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循环调节和器官循环课件_第1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调节和器官循环课件_第2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调节和器官循环课件_第3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调节和器官循环课件_第4页
生理学血液循环调节和器官循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支配:几乎全心(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三个正”心率加快(正性变时)房室传导加快(正性变传导)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交感神经的作用4-3Physiology交感神经的作用机制 交感神经 NE 结合1受体 cAMP 主要Ca2+内流增加 心率加快、传导加快、收缩增强4-4PhysiologyNE增强自律细胞跨膜内向电流If,使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心率加快。NE增强自律细胞期Ca2+向流,动作电位期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因而房室交界处

2、传导加快。 NE使细胞膜和肌浆网对Ca2+通透性增高,肌浆Ca2+增多,收缩增强,速度加快;NE促进糖原分解,提供能量增多;NE降低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肌浆网钙泵Ca2+回收加速,刺激Na+-Ca2+交换,使细胞的Ca2+外排加快,有利于粗、细肌丝的分离,加速舒张。 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自律性) (正变时) 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 0 期(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传导性 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收缩性) 生成(正变收缩)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兴奋性) 兴奋

3、性4-5Physiology节前神经纤维节后神经纤维NE心脏1受体 AChN1受体4-6Physiology左右交感神经支配有优势 右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左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支配:几乎全心(但是心室支配的少) “三个负”心率减慢(负性变时)房室传导减慢(负性变传导)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迷走神经的作用4-3Physiology迷走神经的作用机制 迷走神经 ACh 结合M受体 cAMP K外流,Ca2+内流 心率减慢、传导减慢、收缩减弱窦房结起搏细胞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引起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4期K+外流增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4、,心率减慢。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的Ca2+通道受抑制,动作电位期0期Ca2+内流量减少,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均下降,兴奋传导速度减慢,甚至房室传导阻滞。ACh使K+外流增强,3期复极加速,平台期缩短,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Ca2+减少; ACh还能直接抑制钙通道,Ca2+内流减少,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 v/dt APA Ach+MIK增加Pca IK衰减变慢直接抑制钙通道兴奋性自律性4期自动除极速度兴奋传导速度心肌收缩能力 静息电位增大最大复极电位增大4期慢K+外流增加4期慢钙内流0期慢钙内流2期钙内流收缩力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机制4-5Physiology心脏M受体 节前神经纤维节后神经纤维AC

5、hAChN1受体4-6Physiology左右迷走神经支配有优势 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左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神经神经递质作用受体作用机制作用效应交感神经NE1受体cAMP增加,钙内流增加三个正迷走神经AChM受体cAMP减少,钾外流增加,钙内流减少三个负心脏1受体 AChN1受体心脏M受体 AChN1受体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总结: (1)双重支配,作用相反(2)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以迷走神经的活动占优势(3)左右两侧有支配优势 (1)切断迷走神经,心率如何变化(2)切断交感神经,心率有何变化?(3)同时切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心率有何变化?(3)支配心脏的肽能N元(不讲) 心脏中存在多

6、种肽类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阿片肽等。 2、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作用:缩血管作用机制:受体血管收缩(强) 受体血管舒张(弱)特点: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多数只接受单一神经支配分布密度不同: 皮肤骨骼肌和内脏冠脉和脑血管(2)舒血管神经纤维体内部分血管既受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还同时接受舒血管神经纤维支配交感舒血管纤维:特点:主要支配骨骼肌血管递质 ACh 受体 M受体平时不起作用,激动或防御反应时起作用副交感舒血管

7、纤维:特点:主要支配 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的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等递质 ACh 受体 M受体作用小,调节局部血流量 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递质 NE ACh ACh受体 (主)、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作用 绝大部分血管收缩 骨骼肌血管舒张 消化腺血管等舒张(二)心血管中枢定义: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1、部位: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2-62部位:1、延髓缩血管区舒血管区传入神经接替核心抑制区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更高级的部位功能上分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特点:传出神经是同名神经,功

8、能与同名神经一致总结: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血管三个负三个正收缩(三)心血管反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循环系统功能能适应于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减压反射、降压反射)(1)感受器分布: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窦神经,上行并入舌咽神经b: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主动脉神经,上行并入迷走神经感受的刺激:动脉血压的变化(实际感受的是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特点:对博动性血压敏感

9、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压力、化学、心肺等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孤束核少量外周心血管活动传入信息延髓尾端腹外侧区下 丘 脑 室旁核脊髓中间外侧柱的交感节前神经元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迷 走 神 经心脏阻力血管交感神经反射弧:血 压 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 延髓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窦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脏血管(2)反射过程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脏血管心率 房室传导 心肌收缩 相对舒张收缩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血压 血 压 对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 延髓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主动脉神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脏血管主动脉弓压力感

10、受性反射心脏血管心率 房室传导 心肌收缩 相对舒张收缩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血压 血 压 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刺激 延髓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窦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脏血管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主动脉神经 心脏血管心率 房室传导 心肌收缩 相对舒张收缩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血压 大失血时动脉压下降,怎样通过窦、弓反射使动脉压回升?作业:人从平卧到直立,先头晕眼黑而后恢复正常,解释其过程?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15秒),动脉压的变化,为什么?按摩颈动脉窦区,动脉压的变化,为什么?答:夹闭颈总动脉后,流到颈动脉窦区的血液,对颈动脉窦压力感

11、受器的st 答:按摩颈动脉窦区后,对颈动脉窦(3)生理意义 经常起作用调节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在CO、PR和血量等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4)有效调节范围:60180mmHg70150mmHg时最敏感 颈动脉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约100mmHg)的范围内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敏感,纠正偏离正常水平的血压的能力最强。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越远,压力感受性反射纠正偏离正常水平的血压的能力越低。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2)传入神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3)中枢 延髓

12、(4)调节效果缺氧PCO2PH 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呼吸加深加快(主要) ,反射性间接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心率,心输出量 BP(5)调节特点平时对血压不起调节作用,对呼吸起调节作用,维持体内氧气、二氧化碳、氢离子的稳定在低氧、窒息、大失血、动脉血压过低时参与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心肺感受器兴奋迷走N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肾血流量 垂体前叶释放ADH心率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肾重吸收水GFR R-A-A-S肾排钠和排水血 压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 4.其他

13、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不要求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肝合成)血管紧张素(十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主要存在于肺血管)血管紧张素 (八肽)强烈收缩血管氨基肽酶 A血管紧张素 (七肽)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使肾脏保钠保水、排钾(1)肾素的及其作用:来源:肾近球细胞分泌。作用:使血管紧张素原变血管紧张素引起肾素分泌的原因: 肾血流量 血中Na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 PG、NE、胰高血糖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和ADH 肾素强烈的收缩血管,微动脉收缩。作用于脑内一些神经元(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管活动增强,以及引起渴觉;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作

14、用于交感缩血管N末梢的受体使其释放NE;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2)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来源: 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去甲肾 :肾上腺素 4 :12.作用:两者对心脏血管都有作用,但是和受体的结合力不相同,最终效应不相同(1)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力及其作用:与、受体(包括1、2 )结合力都强与受体结合:外周组阻力(小剂量)皮肤、粘膜、肾脏、内脏血管收缩( 受体)分布为主与1受体结合:强心(三个正)2受体结合:外周组织(大剂量)骨骼肌、冠状动脉血管舒张( 2受体)分布为主肾上腺素作用:以强心为主!小剂量外周阻力大剂量外周阻力未说明剂量的为小剂量。去

15、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力及其作用:与、1受体结合力强、与2受体结合力弱与1受体结合:强心(三个正)与受体结合:外周阻力血压直接作用间接作用血压窦弓反射心脏 三个负外周阻力下降总和后:心脏三个负,心率减慢,阻力增加,血压整体时符合综合后:故: HR,CO,RBP整体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不起强心作用,以升压为主!肾上腺素作用:(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1、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2、储存神经垂体3、作用抗利尿(生理剂量)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缩血管,升血压(大剂量)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升高血压(三)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PG

16、I2):内皮细胞内的PGI2合成酶可合成PGI2;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使内皮细胞释放PGI2 血管舒张。 内皮舒张因子(EDRF) NO:刺激: 低氧、缩血管物质(NE、VP)(2)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有多种,其中内皮素是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3)心房钠尿肽(ANP) 是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心房容积扩张可刺激心房肌释放ANP。 ANP主要作用于肾脏,可抑制Na+的重吸收,表现为强大的利尿钠和利尿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ANP有较强的舒血管效应;搏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冠状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一、

17、冠脉循环(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冠状动脉的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受心肌机械活动影响大。1、冠状动脉的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受心肌机械活动影响大。 心脏的毛细血管网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当心肌纤维肥大时,毛细血管数量不能相应增加,故肥大心肌易发生缺血。 冠脉循环之间的侧支吻合较细小,血流量少。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心肌梗塞。 (二)冠脉血流的特点:1、心肌的血液供应主要在心脏活动的舒张期获得。 (冠脉分支垂直穿入心肌,受心肌机械活动影响大)。 *延长舒张期或升高舒张压可以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2、耗氧量大,动静脉

18、氧差大,易缺氧(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冠脉血管收缩或舒张主要受心肌代谢产物的调节;特别是腺苷。或(冠脉流量主要受心肌代谢产物的调节;特别是腺苷)。冠脉血管收缩或舒张主要受心肌代谢产物的调节;特别是腺苷。或(冠脉流量主要受心肌代谢产物的调节;特别是腺苷)。笔记1. 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冠脉血流量与心肌代谢水平成正比 心肌组织中氧分压降低引起的冠脉血管舒张,是由于心肌某些代谢产物引起的,腺苷起主要作用。腺苷对小动脉有强烈的舒张作用。 心肌其他代谢产物如H+、CO2、乳酸、缓激肽、前列腺素等,也有舒张冠脉作用。 2、神经调节(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冠脉收缩,但是其使“三个正”后,心肌代谢产物,使冠脉舒张。 交感神经活动,使冠脉先收缩后舒张。 迷走神经活动,使冠脉先舒张后收缩。3. 激素的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增强心肌代谢活动和耗氧量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也可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