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1)_第1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1)_第2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1)_第3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1)_第4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人教版 必修二本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我国古代散文从简单的记事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游记类的抒情散文则产生较晚。起初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到了东晋时期,世事离乱,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此时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便大量涌现。“唐宋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这类散文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作家在游览山川景物、名

2、胜古迹时往往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抒写个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和说理成分。本单元所选三篇散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其景、情、理的高度统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目标导航学习建议1.疏通字句,把握文章大意。阅读古代作品,首先要克服语言困难,弄懂字、词、句的意思;其次要反复诵读,体会句读、语气,进而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分清写景、抒情、议论的层次。2.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语句。山水游记类散文往往通过议论性语句,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寄托作者的理想或政治抱负。阅读这类文章,就要留意文中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作用的语句,抓住这类语句,才能化繁为简,纲举目张。3.分析景语,

3、体会情、景关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写景状物的目的是抒情,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写景抒发。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边写景边抒情,有时景语即情语。阅读时要注意体会。4.关注形象,揣摩写作意图。山水游记既注重客观景物的描绘,也讲究作品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凡优秀的作品,不但客观景物描写生动,而且作者自我形象鲜明。因此,关注作品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也是捕捉作品写作意图的捷径。第8课 兰亭集序人教版 必修二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尤善书法,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

4、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他的文章虽流传不多,但兰亭集序一文卓绝千古。学习这篇序文,要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知人论世东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因政治和玄学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士人不关心现实,他们寄情山水,举止风流潇洒,言谈诙谐随意。而浙江的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因此不少名士隐居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王羲之即其一。他虽出身名门,却淡泊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为人率直洒脱。他常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5、)三月三日,许多名士相聚于兰亭,聚会缘于“修禊”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边洗濯,祓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当日,兰亭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有41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他们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会稽”“王右军”。

6、著有王右军集。序:文体名,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有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课前达标1.注字音 2.识通假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3.解多义 4.辨活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2)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5.分古今 6.明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后置句)(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3)悟言一

7、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介宾短语后置句)(4)当其欣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5)死生亦大矣(判断句)(6)亦将有感于斯文(介宾短语后置句)7.积名句(1)(2013山东高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2)(2013江西高考)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3)(2012福建高考)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4)(2011山东高考)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5)(2011安徽高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

8、集序)(6)(2011四川高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重点评析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至“亦足以畅叙幽情”。点评:文章首先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次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点评:这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而为“痛”的过程。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

9、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作者不免产生感慨,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的感觉。“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变化,但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点评:这句的意思是“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这里,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

10、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句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讨论探究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这与作者的性情有什么关系?提示: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水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写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

11、欣赏,不仅“游目”,而且“骋怀”,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作者对“老之将至”“终期于尽”慨叹不已,这是不是宣扬一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提示: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文章后半部分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文章的整体基调应该看作是积极的,并不是宣

12、扬人生无为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结构板书鉴赏评价立意深远文笔清新兰亭集序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也是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溪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与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接着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悟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

13、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最后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而这正是作者集结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综观全文,作者着眼于“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这篇序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领了全部文学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用典,

14、极不利于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一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美文品读字里行间的洒脱 郝淑娟一千六百多年的春秋,可以磨灭什么?可以磨灭肉体的存在,可以磨灭庸俗的记忆,可以磨灭一切物质的载体。但唯一永生的,是他飘扬的灵魂与同样飘

15、扬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舞出生命的飞逸。但对他,书法仅仅是精神的承载。一千六百多年以后,纵使音容笑貌已然化为尘雾,那篇惊世骇俗的兰亭集序中,依然保存了他所有的自由洒脱。那年的三月三日,一个惠风和畅的暮春之日。风是多么轻柔,拂动着帽子上长长的飘带和轻薄的衣襟,波浪般缓缓展动。那年的三月三日,天朗气清。兰亭是美的,流水是美的,酒是美的,人更是美的。这么多的文人名士来了,有谢安,有孙绰,王羲之更是带着儿子欣然前往。羽觞在弯弯曲曲的小水道中时停时进,大家在水道旁随意坐下,羽觞停在谁面前,谁便即兴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巨觞。兰亭集就此而成。三十七首诗,篇篇光彩照人。如此美的诗篇怎能不作序?于是,王羲之欣

16、然提起笔,在美酒美景美文的三重催化之下,兰亭集序一气呵成。他写得洒脱,写得无拘无束。所有的兴奋、感慨在这一瞬间喷涌而出,幻作他行云流水的笔锋游走于宣纸之上。他是快乐的,否则他眼中的兰亭怎能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晚春的日光透过竹叶之间细细小小的缝隙洒落到宣纸上,伴着他灵动的笔触,闪闪地跳动。他忘我地书写着,文思泉涌。他灵动的思绪不允许笔下有一丝一毫的拘泥,那二十多个“之”字,或舒展修长,或规矩方正,或小巧玲珑,或随意流畅,一个有一个的形态,一个有一个的个性,如广阔的原野上绽开的花,虽小,却最引人注目,将原野的辽阔点缀得完美无缺。东晋的人们,大多已看透官场的污浊,转而投

17、身于对山水风景的喜好。王羲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兰亭集序,字里行间都透着山的俊秀、水的柔美、竹的清逸、酒的醇厚、人的洒脱;而它也确确实实是右军精神的载体。他书写时,天地间已没有了“王羲之”这个干巴巴的名号,有的只是一个融于自然、忘情舞蹈的灵魂的舞者,用乌亮的毛笔记载下洒脱的舞步。几百年后,爱极了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临终时立下遗嘱,让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同他一起埋入昭陵。兰亭集序的真迹,就此消失于世。“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陆游的叹息,在隔了这么多个世纪后依然清晰可闻。现在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唐太宗时期的摹本。但摹本摹得出形状,却无法复原曾经那个晴朗的暮春,那个清幽俊美的兰亭,还有那一大群文

18、思敏捷的雅士,来助摹者体验当时右军的心情。而我,又多么想去瞧一眼真迹,摸一摸那柔软的纸上残余的阳光,闻一闻字中散发的墨香,看一看字里行间的洒脱,听一听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右军,在文章中留下的怦然的心跳!那将会是多么有力、多么自如、多么流畅的鼓点啊! (有删节)品读提示:文章还原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让盛大而欢乐的兰亭聚会、飘逸灵动的兰亭集序和洒脱不拘的王羲之穿越一千六百多年的时空,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文章之所以能有这样奇妙的效果,来源于作者丰富的联想、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以及卓越的鉴赏能力。素材积累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诗集序文,而且还是一篇探究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的美文。文中作者对兰亭美景的描绘,告诉我们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