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_第1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_第2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_第3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_第4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立德树人 【摘 要】本文论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融入、加强家庭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营造保?o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等措施,推动中职教育“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教育 立德树人 传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

2、8)05B-0033-03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职学校也存在着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影响了立德树人的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代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

3、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存在着碎片化、表面化、无序化、被动化和概念化等问题。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范畴知之不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认为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自己专业技术的掌握、职业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而在社会上违背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失范、诚信丧失、追逐名利、奢侈腐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引起中职生价值观的偏差,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迷失的原因。 (一)优秀传

4、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德”是人成长的基础,有着丰富的内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三不朽”的说法,最早出自战国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被摆在首要位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它包含着“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精忠报国”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优秀文化中来,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兴趣,对德育不重视,甚至产生抵触

5、心理。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不知道国歌的作者,不知道奏国歌时要肃立,不知道尊重老师、尊重父母,存在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花在网购、网游、追剧、追星、八卦、自拍中,荒废专业技能的学习。步入顶岗实习阶段后,才发现自己既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也无法获得职业发展。中职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能、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因此,我们应通过有目的、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转变思想与作风,为人生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和底蕴。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

6、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生源中来自教育不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独生子女、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比例不在少数,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加上进入中职学校前,各学校为了追求成绩、排名和升学率,往往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部分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缺位,长期在外打工,每年和子女见面次数有限,对子女的教育、关心不到位。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发布的信息显示,将近 1000 万孩子常年无法与父母见面,留守儿童人数超过 6000 万,甚至有的父母在春节也不回家,许多孩子只能在电话中和父母交流。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引导,养成了孤僻、自卑、不合群或急躁、倔强、不自信的

7、性格,与老师同学交流不畅,有问题憋在心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有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眼高手低,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不断跳槽,职业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既无法“成才”,也无法“成人”。立德树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养分和取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中,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中一步步实践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崇礼尚礼,明理习礼,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文化

8、素养,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个人和工作的关系,从而养成健康身心、完整人格,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社会政治日趋复杂,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每天被海量互联网信息包围的新时代中职生,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物质条件、生活体验以及认知、观念、文化、兴趣爱好、沟通方式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西方的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形势下各种思潮、观念的影响,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不如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

9、更受青少年欢迎;生活方式、衣着打扮追求时尚,如追求名牌效应;我行我素、玩世不恭、精致的利己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在中职生中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慢慢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侮辱民族英雄事件、恶搞红色歌曲黄河大合唱、穿日本军服在抗日遗址作秀等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上的恶搞歪曲及不健康内容,造成包括中职生在内的青少年价值观的混乱和矛盾。因此,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要让中职学生具备扎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品格与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

10、的重要内容,但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明显落后于专业技能的发展,造成职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要求不相符合、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与职业人才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却粗心大意,耐心欠缺,潜不下心来做事;有的学生行动力强,却不够诚信,自由散漫,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等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 2025”宏大计划的推行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我们必须培养中职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来有“精雕细琢”“敬业乐群”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1、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使认真、执着、敬业、创新成为中职生的职业追求。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的方法和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润物细无声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艰深难懂,却包含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影响着中职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融入。具体如下: 1.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学科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德育教学、文化课教学中

12、,注意发挥蕴含在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因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中职生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品质。例如专业教学中的“精益求精”“坚守传统”“慢工出细活”等工匠精神;职业生涯规划、法律等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行行出状元”“止于至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传统理念。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特点,使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收集传统文化方面的素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特色。 2.开设面向全体中职生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配备足额的课时与具有较高传统文化修养的教师,引进非遗传承人、

13、民间艺人、行业的专家等社会力量,开设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 3.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校内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专题讲座、文化橱窗、班级园地、班风建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依托学校学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成立相关研究小组、兴趣小组,开展传统文化展示、艺术节、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二)加强家庭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分重视家风,强调千万家庭的好家风将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父母是

14、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保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掀起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新的热潮,积极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家长长期外出务工等影响,家庭教育极度缺失,也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断裂。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比较多的显现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在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加强对留守儿童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家庭和社会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家长要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近

15、年来,一些外国宗教家庭教会在我国偏远农村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遭到外来宗教刻意排挤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容忽视。因此,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农村地区的中职生基数大,分布广,他们既是新时代劳动者的主要资源,也是新时代农村的建设者,要使他们逐步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自觉践行者。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体验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借助多样形式、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对中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课堂上

16、。充分发挥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伟人故居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育人功能,建立定期参观学习的长效机制,举办相关的文化展示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组织学生开展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者、公益爱心活动相结合,增加学生对传统美德学习与应用的体验。 2.建立省级、社区和校级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开设课内课外活动课程,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与特色课程相结合,方便中职生多渠道、多层次地体验传统文化。 3.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质,在道德风尚形成中价值独特。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等来临之际,以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17、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引导中职生了解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 4.在生活中学习中国功夫、弹奏传统乐曲、穿传统服装、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诵读古诗文等也是增加中职生文化体验的有效途径,这些内容可以从零开始、从简单开始,参与度广,人人可学。让中职生自己动手,亲手做,循序渐进,乐在其中,使学生从心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发自内心地接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营造保护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仅仅靠中职教育是不现实的,离不开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弘扬优秀文化教育的宣传,加大

18、经费投入。依托文化、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展演、展示、树立榜样、公开表彰、向非遗传承名录保护单位授牌、成立非遗传承工作室等方式,扩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鼓励非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多种方式参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职业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求,聘请他们担任特聘教师、专业带头人、荣誉顾问等。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与融合,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自身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多方合力,促进全社会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氛围的形成。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的教育任务和目标,以中华文化中厚重的德行养成、美德教化为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着眼于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与机制,推动中职教育“授业”与“育人”的有效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落地生根,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嫣红.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走?M中职校园的探索J.职业,201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