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文学一、明代小说1、“拟话本”释名话本是宋元时期民间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而拟话本则是指明代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 “三言”是由冯梦龙编写的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的总称。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书收录小说40篇,共120篇。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赏析是明代拟话本中最成功的作品。作品以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权利贯穿始终。在朴实无华的平直叙述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尘女子形象。明清文学写杜十娘与李甲相会,展示了杜十娘的非人生活,反映了她对正常人的生活和自由爱情的向往。智激老鸨,为自己赎身,表现了她的机智聪慧。让李甲借钱,考验他的真

2、心,说明了她的理智谨慎。临行前众姐妹送行馈赠,表现了她的精明和深谋远虑,以及日后对“人”的生活的憧憬。船到瓜洲,李甲因贪恋钱财而将杜十娘抛弃。在爱情梦想破灭后,杜十娘沉箱自尽。箱内不下万金的珠宝,是她倍受凌辱的见证。沉宝自尽,说明她把人的权利、人格尊严看得比箱内的珠宝更贵重。这部小说形象地反映了人情和天理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封建的伦理制度。明清文学二、明代戏剧、明“传奇”释名:指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某些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传奇”本为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因其内容多为后代说唱和戏曲所取材,故宋、元戏文有的也称 “

3、传奇”。到了明代,则把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专称为 “传奇”,以区别于杂剧。代表作家、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中叶以后,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不少作家继承并发扬南戏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作品,代表着传奇创作的新倾向。如被称为明代“三大明清文学传奇”的梁辰鱼的浣纱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李开先的宝剑记,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创作繁荣的基础上,形成了几个传奇流派。如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又称文采派),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又称格律派),和以梁辰鱼为代表的昆山派,是当时最主要的几个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的相互争鸣,促进了戏剧的进一步繁荣。、汤显祖()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汤显祖(1550

4、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时中举,然屡应会试不第。明清文学据明史本传称,万历五(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这使他对朝政的昏暗有了切身的体会。至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汤显祖是一个性情耿直、热心政治的人,而明代南京官署却是一个安置闲散或受排挤官员的地方,在政治方面无可作为。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汤显祖目击民间惨状,士大夫传统的积极用世之心,促使他在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风,明清文

5、学并进而抨击宰辅,把万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为权臣所忌,因此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后,汤显祖在浙江遂昌县做了五年知县。为政宽简,颇有官声。但他深感时事不可为,逐渐对从政失去了热情,终于辞职还乡。晚年的精力,主要用于戏剧创作。汤显祖的思想意识比较复杂。家庭影响:他的父亲是个严正的儒者,祖父却好老庄、喜神仙。师友影响。明清文学少年时他曾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汝芳。罗氏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和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立场,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在任职南京的后期,汤显祖与著名禅僧达观相识,成为挚友。差不多同时,他读到李贽的焚书,深

6、表倾慕。受李贽的影响,他激烈反对宋明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认为人不能无欲。他敢于标出一个“情”字,来和理学家的“性”、“理”相对抗。汤显祖这种对“真情”的推崇和追求,构成了他蔑视权贵、痛恨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其晚年由于政治上失意,及受达观的影响,崇尚佛道,人生明清文学如梦的消极出世情绪潜滋暗长,这种思想在后期创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总的说来,汤显祖的人生态度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积极用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屡遭挫折后,又难免以佛、道虚无之说看待现实,视尘世为梦幻;二是受李贽等人的影响,强烈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桎梏。这两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汤显祖的

7、戏剧创作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在戏剧方面,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其余三剧即牡丹亭、邯郸记、明清文学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这四种传奇因均有作梦的情节,遂以其书斋名之,合称玉茗堂四梦。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又称为“临川四梦”。 () “临川四梦”释名明代著名戏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均有作梦的情节,遂以其书斋名之,合称玉茗堂四梦;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又称为“临川四梦”。汤显祖画像汤显祖故居内景汤显祖行书诗卷明清文学()牡丹亭赏析故事梗概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其基本

8、剧情是: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杜丽娘,年方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封建淑女,特意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外号陈绝粮)为塾师。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赏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春情。丽娘回屋后,昏昏欲睡,忽作一梦。明清文学梦中和一书生,在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若有所失。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花落无踪,春梦无痕。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形容枯槁,大惊,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其上。她又把梦境说与春香,并

9、让春香把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死去。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石下,又叮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有一个土匪头子李全,投降了金国,被封为明清文学溜金王,领兵包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扬安抚使,命令他立即率兵围剿李全。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看护丽娘的墓,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情危急,怕带着家眷有危险,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去了临安。南方广州府有一位秀才叫柳春卿,是柳宗元的后代。柳春卿一天梦见自己到了一座花园中,有一女

10、子立在梅树下,说与他有姻缘。二人在梦中欢会。梦醒后,柳春卿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路上和一个钦差大臣苗舜宾相识,并得到苗舜宾援助。明清文学走到南安时,柳因病,暂时借宿梅花庵。柳病好时,偶游花园,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展看一看大惊,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那位女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杜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回到人间。丽娘鬼魂飘游到梅花庵,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欢歌,惊动了守墓的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向柳

11、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内挖坟开棺,自己就会复生。明清文学柳生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石道姑怕这件事情被陈最良发觉,于是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淮安告诉杜宝。走到半路上,陈最良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自已俘获、杀死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告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他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 杜丽娘来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但等到柳生赶到明清文

12、学临安时,会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会试不可能有补考。戏剧家言,不可尽信)。考试完毕,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老夫人和春香也来到临安,因天晚投宿,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母女相认。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宝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即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候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黄榜发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故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明清文学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

13、小姐确实又复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这是鬼妖之事,绝不相信,就奏请皇上决断。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杜宝、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皇上用镜子照,看她们身后有影子,从而断定丽娘等确实是活人。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继西厢记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杰出的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缘情明清文学而生的浪漫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歌颂了他

14、们为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在作品中,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反封建、反礼教主题的呢?或者说牡丹亭“游园”、“惊梦”这两出戏是怎样刻画杜丽娘形象的呢?杜丽娘形象塑造的典型意义牡丹亭剧照明清文学杜丽娘是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塑造的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其性格的核心是对爱的执着和热烈追求。她的这种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同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杜丽娘生于名门,长在深闺,自幼受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她长期被抑郁、愁闷、焦虑的情绪所困扰。她对自己的青春虚度感到无奈,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尤其是婚姻归宿极度担忧。闺塾一出戏,作者通过

15、春香闹学的情节,表现了杜丽娘内心的矛盾和思想的复杂。游园一出戏,杜丽娘突破父亲的禁令,游赏花园。明清文学她的身子挪出闺房,也就暗示她的思想开始越过封建理教的严格限制;她的脚步踏进后花园,说明她在行动上已经开始走向叛逆的道路。 惊梦一出戏,表现了杜丽娘的觉醒。但她觉醒以后,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便只好把满腔热情和希望,寄托在梦境中,企盼在梦中实现理想。果然,杜丽娘在梦中遇到了风流才子柳梦梅,两人一见钟情,并私定终身。但梦醒了,杜丽娘面对的仍然是残酷的现实。可她又不愿放弃那个美好的梦境,不愿放弃对美好爱情和自主幸福的追求,于是,她又来到后花园寻梦。寻梦的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于是,在极度的绝望伤心中,

16、明清文学杜丽娘抑郁而逝。杜丽娘虽因情而死,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并未停止。杜丽娘死后,她的鬼魂来到阳间,继续寻找曾欢会过的情人。最后,终因柳梦梅的救治而还阳,并在人间结为夫妻。凭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杜丽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总之,剧本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浪漫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去人欲,存天理”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明清文学三、清代小说(一)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父亲蒲槃(

17、pn)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但到蒲松龄少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困苦。蒲松龄青年时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试都得第一,受到著名诗人、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器重,但此后屡试不中。三十一岁时应邑人孙蕙之请,在江苏宝应、高邮当了一年多幕宾。三十三岁时回本邑当塾师,中间虽有短时间的出游、应试,但绝大部分时间过的是教学生涯。直到七十一岁,才援例当了一名贡生。明清文学蒲松龄的一生,位卑家贫,靠舌耕笔耘度日。“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穷困潦倒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命运,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孤愤与不平。 蒲松龄思想意识较为复杂。他长期仕途失意,社会地位低下,因此对于社会的黑暗政治

18、的腐朽有所认识,不满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但同时又对最高统治者抱有幻想;讽刺科举制度,却又始终不忘追求功名;有无神论的思想,又不时流露出宿命论的倾向;赞扬真情,肯定爱情自由,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忍辱顺从。蒲松龄一生著述颇丰,计有聊斋文集四卷,明清文学聊斋诗集六卷。当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还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最初是以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最早的抄本是铸雪斋本(1751),最早的刻本是青柯亭刻本(1766)。聊斋志异中的四百九十余篇作品,按照题材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短篇小说、散文特写、杂记寓言。其中成就最高的一类是短篇小说。(二)婴宁赏析蒲松龄雕像蒲松龄故居蒲松龄墓明清文学婴宁之

19、所以备受称赏,不是因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多么复杂曲折,也不是因为结构布局有多么严谨巧妙,甚至也主要不是因为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多么出人意表,而主要是因为小说刻画、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令人过目难忘的狐女婴宁的形象。而婴宁之所以动人,既在于她的容貌美,更在于她的性格美、人格美。婴宁一登场,作者就以传神的笔法勾勒出她不同凡俗的形象:她“容华绝代”,手拈梅花,姗姗行走在上元节的效野。当她发现书生王子服死死盯视自己后,“顾婢曰:个儿郎目光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婴宁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因为喜欢自己的明清文学如花容颜,也没有想到此时遗花地上,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少女来说是有失庄重。开篇起势,

20、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将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特点全面写出,也可以说是对婴宁的形象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勾画。在王子服按照吴生的指点到西南山中找到婴宁后,作者对婴宁爱花、爱笑、纯真的性格特点,更是了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刻画。首先写婴宁爱花。婴宁“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捻花而入。”在这里,作者既以灿烂娇艳的杏花,来映衬婴宁如花的容颜;明清文学同时,写她花不离手,突出了她爱花的性格特点;见生人来到,“含笑捻花而入”,则暗示了她未受世俗熏染的纯真心灵。其次写她爱笑。王子服与婴宁相见时,婴宁人未到笑声先闻。她时而“嗤嗤笑不已”,时而“笑不可遏”,受到母亲斥责后“忍笑而立”,但

21、转瞬“复笑不可仰视”。这一连串笑的描写,声态并作,使婴宁爱笑的性格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作者写婴宁爱笑,同时也没有抛开她爱花的特点,插写了一句“(婴宁)顾婢曰:视碧桃开未?”把前面对花的描写和此处相见的场面勾连起来。笔意连绵,似断实续。明清文学再次是写她的性格和心灵的纯真、澄澈。王子服和婴宁园中共话一段,作者在刻画婴宁爱花、爱笑的同时,还浓笔重彩地渲染了她的近乎痴憨的单纯和天真。王子服拿出上元节婴宁遗落的梅花示爱,婴宁却傻乎乎地说:“等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生告诉她:“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婴宁仍全然听不出其中的话外之音,竟然说:“葭莩之情,爱何待言?”当她得知王

22、子服所说的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时,仍了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甚至要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这几句话,让爱婴宁爱得痴傻的王子服几近崩溃。明清文学同时,也将婴宁如痴似憨的性格特点刻画得入骨三分。全文共有二十七处描写婴宁的笑态,七处描写婴宁的爱花拈花。而这些描写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通过具体的人物行动去描写的。比如描写婴宁的笑就有:“笑语自去”、“含笑而入”、“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俯仰”、“狂笑欲堕”、“且下且笑”、“笑又作,倚树不能行”等等有纵情大笑,有含蓄微笑,有孜孜憨笑,也有忘情狂笑。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纯真而又绝无雷同的笑容和笑声,其内心的纯洁可

23、想而知。 然而婴宁也并不是一味的纯真,一味的爱笑。在面对明清文学邪恶的势力,固执的偏见时,她也不得不变通。而她的改变,正是以牺牲她的天真淳朴为代价。这样的结局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却符合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和生活规律。比如她略施小计惩罚了贪淫无礼的西邻之子后,差点惹上官司,经过婆母的一番说教:“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婴宁便“矢不复笑”。在那样的一种禁锢的社会,天真纯洁的婴宁无疑是一个异类。她越是纯洁便越要遭受社会的压制打击。是无情的社会现实吞没了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婴宁从大笑到不笑,又转而为哭,这一过程是她性格内在衍变的必然逻辑。婴宁的这两种性格相映成趣,使她的形象越发显得明清文学可爱和逼

24、真。一个人物两种性格,两副面目,在人世间恐怕是很难找出这样的例子的,也许只有那长于变幻的鬼狐才能做到。作者这样写,使婴宁的狐女形象既真实,又具有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婴宁通过王子服和婴宁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王子服的痴情和婴宁的的纯真,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否定,显示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和生活信念。艺术上,塑造了婴宁这样一个美丽纯情、天真烂漫、忠贞诚挚的少女形象。人物语言生动传神。明清文学四、清代戏剧(一)孔尚任、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清初著名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的一生,大约可分成三个阶段

25、。居家读书阶段孔尚任作为孔子后裔,崇奉儒学,积极用世,热衷功名。二十岁左右,孔尚任进学。但此后参加乡试,却屡困场屋。直到三十七岁时,才典田捐纳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明清文学头衔。这期间,孔尚任主要过着养亲、读书、漫游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如贾凫西、孔方训等,了解了南明王朝兴亡的许多轶闻旧事,并对江淮名妓李香君当年“面血溅扇”、矢志守节的风流行为,产生浓厚兴趣。仕宦扬名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意到曲阜祭孔。博学多闻的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因孔尚任御前讲说大学经意深合圣衷,康熙特命“不拘定例,额外议用”,于是孔尚任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并于次年赴京就任。1686年,孔尚任奉命随工

26、部侍郎孙在丰赴淮扬疏浚下明清文学河,治理海口。在江南四年多的时间内,孔尚任的足迹遍布南明故地的山山水水,并和黄云、冒襄、许承钦等一大批具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往还、结交,既感知了南明王朝的生存环境、朝政野史,同时更受到南明遗老的民族情绪、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孔尚任奉调回京,仍任国子监博士。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他才转为户部主事,结束了十年清闲困顿的国子博士生涯。经过长期酝酿,反复修改,凝聚了孔尚任全部才力和情感的传奇桃花扇,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问世、明清文学上演。一时间,“王公荐绅,莫不借抄。”“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

27、日”(桃花扇本末),真可谓占断词场、名满京华。可是,就在孔尚任还未从桃花扇创作、演出带来的巨大荣耀和加官进爵(1700年春,孔尚任升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的莫大欣慰中清醒过来,罢官去职的打击便接踵而至。 “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放歌赠刘雨峰寅丈)“我是白头书簿郎,被谗不辩如聋哑。”(赵药园过岸堂大烹款予)“身当无奈何将隐,事在莫须有更悲。”(刘中柱真定集卷三送岸堂)从作者及友人所写的这些诗句看,明清文学孔尚任被罢官,极有可能与他创作桃花扇有关。 罢官退居阶段孔尚任被罢官后,曾在京城滞留过二年多时间。孔尚任之所以滞留京城迟迟不愿归乡,是因为觉着被去官冤枉,希望有人能替自己洗冤辩诬,期

28、待有朝一日能“世事纷纷久自明。”(答李鼎公)但是,他希望的泡影终究还是破灭了。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冬天,孔尚任怀着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冒着严寒黯然归乡。他感叹道:“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一样心。”(出彰仪门) “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明清文学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归乡以后,孔尚任的生活清苦落寞,穷愁潦倒。期间他曾多次出游,以慰寂寥。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正月,孔尚任卒于曲阜故居,终年七十一岁。孔尚任一生著作繁富,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出山异数记等,编辑有人瑞录、享金簿、平阳府志、莱州府志、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等。

29、戏曲作品除桃花扇外,尚有与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2、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孔尚任画像孔尚任墓地孔尚任故居孔尚任故居李香君与侯方域桃花扇京剧剧照明清文学桃花扇四十出,分上下两本。那么,作者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呢?全剧有两条主线:一是政治主线,二是爱情主线。作为政治主线,主要是表现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义士和以侯方域为代表的进步文人,与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阉党余孽和以杨龙友为代表的无行文人之间的忠奸之争、正邪之争。作为爱情主线,则主要是表现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离合悲欢。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互为因果。但自始至终,侯、李的分合,都与政治斗争息息相关。描写爱情,是为了展现政治;爱情主线的设置,是为

30、了揭示政治主题服务。因此,侯、李的爱情悲剧,明清文学实质上是民族悲剧、国家悲剧在个体身上的折光反映,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李香君是全剧的女主人公,也是全剧塑造的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相比,作者在作品中有意对她进行了美化和拔高。一方面,她忠于爱情,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面对阮大铖出资置办的“缠头锦,百宝箱”,李香君视之如草芥:“这几件钗钏衣裙,原不放在我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衣人,名自香。”当漕抚田仰以白银三百两作为聘礼,想娶她做妾时,她不惜血溅诗扇,自毁容颜,守楼自誓:“案齐眉,他是我终身依,盟誓怎移。”这种对爱情的专一态度令人感动。明清文学另一方面,她又有鲜明的

31、政治立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她自觉地把个人的遭遇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并把造成国难家仇的原因,归结到祸国殃民的昏君奸臣身上,这使她的个人品格与政治眼光,都远远超出了剧中所有须眉男子。李香君与侯方域结合,看重的不是他的才华风流,更非权势和财富,而主要是出自她对复社文人的敬重和仰慕。当李香君听到妆奁是由阮大铖出资置办,侯方域竟认为“俺看圆海(阮大铖号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便就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的时候,她怒不可遏,批评侯说:“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明清文学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地也?”然后把衣服和钗环扔了一地。李香君的这种爱憎分

32、明的政治态度,也深深感染了侯方域,使他在政治上日渐成熟,立场也更为坚定。在骂筵一出中,李香君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场痛斥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误国奸贼:“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表现了李香君“冰肌雪肠”、“铁心石腹”的高洁刚强的品格,而且也显示了她的政治立场的坚定和爱国思想的深厚。明清文学侯方域是明代进步团体复社的著名文人,他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同阉党余孽进行斗争。他忧怀国事,曾修书阻止左良玉率兵东下,并积极调和四镇之间的矛盾,力图君臣一心,抗清图存。但是,他又有传统士子

33、思想、行为上的固有弱点。他看重个人的享乐。正当国难当头,他却沉溺于歌舞酒场,寻访佳丽。他有时忠奸不明、情感冲决理智。杨龙友代表阮大铖送妆奁,替阮大铖求情、开脱罪责,侯方域一度动摇,准备原谅阮大铖。在李香君的严厉苛责下,侯方域才没有被阮大铖收买。他政治立场也摇摆不定。原先,他赞同史可法,反对马士英、阮大铖议立福王朱由崧;朱由崧登基后,他又对当初自己的言行后悔。明清文学国破家亡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国恨家仇,而是儿女私情。还是在张道士的当头棒喝下,才看破红尘出家。侯方域思想的矛盾复杂,行动的犹疑动摇,既体现了复社文人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也揭示了传统知识分子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软弱性。说明单靠他们这一帮

34、进步文人,不可能担当起阻击清兵南下、挽救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重任。3、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以情写史由于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并非为传情写爱,明清文学更非为搜奇猎艳,而是为了寄托自己深沉的历史兴亡的感慨,所以,其艺术构思也不同凡响。上本从第一出听稗到第六出眠香,写侯、李的结合,同时兼及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剧本一开篇,就给二人的爱情涂上浓重的政治色彩。从第七出却奁到第十二出辞院,插入左良玉东下就粮,侯方域修书劝止,柳敬亭携书投辕。随着侯方域与阮大铖、马士英之间矛盾的激化,侯不得不离开李香君,往投史可法。他们的由合而分,与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纠纷息息相关。下本从第十七出拒媒到第三十出归山,作者一方面通过描

35、写马、阮对李香君的迫害,揭露南明王朝的腐朽,明清文学表现李香君政治立场的坚定和爱情态度的坚贞;另一方面又以侯方域为中心,写江北四镇内讧及马、阮大兴党狱,显示南明王朝内部矛盾的复杂。 从第三十一出草檄到第四十出入道,侯、李的由离而合,由合而分,也跟国家、民族命运的兴衰变幻密不可分。所以,清代沈默在为桃花扇写的跋语中说:“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止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奇皆注意于风月,而起波于军兵离乱。唯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迁变,而借波折于侯、李。”在剧本中,作者明写爱情,实写时政;把爱情的跌宕起伏与时政的波谲云诡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清文学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奇巧和绵密。以扇寄情剧本

36、名为桃花扇,是因为剧中人物的遭际、情节的变换、作者情感的寄托与抒发,均和一柄扇子相关。首先是“赠扇”:侯方域初见李香君,将随身携带的宫扇一柄,题诗赠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信物。其次是“溅扇”:侯方域到史可法处避祸,李香君立志守节,不下楼,不接客。漕抚田仰以白银三百两作为聘礼,想娶她做妾,李坚决不答应。当田仰派人来想强娶李香君时,李以头撞地,血溅诗扇。再次是“画扇”:杨龙友探望受伤的李香君,见睡熟的李香君身边,放着污血点点的诗扇,明清文学怕将来侯见扇伤心,即在几点血痕旁,用笔涂抹,画成几枝桃花。一柄诗扇,变成了桃花扇。然后是“寄扇”:李香君托艺人苏昆生,将扇子寄给侯方域,以扇代书,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

37、。最后是“撕扇”:南明亡后,张道士设坛传法,李、侯去听,碰巧相会。二人展扇相看,互诉衷肠。正在难分难舍之际,惹恼了张道士,夺过扇子撕碎。并说:“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哪里话。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二人遭当头棒喝,猛然醒悟。于是,侯向南山修道,李向北山修道去了。一柄诗扇,既是侯方域、李香君坚贞爱情的象征,明清文学同时,它的流转得失,也见证了二人情感历程的曲折。作者以扇传情,以扇引情。一件平常的生活用具,成为作者寄托思想、情感,推动剧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角色设置,相辅相成孔尚任将全剧人物分为三类五部:左部、右部各四色:正色、间色、合色和润色,共十六人,写

38、“儿女之情”;奇部、偶部各四气:中气、戾气、余气、煞气,共十二人,写“兴亡之事”;总部经星、纬星各一人,起总括、揭示全书题旨的作用。所谓:“色者,离合之象也。男有其俦,女有其伍,以左右别之,而两部之锱铢不爽。气者,兴亡之数也。君子为朋,小人为党,明清文学以奇偶计之,而两部之毫发无差。张道士,方外人也,总结兴亡之案。老赞礼,无名氏也,细参离合之情。明如鉴,平如衡,名曰传奇,实一阴一阳之道矣。”(桃花扇纲领)这种阴阳相对相成的人物设置,饱含了作者借助于传统的易学观念对世事人生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概括。曲词说白,典雅工丽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云:“而词必新警,不袭人牙后一字。”“全以词意明亮为主。”“说白

39、则抑扬铿锵,语必整练。设科打诨,俱有别趣。”作者以作词之法作曲,少用衬字,力避俗语,主张“宁不通俗,明清文学不肯伤雅。”所以桃花扇的曲词、说白,“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之间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王季思桃花扇前言) (二)洪升 1、洪升的生平创作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洪昇的仕宦之途很不遂顺。他做过二十多年的太学生,其间有十余年在京华行旅寄食,未获一官半职。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清文学更因在佟皇后丧期

40、内观演长生殿而被弹劾下狱,革去学籍。此后往来于吴越山水之间,过着放浪潦倒的生活。1074年,在浙江吴兴夜游,结果醉酒落水而死。洪昇才情超脱,与当世名流如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赵执信等都有密切的交往。由于一生坎坷,生活困顿,他的诗作常常充满愁闷与不平,如他曾在己未元日中慨叹:“大地春回日,羁人泪尽时。七年身泛梗,八口命如丝。”才士不遇,容易出以狂狷之态,洪昇给人的印象也是颇为清高孤傲。赵执信说他“故常不满人,亦不满于人”(谈龙录)。徐麟说他“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长生殿序)。明清文学通过这些故交旧友的评论,可以想见他为人的风貌和厨师的态度。 洪昇能诗,今尚存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

41、集。对他的诗前人评价不一,但总体上来说成就不是很高,他的主要创作成就是在戏曲方面。今知洪昇的剧作,有传奇九种,但仅存长生殿一种;另外还存有杂剧四蝉娟一种。四婵娟体式略近于徐渭的四声猿,由四个单折的短剧合成,分别写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管夫人这四个历史上知名才女的故事。奠定洪昇清代剧坛、文坛杰出地位的是长生殿传奇。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据洪昇此剧明清文学例言说,他曾三易其稿:最初所作名沉香亭,后因“排场近熟”,删去有关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史实,更名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

42、,以长生殿题名。”长生殿创作过程漫长,前后共花费了作者十余年的时间,最后一稿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京剧剧照长生殿京剧剧照明清文学、长生殿的主题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自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以来,一直是诗歌、小说、说唱、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反复袭用的素材。为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应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首要动因。在写作的过程中,则自然而然地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审美喜好和特定的时代特征。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前代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学虚构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长生殿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取舍,构成其独特的面貌。如剧中回避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

43、私通等“秽迹”。明清文学在洪昇看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例言),所以,他极力标榜“义取崇雅”,具有对这一历史故事在道德上加以“净化”的用意。当然,这同时也有突出全剧的爱情主题的效果。又如,剧中较多描写了唐明皇在宠爱杨贵妃的同时,又屡次“召幸”梅妃、虢国夫人,从而引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冲突,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多生曲折。而最为突出、与前代写同一故事的文学作品显得明显不同的地方,则为以下两点:其一,剧中对“情”这一全剧的核心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并把故事的结局,写成一方虽死,犹抱痴情;一方虽生,痛不欲生。明清文学双方共守前盟,感动天地鬼神,得以同升仙宫,永久团圆。虽然“情”本是杨玉环、李

44、隆基故事的中心,但长生殿的写法,却有把“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的用意。剧本开场曲写道:“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即点明这一主旨。在例言中,作者又对有人称此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的说法表示赞同,这表明长生殿对情的赞美是受到牡丹亭的影响并且有意与之靠拢的。但长生殿所写皇帝与妃子的情,在当时的道德观中是无可非议的,这和牡丹亭所写根本违逆礼教精神的情,明清文学性质完全不同;作为历史题材,长生殿又以一种距离感避免了对人心的强烈刺激。这样,长生殿既在一定程度上沿承了晚明文学的特色,又退缩到一个比较文雅和安全的范围之内。其二,在写“情”的同

45、时,长生殿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几乎与描写爱情的部分相等)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使得此剧显得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此所谓“闹热”),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这一双线平行交织、互相映衬的结构,把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除了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明清文学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自序)的教训意义外,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而这一点在当时尤其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特别像弹词一出,写皇家乐工李龟年于安史乱军破长安后流落江南,对人弹唱宫中旧事与马嵬惨象,所谓“唱不

46、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令人生不堪回首之感。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明清文学(1)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其生死不渝的爱情长生殿共五十出,其中第一出传概就明确道出作者创作此剧的目的,是“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沁园春一段曲辞则讲述了故事梗概:“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宿缘正当。自华清赐浴,初承恩泽,长生乞巧,永订盟香。妙舞新成,清歌未了,鼙鼓喧阗起范阳。马嵬驿,六军不发,断送红妆。西川巡卒堪伤,奈地下人间两渺茫。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回銮改葬,只剩香囊。证合天孙,情传羽客,钿盒金钗重寄将。

47、月宫会,霓裳遗事,流播词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定情开始,明清文学他们“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由于唐明皇感情不专,杨玉环争风吃醋,他们之间发生过一些矛盾,但很快得到了解决。到第二十二出密誓,二人遥望牛郎织女双星,海誓山盟。“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在第二十五出埋玉中,由于安禄山反叛,唐明皇西行,到马嵬驿,士兵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玉环,否则不再护驾西行。杨国忠被士兵杀死。唐明皇不得不让杨玉环自缢身死。下半部仍以两人的爱情关系为主线,写人间天上,互相思念,情意缠绵。闻铃、哭像、雨梦等出,明清文学极力渲染唐明皇思念杨玉环的凄苦心情。杨玉环

48、得织女帮助,复登仙籍,但仍然念念不忘与唐明皇的爱情。在补恨中,杨玉环说:“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她向织女表示:“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最后,他们得以在月宫团圆。根据玉帝敕谕,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作品以喜剧结尾。长生殿中所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与历史事实并不完全吻合,不过是作者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向往与追求罢了。(2)揭露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明清文学李隆基虽然是作者同情的人物,但在作品中也揭露了他“弛了朝纲,占了情场”,重用权奸杨国忠,提拔番将安禄山,终于导致京都失守,自己也不得不仓皇出逃的局面。作者不完

49、全同意“女色误国”的观点,而把罪责全部推给杨国忠。在献饭一出中,借扶风野老郭从谨之口说出:“只为那杨国忠呵,猖狂,倚恃国亲,纳贿招权,毒流天壤。他与安禄山十年搆衅,一旦里兵戈起自渔阳。”安禄山因失军机犯了死罪。他给杨国忠送礼行贿,就受到保护和重用。在疑谶一出中,酒保对郭子仪说:“只为国舅杨丞相,并韩国、虢国、秦国三位夫人,万岁爷各赐造新第,在这宣阳里中,四家府门相连,明清文学俱照大内一般造法。这一家造来,要胜似那一家的;那一家造来,又要赛过这一家的。若见那家造得华丽,这家便拆毁了,重新再造。定要与那家一样,方才住手。一座厅堂,足费上千万贯钱钞。”完工之日,合朝大小官员都备了羊酒礼物,前往各家称

50、贺。郭子仪感叹:“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在进果一出中,为了让杨贵妃吃到鲜荔枝,李隆基竟责令涪州和海南进贡,限期送到。结果使臣一路上踏坏了农民的禾苗,甚至踢死了人。田夫哀叹:“田家耕种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成半要偿官赋,可怜能得几粒到肚!”所有这些描写,都反映了当时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明清文学腐朽黑暗的政治现实。剧中,作者对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败坏朝纲的上层统治者给予揭露和嘲讽。 (3)谴责卖国投降,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长生殿写作和上演之时,人们对明清换代还记忆犹新。作者把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塑造成一个十分阴险、贪婪、狡猾、残暴的人物。安禄山带领百万精兵,“逢城攻打逢人剁,

51、尸横遍野血流河,烧家劫舍抢娇娥。”这种描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清兵入关和南下的情形。这是长生殿当时受到明朝遗民欢迎的原因,也是洪昇等因上演长生殿而被弹劾的一个原因。在弹词一出中,明清文学内苑伶工李龟年所唱的“不提防余年值乱离”,“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正因为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所以才有“户户不提防”的民谚。“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旁人也泪流。”、长生殿的艺术成就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除了其思想情感的深厚复杂外,更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第一,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又相当严密。明清文学李、

52、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属于交代性的第一出传概不算,剧本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他们二人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信物,而后经过一番波折,至七夕长生殿盟誓,形成一个高潮;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其后再描写他们“那论生和死”(传概)的深情,已成蓬莱仙子的杨贵妃拆金钗一股、钿盒一扇托道士转交唐明皇,又坚前盟;最终二人在天宫团圆,金钗再成双、钿盒又重合。对“钗盒情缘”的刻意描写,具有很强的明清文学同时,剧中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与李、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显得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面相当广阔,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构造能力。第二,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