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聪明型教师01课件_第1页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聪明型教师01课件_第2页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聪明型教师01课件_第3页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聪明型教师01课件_第4页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聪明型教师0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曾军jlnd63721一.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2阅读的广度,改变你生活的内涵; 阅读的深度,决定你思想的高低。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学习的速度小于社会前进的速度,你就是退步者; 学习的速度只有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你才可能进步者。3现代教师面对“三种世界” :生活世界家庭、社会等知识世界学校、课堂教学、培训进修等心灵世界价值判断、道德准则等教育,或称终身教育,贯穿了三种世界,可以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整合的接受、积累、转换、生成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命本体的能动的体验、感悟、发展、完善、进化、升

2、华的过程。估且称为“智性”与“人性”的相辅相承。教育要传播智慧,更要弘扬良知。 4 教育资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师资,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质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实现标志与核心组成部分都终将归结为整体优化的现代教师。 作为教育战略的实施者与宏伟蓝图的描绘者,教师将以怎样的行动跟进?这正是教育领域内外的关注点纷纷聚焦于“现代教师”的原因。5 改进美国教育的关键不是更先进的技术、更大的图书馆,也不是更高的测试成绩或者更小的班级规模。当然,这些因素都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学生产生最大影响的是课堂授课教师。美国有些学校没有技术设备和图书馆,学生使用过时的书本,但是他们的成绩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在那样的

3、教室中有博学敬业、热情教学的教师。 6教师不读书教育的致命伤痛 教书的先生都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 以其不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其空空如也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以其匮乏的信息去与人交流,以其贫乏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7教师的傲慢与霸气 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人常常是到了不熟悉的领域,才能估出自己的真价值;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事。学科傲慢与霸气可以说是一种封闭的傲慢与霸气,克服傲慢与霸气的办法是开放,是去体验一下别

4、人的生活。 学科傲慢还是一种权力的傲慢,就是在自己控制的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颐指气使。克服这种傲慢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民主精神和尊重学生的意识,多看别人长处,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名家请教。 8 学科傲慢,从思维方式角度讲,还是一种“确定性的傲慢”。法国当代思想家埃德加莫南的教育的七个黑洞中有这样的话:“人们教授确定性,然而需要教授的恰恰不是确定性。”这话非常深刻。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自以为真理在手,一切都明白如昼 ,一切都确定无疑的时候,他肯定会傲慢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迷信标准答案。我们要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很多事都不那么确定,任何一个人知道的东西永远小于不知道的东西。这不是谦虚,

5、而是实事求是。 人们因无知而傲慢,因傲慢而更加无知。 在学生面前的傲慢,是最没出息的傲慢。 傲慢在身上出现之时,正应该是学习开始之时。9匮乏的现状 中国大陆没有顶级文学大师 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得主 中国国民的人文关怀、环保意识、宗教情怀还应该得到加强; 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和谐。10视域(一) 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 ,平均每人每月读5.3本 犹太民族每个14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须和成人一样,每月至少读一本书11视域(二) 其次是前苏联,为55本,平均每人每月读4.6本 视域(三) 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 ,即每人每月

6、读4.2本12中国的现状(一) 2005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13中国的现状(二)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 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 14中国的现状(三)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 “世界读书日” )。 搜狐读书网站 2004年社会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阅读习惯的仅占5。 1

7、5中国的目标(一) 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 如果以每本书10万字计算,就是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4.4本,月均 0.37本16中国的目标(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仍以每本书10万字计算,就是15本。换言之,每人每年读5本书,月均0.42本。17 国人不读书,国家难以强盛; 教师不读书,教育难以兴旺。18网络学习 中国教育部:http:/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http:/中国中小学教师网htt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中国教育信息网:http:/ 美国国家教育部:http:/ 北京大

8、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http:/19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 北京图书大厦:http:/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 北京四中:/ 中国报刊目录:http:/ / 光明日报:http:/ / 搜狐:http:/ / 雅虎:http:/ /20附:1学习参考书目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教育使命感悟人性的弱点教师课堂实用手册这样工作能脱颖而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青社透视课堂教师礼仪掌握人性的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信出版社改变你一生的学习计划21美国中小学教学技巧2000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你了解高中生帮你了解初中生抢在时间前面的7条捷径提高你的效率,条理你的思维

9、,改善你的生存质量中国青年出版社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关键在于落实22比较教育学新教师入门指导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课堂管理要素如何有效改善你的学习技能如何有效掌控你的学习时间快速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一生要知道的50位伟大母亲教学模式中学教学法23 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教学行为指导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金城出版社时间管理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中信出版社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24二.研究成为工作的习惯25现代教师的角色诊断者;学习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研究者;组织者;评价者与激励者;教

10、育共同体的协调员;不断进取的人;26角色活动素质(知能)诊断者观察、访谈、测试、问卷调查、作品分析关于人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调查诊断的方法技术、研究学生的意识。学习指导者发现学生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和研究方法、回答问题学科知识、学习心理知识、方法知识、以学为本的理念、指导方法。27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 “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并研究了教育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注意的某个方面,而且在于这种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看法。创造性研究能使教师不再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同一些事情的单调乏味的重复,看

11、作每天在各个年级里千篇一律地讲课和复习,而是看作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活动。”28“教师应做真人。真人不是完人。真人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他可以知识不丰但有学而不倦的求知精神,他可以行为有暇但却不断改造自己努力求善求美。教师不是把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而是用他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人。”29教师角色转化问题的研究: 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实现从“传授者”转向”参与者”、从“控制者”转向“帮助者”、从“仲裁者”转向“促进者”; 在活动设计能力培养中实现从“管理者”转向“组织者”、从“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从“实施者”转向“开发者”; 在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中实现

12、从“执行者”转向“决策者”、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30 学习审计: 过去的一年(学期),我从学生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是 过去的一年(学期),我从实践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 我原有的假定得到最可靠的确认是,受到最大的挑战是 在全新的领域我的学习有多少?对已知或已做的重新反思、提炼或改进的有多少? 参照过去的一年,我现在知道我现在能够我现在可以传授给同事我愿意保留的方法与风格 过去一年学习的主要诱因是兴趣、愿望、指导、培训、危机、不满足、环境、互动、其他? 过去一年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31教学日志: 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自己。不是罗列清单,而是聚焦事件(故事);了解自己的假定,揭示自己的真实情况,从特

13、别高兴、紧张、困惑、反感的经历中反映出现实生活所依附的价值观。全神贯注的事情,难以回避的难题,习以为常的实践,出乎意料的挑战,成见的怀疑,假定的推翻,诱因的诊断,费心劳神的解脱等等。“盲目的高峰”与“迷失的低谷”。最投入、最得意、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刻;最失落、最厌烦、最逃避(放弃)自我的时刻;最沮丧、最焦虑、最不能忍受自我的时刻;最惊奇、最意想不到、最引发心灵震惊的否定自我的时刻;最自豪、最自信、最渴望重新尝试自我的时刻;发现某种模式、扬弃某些假设、整合专业情境、减少精力消耗、超越职业怠倦。32案例剖析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做这种研究,这也是教师从

14、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 引言背景问题问题原因分析问题解决办法成效反思评价讨论案例反映的核心问题?迫切?关键?什么角色?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为什么?实际做了什么?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影响?其他人如学生、家长、同事等如何看待这个过程与结果?你怎么认识他们的反馈?案例的情形如何形成?哪些因素怎样影响着它的形成?如何调控这些因素?从案例中可以思考些什么?学习些什么?33研究课堂让课堂激活思维、生长想法34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 目标观 从知识目标到三维目标35 所以新课程有效教学,并非单单指的

15、是学生学到的静态的知识。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要开发思维,更要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念。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以知识为起点,指向人的生命世界的全面建构,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新课程有效教学主要解决2大问题: 第一是如何把知识教活,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考试问题。第二是如何把思想激活,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做人问题。36 如果需要对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个科学的价值判断,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角度来予以衡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内涵和培养目标出发,寻找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这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智慧的选择。37问题讨论:什么是教学过程? 一般地说,教学

16、过程就是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程序。这种活动程序可以有两种情况: 一是外在的行为活动程序; 一是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 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的过程,即指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序。38新课程教学为什么强调思维活动程序呢? 因为学习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

17、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39教学是否突出思维过程决定教学的品质和有效性: 人的智力结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 课堂教学水平的分类:记忆型课堂和思考型课堂 记忆型课堂和思考型课堂 美丽的丹顶鹤案例: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象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老师解释:丹红色。 (记忆型课堂) 问题1:丹顶鹤是怎么得名的? 问题2:那么你推测“丹”是什么颜色?(因果推理,思维训练)40 414

18、2 这组图片的隐喻意义是我们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活在传统的思维中。血脉的遗传与文化的遗传(教育)一样。43 “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 【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44做教育的人,是最可爱、最幸福的人改变一个学生的过程是艰辛、复杂和曲折的,但倾心领略一个灵魂“从迷茫到苏醒,再到振奋前行”的全过程的人,则又是最愉悦、最幸福、最满足和最可爱的人。45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思维开发呢? (1)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的要求46 (1)时代发展的要求变革变革的原因

19、生产工具的变化电脑、网络 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即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 知识从质上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47(2)教育规律的要求 知识的冰山模型明确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默会知识(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 解力和领悟 存于个人经验(个体 性)、嵌入实践活动 (情境性)OECD(经合组织)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业展望重点强调默会知识在新经济时代的特别重要意义。匈牙利裔英

20、国哲学家M.Polanyi(1956):“ 缄默的认识”,实践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创造根源于默会的力量。48(二)对思维课堂的建构 问题讨论:什么是激活课堂? 所谓激活课堂,它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所以激活课堂的本质要求是激活思维49 激活课堂的策略:记忆型课堂思考型课堂 (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思考力水平)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要能激励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马克思甚至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们以特定的思维结构和行

21、为方式求生存、求发展的活动过程和结果。5051问题设计的难度决定了思维训练的效度。 (1)维果茨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理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通过认知冲突由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过渡。课堂提问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当新的思维课题能够完全被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所同化,思维结构便只能发生量的变化;当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不能完全与新的思维课题相适应,思维结构便会改变自身而产生质的变化,使其原有的思维结构跃迁到一个新的层次,产生创新的智慧。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52 基于思

22、维开发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 1、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思维为主攻,问题为主线。 2、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必须具备两大要素: 第一、问题优质是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二、启发得当是教学有效的保障。 533、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呈现四组教学辨证关系:第一、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第二、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第三、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第四、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54教师“镇”不住课堂,教育就“征服”不了学生。 数学是理性之王;语文,是精神的母体,是文化的脉搏;科学,是科学精神的象征这里有足够多的美,足够多的智力历险,足够多的探索发现,完全可以深深吸引每一个

23、学生。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从来没有激情,没有过诗意,没有精神高地,他就不可能“占住”孩子的心灵,他的“语文”也绝不会有感染力;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从来不懂得什么叫严谨之美,如果从来没抵达过数学思维的密林,没有过对数学理性的深刻体验,那么,他的数学课自然是乏味的,甚至是令人生厌的。55学科气质决定了课堂的生命力。 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 56三.做一个智慧的教育工作者57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脉络、思维策略、思维习惯等。

24、 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 比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与“火大无湿柴”到底谁对谁错呢?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好的班风能转变问题生。到底哪一句是真理呢?都是,也都不是,要看具体情况。5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个问题学生交往增加,教师提醒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为什么教师不反过来想一想,这位好学生可能是那问题生“近朱者赤”呢? 再比如,有些老师说“赏识教育”很神奇,就一厢情愿地想把学生个个“夸”成人才,结果难免大失所望;另一些老师听说“挫折教育”很重要,于是就盲目给学生设置障碍,或者盲目批评,一厢情愿地把学生个个“压”成人才,结果常常是把学生压成了“炸弹”

25、。还有的老师先后迷信这两种教育思路,结果发现都不灵,终于绝望了。很少把两种思路同时放在自己的脑中,进行整合,融会贯通。59 教师要习惯于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思考,假设多种可能性,在思考中反驳自己,防止思维方式是表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人”字的一撇伸向过去这就叫你积累经验、注重反思; “人”字的一捺指向未来那时让你拥抱理想、探索未来。 “人生”作长度,“价值”作宽度,“理想”作高度,我们不做只追求长度的“直线人”,不做只在乎面积的“平面人”,要将自己发展成更有容积的“立体人”。60案例一 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最近有一种想法,就是

26、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有一种感觉,在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工作中,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管理。不管是事情发生之后的处理式管理,还是事情发生后以前的预防式管理,甚至包括爱心式管理或者是民主式管理,其核心词只有一个管理。表面上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却认为,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巨大误区。 班主任日常工作,似乎都是与管理分不开的:班委的选举,座位的安排,卫生值日的安排,如此等等。但是,管理就是班主任的终极目标吗?61 如果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这个词的涵义其实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中学阶段,管理这个词已经被简单化了。在很多学校,班主任管理已经被简化为一个问题:不要出事

27、。一个团队,只要安安稳稳带完,没病没灾,那就善莫大焉,于是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就到管理为止。 但是,班主任并不是管理者,而是教育者。 换言之,将班主任当成管理者,实际上是误导了班主任,使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发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实际上也是中国社会惯性思维的一个体现。 那天和朋友聊天,我说,我觉得,说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照我看,中国实际上是一个管理本位的国家。在中国,权力崇拜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首先制定规则者就拥62 有无可置疑的豁免权,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管理并没有真正的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其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并不是被管理者的福利,而是自己的权力的展示以及管理的方便。从这个

28、角度说,我们身边的很多管理实际上只是打着管理的旗号在展示管理者的权力,或者,很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只是为了减少管理者的难度而已。而这种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默认甚至支持的,而一旦将班主任工作纳入管理的范畴,那么班主任工作也就发生了异化。 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 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 因此,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时,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63这篇文章发人深省 如果我们要说一位老师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却并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更不清楚自己本该干什么

29、,这大概骇人听闻吧?而且也太残酷了。 可惜,对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很可能是事实。 咱们干的可能只是管理,而非教育。 可见,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 难怪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 这位教师非要把事情弄明白的老师,他的思考很可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家都思考,就可能引起事情的变化。 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得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64案例二失败的教育 昨天晚上,在朋友那里看到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便偷偷记在心里,准备找机会如法炮制一番。 这是一位父亲给儿子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

30、是一只蚂蚁和一只蟋蟀。蚂蚁每天忙碌为自己准备食物,而蟋蟀什么都不干,每天在洞口快乐的唱歌。冬天到了,勤劳的蚂蚁躲在家里,享受储备好的食物,快乐的蟋蟀却在饥寒交迫中悲惨的死去了。讲完故事后父亲问儿子:“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愿意做蚂蚁还是蟋蟀?”儿子说:“勤劳的蚂蚁。”父亲说:“我却希望你是一只快乐的蟋蟀。”儿子听后心中充满感动,他感受到父亲的的爱和智慧,她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爱我的儿子,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和他讲一讲,让他也和文章的作者一样,对父亲的深沉和细腻,有一些理解,有一些感动。65 去妻子的学校接他们。回家的路上,我对他讲了这个故事。儿子听得特别认真,他特别喜欢听故事。最后我也像作者的

31、父亲一样,煞有介事的问道:“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愿意做蚂蚁还是蟋蟀?”我故意放慢车速,等待儿子的回答,等待我精心设计的感天动地的一幕出现。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蟋蟀,当然是蟋蟀!”我有些尴尬,不甘心,启发他:“蟋蟀最后可是死掉了,很悲惨的。” 儿子不屑一顾的说道:“我才不像他那么傻呢,冬天来了,干嘛不躲在洞里?” “洞里也没有食物呀?” “他可以借,可以找,实在没办法到小蚂蚁那里去抢呀。它比蚂蚁大多了。”儿子想了想回答。 我不知如何是好了。最后有气无力地问道:“你为什么选择蟋蟀呢?” “因为他快乐,每天都快快乐乐。” 我哑口无言了。这不也正是我的希望吗? 66语言教育的无力 这个故事,从表面上

32、看是快乐与不快乐之争,其实是“现在快乐”和“将来快乐”之争。 蚂蚁选择的是暂时牺牲眼前的某些快乐,以换取日后的长远快乐;蟋蟀则相反,他选择的是只顾眼前的快乐,不管以后如何。 我相信现在许多孩子都会声称赞成蟋蟀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这种宣言会让家长与老师震惊而且失望,但是仔细想一想,他们的选择又不是偶然的,不能简单的看成是糊涂或者堕落。 为什么他们会赞成蟋蟀的选择呢? 因为他们心里有底,他们知道自己不是未来的蟋蟀,不会有蟋蟀的命运。67 他们从家长、老师的过度保护和过份关怀中早就看透了:无论我什么样,他们都不会不管我。他们虽然每天用下岗和失业来吓唬我,其实我将来要是真的考不上学校,没有工作,你们肯定

33、比我还着急。既然你们急得像火上房一样,我还着什么急呢?我何不先学学蟋蟀,快快乐乐?我的负担够重了,我的日子够苦了。 鲁迅小时候也读过一个类似的故事,给鲁迅很大的震撼,鲁迅终生勤奋,与这个故事有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鲁迅的家庭当时正在衰落,鲁迅作为老大,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鲁迅的危机感来源于亲身体验,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和故事中的蚂蚁差不多,未来不保,所以他能与故事产生共鸣。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亲生体验的是过度保护和过份安全,而危机感只是挂在家长嘴上的东西。请问他们如何与故事里的蚂蚁共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语言教育的无力了。很多老师68 都迷信“说服”,迷信“讲道理”,其实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当

34、你的亲身感受与别人给你讲的道理大相径庭的时候,讲道理的人不管多么起劲,都是在做无用功。 现在社会上和学校里充斥着目光如豆的短期行为。周围都是蟋蟀,竞相比赛谁唱得欢,没有几个人像蚂蚁一样深谋远虑的。在这种氛围里,要想孩子崇拜蚂蚁,无乃太难乎!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 取消过度的保护,把学习和生活真正承包给孩子本人,家长、教师只做有限度的帮助,如此,用不着讲什么故事,孩子就会逐渐形成蚂蚁的思维方式。69 人无近忧,不太可能远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家者饭来张口,它是不会考虑一个月的支出的。要想让孩子有远虑,就得让他当自己的家。这才是主要的教育方式,至于讲故事,只能起辅助作用。 所以一位优

35、秀的教师,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景上面。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突出的缺点是活动太少而说教太多,殊不知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我于是想起了陶行知先生。他把自己的名字从“知行”改为“行知”,真是伟大! 教育是一重行动的艺术,绝不是单调的嘴皮子功夫。 70案例三一件让我很没面子的事 记得有一段时间,班里吃零食的风气特别盛行,以至于班级垃圾箱总是如小山一般,每天都要倒好几次,而且气味很重。学生向我反映了情况后,我立即宣布了一项措施,从今以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垃圾扔到教室外面的大箱子里去。如果谁还往垃圾箱里扔垃圾,被抓到的就倒垃圾一学期。“

36、一学期”三个字我还是用特别大的声音说的。 本以为以后可以太平无事。谁知当天傍晚就有同学跟我说,又有同学往垃圾箱里扔垃圾了。太不象话了!居然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我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厉声质问:“谁扔的垃圾!”最后我听到两个女同学的名字,溢枚和玲玲,他们自己也承认了。溢枚在我心里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成绩也不错,这次怎样会犯这样的错误呢?玲玲对我来说它是习惯性动作,不过扔了之后马上又拿出来了。71 面对两个楚楚可怜的女生,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 我不得不承认,我无意识当中对学生的一种不平等对待,如果眼前是两个问题学生的话,我就会大发雷霆的。 是我指定了规则,也是我篡改了规则。 我说:考虑两位同学是

37、初犯,而且事后自己都能承认,改为罚倒垃圾一星期,希望其他同学能引以为戒,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事情绝不轻饶。” 让我丢脸的倒不是上面这事。 就在同一个星期,有值日生向我反映说,又有同学往垃圾箱里倒垃圾了。我走进教室一看,果然,在垃圾箱里,一个豆奶袋子,一个棒棒冰袋子,一个话梅袋子,显得特别刺眼。 “谁扔的,老实交待。”我的语气平静中带有几分杀气。72 但是这次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周围的同学都说没有注意到,没人承认。 “扔的人自己到我的办公室里来承认,不要等待我查出来。”我想只能威胁一下了。 依然没有结果,我有些急了。 再向部分同学详细了解情况,还是没有结果,我火大了。 “扔的同学快的自己来承认,这件

38、事情我一定会严查到底的。” 在我希望同学自己来承认的希望完全破灭后,我在班级里信誓旦旦的说:“从现在开始,王老师就要开始调查这件事件了,而且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但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根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来调查这件事。 73 最后我确定了一个现在看来挺失败的方案。一个一个的叫学生到办公室询问,“中午有没有吃零食?”“零食的包装袋是怎样的?”“吃完后的垃圾扔哪里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同学在吃些什么?”我把学生交待的情况一一地写在本子里,试图从中找到突破口。有的学生说平时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大部分都说吃了,但都扔到外面的大垃圾箱里去了,还有的同学说吃了一半,剩余的

39、在抽屉里,还把剩余的零食拿过来给我看。 经过这样一番地毯式的排查,到最后,48位学生都被我排除了。 我顿时傻了眼。 我的学生是多么的狡猾可爱啊,让我这个年轻的猎手无处追寻。 快放晚学的时候,班长来问我有没有查出来。我对他说:“王老师正在研究中,明天就会有结果。”74 第二天进教室的时候,面对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光,我无处躲藏。 当初夸下的海口,到头来未能给同学们一个交待,我是不是很没面子呢? 这件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 奇怪的是自此以后我们班的这种现象很少出现。 那只狡猾的狐狸经过一番惊吓也不敢再出来犯事了吧?而其他同学经过这个过程,不乱扔垃圾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我用的手段是多么不成熟,然而却达

40、到了我意料之外的目的。这就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我当初真的把那位扔垃圾的学生揪出来,并且罚他倒一学期的垃圾,事情的结果是否那样完美呢?75我的看法 我认为王老师在这个事情中的表现,基本上是由一连串的失误组成的。 王老师发现“班级中的那个垃圾箱总是如小山一般,每天都要倒好几次,而且气味很重立即宣布了一项措施,从今以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垃圾扔到教室外面的大箱子里去。如果谁还往班内垃圾箱里扔垃圾,被抓到的就倒垃圾一学期。 从发现问题到“宣布措施”,中间没有研究与论证,给人一种“草率而行”的感觉。班内有垃圾箱不让用,这合理吗?没有分析论证,没有和学生商量。班主任上来就拍板。这有明显的人治色彩,缺乏民主。 76 “一律扔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