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原卷版)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原卷版)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原卷版)_第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原卷版)_第4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格物致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C自贼者也 贼:小人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使安定2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

2、、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犹其有四体也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ABCD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其斯之谓与C不学礼,无以立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6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3、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治:治理 运:运动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乍:刚刚 入:掉进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端:萌芽,发端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始:开始 达:到达二

4、、默写与翻译8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

5、)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B宋人

6、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揠:拔起C今日病矣 病:生病D不耘苗者也 耘:除草1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

7、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

8、:“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9、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注 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敏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10、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D“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