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1页
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2页
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3页
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4页
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2016-2021临沂语文中考真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五小题。养鱼记【北宋】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仼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选自居士外集

2、) 【注释】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洿(w):地势低洼的地方。甃(zhu):砌池壁。筑:夯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囂(yn)昏:愚蠢糊涂。(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ii 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iii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B因洿以

3、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4) 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BCD(5) 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4、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

5、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刺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 心乐之 乐: ii 不可久居 居: iii 不里许 许: (2) 下列句子中

6、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长尺许者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乃记之而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或投饼于左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D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ii 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4)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BCD(5)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猫说明薛瑄

7、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天之曰

8、:“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释】铦(xin):锋利。絷维:系缚。遽(j):突然。比:等,待。伈(x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责备,斥责。(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ii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iii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9、)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遽起而捕之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又亟往捕之而走ABCD(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5) 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0、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

11、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注释】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树党:培植党羽。与:跟随,朕合。交兵:军队交锋。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i 发闾左戍渔阳 发ii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iii 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益(2)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坛而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死则举大名耳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据咸阳,以令诸侯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5)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诛暴秦,

13、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遂自立为王,号“张楚”ABCD答案1. 【答案】(1) i 种植ii 满,充满iii 顺着,沿着(2) C(3) 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4) C(5) 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解析】(1) i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

14、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C(A 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代指童子。B 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动词,认为。C 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D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就;第二“而”,连词,表转折,却)。(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第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第句写疏通水路

15、,引水灌池;第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找出此文的目的,就是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感受的句子即是答案,文章是先叙述事情,然后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感受“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参考译文 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岀来。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

16、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一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2. 【答案】(1) i 以为乐。ii 停留。iii 大约。(2) D(3) i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ii 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17、4) B(5) 【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解析】(1) i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乐”: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D 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 前者代词;后者副词“难道”。B 前者代词;后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 前者介词,引出处所,可译为“到”;后者介词“比”。(3) i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

18、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斗”“蛇”“明灭”。“然”“跳达”等字词的翻译。“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判断句的翻译。(4) 文言文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看准题干的“间接描写水清澈”一句。“水尤清冽”“下深丈许,了若径寸”“喷吐冰雪”都是直接写水,所以答案为 B 项。(5) 比较阅读。要答好此题,首先要好好阅读两篇文言文,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

19、、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具体语句,特别是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甲文可从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角度作答。乙文可从表现作者欢愉心情的角度作答。答此题,如果能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答就更好了。(一)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20、,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二)译文:略。3. 【答案】(1) i 一起

21、,共同ii 恰逢,正好iii 舍弃(2) C(3) C(4) 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5)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优点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却把他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人,这种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后患无穷。【解析】(1) i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课内文言词语迁移(先想课内我们学过的文言里面有没有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课内迁移没有办法的话我们需要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

22、意思。我们初中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里面有一句“相与步于中庭”“相与”的意思是“一起,共同”。ii 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适”的意思是“恰逢,正好”。iii 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舍”的意思是“舍弃”。(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初中常考的文言虚词,这道题考查的是虚词“而”,根据虚词“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来判断。根据译文我们知道原句中的“而”表转折。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而”是表并列;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而”表承接;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23、者也”中的“而”表转折;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中的“而”表并列。选项中 C 表转折,所以这道题选择 C。(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大致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让我们选择表现猫“类有能”(像是有本事的家伙)的句子根据意思判断出这道题选择 C 选项,句都表现出猫“类有能”。(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需要结合句子所在语境,如果单独把句子挑出来翻译可能会理解有偏差,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原文当中,结合语境来翻译。另外还要注意这句话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根据课内迁移我们知道句子中“方”的意思是“正、刚刚”,“亟”的意思是“马上”,“啮”的意思是“马上”,在根据语境可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