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_第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_第2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_第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_第4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考 点 1 总体感知,归纳主题2 理清层次,把握结构3 辨明特色,分析手法4 品味语句,理解含义5 推敲词语,解析词义6 依据原文,拓展发挥二、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

2、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四、记叙的要素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五、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

3、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

4、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六、常见的叙述顺序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七、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

5、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方法: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再结合语境体会。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指内心受到突如其来、深入心灵的触动。(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

6、子的爱。(3)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孩子们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里。“贪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写出了孩子们抢着吃鱼的情景。八、重点语句的作用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九、如何赏析课文中

7、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7、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面分析。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十、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

8、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2、修辞方法及作用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事物特征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

9、加强语气等;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比: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6、反复: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语气十一、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3、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

10、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十二、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11、,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十四、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数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场面中,父亲买橘子爬铁道时的背影,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父

12、爱子”的主题。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十五、分析文中描写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1、描写的内容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神态。2、描写的方法正面、侧面、细节。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方法及其作用: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自然环境 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作用:

13、 1、能烘托气氛2、表现人物的心情3、表现人物的品质4、突出人物身份地位5、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 托中心意思的作用。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

14、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十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

15、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十七、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1)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2)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3)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5)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6)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