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课件研究_第1页
城市发展战略课件研究_第2页
城市发展战略课件研究_第3页
城市发展战略课件研究_第4页
城市发展战略课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第二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第四节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一、概念战略: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层次性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主要内容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核心是要解决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开发战略。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

2、问题1、战略目标:指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程度。分短期(5年)、中期(10年)和长期目标(20年)。也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举例上海战略目标: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战略对策: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三位一体对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而言,高度化的产业结构是其经济活力的内核,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其城市活力的内核,而协调的区域布局是其成长和发展必要的空间载体。举例济南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提升省会形象,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

3、、魅力的泉城。2003年“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十字”方针举例广州200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中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和文明的,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空间发展方针 举例: 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经济发展繁荣、活力。建立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维系核心竞争力。力争未来25年,深圳GDP年均增长保持在7%以上,到2030年,经济达到目

4、前最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水平。 社会发展平等、和谐。逐渐缩小社会群体差距,增加住房和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和就业环境,从而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的社会。 环境发展自然、宜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举例:南京 城市发展目标:在对南京未来发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来源于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年),2001

5、年建设部建规函2001259 号认定同意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战略重点: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深圳深港合作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都具有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3、战略方针: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必须简明、扼要、具体。4、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现战略的手段。深圳七大发展策略区域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发展

6、策略、生态发展策略、社会发展策略、基础设施发展策略、节约型城市发展策略。上海举例上海战略目标: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战略对策: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三位一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城市功能方面: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空航运中心衡量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关键指标:年资金融通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港口吞吐量、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推进大上海都市圈建设大上海都市圈覆盖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总人口约10916万人,面积约18.4万2,圈内城市极核是上海市,中心城市包括苏、宁、杭。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在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上海市产业调整和升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7、一是结合城市的工业基础(如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积极接受国际分工的转移,相应进行产业内部技术改造和提升,将自己优势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并逐步将优势资本输入到发达国家。二是对于世纪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技术与制药、新材料等战略产业领域,以及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支撑产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法律、会计、公证、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商贸服务等,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投资力度,加强法律设计,由小做大。三是某些资源配置不合理、低效率甚至没效率的产业,将会被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蚕食或占领。总之,上海市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三、城市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来源

8、于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判别机会与威胁的战略分析方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外部机会(O)机会优势(SO)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劣势机会(W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外部威胁(T)优势威胁(ST)策略依靠内部优势迎接外部挑战劣势威胁(WT)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迎接外部挑战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中山市概念规划中的SWOT分析内部条件优势(S)(1)世界知名的名人城市;(2)快速发展的经济能力(3)融会包容的文化传统(4)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5)吸引外商的传统优势劣势(W)(1)

9、强市弱中心,缺乏空间增长极(2)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水平低,产业升级换代缓慢(3)工业布局受行政分割制约大外部环境机会(O)(1)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外商投资热(2)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制度创新(3)珠三角地区的结构调整(4)南沙的开发、建设威胁(T)(1)长三角、京津唐城市群对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和威胁(2)周边城市激烈竞争的威胁(3)区域地位相对下降四、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1、国土规划2、区域规划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1、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 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

10、国土规划。但作为具体规划行为时,则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国土规划除了作为泛指的名词被应用外,具体的规划工作实际还只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摸索。 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2、区域规划1)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没的综合安排。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点”与“面”的关系,即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影响范围,二者相互影响。3)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对特定区域内的各项建设进行

11、综合部署,区别是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1)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如在尚未开展区域规划的情况下编制城市规划,首先要进行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2)区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4)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同属一个规划体系,但两者研究范围不同 城规研究城市,区规研究区域;两者任务和内容各有特点但相互联系。2.区规为城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工业:可根据区域的工业规划来相应确定城市发展数量、位置和用地(2)根据区规的主导工业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4

12、)根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大致确定城市的工程规划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中期计划的依据。计划中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的是有关生产力布局、人口、城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发展计划,城市规划依据计划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内容等。2)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空间上的战略部署,但非简单落实。计划的重点是该地区及城市发展的方略和全局部署上,规划将生产力布局和居民生活落实到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规划不是对计划(5年或10年)的简单落实,而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作更长

13、远的考虑(20年或更长远)。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概念:政府按行政辖区范围对城乡全部土地所做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2)体系: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3)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3)土地供需分析 预测各类用地需求量(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5)编制规划供选方案(6)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案例: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联系:共同的规划目标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区别:城规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

14、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使用规划是城规的核心,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除此之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内容为后者提供宏观依据。土规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在比较宏观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5、城镇体系规划1)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主要内容: 1.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 2.城镇

15、发展方针 3.城镇发展目标 4.城镇空间布局 5.城镇体系布局案例: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近期(至200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期(至2010年)达到50%,远期(至2020年)达到65%。 城镇发展方针:着力建设特大城市,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全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 城镇发展目标:依托交通干线,点轴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都市区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次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主体,其他小城镇拱卫的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布局根据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发展规律,全市

16、划分三个城镇发展区:中西部城镇发展区、东北部城镇发展区和东南部城镇发展区。 中西部城镇发展区包括都市区9区、渝西地区12区县(市)和渝东地区的涪陵、长寿、垫江、丰都、武隆共26个区县(市)。 重点发展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以都市区为中心的高人口密度城镇群(重庆都市圈)。突出核心集聚和沿路发展战略,远期形成川渝都市连绵区中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城镇群。 东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万州为中心,包括万州、开县、忠县、等9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型城镇带。 东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黔江为中心,包括黔江、秀山、石

17、柱、酉阳、彭水5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区,控制一般城镇规模,加强巫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设民族风情特色城镇。城镇体系布局至2020年,全市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25个次区域中心城市即长寿、南川、綦江等区县城区,95个中心镇和400个左右一般镇。第二节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一、城市性质1、城市性质含义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联系与区别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4、举例济南第二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城市

18、职能与城市性质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代表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必须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区别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依据:1)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依据市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2)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

19、去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从数量上确定主导部门。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部门经济结构(职工、产值、产量)分析用地结构的比重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济南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科技

20、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工业基地。济南市具备潜在优势,应着力培育和凸显的城市职能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资料来源: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昆明的城市性质: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摘自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贵阳的城市性质: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摘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北京的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我国与世界的各国进

21、行高层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和交流的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成都的城市性质: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摘自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 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西南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摘自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修编 重庆的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摘自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

22、史文化名城,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摘自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江津的城市性质 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山水园林城市。 合川的城市性质 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文物钓鱼城遗址所在地,重庆北部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水陆交通枢纽,以发展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 涪陵的城市性质定位为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二、城市的类型1、按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副省级市(

23、15):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 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 深圳、成都、西安 地级市(212)县级市(437)建制镇2、按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特大城市:人口100万或1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50万或50万以上,但不足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不足50万小城市:不足20万二、城市的类型3、按城市性质分类工业城市:多种工业城市(如株洲市、常州市);单一工业城市(石油化工城市:东营市、玉门市、茂名市等等;有色冶金工业城市:攀枝花市,金昌市;森林工业城市:伊春市、牙克石市;矿业城市:平顶山市、淮南市等)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如徐州市、鹰潭市、襄樊市、阜阳市等)海

24、港城市(大连市、塘沽、湛江市、秦皇岛市、连云港市等)内河城市(裕溪口、宜昌市、九江市、张家港市)商贸城市(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香港:亚洲区国际商贸城市) 科研、教育城市(中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南京(按人均科教资源排) 综合中心城市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区性的中心城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县城特殊职能城市边贸城市:二连浩特、满洲里、景洪市、伊宁市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遵义、井冈山风景旅游疗养城市:桂林市、北戴河、黄山、三亚经济特区:深圳市二、城市的类型三、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的联系城市性质决定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城市规模决定城市的

25、用地及布局形态。2、城市规模的表示方法: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3、城市人口的构成4、城市人口的变化5、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节约土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1、6075 m2/人 2、7590 m2 /人 3、90105 m2 /人 4、105120 m2 /人 一般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00 m2 ; 小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10 m2 ; 特殊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20 m2 。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城市用地结构和指标重点是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市规划单项建设用地指标3、城市人口的构成1)定义 人口构成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点的人

26、口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结构及其比例关系。2)人口构成分类3)性别构成4)年龄构成5)其他构成人口构成分类人口自然构成、人口经济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质量构成、人口地域构成性别构成定义:城市中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两种表示方法: 性别比:以女子人口为100,计算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性比重:分别计算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定义:是指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目前常见的划分年龄层次的四种方法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研究人口年龄构成的意义判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趋势制定区域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

27、施的依据年龄构成 a 基本年龄组:即一岁年龄组,即按调查时日每个人的周岁年龄分为一岁一组,组距为一岁,如不满周岁的列为0岁组,满1周岁而不满2周岁的分在1岁组;b 常见年龄组:即按5岁或10岁为组距将人口进行分组,如按5岁分组,各组排列为:0-4岁、5-9岁、10-14岁这种分组可与国民经济发展5年计划或10年规划相协调;c 国际通用的划分法,0-14岁为幼年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d 我国常用的:将年龄分成六组:0-3岁为托儿组;4-6岁为幼儿组;7-11岁小学组;12-17中学组;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6岁以

28、上) 。目前常见的划分年龄层次的四种方法人口年龄构成类型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有关指标有老年人口系数(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系数(指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老少比、抚养比(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等。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上述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年龄结构类型少儿系数老年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岁)年轻型4041520成年型30404715302030老年型73030年龄结构类型少儿系数老年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岁)199022.596.4328.4626.7420001

29、7.938.1445.4033.001990、2000年济南市人口年龄结构人口金字塔/百岁图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构成现状,并能更好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可采用一种特殊的图表法人口年龄金字塔,其横向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人数或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人口金字塔可被直观的划分为三种与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相对应的人口金字塔形状:山型、钟型、瓮坛型。 山型 与年轻型年龄构成相对应,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其塔形呈上尖下宽的“山”字型。 属于此类年龄构成的国家或地区目前面临的问题有:青年人的抚养、教育、就业和住宅等严重问题,未来人口增长速度快。 钟型 是成年型人口

30、年龄构成的形象表现,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只是在高龄人口部分才有比较急剧的减少,塔形类似“钟”型。 瓮坛型 由于人口出生数量不断减少,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类似于瓮坛。目前此类年龄构成的区域面临着老年人的照顾、赡养、医疗等问题,年轻人负担重。未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乃至停滞。人口老龄化含义: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济南市老年人口系数为8.14%,少年儿童系数为17.93%,老少比为45.40%,年龄中位数为33岁,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1990年,济南市步入老龄社会,预计2

31、0252050年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27%。 2000年济南市人口年龄金字塔 资料山东省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第一老龄人口大省。 20世纪50、60年代,山东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0-14岁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中青年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由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年轻型”转变到“成年型”。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人口年龄构成虽然依旧处于“成年型”,却已经开始显现出“老年型”特征,其中,0-14岁组人口所占比重为26.6,已经符合“老年型”人口的标准,年龄中位数为26.4岁,人口年龄构成逐渐向“老年型”逼

32、近。1994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899万,占总人口的10.37%,成为我国继北京、上海、天津市和江苏、浙江省之后,第六个进入“老龄化”的省份。1999年底,全省17个地级市全部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0年,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完全进入“老年型”。2006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821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5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36个百分点。 其他构成劳动构成基本人口;非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职业构成定义: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研究意义家庭构成家庭构成的五种类型4、城市人口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主要指标: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33、(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的惯性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主要指标:迁出率、迁入率、机械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综合增长率人口增长的惯性山东为例第一次是从1950年到1957年,8年间净增人口824万。1954年为峰值年,当年出生人口188万,人口出生率为37.7。第二次是在1962年到1972年,11年间净增人口1257万。第三次是从1983年至1991年,9年间净增人口1006万。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12年人口出生率在12以下,自然增长率在6以下。据预测,山

34、东第四次人口高峰从2004年持续到2015年,历时12年。其间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3左右,净增人口将达560多万,并且呈现出“双驼峰”的特点,两个峰值年份预计分别出现在2005年和2012年。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50,比2003年增长了1.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01,比2003年增长了1.23个千分点。5、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主要依据是人口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A;城市人口P;人均用地指标a。中国人口现状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包括短期的年度规划、510年中规划、10年以上长期规划,一般包括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包括从生产、

35、流通、消费到积累,从发展指标到基本建设投资,从部门到地区发展,从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力布局等,内容广泛。社会发展方面包括人口、就业、住宅、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般由部门规划体系和地区的综合规划体系交织而成。 3、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 经济发展方面:国民生产总值GDP 、人均GDP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GDP中三大产业比例、社会劳动力中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各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值、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地方财政收支、零售物价指数;科技进步与效益方面: GDP增长中诸要素的贡献率、技术装备水平、综合技术进步率、工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与新产品的比

36、重、万元GDP能耗、社会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等;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城乡收入差别、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额等;社会发展方面:人口自然增长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万人在校大专学生人数、万人科技人员数、万人医务人员数、万人病床数、森林覆盖率、三废处理率、万人刑事案件率、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3、1、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要求城市规划对国

37、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尚无法涉及,但影响到城市长期发展的有关内容,做出更长远的预测。3、1、2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 任务:确立总规重大原则,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作为编制城市总规的依据;内容:成果: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3、1、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核心是发展基本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扩展: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4、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 城市环境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着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 城市合理规模“门槛理论”基本思想就是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