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1页
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2页
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3页
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4页
自杀行为和危机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第一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 自杀行为 自杀(suicide)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并已经成为1535岁间的青年人前3位的死因。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不仅伤害本人,还对其有关的人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对社区和家庭在心理、社会交往及经济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二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概念、方法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三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

2、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仅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1020倍。自杀方法在我国以服毒(药)、自缢和跳楼较多;其他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第三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相关及危险因素()心理学因素1精神应激 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研究发现自杀者在自杀行动前的3个月内,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多于正常人。这些生活事件大多具有“丧失”的特色,常引起个体明显的情绪反应,如人际冲突、被拒绝、工作

3、或财政问题、社会地位改变、名誉受损及多重生活事件等。当个体处于某种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起触发作用。第四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心理学因素2心理特征 对自杀未遂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常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自杀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如非此及彼、易走极端,遇到挫折和困难,易从宿命论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和不可避免的;对人、对事、对社会均从阴暗面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很强,心存偏见和敌意;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意志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

4、性,不计后果等特点,回避社交,适应性差。第五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社会学因素1性别 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3:1左右,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3。2年龄 自杀率随年龄而增加,进入老年后上升更加明显,14岁以下儿童自杀死亡者罕见。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右。3婚姻家庭 独身、离婚、丧偶者中自杀率高,混乱或冲突性的家庭关系自杀率高,关系和睦、气氛融洽的家庭自杀率低。第六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社会学因素4职业与社会阶层 社会各阶层的自杀率两侧高,呈“U”字形,失业者、无固定职业者、非技术工人及高社会阶

5、层的自杀率较高。根据WHO的文献,医生、农牧业从业人员的自杀率较高。5地域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自杀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自杀率较高,而地中海地区较低。在城乡之间,一般情况下城市高于农村,但在我国的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第七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生物学因素 1神经生物学因素 对自杀者死后的脑研究揭示脑前额叶皮质5-HT活动降低,尤以腹侧前额最为明显。大量的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SF)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降低,且下降程度与致死性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2遗传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有一定的

6、遗传学基础,家系中有自杀者自杀风险较高。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遗传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传或家庭环境诱导所致。第八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生物学因素3精神疾病 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其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但在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却要低得多,常常只是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尚不足以建立疾病的诊断。4躯体疾病 在自杀死亡者中患有各种躯体疾病者占2575。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如脑损伤、癫痫、帕金森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自杀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第九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

7、、动机及自杀前的心理特点(一)自杀的动机通过对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和对自杀者留下的遗书进行分析后,曾有学者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自杀动机: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而牺牲自己;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现实的或想象的);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作为一种表达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等。 第十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动机及自杀前的心理特点(二)自杀前的心理特点自杀者在自杀前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自杀者的心理活动呈矛盾状态,处于想尽快摆脱生活的痛苦与求生欲望的矛盾之中。“生存还是死亡?”,犹豫不决。此时他们常常

8、提及有关死亡或自杀的话题。他们其实并不真正地想去死,而是希望摆脱痛苦。自杀行为其实是一种冲动性行为,是被日常的负性生活事件所触发的,且常常仅仅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自杀者在自杀时的思维、情感及行动明显处于僵化之中,他们常常以悲观主义的先占观念看待一切,无法用其他方式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十一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自杀危险性评估对相关患者进行自杀危险性的评估,是预防自杀的重要一环。但是对自杀及其预防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误解。自杀行为的发生并非完全是突然的和不可预测的,大多数自杀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预兆,可以通过对有关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提高对自杀行为的预测和防范。第十二张,PPT

9、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自杀危险性评估自杀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线索有: 1自杀者在自杀前曾流露出相当多的征象,表达过自杀的意愿,如反复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打听或谈论过自杀方法,在个人日记中频繁谈及自杀等。另外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亦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2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丧失性事件”常是自杀的诱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早期,容易自杀,在经过危机干预后自杀的危险性可能有所下降。第十三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自杀危险性评估3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既往行为是将来行为的最佳预测因子,当患者采取自杀并没有真

10、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自杀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此外,在自杀行为多次重复后,周围人常会认为患者其实并不想死而放松警惕,此时自杀的成功率将大大增加。4发生人格改变者,如易怒、悲观主义、抑郁和冷漠,内向、孤僻的行为,不与家人和朋友交往者;出现自我憎恨、负疚感、无价值感和羞愧感,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者;突然整理个人事物或写个人意愿;有自杀家族史者等。第十四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自杀危险性评估5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接受治疗,或突然出现“反常性”情绪好转。6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有自责自罪、被害、虚无妄想,或有命令性

11、幻听、焦虑或惊恐者等症状者。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应警惕自杀的可能。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追踪调查时发现,出院6个月36个患者中有42自杀,出院1年中有58,2年中有70。因此,抑郁症的自杀不一定只出现在疾病的高峰期,在疾病的缓解期也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第十五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预 防对自杀行为的预防应采取综合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针对一般人群及高危人群。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矫正不良的认知及行为,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普及有关自杀预防的知识及提高防范意识。2提高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识别与防治。增加对患有慢性或难治性的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卫

12、生问题的关注和处理。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十六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预 防(二)二级预防对有自杀危险的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对自杀危险信号的识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积极预防自杀。2建立自杀预防机构,加强对自杀及自杀预防的研究和有效措施的推广,如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和热线电话等,对处于心理危机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第十七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预 防3减少自杀工具的获得。如加强农药和灭鼠药等有毒物质的管理;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理,控制药店出售,要严格掌握适

13、应证和处方量,精神患者的药品应由家属保管。 4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预防。如对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抑郁症、酒精和药物依赖或戒断状态、急性情绪危机状态下的患者,应住院治疗或留观察室观察。第十八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预 防(三)三级预防 降低死亡率及善后处理。1建立自杀的急诊救治系统,提高对自杀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2解决自杀未遂者导致自杀的原因,必要时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消除原因,预防再次自杀。3同情和理解有自杀行为者,不歧视并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4适当解决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不断受到影响而再度自杀。 第十九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

14、年6月第二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第二十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一)危机的概念:人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任何人都会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遭遇困难、应激,或遭受心理创伤。但实际上应激和创伤的紧急状态本身并不直接构成危机,只有在主观上认为创伤性事件威胁到需要的满足、安全和有意义的存在时,个体才会进入应激状态;而当个体面临逆境,缺少环境(社会)支持,缺乏应付技巧,不能解决问题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和失望等情绪问题;由于个体不能承受极度的紧张和焦虑,发生情绪崩溃或想寻求解脱,导致情绪失去平衡,才会进入危机状态。第二十一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

15、年6月一、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危机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一般发生于个体遭遇到无法避免的、强度较大的应激性事件,动员所具备的应付手段失败时,存在明显的急性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功能紊乱,个体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经过重新认识和调整,大多数处于危机情况下的人可以建立新的平衡,渡过危机。危机的持续时间一般较为短暂,不超过68周。 第二十二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二)危机的类型与结局危机的类型:发展性危机:如就业、移民、退休等;境遇性危机:如交通事故、空难、洪水、地震与火灾等;存在性危机:人生的重大问题,如独立性、自由

16、、价值、意义等。危机的结局:有效地应付和渡过危机,获得经验和成长;暂时渡过危机,并没有真正将危机造成的影响解决好,遗留下来一些认知、行为、人格问题等;心理、生理崩溃,导致物质依赖与滥用、自杀、攻击或精神疾病等。危机的表现与处于急性或延迟性应激障碍的患者类似。 第二十三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三)危机干预的概念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危机干预是短程和紧急心理治疗,本质上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为解决或改善当事人的困境而发展起来的,以解决问题为主,一般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塑造。

17、危机干预的时机以急性阶段最为适宜,干预过程包括通过倾听和关怀,弄清问题实质,鼓励当事人发挥自己的潜能重建信心来应付面临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第二十四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步骤()危机干预的目的和方式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通过适当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性事件的认知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人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渡过危机,预防发生更严重及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的方式有:电话热线、咨询门诊、家庭和社会干预、信函及网络、现场干预等。第二十五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步骤(二)危机干预的

18、步骤1实现接触、保持联系,并迅速建立一定的关系。干预者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尽快与当事人建立一定的关系,让当事人确信并非单独应对,鼓励当事人开口讲述危机发生经过及目前感受,并进行自我及干预目的介绍,表明寻求帮助的意愿,取得当事人的信任。2危机评估,并确保安全 迅速确定事件、危机的严重程度:当事人对目前危机的应付状况;是否需要用药等其他医学措施,确定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持,确保当事人的生理、心理安全。第二十六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步骤3制定干预目标 干预的最高目标是帮助当事人渡过危机,恢复心理健康,并实现促进成长。但在具体制定干预目标时,应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可实现的目标。干预目标应在对当事人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现资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帮助当事人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及特别的行动和时间表,并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应对策略。第二十七张,PPT共三十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步骤4实施干预 在具体实施干预之前,需要当事人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在激发动机的前提下,帮助当事人了解接受创伤性事件的含义需要时间及可能面临各种困难等。在短期目标达到,新的应付技能发展起来后,可以确定下一个目标,通过不断地督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