略自己。但另一方面,这种取材方式和韩东对真诚、卑微的追求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也许这种关系不是直接的,或者说韩东没有刻意这样去做当他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他没有想到甚至没有想过要留下怎样的脚印,踏出怎样的路来,一步步走开了之后一切才渐渐明晰明朗起来,直至自己的艺术风格开场形成,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