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西安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及基础上建筑起来及_第1页
明西安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及基础上建筑起来及_第2页
明西安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及基础上建筑起来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西安城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全国统一后,他便命各府县普遍筑城。由于西安在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命令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使濮英主持修建西安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全部竣工。 明西安城的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向外扩移了约13。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垣4256米,北垣4262米

2、,东垣2886米,西垣2708米,周长约13.7公里,呈长方形。东、西、南、北各筑一城门,分别以长乐、安定、永宁、安远命名。每座城门门楼有三重,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着门阙,兼打更用。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可屯兵于内。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城墙四角各筑有角楼一座。城墙筑有敌台(又称马面、墩台)98个,台与台相距120米,其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正好在敌台弓箭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之敌。敌台上还建有敌楼,供士兵躲避风雨和储存物资之用。城墙上外侧筑

3、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方孔,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儿墙,无垛口,防行人坠落,城墙外有护城河,内外以吊桥相连通。整个城墙气势雄伟,气象森严,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明代西安城墙,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城。西安城墙已成为西安市的标志,也是游人至西安必登临游览的景点。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到十一年(公元1378年)。规格上仅次于当时的都城南京。西安城以唐长安城的皇城为基础,南城墙和西城墙建在原长安城遗留的城基上,北城墙和

4、东城墙向外各扩展了原长的四分之一,周长14110米(计敌楼凸出部分)。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高12米。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在原土墙外包砌青砖。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加修内外基石,顶铺青砖,完善排水设施,遂形成今天的规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对城墙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修葺,形成了一个以墙城为主体,辅以城河、林带三位一体的环城公园,使西安城墙由古代单纯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变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现可沿城头环游,每年在上面举行国际马拉松赛跑。 城墙的防御系统由雉堞、敌楼(及马面)、角楼、登城马道、宇墙等构成。城头外雉堞有掩护的功用。城墙每隔120米

5、有一方形凸出部分,叫马面,马面上部的墩台上建有敌楼,主要供储放物资用。如果敌人攻城,两个马面和城墙之间可形成三个方向的交叉火力打击敌人。贴城墙内侧有马道,坡度为25,宽6米,便于战马直接登城 。宇墙也叫女儿墙,是城头上靠内侧高近1米的矮墙,作用是防止人马行走时失足坠下。 西安城墙的排水系统非常科学。城墙顶部由两外侧向中线倾斜,每隔4060米,在内侧开一排水口,水口下接排水槽,槽口下设滴水池。 明西安城从修建至今已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果再追溯到隋唐时期,则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城门也发生了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沧桑巨变。 从南门

6、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 南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始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南门东西两侧另辟的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则已成为历史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 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

7、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西门: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

8、斗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玉祥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东征门”出城。出师当天,冯玉祥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希冀北伐胜利回师之日,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由于时局变化,冯玉祥再未回师西安。 东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

9、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位于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

10、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 箭楼西安城四门瓮城上的门楼,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开有箭窗,故称箭楼。阻击来敌的重要城防建筑,现存的西门箭楼与北门箭楼,均为歇山式砖砌高大建筑,正面单檐,背面重檐三滴水,各有箭窗六十六孔。 完整的城门系统分三重建筑,凸出在最外一重的为闸楼,也称谯楼,管理吊桥升降,兼夜间打更报时,同时还设有供射箭用的窗口。第二重为箭楼,正面和两侧设有数重密集的方形窗口,以利射箭。最后是城楼,是城的正门楼,与城墙平齐,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楼高约32米,巍峨雄伟,是城防指挥机构所在地。闸楼和箭楼之间,有一半月形的、两边用城墙围起来的空间,称为闸城

11、,即闸门内的瓮城。箭楼和城楼之间也有瓮城,此瓮城中城楼之下两侧有马道,是登上城楼、城墙的通道。如果敌人攻进这里,形势就极为严峻了。 新城头外侧的垛状方齿形建筑叫雉堞,垛墙有掩护的作用,上开有供瞭望用的小口。垛与垛之间可以射箭和向下投掷石块等。城墙每隔120米有一方形凸出部分,叫马面,马面外侧有雉堞,如果敌人攻城,两个马面和城墙之间可形成三个方向的交叉火力打击敌人。两马面之间120米的一半为60米,正是古代“一箭”之地,在弓弩射击的有效杀伤距离之内。角楼的功用与敌楼相同。贴城墙内侧有马道10个,马道坡度为25,宽6米, 外侧有护墙,无台阶,便于战马直接登城。宇墙也叫女儿墙,是城头上靠内侧高近l米

12、的矮墙,作用是 防止人马行走时失足坠下。 秦长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杞梁妻哭夫“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劳动人民借这个传说,控诉了惨无人道、摧残家庭幸福的封建暴政,歌颂了坚贞不渝、感天动地的爱情。人们在认识这个传说的时候,往往受故事内容的影响,认为这个传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地点是在秦朝长城一带等等,

13、孰不知这个传说是由一段史实加工演变而成的,它的原型就在我们山东淄博临淄,来源于杞梁妻的故事。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这里的孟姜,指的是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之妻。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

14、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隐隐显现。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用传统考古学的调查方法,结合现代测绘技术,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八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八千八百五十一点八公里。过去人们一直认

15、为明代万里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其实在山海关的北边有个叫无名口的地方,就是从这里向东至鸭绿江边,还有980公里的明长城,这段长城属明朝时的九镇之一的辽东镇管辖。那么,辽东长城为什么被人遗忘呢?又是在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抹掉的呢?当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之时,特别是顺治入北京之初,全国尚未统一,政局不稳,前方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相对抗,后方有蒙古贵族势力的威胁,清王朝为巩固其东北的“发祥之地”,就在辽东划了禁区。在禁区范围内,首先利用了明代辽东长城的防御设施,并将东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扩展到防线之内,把因战争破坏的长城加以修补,并插以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号称柳条边,并下令将

16、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出入。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部分,不但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清代出版的书中也被删掉。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见明代辽东长城。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 pn lng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

17、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凡第一次到首都北京的人,无论是游客还是出差者,多会到天安门拍张纪念照。而立于天安门城楼前的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同样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的眼球。因为它柱身上所雕刻的精美蟠龙流云纹饰,以及柱上端安装的一头大一头小之云朵形横石,使它尤显得神奇壮观,相传在原始时代便有了相似的木制品,不过名称为华表木或曰桓木,其意义却与天安门的华表完全不同。古代称表者,标也。,意思是指路标,即是在交通要道口立之木制路牌,形状是在木柱上方加木横板。当到尧舜时期,华表木又称诽谤木,又增加了新的功能。难道尧舜允许人们

18、随意诽谤他人吗?当然不是,因为当时的诽谤二字同今之诽傍二字意义完全不同,而是允许人们在木柱上刻写对王室和官吏的意见,并非指造谣污蔑和恶意中伤。当时的诽谤二字,其字义上是指议论是非,所以诽谤木如同今之意見箱。但当封建君主制取代原始社会体制后,帝王们为树立自已的绝对权威,当然不允许百姓能隨意对封建王朝提意见了。而是将这流传甚广的诽谤木形式纳入皇家专用,而是将大木柱雕刻上龙、云之纹,以表示君王是龙的化身、云海上的天子,故将华表木,诽谤木之名改称为华表,以象征华夏的皇权,其华表也仅允许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墓前。当然其形状、图纹和材质,又经过了许多朝代,才由木柱改为岩石雕刻而成,也变得越来越高大,龙、云图饰

19、也更加精美。如果你曾在天安门前仔细观赏过华表,你就会发现柱顶上都雕刻有一个蹲着的神兽,据悉这神兽名犼,性好守望门户。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犼hu兽头向宫外,其意是期望帝王不要沉恋山水和不理朝政,似乎在对外出游览的皇帝说快回来治理朝政吧!,因此该兽又名望帝归;而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顶上的犼头向着宫内,其意是希望帝王不要贪恋宫廷纸醉金迷、美女成群的生活,似乎在告戒皇帝云应常出宫体察你的臣民!,所以该兽名曰望帝出。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