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构成与消化吸收_第1页
人体构成与消化吸收_第2页
人体构成与消化吸收_第3页
人体构成与消化吸收_第4页
人体构成与消化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营养学1营养*(Nutrition)是一个动态的生物学过程食物营养成分摄入消化吸收利用保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维持良好健康状态合理营养*也是一个动态过程2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Nutrients)种类蛋白质Protein脂类Fat碳水化物Carbohydrate矿物质Mineral维生素Vitamin水Water3第一章 人体构成与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 人体构成第二节 消化系统概况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活动特点第三节 食品的消化糖类的消化脂类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消化第四节 吸 收吸收概述糖类的消化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的吸收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水和矿物质的吸收4第一章

2、 人体构成与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 人体构成一、人体构成及其意义人体含有60多种元素氧、氢、碳、氮约占人体总重量的96%。70公斤的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脂肪和水的含量大约分别是12kg、12kg和42kg。细胞的化学组成5第一节 人体构成(一) 体脂脂肪组织(0.9g/cm3)和非脂肪组织(1.1g/cm3)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定脂:磷脂类和固醇类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故称定脂。6第一节 人体构成(二)细胞内外的水和电解质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2/3为细胞内

3、液(ICF) ,1/3为细胞外液(ECF)ICF主要阳离子为K+,少量为Na+和Mg+ECF主要阳离子为Na+, 主要阴离子为Cl-ICF和ECF单位渗透压浓度相等,但ICF中离子浓度高于ECF, 因为 ICF含有多价离子。7第一节 人体构成(三)骨骼约占体重的14%,成人体约含1000g钙,其中骨骼占99%,0.5%为结合钙,0.5%组成混融钙池,骨中含磷约500g;骨密度在30岁左右达到最大值;骨骼的发育反映机体的营养状态。8第一节 人体构成(四)肌肉骨骼肌(随意肌) :约占体重的40%,有明显的横纹,多核,受躯体神经支配; 心肌(不随意肌) :心脏的肌肉,有横纹、单核或双核,有润盘,受植

4、物性神经支配;平滑肌(不随意肌):约占体重的10%,无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9第一节 人体构成(五)血液正常人体大约5L,其中55%为血浆,45%为压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比例很小。10二、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体构成的变化年龄脂肪占体重比例(%)体成分含量g/kg非脂肪组织蛋白质水分钠钾钙镁磷胎儿(体重1.5kg)3.511185610549.635419.7126胎儿(体重2.5kg)7.612683710152.141320.4152出生时16.21378229750.846420.61711岁201707809558.069824.72264.5岁22.723869799.965.0

5、105029.6338成年人均值19.72057238769.0106438.437511三、人体构成在营养学中的应用(一)评价机体的营养和/或疾病状态1.体重、身高或腰围:肥胖、瘦弱、发育障碍;2.生理生化指标: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的危险性及程度;3.人体构成指标:蛋白质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4.预测发生营养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评价其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二)能量代谢中的应用基础代谢率(BMR)与人体构成指标如非脂肪成分(FFM)、体重、体表面积密切相关, BMR和FFM重量的变化成正比。12第一章 人体构成与食品的消化吸收第二节 消化系统概况 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包括化学性、物理性消

6、化。化学性消化:食品在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下,把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物理性(机械性)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靠消化道的运动把大块食物磨碎的过程。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3一、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全长810米。消化腺:唾液腺、胰、肝、胃腺(存在于消化管壁内)和小肠腺(存在于消化管壁内) 14二、消化道活动特点消化道中除了咽部、食管上段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其特点如下:(1)兴奋性

7、低、收缩慢。(2)富于伸展性,能适应需要作很大的伸展,最长是可为原来长度的23倍。(3)有一定的紧张性。(4)进行节律性活动。(5)对化学、温度、机械性牵张刺激较为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与排空有重要意义 15第三节 食品的消化 一、糖类的消化糖类包括单糖、寡糖和多糖(可被消化吸收的和不被消化吸收的)。食品中含量最多的糖类通常是淀粉。1口腔消化机械性消化:咀嚼化学性消化: 淀粉 -糊精和麦芽糖a淀粉酶对a1、4糖苷键具有专一性。食物进入胃后因为胃酸的作用,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162.小肠消化a-淀粉酶的作用a糊精酶可将糊精分子中的1、6糖苷键及1、4糖苷键水解人体不能消化:

8、棉子糖、水苏糖、纤维素、果胶、琼脂以及植物胶、海藻胶等。1718二、脂类的消化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固醇酯等)的总称。胰液中含有胰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液中也含有脂肪酶。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含有胆盐,胆盐和胆固醇都可以乳化脂肪。1920三、蛋白质的消化1胃液的作用胃液分泌的胃蛋白酶原须经胃酸或以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被激活成为蛋白酶方能将各种水溶性蛋白质水解。它主要是水解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组成的肽键,对亮氨酸或谷氨酸组成的肽键也有一定作用。其主要产物是眎和胨;此外它对乳中的酪蛋白尚有凝乳作用(又名凝乳酶)。212胰液的作用大豆、棉籽、花生、油菜籽、菜豆等,特别是豆类中含

9、有蛋白酶抑制剂,故需要加热后方可食用。223肠粘膜细胞的作用肠粘膜细胞的刷状缘及胞液中均含有寡肽酶(氨基肽酶和羧基肽酶),肠粘膜细胞的刷状缘的寡肽酶能水解26个氨基酸残基的寡肽,肠粘膜细胞的胞液的寡肽酶能水解2肽和3肽。23244核蛋白的消化25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消化人体消化道中没有分解维生素的酶;水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食品中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存在,在细胞崩解和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这些结合物被分解时放出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中,可随着脂肪的乳化与分散而同时被消化。矿物质在食品中有些已成为粒子状态,它们可直接被机体吸收;有些矿物中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这些矿物中往往在上述食品的有机成分的消化

10、过程中被释放出来。26第四节 吸 收一、吸收概述食物经过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变成低分子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细胞中释放出来。这些低分子物质只有透过肠壁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供给组织细胞进一步利用。食物经分解后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血液循化的过程叫吸收。27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可吸收乙醇和少量水分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约4米,膓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具有大量绒毛及微绒毛构成巨大的吸收面积(200400平米),加上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长约38小时,这些都对吸收有利.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1、28一般认为三大营养物质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主动吸收胆汁盐和VitB12。关于小肠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情况如图所示。结肠:可吸收水分和盐类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29二、糖类的消化吸收糖类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单糖,在肠管中主要是葡萄糖,另外有少量的半乳糖和果糖。糖在胃中几乎不被吸收,在小肠中几乎完全被完全吸收。己糖的吸收速度很快,人体对各种单糖吸收的速度如下:D-半乳糖(110)D-葡萄糖(100)D-果糖(70)木糖醇(36)山梨醇(29)。目前认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是主动运输,它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戊糖和多元醇则以单纯扩散的方式吸收

12、;果糖可能在微绒毛载体帮助形式下,达到平衡的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称易化扩散。蔗糖在肠粘膜刷状缘表层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可以扩散吸收,葡萄糖则主动运输,它与载体和钠离子结合,一起进入膜的内侧,消耗ATP。3031部位: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脂肪酸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单酰甘油酯;此外还有少量二酰甘油酯和未消化的三酰甘油酯。短链和中链脂肪酸酯组成的三酰甘油酯易分散、完全水解,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循门静脉入肝。长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水解后,其长链脂肪酸在肠壁再酯化为三酰甘油酯,进入淋巴系统后再进入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胆汁起乳化分散作用。脂肪酸吸收速率: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不饱和

13、长链脂肪酸饱和长链脂肪酸肠腔的胆固醇:食物中摄入和内源性食物中自由的胆固醇可由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酯则经过胰胆固醇酶水解后吸收。三、脂类的消化产物的吸收3233四、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天然蛋白质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1/3为氨基酸,2/3为寡肽。肠壁粘膜细胞的刷状缘含有多种寡肽酶,能水解各种2-6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其水解后释放出的氨基酸可迅速转运,透过细胞膜被吸收。肠粘膜细胞的胞液中所含寡肽酶则主要水解二肽与三肽。各种氨基酸主要通过耗能需钠的主动运输,肠粘膜细胞上具有载体,能与氨基酸及钠离子形成三联体,再转入细胞膜内,钠离子则借助钠泵的作用排出细胞,使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不致升高,并有利

14、于氨基酸的不断吸收。34在对氨基酸的吸收中存在着中性、碱性和酸性氨基酸转运系统中性氨基酸转运系统:芳香族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以及组氨酸、胱氨酸、谷氨酰胺等。此类载体转运系统最快。吸收速度: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部分甘氨酸可借此载体转运;碱性氨基酸转运系统:赖氨酸和精氨酸以及胱氨酸 该系统转运速度较慢;酸性氨基酸转运系统: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亚氨基酸和甘氨酸转运系统:转运脯氨酸、羟脯氨酸及甘氨酸,速率很慢。四、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3536五、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被充分吸收,维生素B12则需要与内因子(分子量为53,000的一种糖蛋白)结合成一个大分子物质才能被回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因溶于脂类物质,它们的吸收与脂类相似。37六、水与矿物质的吸收每日进入成人小肠的水分约510L。水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大肠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小肠吸收食物的消化产物后使肠壁的渗透压增高是促使水分吸收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钠离子的主动运输,当有任何物质被吸收时也都有水分随之吸收。38六、水与矿物质的吸收矿物质可由单纯扩散被动吸收,也可通过特殊转运途径主动吸收。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