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相融合浅探_第1页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相融合浅探_第2页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相融合浅探_第3页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相融合浅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相融合浅探口语交际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口语交际的扩展与延 伸。教师应当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鼓励学生将口语转化为 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就是口语交际与作 文教学相融合的过程。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能 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积累习作内容,在培养口头表达 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 展。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要重视写作 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将习作的实践融合到口语交际的教学 过程中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重视口语交际训练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把习作

2、的各方面能力训练分散到每 一组的口语交际教学中。以学期为单位,对习作训练作一个 统一的安排,这样才能让口语交际更好的为作文服务。口语 交际课对于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也是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教 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乐说、敢说。会说话,为习作 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准备平台。二、整合教材,备好教案根据教材中每个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的教学,从学 生实际情况出发,备好教案,使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相融, 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 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

3、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怎样易于动笔?怎样关注 生活?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我想毫无疑问,一切都应从学生 的身边来。只有在生活中能认真观察,乐于表达,习作才能 下笔如有神,因为言由心生,情由感发。说话和写文章都是 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写作是书面表达, 说话是口语表达,具有随意性和即时性,更强调说话者的语 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中年级开始,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在教材编排上逐步 趋向整合。而在实际教学中,说写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儿童 发展规律表明,中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强于书面表 达能力。因此,在中年级实施“从说学写,说写结合”整合 策略,有

4、利于整体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效率。所以我 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 “写”的兴趣和热情。例如: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是:留在心里的印象。 要求学生说说和小伙伴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和他给你的印 象,还可以说说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以及你对他印象的变 化。对于这个口语交际,我首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的同桌, 说说对方的外形和性格特点,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高昂。 然后在每一组中选一个代表上台说说我的同桌,等他说 完,台下同学可以上台指出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不足之处。 接下来出示写作要求:用一两件事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 出小伙伴的特点。经过刚才的口语交际,同学们都觉得有话 可说,有事可写,文笔流

5、畅。三、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到教学中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识字, 阅读,写作各项环节,把口语交际与作文相结合,能使学生 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兴趣更加高涨,拓宽学生的话题思维空 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扩词 成句,扩句成段。2、巧用课文插图,进行说写训练。3、学 习表达方法,鼓励仿写练笔。4、激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 例如:学完了穷人一文,我让同学们紧扣文本,发挥想 象,小组内说说渔夫和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是 幸福,还是继续穷苦。会发生那些故事,同学们插上了想象 的翅膀,互相描绘穷人一家以后的生活。于是,续写这个故 事的时候,他们觉得轻而易举。这就是我初步构建语文课堂上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相 融合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再现生活、联系实际, 创设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情境,随时随地进行训练。总之,口语交际是写作的基础,习作是口语交际的扩展 与延伸。教师应当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鼓励学生将口语转 化为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就是口语交际 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