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_第1页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_第2页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_第3页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_第4页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在学习了解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基础上,着重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了解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目 的 要 求内 容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第二节 消化实验第三节 代谢试验第四节 平衡实验第五节 饲养实验第六节 化学预测法第七节 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测定第八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第九节 矿物元素维生素生物利用率评定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一、营养物质的分析 三、动物组织和血液理化成分分析二、抗营养因子分析作用:为判定动物营养状况、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基础数据。 分类: 营养物质的分析、抗营养因子分析及动物组织和血液理化成分分析。一、营养物质

2、的分析概念: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 水分 (2)粗蛋白(CP)真蛋白(TP) (3)粗脂肪(EE) (4)粗纤维(CF) (5)粗灰分 (6)无氮浸出物(NFE)一、营养物质的分析1、概略养分分析(1)维生素 (2)矿物质(3)微量元素 (4)氨基酸(5)脂肪酸 (6)纯蛋白质(7)糖等一、营养物质的分析2、纯养分分析(1) 饲料(2)排泄物(粪、尿、呼出气、皮屑等)(3)动物组织(4)血液(5)整体动物一、营养物质的分析3、分析对象(1)称量法 (2)比色法(3)滴定法 (4)原子吸收法(5)色谱法 (6)荧光法(7)电泳

3、 (8)分子生物技术一、营养物质的分析4、分析方法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本身所有或从外界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的物质。 1、概念(1)影响蛋白质消化 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皂苷、多酚化合物等(2)影响矿物元素利用 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3)影响维生素利用 双香豆素、抗维生素B族因子等二、抗营养因子分析2、种类(4)影响碳水化合物利用(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 如抗原蛋白(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 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分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可指导饲料的合理加工、利用、贮存,如通过加热可提高豆类籽实的营养价值。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4、3、意义 (1)酶法 (2)比色法 (3)滴定法 (4)原子吸收法 (5)色谱法 (6)荧光法二、抗营养因子分析4、分析方法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1)动物组织和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 (2)动物组织和血液中与营养物质有关的功能酶或相关酶; (3)动物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某些代谢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 1、分析对象 (1)概略养分或纯养分; (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3)相关标识功能酶,如硒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锌血清碱性磷酸酶、铜血浆铜蓝蛋白氧化酶和血浆尿素氮等。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2、分析内容第二节 消化实验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四、尼龙袋法三、体外消化试验二、 体内消化试验

5、 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2、目的:准确地量化饲料中 各种养分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 ,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3、种类 (见图12-1)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1、概念:消化实验体内(in vivo)消化实验离体(in vitro)消化实验尼龙袋法(nylon bags technique) 全收粪法指示剂法消化道消化液人工消化液肛门收粪回肠指示剂内源指示剂外源指示剂图121 消化实验方法剖析粪中养分组成: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 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4. 消化率计算公式表观消化率=(食入养分

6、- 粪中养分)食入养分X 100%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真消化率=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内养分)食入养分X1 00%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食入饲料总能 - 粪中总能食入饲料总量 (kg)表观消化能(MJ/kg)食入总能 - (粪中总能-内源能)食入饲料总量(kg)真消化能(MJ/kg)消化能二、 体内消化实验 (1)全收粪法;(2)部分收粪法(指示剂法) 2、全收粪法根据收粪的部位不同又分为: (1)肛门收粪法;(2)回肠末端收粪法 3、指示剂法也可分为: (1)内源指示剂法;(2)外源指示剂法。 1、根据其收粪方的方式可分为:(1)全收粪法 1)优点:试验操作方便、测定较准确; 2)缺点:

7、方法学上要求收集的排泄物必须来自于相应时期采食的饲料,而实际上这不可能实现;采食量和排粪量不易准确记载,自由采食的动物饲料浪费是试验的最大问题;排泄物易被损失的饲料、脱落羽毛、皮屑等污染,使排泄物量和成分不准确;饲料和排泄物的水分随环境条件和处理方法、时间变化很大,使有效成分浓度发生波动。二、 体内消化实验 粪中养分组成: 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消化道分泌物 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二、 体内消化实验3)全收粪法消化率计算公式消化率=(食入养分 - 粪中养分)食入养分X 100%(2)指示剂法1)对指示剂的要求 不被消化吸收,不影响养分的正常消化,无毒无害,分布均匀,易测定。2

8、)种类 外源指示剂: Cr2O3 内源指示剂: 2N HCl 4NHCl不溶灰分二、 体内消化实验4)缺点:指示剂回收率对消化率影响较大,并且很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物质:分析困难,较难获得重复性高的测定数据;与全收粪法最后的缺点相同。二、 体内消化实验3)优点:在于减少收集全部粪便带来的麻烦,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便较困难时。二、 体内消化实验 5)消化率的计算原理:食入指示剂量=排出指示剂量饲粮指示剂含量粪中养分含量粪中指示剂含量饲粮养分含量100-100养分消化率(%)=(3)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 1)T型瘘管 优点:安瘘管后对荷术动物生理影响小; 缺点:必须用指示剂,因不可能收集

9、全部粪尿,由此取样缺乏代表性,而且较麻烦。图1、T型瘘管示意图图2、桥型瘘管示意图2)桥式瘘管 优点:其对荷术动物生理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 缺点:粪样取后又要送回消化道,相当烦琐,时间过长是不可能的事。 优点:收粪简便,而且可收集全部粪样; 缺点:手术复杂、成功率低和护理相对麻烦。 4)回-直肠吻合术回直肠吻合术 图3图4、可移动的回-肓瘘管术 优点:手术简单,荷术动物生理影响小; 缺点:仍需要指示剂。 6)屠宰法7)盲肠切除法 (家禽)5)可移动的回-肓瘘管术二、 体内消化实验代谢笼中装了瘘管的猪(4)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1)被测饲料作为全部饲粮按上述方法测定 优点:简单,不需要测定参考饲粮

10、,无养分互作的干扰; 缺点:某些饲料适口性差,时间长后可能导致营养缺乏症。 2)被测饲料替代标准饲料法 优点:克服方法1的缺点; 缺点:标准饲料的质量规格很难在各种条件下保持一致,养分间互作也影响测定结果。 二、 体内消化实验 原理:被测料替代实用基础饲料的一部分,分别测定基础饲粮和替代后饲粮的养分。 优点:克服方法2中的参考饲粮或标准饲料的养分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且克服养分不平衡的影响。 缺点:基础饲粮营养平衡,则代入被测饲料后可能出现不平衡。 二、 体内消化实验3)饲料替代法二、 体内消化实验饲料替代法消化率计算公式: 消化率(%)=测试日粮可消化物量-测试日粮中基础可消化物量被测饲料顶替基

11、础日粮的量1、动物选择;2、日粮配制3、实验步骤 (1)预试期:适应环境、摸清采食量、排粪规律 (2)正试期:记录采食量、收集排粪 时 间:单胃动物:5-10天; 反刍动物:7-14天二、 体内消化实验基本步骤与要求 预备实验期 正式实验期牛、羊 10-14天 10-14天 马 7-10天 8-10天 猪 5-10天 6-10天 家禽* 3-5 天 4-5 天二、 体内消化实验表12-6 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实验期规定*一般是进行代谢实验, 采用强饲法,实验期为1-2天。4、粪的收集和处理(1)收粪方法:专用消化柜或消化栏、动物肛门上套收粪袋(2)粪样处理 1)全粪法:收集全部粪便 2)指示剂法:

12、每天定时收粪 粪样称重,混匀,按总重的1/10-1/50取 样,加硫酸和甲苯,固氮防腐。二、 体内消化实验5、养分消化率和消化能测定(1)消化率的测定 1)饲粮:直接测定 例1 :测定仔猪饲粮CP消化率 日采食量:1000g, 饲粮CP含量:16% 日排粪量:250g, 粪中CP含量:12% 二、 体内消化实验CP消化率=( 100016%-25012%)(100016%)100= 81.2%例 2: 某饲粮消化实验结果如下,计算CF消化率饲料CF含量:40% 粪中CF含量: 40%饲料指示剂添加量:3% 粪中指示剂含量:6%二、 体内消化实验CF消化率=100 364040100= 50 第

13、一次: 测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第二次:测定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为减少动物的影响,用二组动物同时实验 新饲粮组成:70-85%基础饲粮+15-30% 被测饲料二、 体内消化实验 2)饲料原料:间接测定 二次消化实验D() 100(A-B) / F B式中:D为被测饲料养分消化率 A为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B为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F为被测饲料养分占新饲粮该养分的比例。二、 体内消化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第一次消化实验基础日粮预饲期实验期基础日粮 +被测饲料57天过渡期第二次消化实验基础日粮 +被测饲料实验期基础日粮表12-1 交叉实验步骤示意 二、 体内消化实验 原理:假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不变; 养分

14、间无互作效应。 新饲粮中被测饲料的比例很重要二、 体内消化实验 间接法优缺点 1)直接测定 :根据消化试验结果和结合能 值测定进行 DE = (GE - FE)/采食量(kg)二、 体内消化实验(2)消化能的测定 饲料消化能 = (33.47-8.34)/2 =12.57(兆焦/Kg)二、 体内消化实验 例如:体重50Kg的猪,每日食入日粮2Kg,含总 能33.47兆焦耳,每日排粪中的总能为8.34兆焦耳,计算其采食饲料的的消化能。 根据每日食入的可消化粗蛋白质(X1 )、可消化粗脂肪(X2)、可消化粗纤维(X3)、可消化无氮浸出物(X4)的量(克),用下列回归公式计算每日食入饲料的消化能(Y

15、千焦)。二、 体内消化实验 2)间接推算:Y(绵羊)=23.93X1 +37.87X2+18.33X3 +16.99X43.77%Y(猪)=24.18X1 +39.41X2+18.41X3 +17.03X4 4.18%二、 体内消化实验Y(牛)=24.23X1 +34.10X2+18.49X3 +16.99X4 4.18%三 体外消化实验 2、优点:操作方便,环境条件、处理方法和时间易控制,更容易标准化。 3、缺点:与动物的生理系列化过程有一定的差异。 4、分类:消化道消化液法和人工消化液法。 1、概念: 是指摸拟消化道,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四、尼龙袋法1、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

16、袋,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小时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就为饲料可降解蛋白质量。2、优点: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研究。4、计算公式: 降解率(%)=(袋中初始N-孵化后N)100/袋中初始N 四、尼龙袋法3、缺点: 影响瘤胃中饲料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复杂烦琐。第三节 代谢试验 一、概念与目的 二、操作过程总能代谢率MGE=GE(FEUE)GE100%养分代谢率 Mn =N2(NFNU)NI100% 一、概念与目的测定饲料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的试验。在消化实验基础上准确收粪,排粪量,排尿量。设备:代谢笼鸡:易于进行代谢试验二、操作过程第四节

17、平衡实验一、概念与目的 四、能量平衡三、碳平衡二、氮平衡 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称平衡实验。 2、目的: 估计动物营养需要参数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一、概念与目的1、概念:平衡试验一、概念与目的物质代谢能量平衡N平衡碳平衡 食入养分 = 各途径排泄养分之和 方法: 采用适宜方法,收集各种排泄物 一、概念与目的原理:二 、氮平衡试验 氮平衡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质量的比较。2、方法 在消化试验的基础上收集尿,测定尿中的含氮量,由氮的收支情况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增减及蛋白质的有效性。1、目的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

18、 沉积氮+皮屑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等平衡,体蛋白质不增不减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正平衡,体蛋白质沉积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负平衡,体蛋白质分解二 、氮平衡试验 3、氮在体内的去向及有关计算公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沉积N/食入N100二 、氮平衡试验 消化N = 食入N-粪N沉积N = 食入N-(粪 N+尿N)蛋白质(N)消化率(%)=消化N/食入N100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沉积N/可消化N100 三、碳平衡 沉积C=摄入C-(粪C+尿C+呼吸气体CO2 +肠道气体CH4+离体产品C)沉积C包括:合成蛋白质合成脂肪结合氮平衡试验,可推算出体内脂肪沉积量。四

19、、能量平衡实验食入能 = 排泄物(粪、尿、脱落皮屑、毛含能+ 沉积能(生长肥育) +离体产品(奶、蛋、毛)含能 +维持生命活动的机体产热 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碳氮平衡法; 比较屠宰实验 表12-2 阉牛每日的能量平衡 (KJ) 能量摄入 能量支出6,988g梯牧草(猫尾草) 116,065(timothy hay)400g亚麻籽 7,58116,619g粪 59,6214,357g尿 5,06537g皮屑脱落物 368142g甲烷 7,937畜体产热 48,110机体增重 2,545合计 123,646 123,646 维持+生长=48,110+2,545=50,655(KJ

20、) 饲料能量利用率=50,655/123,646=0.41 1、直接测热法2、间接测热法1) 呼吸熵(RQ) = CO2/O2 全脂氧化:C16H32O2+23O2=16CO2+16H2O RQ=16/23=0.7 H=10.033MJ 全糖氧化:C6H12O6+6O2=6CO2+6H2O RQ=6/6=1 H=2.016MJ 可得方程: H=0.3609O2+0.1084CO2 2)尿N四、能量平衡实验RQ千卡/1升O2千卡/1升CO2千卡/克CO20.700.750.800.850.900.951.004.0864.7394.8014.8634.9244.9855.0476.6946.31

21、96.0015.7215.4715.2475.0473.408 3.2173.0552.9192.7852.6712.569四、能量平衡实验表12-3 不同的呼吸熵所对应的耗O2和CO2生成的产热量基础数据O2消耗CO2生成尿 N蛋白质代谢数据:蛋白质氧化量 (14.8g6.25)a产 热(92.5g18KJ/g)a1O2消耗(92.5g0.96L/g)aCO2生成(92.5g0.77L/g)a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数据:O2消耗(392L-88.8L)CO2生成(310.7L-71.2L)非蛋白RQ(239.5/303.2)bRQ为0.79时消耗303.2L氧产热总产热(1665+6079)3

22、92L310.7L14.8 g92.5g1665KJ88.8L71.2L303.2L239.5L0.796079KJ7744KJ表12-4 根据24小时的耗O2、CO2生成量和尿N估计产热 图5、密闭回流式测热装置图6、开放回流式测热装置3、碳、氮平衡法 1)原理:假设体内沉积是脂肪和蛋白质,糖元很少,根据每克脂肪和蛋白质的C、N含量和产热,可计算出沉积能,粪、尿、甲烷能可测得,从摄入饲料总能,就可计算出畜体产热。2)方法:测定C、N平衡值3)基本参数:蛋白质:含碳52%,含氮16%, 产热23.8KJ/g; 脂 肪:含碳76.7% , 产热39.7KJ /g四、能量平衡实验第一阶段(基础饲粮

23、)第二阶段(基础饲粮+被测饲粮)C(g)N(g)C(g)N(g)饲 料粪尿CH4CO22500600100130157016035120-3600700130160211020050140-相 差一、二阶段 相差+100-+5-+500+400+10+5表12-5 用碳、氮平衡法估计饲料沉积能 4、屠宰法1)原理:通过屠宰直接测定沉积组织的能量,也可推算出畜体产热(维持)。 食入能=粪能+尿能+皮屑能+甲烷能+沉积能+产热 2)测定方法: 屠宰不放血,心脏静脉注入麻醉药和凝血剂,除去消化道内容物,冷冻、粉碎(胴体粉碎机),取样测组织燃烧热。3)缺点:凡是CH4产量较高的,用屠宰法估计的畜体产热

24、不准确,应扣出CH4能。 四、能量平衡实验第五节 饲养实验一、概念三、优缺点二、目的 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下,给动物饲喂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观测动物的各种反应(如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健康状况等),以此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或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 。广义地,消化实验、代谢实验都属于饲养实验.一 、概述1、概念 综合评定养分的需要量和养分的相对生物效价3、原理: 养分剂量变化对机体增重,组织被测养分含量及有关的各种理化指标的影响,如胫骨强度、功能酶、代谢产物异常及缺乏症。4、使用原则: 用于需要量的确定有过量水平,生长快速期,即愈小愈敏感;评定效价,应低于最大需要量。一 、概述2、作用:参见饲养

25、学P76 二、目的(1)客观、反映综合效应(2)条件接近生产,便于推广应用(3)可作为验证实验2、缺点(1)不准确,不能获得具体代谢参数(2)周期长,成本高三、优缺点1、优点第六节 化学预测法一、概念与目的二、预测模型三、预测效果评定 是指根据饲料的化学组成来建立生物有效能的预测方程的方法。2、目的: 可以减少动物试验,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特别是有利用于饲料质量的控制。 一、概念与目的1、概念:y:营养价值(消化率、DE、ME、NE、沉积率、可吸收养分)a:截距、实数bj:偏回收系数xj:自变量,饲料第j种化学成分条件:xj之间对y的作用无互相作用,对y的影响是线性,可加的。2.非线性模型二、

26、预测模型1.线性方程:y=ab1x1b2x2bnxnME(KCal/gDM)=0.059+3.8(1.1淀粉+蛋白质+ 糖+2.25脂肪) (成年母鸡)AMEn=4.1淀粉+3.52粗蛋白质+3.55糖 +7.85脂肪 (禽)DE=-174+0.8GE+2x%SCHO-16%ADF (猪)ME(KJ/kgDM)=22.3蛋白质(g)+34.1脂肪g)+17 淀粉(g)+7.4x残留有机物(g)-10.9x粗纤维 (猪)3、常见预测方程二、预测模型三、预测效果评定1.决定系数:相关指数,r2、R2。R2越大,可靠程度越大。2.剩余标准误,rsd:表示预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rsd越小越好。 二个参数

27、评定预测的可靠性。 (1)Y实测值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2)饲料组分化学分析值的准确性。 (3)参与方程建立的Xj的种类与数量。 (4)预测方程模型的选择。 三、预测效果评定3、影响可靠性的因素第七节 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测定 一、直接测定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二、间接推算 概括了有机物的价值,易于比较,对人、肉食动物适宜。 缺点:区别性不大,玉米18.5MJ/kg,大麦18.9,苜蓿干草18.0,小麦杆18.5.2消化能 直接测定:DE=(GEFE)/W 一、直接测定1总能(燃烧值)反刍动物:气能难于收集,可估计(用可消化CH2O量)猪:代谢试验禽:Sibbald(1976)、强饲法TME:成年

28、公鸡绝食24-32h,强饲饲料(40-50g)收粪24-32h;另一组鸡食24-32h ,收粪24-32hAME=(GEIF)I F排泄为总能TME=(GEI)-(F强饲F绝食)I3ME一、直接测定AME:Farrell(1978)快速测定法: 成年公鸡训练采食(1小时内采食完定额)饲喂1小时,收粪24h测量,套算。AME&TME:双指标中速测定法(DSQ法)(Dupreez,1984): 试验饲粮+Cr2O310只成年鸡预饲2天后,其中4只采食2天,3只自由采食40%2天,3只自由采食70%2天,4天适应期,正试期3天,收粪,记录采食量,用第2天收的粪进行分析。 一、直接测定(1)测HI:一

29、是直接测定,测二次采食时的产热量之差;二是测定RQ。(2)沉积净能的测定:C、N平衡,RQ。一、直接测定4NE2ME: 反刍:ME=0.82DE 猪:ME=DE(960.202CP)/1003NE二、间接推算1DE:可消化有机养分量乘以能值系数。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2Kellner淀粉价 1kg纯淀粉在肥育阉牛中的沉脂量为248g,以此为衡量单位,通过C、N平衡试验测定1kg其他纯养分或饲料对成年牛的沉脂量,折合成淀粉当量。 1TDN,始于1910年美国,1958年用新体系。 TDN(%)=X12.25X2X3X41kg可消化养分 生成脂肪(g) 含能量(MJ) 淀粉价(kg)淀粉 248

30、9.87 1纤维 248 10.04 1蔗糖 188 7.49 0.76蛋白质 235 9.20 0.94向日葵油 598 23.79 2.41谷实脂肪 526 20.92 2.12青粗饲料脂肪 474 18.83 1.91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以1kg大麦的沉积脂肪量为一个衡量单位,相当于沉积173.6g体脂,含能3.90MJ.4前苏联燕麦单位 以1kg中等燕麦的积脂量作为衡量单位,含能1414大卡。 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3北欧大麦饲料单位 在Kellner基础上发展,以产脂净能(NEF)为评定营养价值的指标,分别用牛、绵羊、猪、禽进行代谢试验,测出产脂净能,再进行消化试验,测出饲料可消化

31、养分含量,拟定回归公式。 能量饲料单位=2.5NEf (反刍) =3.5NEf (猪禽)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5Nehring能量饲料单位体系1968年在加州创立,用于评定肉牛营养价值。每种饲料的营养价值用二个数值表示,维持净能和增重净能。Lg F=2.25770.2213MENEm=77FNEg=2.54-0.0314FF:每kg代谢重的需要的饲料DM量(g)ME:饲料代谢能值(Mcal/kg DM)NEm:维持净能(Mcal/kg DM)NEg:增重将能(Mcal/kg DM)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6加州净能体系 大量奶牛能量平衡试验制订的,先测饲料DE,计算NEL NEL=0.68DE0

32、.36三、主要能量体系简介 7美国产奶净能体系,Flatt(1969)净能体系第八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一、单胃动物二、反刍动物 2、可消化粗蛋白质(DCP) 3、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4、净蛋白利用率(NPU) NPU沉积氮(CP) /食入氮(CP) 100 或 NPUBV氮(CP)的消化率一、单胃动物 1、粗蛋白质(CP) CP=6.25xN PER体增重/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6、净蛋白比(NPR) NPR=测定蛋白质增重(g)-无N日粮失重(g)/进食蛋白(g)一、单胃动物5、蛋白质效率比(PER) 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常用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 一、单胃动物7、化学比分( CS) 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常用鸡蛋蛋白)中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一、单胃动物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其中b1,b2bn为被考查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g/kg);a1,a2an为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g/kg);n为参与计算的必需氨基酸的个数。 n b1 b2 b3 bn E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