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教案02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1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_第1页
山大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教案02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1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_第2页
山大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教案02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1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_第3页
山大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教案02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1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_第4页
山大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教案02实习阶段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17现场心肺复苏术(CP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十七 现场心肺复苏术(CPR)【教学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及正确ABC操作方法。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1全体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术的教学影片;2使用模型(简易复苏模型2个)进行操作训练。3学生分为2组,每组10人,分别配有一名教师指导,教师先操作示教,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顺序逐一操作练习。要求每个学生训练12遍,全部达到训练要求。4考核时采用复苏安妮模型进行,通过电子灯光不同颜色显示学生操作是否正确。【教学内容】(一)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以及心搏极弱)

2、。(二)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三)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1证实:(1)先判断患者神志反应,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患者,轻拍摇动并呼叫患者“喂!你怎么啦?”;若患者有应答,寻找损伤,重新评估病情并寻求援助;若患者无应答,开始以下抢救程序。(2)确定是否心跳、呼吸停止,其临床诊断指征为: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循环。主要采取“一看二听三感觉”:看形态、面色、瞳孔、观察胸部呼吸运动;耳朵靠近患者前鼻孔,感受患者呼气气流,听有无呼吸音,必要时耳朵贴近胸壁听有无心音;摸颈动脉感觉有无搏动

3、,判断自主循环。可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保持头后仰,另一手食指或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或喉结,然后向下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如患者有颈部外伤或为肥胖的婴儿,亦可触摸股动脉或肱动脉以判断是否有搏动,用时小于10秒。非专业人员实施复苏术时不必检查动脉搏动,只要发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即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证实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应立即呼喊求助“救命呀!”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MS)进行抢救。如有动脉搏动证明自主循环存在,则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每2分钟重新判断有无自主循环。如没有自主循环,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2体位:要去枕平卧,将患者安

4、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复苏板),尽量减少搬动患者。3准备除颤:如除颤仪快速到位,可选择除颤;如无除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胸前捶击可以推荐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施行的治疗措施,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左手掌指垫住的患者胸骨下1/3,以距胸壁2030cm高度,中等力度,垂直向下叩捶2次,婴幼儿禁用。4畅通呼吸道(airway,A):使患者头后仰、抬颏(颌)、托颈,其操作方法是仰头抬颏(颌)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中指和食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对头、颈部外伤疑似颈椎损伤患者不应托颈,而采

5、用托颌法:抢救者站在患者头后,双手中指和食指轻轻托起下颌。把食指和中指用适当布料包裹后伸入口腔,取出义齿,口腔异物,清除口腔分泌物。5人工呼吸(breathing,B):如呼吸停止(判断10秒钟内不能察觉到有效呼吸),开始人工辅助呼吸,向患者吹气两次。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口对口辅助呼吸方法: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双侧鼻翼下端,另手抬起患者的下颏;术者正常平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防止漏气;吹气应大于1秒钟,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为止;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

6、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患者从鼻孔通气,观察患者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患者口内排出;吹气频率: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30:2)。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约400到600ml。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应注意使用敷料、面罩预防感染性疾病。对于婴儿和儿童,抢救者张大口对准患儿的口鼻吹气,轻柔吹气1到1.5秒,吹气频率一般为20次,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及患儿口唇的颜色,若患儿口唇青紫,说明通气量不足或者患儿的呼吸道仍有阻塞。6

7、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C):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患者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抢救者位于患者身体一侧。(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2)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不能接触胸壁。抢救者双臂垂直于患者胸部平面。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时间与向上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

8、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100次/min,小儿100次/min以上。每次按压松手时,胸壁应弹回原位。不论单人或双人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30:2)。按压两分钟时应换人,以保证按压力度持续不变。交换位置所占时间应在5秒钟内。对于婴儿和小儿童,抢救者用一手支撑其背部,使患儿有坚实的支撑,并使其头后仰,保证呼吸道通畅。按压部位为婴儿两侧乳头连线下方约一横指宽处。注意禁止按压剑突。按压频率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大儿童的抢救体位和按压部位与成人相同,按压深度为254cm,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3)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当非专业急救者不愿或不能给予人工呼吸时,应尽早开始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