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生物试验集锦共十讲_第1页
高考常考生物试验集锦共十讲_第2页
高考常考生物试验集锦共十讲_第3页
高考常考生物试验集锦共十讲_第4页
高考常考生物试验集锦共十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常考生物实验集锦(共十讲)目录:.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杆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 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

3、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 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

4、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实验二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群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四.

5、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制片。用镣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 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 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 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 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的观察。2 .低倍镜卜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淅-滴健那绿染液一用牙签取碎屑一盖盖玻片5 .观察线粒体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 近无色。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

6、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实验四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 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实例1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0

7、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 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 H 2O2溶液不让H2O2 H2O2有一的腐蚀性接触皮肤将2号试管放在90 0 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 3溶液和2滴肝不口用同一生什由于酶具后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一支滴管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肝脏研磨况液必须是 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

8、,可受细 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 活性降低肝脏在制 成研磨液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 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杳放卫生香时,动作要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快,不要插 到气泡中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

9、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 60 0c三)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不能只用不同温度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小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 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 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 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 度卜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

10、in保持各自温度时间 不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 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60 0C100 0C00C60 0C100 0C00C3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4保温5min60 0C100 0C00C5滴入碘液,摇匀2滴2滴2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实例3 :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

11、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123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注入蒸储水1mL/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4注入盐酸/1mL5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660 0C水浴彳呆温5min7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2mL2mL2mL8水浴加热煮沸1min9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实验五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目的:. 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

12、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 2的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500mL )和锥形瓶B(500mL )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 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

13、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 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 25-35 0c的环境中培养 8-10h.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铭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 )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

14、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方法步骤:盲倍虢先在低倍镇下债欷找到aaa第一次分裂中煦 局减数第二次分鬟中眼后幅脚嘴,再在高倍铺下相细鳏染色械诙装 位置和数目绘图根据观寂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赚分会不用揽倏细胞符图四.课后讨论题:.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

15、分裂的中期,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同一生物的细胞, 所含遗传物质相同; 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实验七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实验目的:.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实际调

16、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三,方法步骤二确定谓言的目的要求以蛆为中俄.确定组内人员喘定调查病例制定调近记呆泥照确酬在方式谆论必行时应看的问麴用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调查工作.其程序是:组织问题调查小蛆T确 定课题f分头调查到充f度 写调查报告T汇报交流调查 结果(如右流程图) 心财:.调封最好疑器 体中段病率较高的单薨因遗 住病.玄倒景色盲. 白佃善 高fiSfi视,仙口度KLL)

17、等.为保证演的群体足 络大,小组,应在 班线和年版中进行汇总某遗傕病的常未巧住好件遗传病,镰刀鼻媚胞菖血狂、/瞪性遢传病/白化外先天性募虬,革H翳尿就广里露因遗传病人类追传病X限色体悟性遗传转;L人类打球色杳就厂席染色体显性遢碎病; 国楷、并指、软管发1显性遛传病.苜不全K染色体显性遗传病;j抗爆生素0佝偿病多军区遗传软:源友性高皿压、冠心就等-粉笆浮月常避传病i 21三悻爵台征实验八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杆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

18、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三.方法步骤:.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 4-D或“-泰乙酸(NAA)等。.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储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 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 4 c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 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19、)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 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 57 cm ,直径11.5 cm 为宜.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托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 ,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

20、、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注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实例如下:.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 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 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 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 35 d ),用适宜浓度的2, 4-D或NAA处理过的

21、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 等)。(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c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

22、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 23 d记录也可。(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 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 等。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托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 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 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A.温度要一致;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 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泰乙酸促进托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表达与交流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进一步探究: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实验十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实验目的:.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