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虹口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虹口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虹口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高三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2、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报道,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这4颗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设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n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B海陆雷达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C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角速度之比为D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周期之比为2、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

3、法中正确的是(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92235U56141Ba+3692Kr+201nB组成92235U核的核子中任何两个核子间都存在不可忽略的核力作用C压力、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具有一定的影响D在粒子散射的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几乎直线穿过金箔,这可以说明金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3、如图所示,一根铁棒AB两端分别沿竖直墙壁和水平地面滑动,当铁棒滑到与竖直墙壁成角时,A端下滑的速度为v,则此时B端移动的速度为()AvsinBCvtan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

4、,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C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D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5、如图所示,一直角三角形处于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中,A=91,B=31,AC长为L,已知A点的电势为,B点的电势为,C点的电势为1一带电的粒子从C点以的速度出发,方向如图所示(与AC边成61)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由B指向C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C若粒子能击中图中的A点,则该粒子的比荷为D只要粒子的速度大小合适,就可能击中图中的B点6、小华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

5、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A建立“点电荷”的概念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

6、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B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速度的变化量相等C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D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8、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现将物块拉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物块运动到最低点B,图中B点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点一定在O点下方B速度最大时,物块的位置可能在O点下方C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和弹簧的总机械能一定减小D

7、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减小的机械能可能大于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9、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较疏但间隔不均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A电源的电压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C没有使木板倾斜D小车受到的阻力未完全平衡10、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两辆汽车 a 和 b,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直线 a 和曲线 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s 时,两车速度相等Ba 车做匀速运动,b 车做加速运动C在运动过程中,b 车始终没有超过 a 车D在 03s 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比 b 车的大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

8、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若小车的总质量为M,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则当满足_条件时,可认为小车受到合外力大小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大小(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A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出(3)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如图乙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

9、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 图线后,发现当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该同学后来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则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_A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B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C改画 a与的关系图线D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12(12分)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实验中:(1)如图1,弹簧的一端固定,原来处于自然长度。现对弹簧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缓慢拉伸弹簧,关于拉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与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A拉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 B拉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C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D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减少(2)由于拉力是变力,拉力做功可以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处理,每一小段的弹力可以近似看成是恒力,再把每一小段的功相加求和,可得W总=F1l+F2l+F3l+,某次实验中作出拉力F拉与弹簧伸长量x的图象如图2,则在弹簧被拉长L的过程中拉力做功为_。(3)若换一根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做此实验,则图2的图象斜率将_(选填“不变”“减小”“增大”)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一个

11、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B两个小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并且跨过光滑的定滑轮, A物体(可视为质点)放置在木板的最左端,滑轮与物体A间的细绳平行于桌面已知木板的质量m2=20.0kg,物体A的质量m2=4.0kg,物体B的质量m3=2.0kg,物体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5,木板长L=2m,木板与物体A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20m/s2为了使A、B两个物体以及木板均保持静止状态,需要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2(重力加速度g=20m/s2)(2)求F2的大小;(2)为了使物体A随着木板一起向左运动,并且不发生相对滑动,现把力F2替换为水平向左的力F2,求

12、力F2的最大值;(3)若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3=80 N,则物体A 滑到木板的最右端所用时间为多少?14(16分)如图,光滑水平面AB和粗糙斜面BC平滑连接,斜面倾角为53,SAB=SBC=3m。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在与水平面成53角的恒力F=20N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ABC运动到C点。(取sin53=0.8,cos53=0.6,g=10m/s2)求: (1)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1; (2)若物块在AB和BC上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斜面光滑,改变恒力的大小(方向不变),仍能使物体沿ABC运动到C,求力F的取值范围。 15(12分

13、)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l=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根据可得,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为,半径不同,面积不同,A错误;由可知, 是一个定值,B正确;根据可知角速度之比为,C错误;根据可知周

14、期之比为,D错误2、D【解析】核裂变中反应物中应该有多个中子参与,选项A错误;核力是核子间强相互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在10-15m,所以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故B错误;压力、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影响,选项C错误;在粒子散射的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几乎直线穿过金箔,这可以说明金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选项D正确;故选D.3、D【解析】将A点的速度分解为沿杆子方向和垂直于杆子方向,在沿杆子方向上的分速度为vA=vcos将B点的速度分解为沿杆子方向和垂直于杆子方向,在沿杆子方向上的分速度vB=vBsin由于vA=vB所以故D正确,ABC

15、错误。故选D。4、B【解析】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但过程中加速度恒定,A错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验证,C错误;力的单位“N”不是基本单位,加速度的单位“m/s2”是导出单位,D错误;【点睛】平时学习应该注意积累对物理学史的了解,知道前辈科学家们为探索物理规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5、C【解析】A、根据电场的性质,可知BC的中点的电势为,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沿C的角平分线指向C,故A错误;B、根据可知电

16、场强度的大小为,故B错误;C、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粒子能击中图中的A点,则有,联立解得,故C正确;D、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所以粒子速度不论多大在电场中都不能击中图中的B点,故D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是找出等势线,再根据等势线找到电场方向,根据U=Ed求解电场强度6、B【解析】A、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采用的理想化的方法,故A错误;B、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它们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故B正确;C. 瞬时速度是把很短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近似的认为是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的方法,故C错误;D.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的时候,是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得到其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

17、是采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故A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CD【解析】要求动能的减少量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要求速度的变化量可以根据公式v=at来求,而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详解】A、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位移为0,但整个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故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即外力做功不为零,故选项A错误;B、故AC段的平均速度vAC=vA+

18、vC2,CB段的平均速度vCB=vc+vB2由于vAvCvB,故vACvCB,由于sAC=sCB,而且s=vt,可知tACtCB根据v=at可知:vACvCB故B错误;C、设A到C的高度和从C到B的高度为h,AC的距离为s,斜面的倾角为,则从A到C或从C到B,根据动能定理:-mgh-mgscos=EK可知小球从A到C过程中与从C到B过程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故小球减少的动能相等,故C正确;D、根据功能关系可知: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则根据-mgscos=E可得小球从A到C过程与从C到B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故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

19、以及功能关系,注意方法的运用,本题目综合性很强,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8、BCD【解析】A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处于O点,所以在O点,弹簧弹力为零,物体从A向B运动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当平衡时速度最大,由于不知道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所以无法判断B点在O点的上方还是下方,故A错误;B物体从A向B运动过程,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当平衡时速度最大,此时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若mgsinf,所以当弹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量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所以速度最大时,物块的位置在O点上方;若mgsinf,所以当重

20、力沿斜面的分量等于摩擦力和弹簧弹力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速度最大时,物块的位置在O点下方,若mgsin=f,当弹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原长,所以速度最大时,物块的位置在O点,故B正确;C从A到B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一直做负功,故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D从A到B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减小的机械能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小量和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若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时,则物块减小的机械能大于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D正确。9、CD【解析】明确实验原理,注意本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由图看出小车先加速后减速,分析是否

21、平衡摩擦力即可解答。【详解】A电压不稳定时,打点周期不会发生变化,故不会出现图中现象,故A错误;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时,当橡皮筋的拉力消失后,小车仍做加速运动,不可能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C由图看出小车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停下来,说明橡皮筋的拉力消失后,小车做减速运动,摩擦力的影响没有消除,说明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度太小,摩擦力未被平衡,故C正确;D由纸带可知,小车先加速后减速,所以有橡皮筯作用时做加速运动,橡皮筯作用完毕后小车做减速运动,可能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并且没有被平衡,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间的关系,对于实验的具体操作和实验细节,加强记忆的同时要加强动手

22、操作,本题应根据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10、AC【解析】A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在t=3s时两图像的斜率相等,所以此时速度相等,故A正确;B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a图像的斜率不变即速度不变,表示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像的斜率减小即速度减小,表示b车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C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同一时刻b车始终在a车的后面(除t=3s时在同一位置),故C正确;D由位移时间图像可知,a车在03s时间内的位移为6m,b车在03s时间内的位移为8m,所以在 03s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小,故D错误。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

23、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Mm AC 0.45 A 【解析】试题分析:(1)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隔离对M分析,有:,当时,可认为小车受到合外力大小等于砝码乙和砝码盘的总重力(2)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装砝码的砝码盘,故A正确;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故,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故C正确;小车的加速度应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不能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24、故D错误(3)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又因打点计时器每隔打一个点,所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根据,则:(4)分别对小车与砝码列出牛顿第二定律,对小车有,对砝码有,两式联立可得,作图时应作出图象,故选项A正确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名师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决有关实验问题的关键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注意以下几点:平衡摩擦力,这样绳子拉力才为合力;满足砝码(连同砝码盘)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绳子拉力才近似等于砝码(连同砝码盘)的重力;用“二分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12、AC 增大 【解析】由题意可知探究弹簧弹性势能实验中势能变化、变力做功问题,根据弹簧弹力做功特点、胡克定律计算可得。【详解】(1) 1A B拉力做正功,说明弹簧弹力对外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A正确,B错误;C D弹簧弹力对外做负功,其它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增加,故C正确,D错误。(2) 2 因拉力随位移均匀增大,可以用平均力来计算(3) 3 由胡克定律可得换一根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做此实验,图2中图象斜率将增大【点睛】当弹簧弹力对外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减小;当弹簧弹力对外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增加。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