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苏联的崛起_第1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_第2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_第3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_第4页
第2课苏联的崛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导学答案:1、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列宁3、冬宫;彼得格勒;列宁;人民委员会;社会主义;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代化;落后国家;205、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6、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市场;商品货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小农第2课时 苏联的崛起考点:1、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说出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斯大林模式一、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请注意区别:沙俄(沙皇俄国1917年前)苏俄(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底)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

2、922年1991年) 俄国(1991年至今) 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开始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至少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该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1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837)( 3 )成果:1937苏联工业总

3、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形成背景: 2、形成标志:3、特点: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政治方面的表现经济方面的表现,1、政党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斯大林模式有何弊端?2、民主与法制破坏,导致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1、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2、强调用行

4、政命令干预经济,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第一,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盛行第二,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第五,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 量差。思考: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利”在于:斯大林模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1、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2、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5、3、成为日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1)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 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2)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的模式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在社会主义国家探索之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从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近三十年也有自己的创新。请就“成功仿效”“失误”和“创新”各举一例。4、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世界历史上各找出一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1、新经济政策2、这种模式使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成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1、“成功仿效”:第一个五年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