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_第1页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_第2页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_第3页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_第4页
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篇一:海洋环境公报】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 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 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河流众多,流域范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

2、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 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 项监测工作。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各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夏季全海域海 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 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 管辖海域面积的94%。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 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

3、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 积的95%。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 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 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 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 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2014年,全海域开展了春季、夏季 和秋季三个航次的海水质量监测,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

4、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海水 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通过这几年的检测,可看出我国海域近几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海 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并且通过检测可总结出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 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但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 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 潮灾害多发,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 重,海洋溢油等突发性事件的环境风险加剧等。全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潮-潮:=y最潮-潮:海洋环境污染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现实,由此引发的海洋环境灾害更 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赤潮是在

5、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 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绿藻漂浮在水面会造成水中缺氧,从而导致 鱼、虾、蟹等水中生物死亡,而叶绿素及绿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阻碍 了江水的流动,散发恶臭气味,对生态及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2010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东 海赤潮规模仍然最大,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为39次和6 374平 方公里;南海为14次和223平方公里;黄海为9次和735平方公里; 渤海为7次和3 560平方公里,南黄海海域发生浒苔绿潮灾害。 2011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5次,累计面积6 076平方公里。东

6、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3次;黄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4 242 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来最低,58月,黄 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2012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 积7 971平方公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38次;渤海赤潮累 计面积最大,为3 869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38 月在南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绿潮。2013年,全年共发现赤潮46 次,累计面积4 070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现次数最多,为25次; 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1 880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 月,占全年赤潮发现次数的74%,3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 绿潮。2014年,全海

7、域共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 290平方公 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7次;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 4 078平方公里。2014年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与近5年平均值基本持平,4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 下表是对比近几年赤潮与绿藻的污染状况。潮-近几年我国赤潮与绿藻海域覆盖面积折线图匹 1=l=i我国对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从得到的数据我们可 以推断我国海洋环境的一些数据。2010年,我国对66个海水增养 殖区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 养殖活动要求,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 优良、较好和及格的比例分别为55%、30%和15%。监测

8、时段内,23个重点海水浴场中有12个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或“良”。重点监测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水质指数为4.3。监测时段内水质为良 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保护区的 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主要保护对象或 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2011年,对11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17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了监测。其中大部分保护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凹1=1匹 1=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 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受检测的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 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 17个滨海旅游度

9、假区的平 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4%,水质为一般和 较差的天数占6%。l=i2012年,对全国63个海水增养殖区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23个海水浴场水 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7%,水质为差的天数占3%。17个滨海旅游 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数为4.2,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 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2013年,开展监测的62个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 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

10、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 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7%,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 数占3%。2014年,55个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 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 平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6%,水质为一般 和较差的天数占4%。受监测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是局部 地区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基

11、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 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 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 域某一要素的自然的或认为的变化,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 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和作用。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加强海 洋环境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篇二: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4 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2015-03-13)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本网讯 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

12、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 状况基本稳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 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根据公报,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 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万平方公里、4.1万平方公里和57万平方 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 江沿岸、珠江口等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夏季重 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中,20个海湾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自然分布格局未发 生显著变化,海草、

13、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 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 稳定。但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 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环境污染、 人为破坏、资源不合理开发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2014年,主要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 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五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 均超过50%。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60万吨,较2013年 增加5%。但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445个陆源入海 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2%。入海

14、排污口邻近 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满足 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根据公报,2014年海洋 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油气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基本符 合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 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201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290平方公里,赤潮次 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影响范,目为近5年来最大。2014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 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油

15、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 事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篇三:2012年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2 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2013年4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 条例和舟山市人民政府赋予的职责,我局组织实施了 2012年度舟 山市海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监视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相关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完成了2012年舟山市海洋环境公 报,现予以发布。通过本公报的发布,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舟山市海洋 环境质量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 义,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

16、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2013年4月目录1概述2海域环境状况.32.1海水环境. 32.2沉积物环境52.3海洋生物多样 TOC o 1-5 h z 性63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73.1陆源入海排污口状况73.2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8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94.1海水浴场环境状况94.2滨海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94.3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104.4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114.5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状况124.6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145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事件155.1赤潮155.2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175.3海洋污染事件176海洋垃圾状况.187海

17、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与监 TOC o 1-5 h z 测197.1海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197.2海洋工程环境监测20 8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21 1概述2012年,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扎实组织开展舟山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1近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海 洋特别保护区、赤潮监控区等海洋功能区监测,海洋垃圾监测,海 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视监管与监测,海洋灾害、海洋污染事件的 预报与监测。全年在舟山市海域内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200余个, 动用监测船只130船次,总航程近4000海里,获取监测数据近40000 个。匹1

18、=1监测结果表明:舟山市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海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 水质标准gb3097-1997,下同)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 积较上年增加,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上年减少,第二 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上年减少,无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 海域。舟山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 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下同)。海 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6种、浮游动物66种、底栖 生物15种。陆源入海排污口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南沙海水浴场、普陀和嵊 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滨海旅

19、游度假区环境状况良好;四个海水 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良好,适宜养殖;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 环境状况基本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要求;倾倒活动对倾倒区的水质、 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各倾倒区的水深较上年无显著变 化;朱家尖东沙沙滩及邻近海域垃圾种类较少,密度较小。舟山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7起,累计面积755平方公里。全年共发生风暴潮5次,灾害性海浪过程4次。岱 山海域平湖油气田输油管线断裂引起少量轻质原油泄露,未对邻近 海域环境敏感区造成明显影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