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1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2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3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4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己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企业跳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必须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从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顾客的整条供应链上的资源和竞争力的集成。供应链是当代企业界的最新组织形式之一,它能把多个相关企业或企业集团原本独立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发挥出“1+1 2”的整体效益。但是,由于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其管理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单一的企业管理。供应链所带来

2、的增值收益需要通过交织成网络状关系的各成员企业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思想才能实现,这样企业就遇到了新课题:如何协调企业利益与供应链整体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实现从个别业务职能的管理到以供应链的观点进行管理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以相对客观的标准和方法予以评价,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从而促进供应链的有效改进和运作。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顺应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要求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供应链整体状况,设计出更适合于度

3、量供应链企业绩效的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在深刻理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发展过程以及与企业绩效评价和物流绩效评价的差异。在对供应链绩效研究现状,其中包括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的分析过程中,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且具体对常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SCOR模型、平衡记分法和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供应链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供应链管理目的提出的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依据实际应用情况

4、的不同,给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不同供应链之间或供应链的不同时段进行绩效评价,解决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根据这个研究思路,本文将全文分成六章来进行论述,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研究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对于国内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分歧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第三章,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为建立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含义。第四章,在符合实际的具体指标层次结构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

5、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实现供应链绩效评价。第五章,在建立的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 最后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体系CONSTRUC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with the a

6、dvance of the consumption level, the working circumsta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s been changed leading to the birth of the rapid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unforeseen buyers marke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orporation have to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 and pay attention to not only inner r

7、esource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but also outer resource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covering with the whole supply chain from the supplier to the customer. In other word, the competition focuses on the whole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on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can integrate effectivel

8、y independent resources in interrelated enterprises or agglomeration and produce effect of “one plus one is larger than two”. However,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that of single enterprise in that the supply chain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of agglomeration. And

9、s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cant cope with the moder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crement from supply chains cannot be obtained only if all member enterprises forming a network pu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practice. One of the settlements is that the enterprise sh

10、ould transform its managing thinking. But to ensure the effect, external standards and methods should be built up to evaluate the transformation, so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find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 and promote the oper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o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

11、ins is the ke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a competitive management thought and method,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s the logistic plan and control function to the whole supply chain from supplier to the customer .In accord with this management model, the decision maker must be acquaint

12、himself with the whole supply chain to design a suit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In this thesis, we pursue an in-depth research on SCPMS.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SCPM, the critical role SCPM played in SCM, the discrepancy among SCPM, Enterprise

13、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Logist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CPM,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sigh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SC& SCM. After that, the deep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n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SCPM, included the eva

14、luation model,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During it, we put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SCP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uch as SCOR, BSC and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15、 of SCPM, name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Fuzzy Measurement System (SCPFMS), is proposed. Its index system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SCM better. It provides different method for confirming the weight of index .It also gives a new evaluation model of SCPM for different SC and different peri

16、od in SC, which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with the quantitative index and qualitative index.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mentality, this article divides into the full text six chapters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the concret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

17、on supply chain as well as the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appraisal theory, in this foundation, gives in this article to supply the cha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appraisal defini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proposed this article main research content as

18、well a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is foundation.Second chapter, study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easur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Third chapter, determined the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appraisal targe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the establishment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quality synth

19、etic evaluation system choice suitable target system, and establishes the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appraisal target in this foundation the algorithm model.Fourth chapter, in conforms to in the actual concrete targe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uses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each

20、 target the important weight. And take this as the foundation, uses the multi-level fuzzy optimal models, the realization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appraisal.Fifth chapter, to supplies the chain in the establishment supply chain achievements quality synthetic evaluation system foundation the achieve

21、ments to carry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Sixth chapter, the research marks a first step. It gives insight into theoretic of SCPMS. It also establishes a templat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KEYWORDS: Supply Chain, Measur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dices System of Supply C

22、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Fuzzy Measurement System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4 1导论 PAGEREF _Toc166590804 h 1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5 1.1问题的提出 PAGEREF _Toc166590805 h 1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6 1.2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16659

23、0806 h 2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7 1.3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意义 PAGEREF _Toc166590807 h 10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8 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PAGEREF _Toc166590808 h 13 HYPERLINK l _Toc166590809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PAGEREF _Toc166590809 h 13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0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涉及范围 PAGEREF _Toc166590810 h 14 HYPERLINK l _To

24、c166590811 2.3 供应链绩效评价内容 PAGEREF _Toc166590811 h 15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2 2.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 PAGEREF _Toc166590812 h 17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3 3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PAGEREF _Toc166590813 h 18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4 3.1筛选过程 PAGEREF _Toc166590814 h 18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5 3.2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确定及指标含义 PAG

25、EREF _Toc166590815 h 28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6 4评价模型构建 PAGEREF _Toc166590816 h 37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7 4.1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166590817 h 37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8 4.2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PAGEREF _Toc166590818 h 38 HYPERLINK l _Toc166590819 4.3指标权重的确定 PAGEREF _Toc166590819 h 38 HYPERLINK l _Toc

26、166590820 4.4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的建立 PAGEREF _Toc166590820 h 42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1 4.5 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的补充说明 PAGEREF _Toc166590821 h 45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2 5案例分析 PAGEREF _Toc166590822 h 45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3 5.1建立指标层次模型 PAGEREF _Toc166590823 h 46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4 5.2指标权重的确定 PAGEREF _Toc16

27、6590824 h 46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5 5.3评价结果分析 PAGEREF _Toc166590825 h 49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6 6结论及展望 PAGEREF _Toc166590826 h 50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7 参 考 文 献 PAGEREF _Toc166590827 h 52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8 致 谢 PAGEREF _Toc166590828 h 55 HYPERLINK l _Toc16659082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PAGE

28、REF _Toc166590829 h 56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1导论1.1问题的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近十几年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这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企业面临着不断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各个分散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必须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战略上的伙伴关系,实行优势互补,发挥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在一种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下,使各个企业能够统一协调起来。这样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企业变化,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应的也

29、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依靠订单的生产方式转化为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目标,联合生产和服务线上节点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供应链(Supply Chain, SC)的产生使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己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紧密配合。 根据有关机构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调查1,实施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 (l)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10%以上; (2)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3)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 (4)绩优企业资

30、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 (5)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 (6)绩优企业在现金流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565天的优势。 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为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企业界转变管理模式的实施方向。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在企业界的应用中成功率却不高,所以衡量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增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需要对供应链的效率和供应链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解决这个问题就迫切的需要建立有效的供

31、应链绩效评价体系(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CMPMS),使得供应链成员可以深入地了解供应链管理绩效以及其存在的价值,并以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贡献程度为目标,进行任务及利益分配。同时,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掌握,使得决策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和发现自身与其竞争供应链之间的差距,从而适时调整供应链战略目标,改进供应链业务流程,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更好的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1.2文献综述1.2.1供应链概念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供应链首先是从制造企业内

32、部作业集成开始的,将原材料采购、供应与生产过程集成起来考虑运营与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凭借信息技术支持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使整个供应链过程形成一体化。所以,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随着企业经营的进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国内外相关领

33、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了定义,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美国的Steven认为: “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2。(2)美国的Donald Waters在物流管理概论一书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包含了一系列企业活动,它从最初供应商把原材料送出,一直延伸到送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 (3)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这些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4。随着供应链研究的深入,供

34、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4)英国著名物流专家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5。(5)霍佳震从价值链的角度给出供应链的概念,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6。(6)马士华教授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提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

35、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和模式7。虽然到目前为止,供应链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由供应体系、核心企业、分销体系和客户构成,具体来说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是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状结构或网络。供应链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虽然不同背景下的供应链的结构和复杂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别,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同任何管理学科特别是那些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学科一样,供应链管理现有很多定义。美国供应链专家Robert

36、B .Handfield和Ernest L .Niches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8是指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而对这些活动进行集成,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定义强调了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到达最终用户这一过程中,与物流和信息流有关的所有活动,将供应链定义落脚到活动集合上,并强调了供应链关系的重要性。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渠道管理学科。例如Cooper认为9,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跨企业边界的渠道观察点,由此,所有产品运动阶段不论合作的,政治的,地域的边界在哪里,从原料供应到最后向最终用户发送,都以计划和监控的方式进行。而香港货品编码协会认为10: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业务战略,它使在供应链中

37、的贸易伙伴共同承担责任,携手合作,使客户实现最低的供应链费用,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国内学者在研究供应链管理概念时,特别倾向于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分开来定义。有人认为1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这一定义将供应链定位在功能网链结构上,而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则用它的任务来限定。有人认为

38、12,供应链是描述商品产供需过程中各实体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变化的网络。这一定义将供应链定义在实体,活动和结构的集合,阐明了供应链不仅是一种结构,而且还包括以结构为基础的实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供应链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客户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一定义将供应链定义为一种网络,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一种运作管理。 综观国内学者对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12,大多数学者都将供应链定义为由各实体组成的网络,而将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一种运作管理,或是一种渠道管理,或是

39、物流管理的延伸,都没能从战略的高度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定义。为此,本文采用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7: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通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

40、。 HYPERLINK 3:90/cddbn/Y697340/pdf/y6973400025.pdf t mainFrame 1.2.2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1)Lummus模型 Lummus等人在描述制定战略供应链计划的七个步骤的同时,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KPI,即从供应、转化、交通运输和需求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指定考核指标,如表1.1所示14。每一项指标都有三个指标值: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理想值设定目标值,既而根据目标值改进现有的绩效状况。如表1.1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评价指标(LUMMUS模型

41、)Tab.1.1 The main index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LUMMUS model)供应供应商的可靠性供应商的提前期转换过程可靠性加工时间计划完成时间交运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需求管理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2)SCOR模型美国的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提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己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行业标准,SCC的170多个成员企业都在使用该评价指标。在供应链建模方面,目前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成本和顾客满意度。(3)Roger模型Roger模型认为,顾客服务质量是评

42、价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重要手段,具体地说,应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15:有形的外在绩效(tangibles),反映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功能、易用性等;可靠性(reliability),反映供应链或是企业履行承诺的能力;响应速度(responsiveness),反映供应链管理平台本身的响应速度以及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平台对顾客提供服务的迅捷性;能力(competence),反映企业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以及供应链管理平台的管理能力深度;服务态度(courtesy),反映对顾客的尊重和服务的质量;可信性(credibility),反映供应链或是企业按时交货的能力;安全性(security),反映企业降低和避

43、免风险、危险和冲突的能力;可接近性(access),反映顾客或者供应链外的组织与供应链成员接触的便捷性;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反映企业与顾客或者其它成员的交流能力;理解顾客能力(understanding the consume),反映企业对顾客需求的理解能力。(4)SCPR模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Supply Chain Council of CECA,CSCC),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行业组织。CSCC在2003年推出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简称SCPR)。SCPR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由全国性行业组织制订并推荐使用的、定

44、量评价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和科学实施供应链管理工程的指导性工具。SCPR从五个方面定量地评价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如表1.2所示。表1.2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评价指标(SCPR模型)Tab.1.2 The main index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CPR model)定单实现定单反应能力指标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指标业务标准协同业务标准协同指标企业数量、互动能力节点网络效应指标建设方式、业务适应能力系统适应性指标1.2.3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现状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或者研究机构都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指标体系,较有代表

45、性的观点如下:Beamon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类16。定性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定量指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成本的指标,另一类是基于顾客响应的指标。如表1.3所示。美国的PRTM (Pi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公司根据SCOR模型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它们是: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表1.3供应链绩效的主要

46、评价指标(BEAMON)Tab.1.3 The main index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EAMON)定性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顾客满意度由交易前满意度、交易满意度和交易后满意度三个部分构成定量成本成本最小化、销售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库存投资最小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顾客响应满足率最大化、产品交货延迟最小化、顾客响应时间最短、定货至交货时间最短和功能重复最小化Medora, Steeple依据竞争优势和企业成功因素归纳总结了六项指标17,即质量(供货质量)、成本(减少库存)、柔性(减少启

47、动时间)、时间(缩短提前期)、交货(准时交货)和未来成长(引进新产品)。Gunasekaran给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订单计划、供应链伙伴和关系、生产水平、物流、顾客服务和满意度、财务等六个角度来考虑,并将这此指标分为战略、战术以及操作三个等级18。(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关于供应链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而对于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就是在这儿年才开展起来。但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里仅列举一些主要者:于晓军等指出供应链组织的五个评价指标:柔性,集成,协调,简洁,稳定19。霍佳震等在对集成化供应链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集

48、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两个方面:顾客价值评价和供应链价值评价。同时运用供应链的理念来研究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内外部绩效及其评价体系;不同供应链类型下的供应商短期和长期的绩效评价体系;供应链中零售商的服务和内部绩效及其评价体系20。马士华认为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功能的绩效评价指标,不适用于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并提出供应链评价指标应该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和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关系的评价指标21。并基于此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统计指标,包括客户服务、生产与质量、资产管理和成本4个方面。在客户服务方面,有饱和率等7项指标;在生产与质量

49、方面,有人均发运系统等7项指标; 在资产管理方面,有库存周转等7项指标;在成本方面,有全部成本/单位成本等7项指标。他们还指出,除了以上一般性统计指标外,供应链的绩效还应辅以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用供应链生产效率来度量,也可用某些由定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如用户满意度、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等来反映。 HYPERLINK 3:90/cddbn/Y697340/pdf/y6973400027.pdf t mainFrame 1.2.4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绩效评价的方法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达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工具,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广泛

50、应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调查表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标杆法、模糊决策评价法和线性加权法等。Lummus模型中的每一项指标都有3个指标值: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理想值设定目标值,进而根据目标值改进现有的绩效状况,这种绩效评价方法为比较分析法。在有关供应链活动与绩效、产品类型与供应链策略、供应链策略研究、贯穿供应链的服务质量、供应链效率的集成决策模型、采购竞争优势评价、JIT采购与绩效等问题的研究中,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或是采用调查表分析评价法,或是采用数学模型优化方法。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也有沿用了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如平衡计分法和标杆法。在通过供应链绩效评

51、价选择合作对象方面,理论上多采用多目标优化或模糊决策等数学方法来进行。而选择供应商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线性权重模型,即首先确定供应商选择时所依据的准则,给每个准则确定一个合适的权重,然后将各供应商在各准则上的得分乘以该准则的权重,进行综合处理后得到一个总分,最后根据每个供应商的得分进行比较和选择。1. HYPERLINK 3:90/cddbn/Y697340/pdf/y6973400029.pdf t mainFrame 2.5现行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特点 (1) HYPERLINK 3:90/cddbn/Y697340/pdf/y6973400030.pdf t mainFrame SCOR

52、模式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7是由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两个位于美国波斯顿的咨询公司22 Pittiglio Rabin Todd &McGrath (PRTM)和AMR Research (AMR)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SCC),并于当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它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涵盖了所有行业。SCOR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并能较为客观地评测其远行

53、绩效,确定绩效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流程参考模型通常包括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以帮助企业开发流程改进的策略。SCOR不是第一个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应于流程性能的指标基准,供应链“最佳实施”(best practices)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2)平衡记分卡法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BSC),最早于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的Robert S. Kaplan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的所长David P. Norton在平衡记分卡良好绩效

54、的测评一文中提出23。平衡记分卡使用一套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来描述组织的绩效,强调企业的使命并找出实现战略的动因,将战略实现动因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指标。平衡记分卡由财务、客户、流程和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组成,其具体考核指标如表1.4所示。 表1.4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Tab.1.4 The index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on balance card评价角度评价指标客户角度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和市场份额流程角度质量、响应速度、成本、新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周期、新产品当年销售指标、新产品当前盈利指标财务角度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和现金周转

55、期创新和学习角度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动性、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关键员工的流动性平衡记分卡法的特色在于它的“平衡”体现在二个关系上:(1)短期与长期的平衡。要获取最大利润,就要依靠持续的成长和盈利,企业要合理调节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2)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两类四方面的指标要协调发展,共同改善。(3)指标间的平衡。指标设置的权重没有偏向,四个方面互为循环,构成整体,如果有所偏废,循环就发生了断裂,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 平衡记分卡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所有成员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并以战略日标指导各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沿着创新与学习、业务流程、客户和财务目标这条因果线来不断修正自己

56、的行为,以确保成员的日常工作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平衡记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以及非常地普遍,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平衡记分卡法也逐渐地被应用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引导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建立最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确定供应链的运营绩效。马士华等以平衡记分卡作为基础,经过扩展形成供应链系统绩效的评价上具,建立了一种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平衡供应链记分法(BSC-SC) 24。提出了它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四个角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5所示。表1.5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Tab.1.5 The index of supply chain perform

57、ance measurement on BSC评价角度评价指标客户角度供应链订单完成的总周期、客户保有率、客户对供应链柔性响应的认同、客户价值率流程角度供应链有效提前期率、供应链生产时间柔性、供应链持有成本、供应链目标成本达到比率财务角度供应链资本收益率、供应链的库存天数、现金周转率、客户销售增长及利润创新和学习角度新产品开发循环期、新产品销售比率、流程改进效率曾现洋等提出的增强的平衡记分法,从客户、流程、发展、财务和外部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原有的四个角度基础上增加了从外部价值角度来评价,主要是考虑了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居民就业率等因素25。此外 ,也有学者在增强的平衡记分法基

58、础上,结合供应链的运行特点,从供应链、客户、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出发,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立了一套包括新增的信息技术和供应商关系在内的六类指标新理论框架 26。综上所述 ,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有以下的优点:(1)强调从战略的高度对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2)提供了一个多维的绩效评价角度以及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3)分析了供应链绩效各个评价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4)提出了评价供应链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强调了对供应链长期、连续的评价。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有以下的缺点:(1)评价指标主要是定量指标的数据收集和计算,缺少定性指标的评价,无法对供应链进行综合评价;(2)没

59、有考虑竞争者供应链的位置,评价主要是基于绩效绝对数值的计算和评估,没有提供评价方法计算相对绩效与竞争者比较。1.2.6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尚存在有一些问题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l)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供应链绩效的定又,造成了研究中的概念不统一。虽然一些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不同形式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的定义。(2)对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还有待完善。虽然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多种多样,既有财务方面的,又有营运方面的;

60、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既有以成本为主的,又有以顾客满意为主的。但本文的研究发现,这些指标体系往往是以成本(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供应链成本)或者顾客满意作为基础的,却忽略了对信息流整合度、供应链的敏捷性、供应链的组织创新能力等非常重要的方面的研究。此外,这种评价思想本质上还是从核心企业角度出发,仍然没能系统的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评价。(3)许多研究中给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选择指标的原则,但却没有给出评价方法和手段,或是计算方法过于简单,无法精确描述这些指标值,因而无法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少,有些还很不完善。因此,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