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名中医的7大要素_第1页
造就名中医的7大要素_第2页
造就名中医的7大要素_第3页
造就名中医的7大要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造就名中医的7大要素江西省卫生厅程兆盛由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的流传发展而不衰, 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医药学术竞争激烈的今天仍生机勃勃。振兴发 展中医药事业,首先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名中医群体。培养名中医的意义名中医群体是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优质资源、关键环节和核心因素, 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名中医。首先,名中医群体是将中医药资源转化为 现实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民众健康素质的重要保障,是满足临床需要 的保障。其次,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成本逐年增高,国家和民众医药 负担逐年加重,而有更多的名中医参与诊治,能明显提高疗效,就能

2、有效 地减轻社会和民众的医药负担。中医事业的发展需要名中医。一是从历史上看,名中医与中医药学术 的兴衰息息相关。哪个时代名中医如群星璀璨,哪个时代中医药学术必定 有大发展。如果把中医队伍比喻成一座宝塔的话,名老中医无疑就是塔顶, 指引着大方向。而继承人和中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就是处在塔的中部,是 中坚力量,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是从现实看,名中医急剧减少,据统计,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 万人;1949年有50万人;现在能够真正执业的仅为40万人左右,而其中 能够真正对疑难杂病具有突出疗效的临床大家并不很多。江西省近年先后 评选各级名中医400多名,但相对于江西4300万人口,中医队伍尤其是名

3、 中医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依靠名中医。一是提高临床水平、促进中医药学与 时俱进,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名中医队伍去实践、去推动,他们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临床实践,针对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泛 吸纳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二 是名中医群体大多通过拜师、跟师学习等形式将各种流派的中医精髓和特 别优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对进一步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扩大辐射 面和影响力具有显著意义。三是中医药学术的沿革和传播都是通过人来进 行的,名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水平的代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 面的人才,特别是新一代的中青年名中医群体。造就名中医的

4、基本途径如何培养造就名中医,说法和途径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坚信中医。首先要坚信中医药能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是一门科学, 甘心为其奉献和奋斗终生。其次是要具有“仁、和、精、诚”的从医核心 价值。为医者尤其是名中医,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深受患者欢 迎和拥戴。熟读经典。熟读经典是培养名中医最基本的要求,读书是名医终身之 事,不是朝夕之功,要有目标、恒心、毅力。据统计,名老中医医案出现 频次最高的是黄帝内经,为24.2%,其次为濒湖脉学与药性赋, 各占9.5%,第三是伤寒论和汤头歌诀,各占8.3%。名老中医最推 崇的医书中,频次出现最高的是黄帝内经,占32.8%,其次分别是伤 寒论、

5、金匮要略与难经。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只有熟练掌握经 典,灵活运用经典,才能真正学好中医药学,才能发展中医药学,不断提 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熟知中药。要成为一个高明的中医,不能局限于某几本书的理论。不 仅对药性赋等传统中药书籍要滚瓜烂熟,还要熟悉和掌握常用中药的 现代药理、研究和化学成分。临证时遣方用药,才能得心应于,疗效突出。 其次是要熟背汤头歌诀,对常用的代表方药至少要熟背三五百首。临床常 用的代表方剂是历代医家用毕生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名家一生能有一首 或数首方剂流传下来已是十分难得。现存常用的代表方剂都是历经数百甚 全数千年临床检验而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许多名中医都认为临证

6、时选用一个方剂进行加减,比随症拼凑几味中 药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要成名医,不但要熟背常用方剂,而且对其配伍规 律,用量用法、功用疗效及临床上治疗现代疾病的研究等都要深入钻研, 心中有数,临证选方或加减时才能切中病情,稳操胜券。此外,还要对中 成药现代研发生产趋势及临床应用范围、民间草药、偏方验方、药膳食疗 等都应有透彻了解,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综合治疗,疗效才能胜人一筹。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培养名中医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关键。有了扎实 的基础理论后,必须经过临床大量诊治验案的积累,才能达到学验俱丰, 在以后的诊治疾病中才能辨证准确,立法精当。名医之所以成名,也是必 须通过临床实践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

7、认同。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 识是中医药理论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名中医的成长历程。通过丰 富的临床实践,不断地总结提高,从个性找出共性,以共性指导个性,在 实践中理解、检验、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这是成为名中医的必由之路。跟师学习。由于中医药学强调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因此师承教育是历 史上中医药延续传播的唯一途径,就是在院校教育十分普及的今天,高层 次师承仍是培养名中医的重要途径。得到名师指导,学会把别人的直接经 验转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既缩短了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药学术的特点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直观效果较差,有些内容不易 理解,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8、,需要不断揣摩体会。此时,名师指 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跟师学习要虚心求教、学而不厌,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和 态度,切忌浅尝辄止。师承要讲究学习方法,从一招一式,点滴积累到全 面掌握导师的学习经验和思想。需要继承人有很高的悟性,不仅要形似, 更要神似。跟师除要注意学习选定导师的专长外,还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他 人的特长,包括民间医生的专长,如进修、听课、参阅别人的处方,观察 别人诊疗,甚至偷艺。清代大名医叶天士就曾经跟随17个老师学习过。只 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名师的经验和参悟提高,才可能不断逼近名中医金字塔 的塔尖,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

9、蓝的境界。研修提高。研修提高是培养名中医的高级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反复学 习、实践揣摩、总结提高的过程,是理论到实践中验证再上升到理论的创 新过程,是把导师和他人经验变为自己专长,刻苦进修参医悟道的过程, 也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扬弃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和重要。是 名医成才的又一重要环节。一个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过系统的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跟师学习等阶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有了较好的基础,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医药也有了深刻完整 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要通过勤求古训、旁及各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学识而获得创新与 启迪。通过总结、分析、归纳

10、、升华,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风格。还要 力求创新,名医之所以成名,都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和独特专长,既能博采 众长,又可博观约取。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 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什么是守旧和创新?当时的 医家不知学习经典,只固守着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是守旧;而若能够思 求经旨,联系实际,仔细诊治,演其所知,提高疗效,这就是创新。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的源泉和动力,具有数 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继承,更离不开创新。宣传知晓。要成为名中医,在具备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功底,对常 见疾病和疑难杂病有较高疗效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宣传推介, 通过媒体,尤其是患者口口相传,让更多人知晓,才能有更多的患者求诊, 才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媒体、 患者、家属及亲友的宣传,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许多名中医的成才之路 都具有这一特点。当然对待病人要真诚,服务态度要优良,医德医风要高尚,也是赢得 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条件。还要与时俱进,虽然是专修中医药,但对现代医 学也要虚心学习,尤其是与本人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更要熟练掌握。还 有对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都应努力涉猎,以供借 鉴。还要拓宽视野,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