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_第1页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_第2页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_第3页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_第4页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 鲁 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 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曲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 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生版社,资金不多,要由版这样大的一 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由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 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由面, 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 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 书才得以印成。这书著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由方案,具体编校工

2、作, 是谢澹如、唐毁、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 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 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 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 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 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由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他 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曲版

3、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 二种。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由,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 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后来人 民文学生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由版了。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 集不易。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 855封书信 编为鲁迅书简一书由版。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 挽回的损失。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 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除了缺少书信、日记这两大块之外,其他内容也并不完全, 以致后来唐强编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

4、 编印 这部全集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不够细致,编校工 作中错误不少。后来孙用写了鲁迅全集校勘记和鲁迅 全集正误表这两本专著。万事起头难。这是鲁迅全集的第一个版本,尽管错误缺点不少,但它在收集和传布 鲁迅著作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 里,这是鲁迅作品最权威的版本。这个版本在上海先后印过 四次,1948年在大连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了一次。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人民文学生版社在冯雪峰的主持之下开始由版鲁迅全集十卷本。这年10月,生版了第一、二两卷,其余各卷陆续由版发行, 到1958年才由齐。由冯雪峰为首的“鲁迅著作编刊社”主持其 事。后来编刊社由上海

5、迁北京,成了新成立的人民文学生版 社的“鲁迅著作编辑室”,主要成员有孙用、林辰、杨霁云、 王士菁等人。比起1938年版的二十卷本来,这个十卷本的 不同之处是,一、只收著作,不收翻译和辑校的古籍;二、 增加了注释,成了第一个有注释的鲁迅全集;三、将书信编入了全集。至于日记,虽然没有编入全集,却也 采用跟全集相同的装帧版式同时由版,配套发行。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对正在运作的鲁迅全集十卷 本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一是人民文学生版社社长冯雪峰被划 为“右派分子”开除了党籍。读者只要拿“反右”之后由版的七、 八、九、十各卷跟以前的几卷比一比,一眼就可以看由工作 马虎草率多了。比如集外集附录奔流编校

6、后记十二篇,十卷本只作了 12条注,分别注明本篇见于莫月奥 日由版的莫期奔流,涉及内容的实质性注释是一条也没 有。而在后来1981年版的十六卷本和 2005年版的十八卷本 中,这一部分的注释都是 174条,近一万七千字。“反右派斗争”还改变了十卷本的编辑方案。原来已在第一卷上的“由版说明”中宣布,要“收入现在已经搜集到的全部书信”的。冯雪峰被打倒之后,周扬就趁机将鲁迅那许多批评了他、批 评了 “国防文学” 口号的书信全部抽下。在第九卷的“由版说明” 中,说是对鲁迅的信件“加以挑选,即择取较有意义的, 一般 来往信件都不编入”。就这样,在当时已经收集到的 1165封 信中只编入334封,还不到百

7、分之三十。后来在“文化大革 命”中清算周扬,这件事成了指控他的罪行之一。鲁迅的那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也是批评周扬、批评“国防文学” 口号的,却不能抽掉,于是就在注释上做文 章,强调是冯雪峰“执笔拟稿”,说他“对于当时领导左联工作 的一些党员作家采取了宗派主义的态度,做了一些不符合事 实的指责”。就用这种手法,既否定了鲁迅的这篇文章, 又由 已划为“右派分子”的冯雪峰来承担责任。注释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还可以举我的种痘一篇为例。文中提到丁玲, 注释就说:“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盛传她在南京遇害, 还没有知道她已变节。”其实,早在延安时期,1940年10月4日由陈云、李富春签署的中

8、共中央组织部的审查结论中 就已肯定:“丁玲同志自首传说并无根据,这种传说即不能成 立,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 产党员。”可是这时她已经被划为右派分子,在批判右派分子 的作协党组扩大会上不顾这一审查结论,又说她已变节,十 卷本的注释就这样写了。十卷本所受政治的影响还不只 这些。例如南腔北调集中的那篇 竖琴前记,其中 说到当年在苏联一度颇为活跃的“同路人文学”,十卷本就删掉了 “托洛茨基也是支持者之一”。这就把鲁迅的文章改得与 事实不符了。因为“同路人”这个提法,最初是托洛茨基提由 来的,他的文学与革命 第二章的题目就是“革命的文学同 路人”。到了 “文化大革命”中间,这

9、部符合周扬意图的十卷本又受到批判了,不能重印。为了印制一种可以送给国宾 的礼品,决定重印一批 1938年版的二十卷本。不同的是: 第一,改用简体字排印;第二,对于书中原来所收王道诗 话等十二篇瞿秋白写的杂文,加了一条“新注”,说明这些 篇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包括鲁迅的莫些观点”,“经 过鲁迅的修改”,以表明让它们继续保留在 鲁迅全集中的 理由,免得被姚文元辈下令抽去。对于这一版,应该提到的 是:它是由敬业而细心的孙用负责校对的,在各版鲁迅全 集中,这是校对最精的一版。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学生版社由版了十六卷本 鲁迅全集。 参加过十卷本编辑工作的老专家孙用和林辰

10、又参加了十六 卷本的工作,他们的意见深得同事们的尊重。做具体编注工 作的,除了人民文学生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的王仰晨、李 文兵、陈早春、张伯海、何启治、王永昌等人,还从外地借 调了许多人员,例如蒋锡金、郭豫适、陈子善、包子衍、王 自立、马蹄疾、应锦襄、陈琼芝和朱正等人。1980年最热闹的时候,社内及社外共有三十多人同时工作。比起十卷本来,这一版的编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书信、日 记全部收入。二是没有删改鲁迅原文的事了。三是注释增加 了许多,好些过去注不由来的都注由来了。四是校勘更精。 有些文章,在过去二十卷本和十卷本中都有漏排的字句,本 版据最初发表的报刊或作者手稿补足了,也校改了旧版的

11、一 些错字。这方面的工作,孙用做得最多。我也做了一点。在 当时看来,这个版本是做到尽可能地好了。它荣获国家图书 奖的荣誉奖,可说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在它由版之后 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鲁迅著作最流行的版本,常销不衰。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资料不断由现,学术界也提由了不少 新的研究成果,觉得十六卷本应该作必要的修订。十来年前,学术界就提由了编印新版鲁迅全集的问题。2001年6月,新闻由版总署决定开始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由人 民文学生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具体负责,约请了社外十多名专家分卷进行,经过四年多时间终于成书。这部2005年由版的十八卷本是以 1981年版十六卷本为基础的。比较 起来,进步有

12、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增加了。例如十六卷本只 收了两地书,却以避免重复为理由,不收鲁迅致许广平 的原信,而不考虑这些原信在编入两地书之时曾作了不 少修改,这些修改之处正是重要的研究资料。本版将这些原 信收入,就弥补了旧版的一个缺憾。本版还增补了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约十万字,也是极可贵的材料。其他增补的佚文佚信,例如2003年才在苏联移交中国的档案中发现的鲁迅1936年7月17日致杨之华的信,就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献。二是原著文本的校勘。据统计,这次修订,据原刊和手稿校勘改正的,包括标点在内达一千多处。这里举两处 我自己做的例子,都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里面。一是弄 堂生意古今谈,文中提到昭明文选一书,在以前的

13、历 次印本里都误作晚明文选,这一版我据原刊及手稿改正 了。同书“题未定”草(六)中有一段引张岱景清刺的 引文,是描写景清刺杀燕王即明成祖未遂的场景的。历来的 印本中都有“跃而询”、“王且询”这样两句,无法同上下文相衔 接。在行刺的现场,要“询”问什么呢? 1981年我据手稿影印 件校勘,发觉不是“询”字是“t句”字,即“诟”的异体字,骂的 意思。“跃而t句”即跳起来骂的意思,这一句讲得通了。至 于“王且t句” 一句,还是讲不通的。“王”应该是指燕王了,而 上文却是说景清的,不是说燕王。这一回我细看了一种更清 楚的手稿影印件,才发现历来被误认为“王”字的原来是“立” 字,“立且t句”,站起来骂,

14、这就可解了。三是注释的修改增删。据统计,对十六卷本的注释,作了一千多处较大 的修改。注释改善的例子,这里也举两则。译文序跋集中一天的工作后记中提到绥拉菲摩维支早年曾在 亚 佐夫海边报发表作品。对于这张报纸,十六卷本的注释只 有八个字:“亚佐夫海,即亚速海”。等于是没有作注。十八卷本改注为:“即亚速海沿岸边疆报,1891年至1919年 在罗斯托夫由版。”这就符合注报刊名的体例了。如果更准确 一点,写作亚速海沿岸边疆区报更好些,因为“边疆区” 是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这个区字不宜省去。至于由版地点, 在“罗斯托夫”之前必须加上“顿河畔”三字因为这是两个不同 的城市,省写了这三个字,真就“谬以千公里”

15、了。 再举 一例。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一文中,提到林长民。十六 卷本注释中,除了生卒年和籍贯之外,只注了两个字:“政客” 十八卷本改注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总长、 福建大学校长等职。”就不再是单纯的咒骂,而有一点实际内 容,态度也客观了。说到十八卷本的成就,不能不遗憾地承认:它远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二十几年间,学 术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指由 1981年版校注方面的错误和 不足。按说,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应该得到十八卷本编者的重 视,不应该重复十六卷本中那些已经被指生了的错误。可惜 的是,十六卷本的许多错误继续保留在十八卷本之中。为节 省篇幅计,这里只举一例。三闲集头一文,是为了反驳 梁实秋对卢骚的攻击而写的。梁实秋说:“卢骚个人不道德的行为,已然成为一般浪漫文人行为之标类的代表。”对于这篇之末的“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这两句,十六卷本的注释 者以为“儿童”是泛指,“造”指造就注文即举卢骚的教育小说爱弥儿,说他“提倡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批判封建贵族和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