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1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懊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方办事机械死板,也比方根据线索查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美丽雅致,感情适度。也比方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非常危险。也用以比方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方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

2、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悟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武。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方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胜利。 12、比翼双飞:比方夫妇恩爱,朝夕相伴。也比方相互关心,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气的充分,也比方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

3、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欣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加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奇中的八位神仙。比方做事各有各的一套方法。也比方各自拿出本事相互竞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方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方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方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愿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超,每发必中;也比方对事

4、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镇静镇静,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赤膊上阵:比方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方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24、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肤浅,言辞动听。 25、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26、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方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27、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剧烈,心情激扬。 28、打鸭惊鸳鸯:比

5、方打甲惊乙。也比方株连无罪的人。 29、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方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难的事业。也比方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退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情。 30、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 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缘由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缘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缘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

7、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缘由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宏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8、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安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颜色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3 学

9、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 1、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进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始终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教别人时急躁、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10、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学习总感到不满意。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习旧的学问,可以得到新的熟悉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许多。多用来形容聪慧而擅长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原指教人熟悉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方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很多事情。指

11、擅长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依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见。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原指名分正值,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值,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值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行整理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等有了好价钱

12、再卖。比方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提倡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13、而从之。”(述而) 指接受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当做的事,就英勇地担当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原形容人既文静,又朴实。后形容人举

14、止文静,态度从容。 4、处事方面 孔子抱负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抱负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原意是勉励并关心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关心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怪、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5、(先进) 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专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专心,难矣哉!”(阳货) 没有开动脑筋。比方对什么事都不关怀。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琢磨、观看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亲密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青年人是新生力气,很简单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