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优质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优质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优质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优质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

2、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沟通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

3、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板块教学关注点语文要素分解教学策略设计课外拓展链接慈母情深精读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体会慈母之情。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课外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父爱之舟精读从场景描写。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课文描写的梦境中的几个场景,以问题入手体会场景中蕴含的浓浓父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课外拓展阅读:朱自清背影杨振宁父

4、亲和我杨绛我们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从我和父母对话的场景中体会父母对我爱的方式的不同。以题目入手,设置悬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父母之爱。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口语交际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习作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园地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40个词语。2.背诵有关

5、勤俭节约的名言。阅读:1.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2.能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了解巴德父母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的原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4.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5.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6.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口头表达: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书面表达:1.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2.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3.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

6、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18.慈母情深【课前解析】关注课文: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经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关注作者: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幼年家境贫寒,19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关注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母亲无私的爱全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之中,这里面环境的描写,母亲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

7、,都深深地表达了母爱的博大。而我的心理活动也侧面烘托出母亲的爱。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真正的走进那些饱含着慈母之情的场景中,充分的读,联系生活想像画面,以感悟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达情感和烘托人物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8、【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背景。【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是赞颂谁的。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名读古诗并交流。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母亲有关的课文慈母情深。教师板书课题(18 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梁晓声,小说家,出生于1949年,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9、,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课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会认字。(出示课件6)教师引导: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失魂落魄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噪声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权利学生自读词语,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1)纫:读rn,读音不要与“忍”混淆。(2)权:读qun,可以组词“权利、主权、使用权”。(出示课件7)(3)龟:多音字,本课中读jn,“龟裂”的意思是皮肤也因干燥而开裂。

10、它还有另一个读音gu,可组词“乌龟”。(出示课件8)2.自学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9)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写字方法。预设1:脊”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上面部分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预设2:“碌、噪、哇、权”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1)抑: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错成“卯”。(2)忍:注意上半部分,不要受以前认识的“梁”字的影响而多谢一点。(3)酷、酸:左半部分是“酉”,不要写成“西”。(出示课件10)(4)碌:右半部分“录”,注意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5)噪:右半部分下面的“木”,恒耀写得长一些,从左半部分“口”下方起笔,托住“品”,注意左右穿插。(6)

11、暑:上半部分是“日”,要和“署”分辨清楚。(出示课件11)(设计意图:本文出现的会认字和会写字较多,通过自主识记、归类识字的方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巩固识记生字的方法。)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预设: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预设: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5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向母亲要钱的原因;第634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38自然段主要讲“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出示课件14) (出示课件

12、15)教师引导再次概括:根据划分的层次,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6)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理解这些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的关系做铺垫。)学习第15自然段1.(出示课件17)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

13、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我从文章的第一部分了解到作者的家境特别贫穷,买一本书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我从两次“这么多钱”体会到这一元多钱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我”决定向妈妈要钱买书的时候特别犹豫和不忍心。(出示课件18)教师追问:一元多钱你们觉得多吗?你平时向爸爸妈妈要钱买一本书会如此犹豫吗?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己的体会。预设:一元多钱在我们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买书也是特别容易的事,而课文写的是6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比较困难,所以一元多钱买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通过这些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我”实在是太渴望买青年近卫军

14、了,可家里有那么困难,所以“我”特别不忍心向妈妈开口要钱。(出示课件19)教师展示“一元多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买的东西和能做的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引导:结合这个片段以及课文内容谁再来谈谈你的体会。预设1: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从中我更能体会到“我”内心的犹豫和挣扎。教师板书(犹豫、挣扎) 预设2: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出示课件20)预设3: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

15、“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出示课件21) (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矛盾的内心和买书的强烈渴望。教师板书(渴望买书)(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习要钱的过程的几个场景的描写做铺垫。)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出示课件2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知道了“我们”一家生活的困窘。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26)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

16、.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默读课文,品味场景、细节(出示课件28)教师引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按要求作批注。全班交流。预设1:我从“我”到厂房看到的母亲的工作环境的那个场景感受到了“慈母情深”。预设2:最打动我的情境是我在厂房中找寻母亲的那个情景。预设3:最打动我的是我向母亲要钱,母亲掏钱给我的那个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慈母情深”。预设4:我从母亲塞钱给我,又立刻投入工作的那个场景中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出示课件29)教师组织学生小

17、组内围绕“在工厂找母亲”和“母亲给钱买书”两大场景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1.在工厂找母亲。(出示课件30)教师引导:默读第619自然段,想一想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工厂,“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感受。预设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了压抑。师引导追问:大家对比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自己的家,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是什么感觉,而且空间十分低矮。预设:实在是太挤了,感觉特别压抑,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出示课件31)点拨:从“低矮”“不足二百平米”“光线阴暗”“酷暑炎夏”“犹如身在蒸笼”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厂房狭小、

18、拥挤、潮湿、有噪声、闷热。师追问:你觉得“我”看到母亲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预设:“我”当时一定十分震惊和自责,“我”没想到母亲会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我”也体会到母亲挣钱养家的不易。师适时指导朗读,过渡:谁还有想说的?大家可以从厂房的狭小、嘈杂、闷热等方面,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说说自己的体会。预设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我想象到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由此“我”更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和深

19、情。教师板书(工作环境差)(出示课件32)点拨:这一段反复出现“七八十”,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结构感的作用。预设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出示课件33)教师播放课件中的音频,帮助学生理解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是怎样的。(出示课件34)教师提出要求:找出文中其他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用法。预设1:“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

20、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中三个“供”。预设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中有三个“我的母亲”。预设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中有四个“立刻”。(出示课件35)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从而体会到“我

21、”的心情,并进一步深刻体会到慈母情深。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其它其他场景和细节做好铺垫。)(出示课件36)教师引导:默读第1619自然段,想象“我”从发现母亲到最终确认是自己母亲的场景。预设1:作者描写自己寻找母亲时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在“角落里”看见了“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的母亲。跟随着作者的目光,当我看见他的母亲时,我感觉特别心疼。师追问引导:“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出示课件37)预设: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

22、,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我没法想象如果是我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从这处细节描写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工作有多么辛苦,真是慈母情深。教师板书(工作辛苦)点拨: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看见的和感受到的,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预设2:还有一处细节,“我”找到母亲后重复叫了两声“妈”,我觉得语气中应该是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出示课件38) 预设3:当母亲听到“我”喊她后,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

23、母亲”,我从这两个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一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从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预设:母亲的工作环境是“我”难以想象的恶劣,当“我”看到母亲从凑在缝纫机前工作到听到“我”的呼唤时动作迟缓僵硬地看向“我”时,“我”是震惊和心疼的。所以这里连用三个“我的母亲”更能表现出“我”心情的变化。(出示课件40)(出示课件41)教师小结:是啊,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我”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此时作者连用三个“我的母亲

24、”,一下子就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从不敢相信到震惊、心疼。教师板书(震惊 心疼)教师指导朗读。2.母亲给钱买书。(出示课件4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2029自然段,思考:母子会见一问一答特别简短的对话,你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1:从“我”与母亲的对话中,尤其是那些省略号中,我看出来作者当时说话是吞吞吐吐的。我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犹豫和不忍心。预设2: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出示课件43)(出示课件44)教师引导学生读下

25、面的句子,谈体会。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预设:我从“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联系“龟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出示课件45)教师组织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2029自然段。(出示课件46)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第3032自然段。小组合作分别扮演“我”、母亲和女工,演一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小组内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表演完,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出示

26、课件47)预设2::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她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出示课件48)(出示课件49)教师引导: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情景,说一说自己内心有什么感触,反复出现的四个“立刻”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预设:四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相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师引导:文中还有

27、很多像“我的母亲”和“立刻”一样重复出现的写法,自己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预设1:重复出现的七八十个,七八十台,让我感受到空间的拥挤、闷热以及环境的嘈杂预设2:重复出现的“第一次”写出了“我”内心的震撼和愧疚。二、聚焦“鼻子一酸”(出示课件50)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第33、3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预设1: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预设2:。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

28、,帮助母亲。 (出示课件51)教师提问: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儿子,看到母亲工作的场景、听到母亲和工友的对话、拿到母亲给的揉得皱皱的毛票,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三、学习课文结尾部分(出示课件5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3538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预设: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出示课件53)教师引导交流: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温馨提示:可以转化为以下两个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

29、的东西?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出示课件54)教师引导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预设: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因为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受到了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教师引导交流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 预设: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与责任。 (出示课件55)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教师板书(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感恩、责任) 四、课堂

30、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57)主题概括。2.(出示课件58)教师引导:同学们,本文作者梁晓声就是通过写向母亲要钱买书这一件小事,运用细致、传神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母亲日日的辛劳,对作者读书的支持和那一腔无私、深沉的母爱。下面也让我们学着运用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练笔。3.(出示课件59)课堂演练。4.(出示课件60)布置课后作业。(1)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试着写一写吧。(这件事可以是自己与父母、师长、朋友之间发生的,“鼻子一酸”可以是感动的、委屈的、难过的可以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2)完成素养提升本课练习。五

31、、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通过展示文章重点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母亲)的伟大、无私形象。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文章开头的衬托,然后就是直接描写,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因此,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

32、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这些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2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3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5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

33、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6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7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重点1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2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慈母情深2课时父爱之舟2课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课时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课时习作:我想对您说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8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

34、亲的爱和感激。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场景和细节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爱体验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感受文章主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

35、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过程与方法】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重点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难点通过文中的场景、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2课时第一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词。2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3学习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重点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难点学习第15

36、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一、揭示课题,提出“情深”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板书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后生字。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提示易错字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2课文的段落较多,篇幅较长,如果给课文划分层次,可以怎么划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

37、):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我”最终拥有了青年近卫军这本书。3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4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5教师总结: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层次,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学习第15自然段1默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向母亲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1)教师补充梁晓声的母亲

38、片段和相关时代背景资料。(2)全班交流:从“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可以看出,这一元多钱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说明“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可以看出,“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可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辛苦工作,挣钱不易。从“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以看出“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所以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3)回想一下你们跟父母要钱买书的经历,你们是怎么跟父母说的?父母又是如何做的呢?2教师总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

39、,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慈母情深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起因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经过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结果第二课时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重点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难点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文中的“我”有了怎样的了解?(生活贫困、懂事、爱读书)二、体会场景和细节,感悟“情深”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最触动自己的

40、场景、细节有哪些。(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2品读“初到厂房”的场景。(1)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墙壁潮湿;听到了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和压抑。“我”知道母亲挣钱不容易,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3)教师总结: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和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住关键词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3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每个小组选择一下场景,运用前面总结的方法,合作学习,最后全班汇报交流。)(1)“寻找母亲”的场景。汇报交流:第16自然段中“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教师重点点拨:作者写“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