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1页
2022年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2页
2022年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3页
2022年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 学问与才能:1、明白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 2、明白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3、把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受了“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三个阶段4、 培育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才能,通过争论与摸索,和历史意识来懂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进展和影响;初步培育同学用历史眼光5、 通过事实的学习同学把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心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熟悉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

2、国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明白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心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心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在阅读懂得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化和进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纳争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心集权制进展的趋势和本质;培育同学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同学熟悉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 千多年, 每个朝代都实行了保护中心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化有一个清楚的熟悉,从而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明白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

3、政治制度中有很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同学明白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爱好;2、经济进展不等于国家富强,进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 科技实力的同时,仍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教学重点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西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经受了中心与地方权力的争夺,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理清各朝为加强中心集权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

4、心集权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教具预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请大家看看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说说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中国各朝各代为什么会显现这样的情形?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心集权国家以来,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连续, 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心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西汉的七国之乱, 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担心,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战火烽涌,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用心 . . 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显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

5、盛世;但是“安史之乱后中国又 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后的五代十国中国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中国为什么常常如此局面?中心怎样克服地方分权加强集权,从而保护大一统的局面 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并以中心与地方、君权与相权斗争为两条线索,绘出从西汉到清朝中心官制与地方政治制度进展变化的情形,了哪些措施;在阅读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目的在于理清为加强中心集权和专制皇权主义都实行1 汉初分封诸侯国的缘由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严峻后果?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纳什么办 法解决地方分裂问题?2唐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加强中心集权?3宋朝采纳了什么制度加强中心集权?4 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是皇帝加强皇权

6、的措施,汉、唐、宋、元的权力中枢机构分别是哪 些?5 各朝对待丞相的态度有何变化?一、中心政治制度一、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从汉到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二、君权和相权 1、汉代:“ 中朝与“ 外朝汉初,丞相把握实权;汉武帝时,形成“ 中外朝汉代中心政府沿用了秦代的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总理政务; 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全部卿相中, 丞相的位置最高; 汉初时, 大小政事,从立君、立储、封增、赏罚,到民政、律法、礼制、边事战争以及官吏选用,往往都是丞相先召集百官集体争论,再将结果上奏, 由天子与丞相共同商量决策;

7、皇帝对丞相礼遇郑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 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由此可见丞相位置之尊崇了;丞相责任如此之大,人选自然应当谨慎,从高祖到文景时代,始终都由列侯担任;然而一方面列侯大都由军功而来,武人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到武帝时期, 继任的列侯也大多退化成了纨绔子弟,难以担当丞相职责;武帝是个积极进取 的皇帝,他很明白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舍弃了汉初的黄老无为之道,推行新政,独尊儒 术,即位的当年就仿效汉高祖下求贤诏,布衣儒生公孙弘因此得以晋见;建元新政失败后,他仍旧在建

8、元三年九月再次下诏求士,此后几年间续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 主父偃、 徐乐、严安、 东方朔、 终军等等; 元朔三年, 汉武帝罢免张欧, 换用布衣出身的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标志着一个平民出身的士人阶层正式形成;元朔五年,又将公孙弘升为丞相,封平津侯,替 代了平棘侯薛泽;布衣卿相,自此而始;这两年也是武帝中外朝制度的开头;所谓中朝或 称内朝,包括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以及散骑诸吏等;除了把握军权的大将军大 司马之外, 其他基本上都是低品轶官员;外朝, 那么是丞相, 御史, 食禄二千石的九卿人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抑 武帝启用这些亲信入中心,参加决策, 一方面是嫌弃旧有的卿相无能,制丞相的权益,

9、监督行政官员以及掌握士人阶层的权益;中外朝制度, 在初时当然是超拔了 一些人才, 平稳了权势; 然而只凭皇帝个人的喜好任用人才,犹如兵家专用奇道,用得好便“ 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力 大胜,用的不好就是大败;评判:“ 中朝拥有决策权,受到减弱;.用心 . . 2、唐代:三省六部制 评判: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制造;3、宋代:“ 二府评判:进一步减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心集权实行的措施有何异同?同:减弱相权, 加强皇权; 减弱地方 机构的权力;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减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

10、地 方上汉武帝减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三、监察体制略讲1、秦:中心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2、汉:中心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3、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 4、作用: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打算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略讲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世官制先秦2、察举制两汉至魏晋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评判:表达封闭特点,民意无从表达 3、科举制隋唐以来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 评判: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进步性: 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形成了重学风气,表达了公正公正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

11、化1、秦汉:郡县汉中后期州郡县2、隋:州、县 3、唐:道、州、县 4、宋:路、州、县 5、元:1实行行省制10 个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2两个单列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二是宣政院藏、川、青6、明: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7、清:省、道、府、县 小结提问 :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秦、汉、唐、宋、元的权力中枢机 构分别是哪些?从这些变化你看到了中心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 秦三公九卿,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元中书省;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心机构从处理宫 庭和朝庭的事务进展为只处理朝庭事务;三省六部制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到宋代二府相互制衡,说明白相权的分割;.用心 . 本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