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_第1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_第2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_第3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_第4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目录绪论一、关于教师公开招聘考试1二、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考情分析1三、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备考策略2第一篇 教育学考纲命题结构图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4考 情 追 踪 4名 师 课 堂 4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4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8真 题 1+1 11案 例 分 析 11名师同步陪练 12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12第二章 小学教育13考 情 追 踪 13名 师 课 堂 13第一节 小学教育概述13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15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20真 题 1+124案 例 分 析24名师同步陪练24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25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26考 情 追 踪26名

2、师 课 堂26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6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28第三节 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29第四节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30真 题 1+132案 例 分 析33名师同步陪练33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33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35考 情 追 踪35名 师 课 堂35第一节 学生35第二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37第三节 师生关系41真 题 1+144案 例 分 析45名师同步陪练 45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46第五章 小学教学47考 情 追 踪47名 师 课 堂47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47第二节 教学过程48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51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53第五节 学生

3、学业成绩的评价59第六节 课程62真 题 1+164案 例 分 析65名师同步陪练 65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66第六章 小学德育68考 情 追 踪68名 师 课 堂68第一节 小学德育概述68第二节 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69第三节 小学德育过程71第四节 小学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72第五节 德育改革75第六节 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76真 题 1+179案 例 分 析80名师同步陪练80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81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82考 情 追 踪82名 师 课 堂82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82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工作84第三节 优秀班集体的培养87真 题 1+190案 例

4、分 析91名师同步陪练91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91第八章 小学课外活动93考 情 追 踪 93名 师 课 堂93第一节 课外活动概述93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94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活动95真 题 1+196案 例 分 析97名师同步陪练97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97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98参考答案及解析100第二篇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105考 情 追 踪105名 师 课 堂105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05第二节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08第三节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10真 题 1+1114案 例 分 析115名师同步陪练115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116第二章 小学生的认

5、知发展117考 情 追 踪117名 师 课 堂117第一节 感知117第二节 注意123第三节 记忆126第四节 想象130第五节 思维132第六节 言语136真 题 1+1139案 例 分 析140名师同步陪练 140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141第三章 情绪和意志142考 情 追 踪142名 师 课 堂142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142第二节 意志145真 题 1+1149案 例 分 析150名师同步陪练 150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151第四章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 152考 情 追 踪152名 师 课 堂152第一节 自我意识152第二节 需要和学习动机154第三节 智力159第四节 人格162

6、第五节 品德166真 题 1+1168案 例 分 析169名师同步陪练 170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171第五章 社会心理 173考 情 追 踪173名 师 课 堂173第一节 社会化173第二节 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174第三节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178第四节 社会影响182真 题 1+1183案 例 分 析184名师同步陪练184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185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186参考答案及解析188第三篇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92考 情 追 踪 192名 师 课 堂 192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92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95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

7、作用198真 题 1+1199案 例 分 析200名师同步陪练200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201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04考 情 追 踪 204名 师 课 堂204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04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06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发展211第四节 小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13真 题 1+1217案 例 分 析218名师同步陪练219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220第三章 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224考 情 追 踪 224名 师 课 堂 224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与类型224第二节 主要的学习理论227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策略233第四节 学习的迁移246第五节 态度和品德

8、形成250第六节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254真 题 1+1 266案 例 分 析267名师同步陪练268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272第四章 心理健康279考 情 追 踪279名 师 课 堂279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279第二节 心理评估281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辅导283真 题 1+1287案 例 分 析287名师同步陪练 288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289第五章 教师心理 292考 情 追 踪292名 师 课 堂292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92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296真 题 1+1299案 例 分 析299名师同步陪练 299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301第六章 课堂管理 30

9、3考 情 追 踪303名 师 课 堂303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303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305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310真 题 1+1313案 例 分 析313名师同步陪练 314名师同步陪练参考答案 316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320参考答案及解析322第四篇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 教育法律3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36第二章 教育行政法规342教师资格条例(精选)342第三章 教育部门规章344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精选)344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精选)34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精选)347第四章 其他相关法律349中

10、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349第五篇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章 教育公文写作 352第一节 教育公文写作技巧 352第二节 教育公文写作优秀范文 356第二章 时事政治3592009年国内时事3592009年国际时事361第三章 政治364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364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66第四章 行政管理368第五章 人文历史科技常识371第一节 人文、历史常识371第二节 科技常识375绪论一、关于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认真加以落实,以期实现“凡进必考”的目标,

11、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过去教师入编考核主要采取以学校为单位自招自聘自负责,然后向省市上报结果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避免徇私舞弊、托关系、走后门等现象的发生。为保障教师素质和学子利益,防止在教师公开招聘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6年来,教师公开招聘考核方式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除贵州、广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少数地区受条件所限,招聘模式改革进度缓慢外,其余各省市皆由省市统一招聘。各省市部分贫困县的教师缺口,也由国家特岗教师公开招聘措施补充。(二)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程序

12、、内容及时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考试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签约等一般程序。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主要考查两个部分,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考点与教师资格考试基本相同;专业知识涵盖了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还有就是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各地的考试大纲略有不同,考生应以各地教育网或人事人才网公布的考试大纲为准。教师公开招聘考试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13、方式有说课、试讲、面谈(答辩)等,其中面谈和结构化面试相似,问题会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考试时间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如果安排招聘,一般会安排在暑期进行,具体时间可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二、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考情分析大多数省市的考试内容教育理论知识(公共知识)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一般为40%,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甚至分值高达40%(基础知识30%,专业知识30%)。因此,考生一定要关注当地的教育网或人事网,时刻关注教师公开招聘简章,根据本地的教师公开招聘简章来安排自己的应考计划。(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

14、形式,各省市自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集中评卷和统分。(二)考试时限考试时限一般为120分钟或150分钟。(三)试卷题型从近几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真题来看,必考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五大类。由于各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同,所以大多数地区的试卷结构都比较灵活,一些地方会出现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考生应做全方位的准备。(四)命题趋势近年来各地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总体呈现以下规律:1.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从历年考题看,那些重要的并与实际教学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是常出现在考题中的,并且对于同样的知识点,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出现。比如:“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5、的理解”、“如何正确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学生课堂插嘴”,等等。2.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考查识记能力为主的填空题和名词解释的比重则会进一步下降,难度也会进一步降低。3.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能否落实好,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达到要求,因此,近年来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技能技巧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考生要注意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素质。三、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备考策略1.梳理知识点因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不是统一考试,各地区在考试范围的规定上都是模糊的,出题灵活多变,具体考试内容均不指明教材和参考

16、书,考生备考难度较大。因此,考生备考应学会全面把握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全面把握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整理笔记,按照课本以章节为单位整理成框架图的形式,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接下来就是整理知识点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并熟练记忆。只有头脑中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谈得上灵活掌握、运用自如。最后,还可以自己整理一套答题的模式或套路。2.选好复习资料考生对重要考点做一个很好的梳理后,就具备了辨别参考资料优劣的能力。靠自己整理出一份完整详细的复习内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考生如果将宝贵的复习时间投入到这上边,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考试分数的高低是由试卷上的作答情况决定的,考生取得高分,一定是建立在熟练识记运用知识点、

17、掌握答题技巧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一定要选取一本或数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应该囊括所有的重要知识点,对知识的梳理简要而清晰,对考题的讲解透彻而深刻。3.多做练习备考过程中,如果不实战是无法了解自己对某些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所以适当地做题可以让你在练习中查漏补缺,然后结合自己做错的题目或把握不好的题目,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再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抓住难点,反复练习。这里要强调的是,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独立做,之后对照答案,尤其是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一定要摸清得分点在哪里,寻找答题技巧。4.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中受人尊敬,职位稳定且薪金福利也较高。随着近些年大学

18、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看着报名人数的飙升,难免会考虑自己辛苦准备后所得到的结果。有些考生本来心态很好,但看到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太顾忌结果,导致自乱阵脚,临阵脱逃,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良好的心态在备考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考生要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备考过程中唯一能影响你成绩的只有你自己,战胜自己是获取成功的唯一途径。那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就要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复习。第一篇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

19、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

20、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二、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学就是要通过研究这些教育现象,揭示其背后存在的客观教育规律。教育现象被认知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

21、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真 题 1+1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大学【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考生一定要准确记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及其人物。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解析】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我国西周时期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本题正确答案

22、为B。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 布鲁纳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杨贤江【解析】 该题考查主要的教育学家及其所对应的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杜威的主要教育学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二章 小学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着智育的方向。(二)智育智

23、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教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四)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五)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24、。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真 题 1+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2.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

25、目的的()。A. 泛目的论B. 个人本位论C. 无目的论D. 社会本位论【解析】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一、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1. 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并不能无限地发挥作用。首先,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由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也是教师

26、们精心设计的,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性非常强。其次,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不仅有专门的施教场所、专职的教育者,而且有经过精挑细选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由于人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学校教育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再次,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儿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社会人际关系准则。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在教给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基本生存、生活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社会环境的

27、影响是复杂多样的,而学校教育是在有选择的基础上对个体施加影响的。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的选择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的选择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教育环境、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是经过选择的,因此能够排除一些不良的影响因素,坚持对个体进行正面教育,能更好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的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

28、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借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畴,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融合不同文化的作

29、用。真 题 1+1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须准确理解记忆四个规律的内涵。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并不是无限的。本题正确答案为C。

30、3.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解析】 考生须准确理解这句古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为B。4.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 生物遗传 B. 选择经验 C. 社会实践 D. 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本题正确答案为

31、D。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从进入学龄阶段后,其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主动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此外,学生除了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之外,还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向师性。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大多没有完全自主的生活能力,在家总是得到父母的包容和理解,所以进入学校他们一般会不同程度地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教师是学生崇拜、尊敬的对象,很多学生会很自然地亲近老师,主动寻找机会接近老师,很多同学都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楷模。二、学生的

32、权利学生的权利一般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青少年儿童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5.人身自由的权利。三、教师的概念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具体来说,教师是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

33、展的专职人员。四、师生关系的内容(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

34、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师生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家长、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真 题 1+1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 受教育的权利 B. 受尊重的权利 C. 安全的权利 D. 生存的权利【解析】 这里考查的是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的特点。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五章 小学教学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 教学过

35、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二、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1. 引起学习动机2. 领会知识3. 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以上几个阶段既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又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三、目前我国形成的几种基本教学模式类型。1以教师教授为主,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2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3设置个人的学习情境,严格控制学习进程的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4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5在创设的情境活动中

36、进行潜移默化学习的教学模式。6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四、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小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讲授法的优点包括:语言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方式要具有启发性,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二)谈话法谈话

37、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都曾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可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采用谈话法,事先要准备好谈话内容和谈话过程的安排,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提出相应问题。最后,谈话后要进行归纳、总结。(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是非真伪,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包括:所讨论的问题具有吸引力;教师要在讨论中多启发学生;教师在讨论结束时要简要概括讨论情

38、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完整的知识,做好讨论总结。(四)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一般会与讲授法、谈话法结合起来运用。通过演示,学生对所学对象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通过演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采用演示法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注意选择合适的演示方法。(五)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能根据

39、教学需要创造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看到事物(或现象)变化的因果关系。因而,实验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运用实验法要注意几个问题:实验开始时要把实验的内容、目的、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实验进行中,教师要巡视全班实验情况,及时指导,对困难较大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帮助;实验结束时要做好总结,分析优缺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六)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在各科教学中都普遍被采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将知识变

40、为技能、技巧。练习法的种类有:说话的练习;解答问题时的练习;绘画、制图的练习;作文和创作的练习;运动和文娱技能、技巧的练习等。练习法的一般步骤是:先由教师提出练习任务,再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小结,分析优缺点,纠正错误,提出改进要求。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包括:首先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掌握有关练习的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告知学生每次练习的结果,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让学生掌握练习速度和练习质量的要求;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五、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

41、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知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是直接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的。真 题 1+1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

42、学B. 课外活动C. 生产活动D. 社会劳动【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过程的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2.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因材施教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启发性原则【解析】 此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 讲授法B. 讨论法C. 谈话法D.

43、指导法【解析】 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六章 小学德育一、小学德育的任务与目标小学德育的任务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小学生健全的品德素养。德育任务是德育工作的预期效果,也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德育任务决定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对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

44、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二、小学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法(4)道德体验法(5)品德评价法真 题 1+1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 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 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D.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解析】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本题正确答案

45、为C。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 导向原则B. 疏导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解析】 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 教育者受教育者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D.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本题正确答案为C。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提出的

46、人是()。A. 夸美纽斯B. 杜威C. 赫尔巴特D. 马卡连柯【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考生须将主要理论与其相应的提出人对应清楚。“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是马卡连柯的基本教育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管理的含义以育人为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和谐而有序的发展。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47、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班级管理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具体来说,班级管理具有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教育性功能。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一)班级平行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模式来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然后去影响单个学生的发展,最后再通过整个班集体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来促进学

48、生的发展。具体来说,班主任一方面依托对整个班级的管理间接地影响学生个人,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直接影响来促进集体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是班级平行管理。(二)班级民主管理模式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物的管理。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场所,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班级民主管理正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民主的班级管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了每个学生的智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三)班级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

49、家德鲁克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自我、自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的优点是能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目标管理也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首先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总体发展目标,然后逐步细化、分解成小组目标和个体目标,形成一个从班级总体目标到小组目标再到个体目标的目标体系。班级目标管理模式只要操作得当,对于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真 题 1+11.班主任工作的中

50、心环节是(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建立学生档案C. 了解学生 D. 操行评定【解析】 班主任的中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本题正确答案为A。2.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培养和组织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考生须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分清每项工作的含义。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八章 小学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学科课程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按课程计划的规定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课

51、是现代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课外活动课一般是由学校、班级组织的,既可以在教室和专门场所进行,也可以在校外有关场所,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少年之家、儿童阅览室等地方进行。小学课外活动也可以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二、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教育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它一般是结合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件组织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英雄人物报告会、慰问革命前辈、祭扫烈士墓、瞻仰名人故居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水

52、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二)科学技术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三)文艺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有一定特长的人才

53、。(四)体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又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的品德,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发现和培养有体育特长的人才。(五)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劳动,如绿化校园,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他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

54、本的劳动技能。真 题 1+11.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C. 个人活动 D. 团队活动【解析】 小组活动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本题正确答案为B。2.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 )。A. 打扫校园 B. 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 帮老助残【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支援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服务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二篇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

55、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很古老又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末期。在那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在人类的物质实体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现象存在,当时人们称它为灵魂。现代心理学认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功能的动力系统。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既要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也要研究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功能;既要研究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也要研究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既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机制,又要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行为,把意识与行为统一起

56、来加以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方法对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行动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何为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

57、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与继之而来的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二、神经冲动及传导神经元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接受刺

58、激产生兴奋,二是传递信息。即神经纤维既能感受刺激而产生冲动和兴奋,又能将此兴奋状态由纤维传递给邻近的神经元,如此辗转传递到达反应器官并由之产生对刺激的反应。神经冲动既为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那么,此能量由何而来呢?有两种可能的解答:其一,能量来源于刺激;其二,能量是神经纤维本身所产生,而刺激的作用仅如火种,只能起引发作用,并无助长作用。现已有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冲动的能量来源于神经细胞自身。三、什么是反射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了反射的概念。他认为动物的活动和人的一切不随意活动都是自动实现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支配调节实现的。笛卡儿将这种借助于神经系统所实现的,对外界刺激所

59、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射。现代神经生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反射的学说,提出反射的终末环节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的结束。在通常情况下,由效应器产生的反应动作又将成为对有机体的一种刺激,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返回传导到中枢,这个过程叫做“反馈”或“返回内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就能对效应器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调节,并保证有机体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 题 1+11.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 个案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同上题,题干中强调了该

60、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某学生”,是为了了解“某学生”的心理特征,显然属于个案法,本题正确答案为A。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要心理学流派的辨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应该放在那些“自我实现”的人身上,本题中突出了“自我实现”的作用,可见,本题正确答案为A。3.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A. 计算 B. 想象 C. 音乐 D. 情感【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右脑的优势有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而数学运算是定位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