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配伍原则与方法_第1页
腧穴配伍原则与方法_第2页
腧穴配伍原则与方法_第3页
腧穴配伍原则与方法_第4页
腧穴配伍原则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腧穴的配伍原则与方法1前贤云:“不知穴之配合,犹如癫马乱跑,不独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可见腧穴配伍之重要性。临证治病取穴,能用单穴达到治疗目的,自然最好,这样既简便易施,又减轻医者之劳、病者之痛。但往往临证病情复杂,或数病相兼,或虚实寒热错杂,单穴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这就必须在辨证论治指导下,法因证立,方随法出,根据腧穴的特性和功能,配伍应用,通过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发挥穴性之能,各尽其长,以适应多种复杂病证,达到治疗效果。2第一部分腧穴配伍原则3根据病情,按照治疗方法的需要,将两种以上的腧穴合用,谓之配穴。也就是利用腧穴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协同增效,或互相抑制,减轻不良作用,以

2、更好地发挥腧穴的功用。腧穴的配伍非随意的组合,而是在辨证论治指导下,根据腧穴的特性和功能,按照一定的原则,理法方穴严谨,组成君臣佐使有序的有制之师。41 相须原则:是指两个以上功效类似的腧穴,合用能增强其原有的功效。5如血海、地机均能活血化瘀,合用则活血化瘀之功更胜;关元、命门均能温补阳气,合用则温阳之功更强,等等。功能作用相同的腧穴配伍,可互相促进,充分发挥腧穴的功能和作用,尽早治愈疾病。62 相使原则:是指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腧穴,按君臣佐使合用,主穴针对主要病机,臣穴协同主穴之功,佐穴针对兼症,而使穴着重引经;君臣有序,主次分明,各司其职,增加主穴疗效,以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7如肾阴虚当取

3、最善滋阴之太溪滋补肾阴为君,三阴交补三阴协同太溪补肾填精为臣,足三里补后天脾胃以养先天为主,取肾俞直达病所而为使,共同达到滋补肾阴的目的。83相制原则:是指一种腧穴能抑制或缓和另一种腧穴的作用,降低其原有不良作用,更好的发挥其功效。9如中极善疏利膀胱而利尿,为防止其疏利太过,可加关元,即可防其疏利跳过,又可温阳益气而化气利水。这种腧穴间的相互制约作用,是临证配伍必须要考虑到的。近年来有人提出腧穴间具有拮抗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这有益于腧穴的配伍应用,以更好的发挥腧穴的有用作用。104以循经为主,标本根结互用的原则:腧穴与经脉不可分,而标本根结学说则是阐明腧穴与经脉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故

4、腧穴的配伍要重视其经脉的特性和功能,考虑到标本根结的临床指导意义,重视循经取穴的应用,本着 “本病取标,标病取本“的原则。11如腰背痛除取委中外,还可以根据本病取标的原则,取睛明;如统统除取局部的穴位外,还可以根据标本根结原则,取其根四肢末端腧穴,如临床常见巅顶痛取百会配太冲、偏头痛取风池配丘墟、前额痛以攒竹配解溪、后头痛以风府配昆仑,就是极好的例证。125随症取穴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疾病莫不因时、因地而异,病情复杂,症状百出。因此,在配穴处方时,除了针对主要病机施治外,还要针对不同的症状取穴施治。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配穴处方不可忽略的环节。13如中风的

5、半身不遂,常会兼有吞咽困难,这时除了取针对半身不遂的腧穴外,还应配取崇骨、廉泉以治疗吞咽困难,解决了吞咽困难,后天得以补充,气血生化有源,从而有利于肢体的康复。146精穴疏针的原则:针灸作用于腧穴,常会给病人带来皮肉之痛;长期针刺某穴,会损伤局部皮肤,使其色变结痂。因此,针灸除了辨证选穴,还要配伍精当,精穴疏针,以减轻病人痛苦。盲目罗列腧穴,不但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可能会降低主要腧穴的功效。正如针灸大成所云“故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尚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足以成功。”15总之,腧穴配伍原则是指导临症配穴组方的基础,医欲善其效,必先熟悉腧穴配伍原则,或相须而用,或相制而用,以充分发挥

6、腧穴配伍所产生的功效。16第二部分腧穴配伍方法17腧穴配伍方法是在配穴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以君臣佐使为序,选穴组方的具体方法。历代医藉记载的配穴方法很多,先仅就临床常用方法分述于下:181循经配穴法:是在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选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配穴组方的方法。19(1)本经循经配穴:即在患病经脉上选取相关腧穴配伍。包括本经上下循经配穴,如上牙痛取下关配内庭;本经辨证循经配穴,如实热便秘取天枢配丰隆,本经首尾循经配穴,如痔疮取长强配龈交。20(2)异经循经配穴:指在患病部位相关的经脉上,选取相关腧穴配伍。包括同名经循经配

7、穴,如下牙痛取颊车配合谷;交会经循经配穴,如面部麻木取听宫配丝竹空,头项强痛取大椎配后溪,等等。212交接经配穴法:是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根据两条经脉相互交接,经气想通的原则,取相交接经脉上的腧穴配伍。如肾虚之足跟痛,取本经太溪配以相交接之心包经大陵,等等。223特定穴配穴法:是指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取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配伍。23(1)原络配穴:又称主客配穴,是根据脏腑表里经脉相连的原理,主病取原,客病配络。即阳经腑病影响到阴经里病时,以阳经原穴为主,配合阴经络穴;反之阴经脏腑病影响到阳经表病时,以阴经原穴为主,配合阳经络穴。如肺病影响到大肠,以太渊配偏历;又如肝阴亏虚之视物不清,取太冲

8、配光明。24(2)俞募配穴:脏腑发生病变时,多在俞募穴上得到反应,所以去脏腑的俞穴和募穴配伍能治疗本脏腑疾病。五脏有病以背俞穴为主配以募穴,六腑有病以募穴为主配以背俞穴。如肺咳取肺腧配中府,遗尿取中极配膀胱俞。25(3)五输配穴:又称子母补泻法,它是根据五行生克原理,本着“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在相关经脉上选取相应五输穴配伍。如肺经虚证,取本经土穴太渊,配胃经土穴足三里。26(4)郗穴配穴:郗穴是该经气血深聚最多之处,善于治疗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故临床急症常以郗穴为主组方。其中阴经郗穴长于治疗血证,如咳血取孔最,肺经实热配尺泽、二间,肺气虚配太渊、足三里等;阳经郗穴长于治疗急性疼痛,

9、如急性胆绞痛取外丘配阳陵泉、支沟。27(5)八脉交会穴配穴:是根据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互会通的部位而配穴。如冲脉通于公孙,阴维通于内关,冲脉与阴维脉通过足太阴经和手厥阴经回合于心、胸、胃部、故胸腹诸疾可用公孙和内关配伍28(6)八会穴配穴:是指凡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都可以配取其所聚会的腧穴进行治疗。如腑病除按辨证取穴外,都可配以中脘;而筋脉萎弱之疾,欲强筋壮骨,可取阳陵泉配悬钟。29(7)下合穴配穴:是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按照疾病所属内腑不同,而配以所属的下合穴治疗。如胆囊炎可取丘墟配阳陵泉,肠痈取天枢配上巨虚。30(8)募合配穴:是根据“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腑病多取募穴,以

10、及合治内腑的原则,治疗六腑病时选取其募穴和其合穴配伍。如六腑咳取尺泽为主,咳而遗尿配以膀胱募穴中极。咳而呕配以中脘,咳而遗矢配以天枢,等等314前后配穴法:是根据“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理,前后取穴相配治疗胸腹或腰背疾病的方法,其类似俞募配穴,但非只限于腧穴和募穴,也不强调前后腧穴必须准确相对。如吞咽困难取廉泉配崇骨,慢性腰痛取肾俞、膀胱俞配关元,心绞痛取膻中、内关配至阳,等等325上下配穴法:是根据“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的原理,上下取穴配伍。如肩周炎取肩三针配阳陵泉,足萎取阳陵泉、足三里、绝骨配肩井,等等336左右配穴法:是根据经络循行交

11、叉的原理,取左右两侧腧穴配伍的方法,巨刺、缪刺、对应点取穴都属于此范畴。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面部腧穴配以右侧合谷,左侧网球肘取左侧手三里配以右侧曲池,以及偏瘫以健、患侧同取施针等等347远近配穴法:是根据标本同治,局部与整体兼顾的原则,以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配合的一种配穴方法。如三叉神经痛取局部穴,配合远端腧穴,一叉神经痛配至阴,二叉配内庭,三叉配合谷;胃痛近取中脘,配以远端之内关、公孙,等等358表里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配穴依据,阴经病变可同时配以相表里的阳经腧穴,阳经病变可配以相表里的阴经腧穴。如肾虚腰痛取太溪配肾俞、膀胱俞,胃脘胀痛取不容、承满配以公孙,等等369分症配穴法: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和腧穴特殊功用而取穴配伍的方法。如腰脊柱痛取水沟配风府,腰两侧痛取腰痛点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