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IPKey_第1页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IPKey_第2页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IPKey_第3页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IPKey_第4页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IPKe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位朋友: 上午好 IPR2项目交流 中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陶鑫良2008年11月10日 工信部知识产权中心一、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背景二、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立法体系三、中国现行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四、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执法架构五、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修改动态 一、中国知识产权 法制建设的背景 时代风景线 科技进步超速化; 经贸活动全球化; 知识信息产权化; 游戏规则国际化。 历史高压线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化; 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国际化;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度化; 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工具化。 企业生命线 核心技术是根; 著名品牌是神; 无形资产是本; 知识产权是魂。 知识产权

2、在当代世界上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和博弈工具。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国家化、政治化、外交化、国际化。知识产权在当代已不仅仅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度规范,更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企业最重要乃至最主要的经营资源。 当代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与政策具有越来越浓厚的工具主义和功利取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及其法律制定、政策设计,首先立足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多是在顺应国际规则之刚性架构之下,利用其相对有限空间来最大限度地积极维护本国及本国企业的利益。既要遵循知识产权国际规则,顺应世界潮流,更要适应目前本国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基本形势,最优化地维护和强

3、化本国及本国企业的利益。 近忧远虑,外压内因,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十分复杂与严峻。建设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和优化投资环境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更是中国激励自主创新和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层需求和长效机制。从国家利益出发,目前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就是进一步完善法制,加强保护,提升国家和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 在自身发展需求、国际环境推动及中美谈判促进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约二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知识产权立法工作,迄今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蔚成体系,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 走的是高速公路, 坐的是特快列车, 奔的是国际标准。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基本完

4、备,但从与时俱进和拾遗补缺两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完善; 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已经持续强化,但从严厉打击侵权和合理遏制滥用两方面,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我国的知识产权普法已经广泛开展,但是从提高国民素质和建设社会氛围两方面,仍然需要深入推进。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薄弱环节: 一是企事业单位及其行业整合的知识产权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亟待全面提升。 二是国家包括中央与各级政府的知识产权优化决策体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尚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社会知识产权文化有待大力培育。二、中国现行的 知识产权立法体系 1、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1)知识产权单行(特别)法律法规 (2)基本法中的关于知识产权的规范 (

5、3)其他法中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规范 (4)知识产权地方法规 (5)知识产权司法解释 等等。 (1)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单行(特别)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83.3.1/93.7.1/01.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85.4.1/93.1.1/07.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91.6.1/01.10.27)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91.10.1/02.1.1) 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 (07.4.1)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07.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93.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97.10.1)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01.10.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95.10.1/04.3.1)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96.7.13)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02.1.1) 2010世博会标志保护条例 (04.1) (2)我国现行基本法中的知识产权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五章第三节: “知识产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八章:“技术合同”等 (3)我国现行其他法律的知识产权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民事诉讼

7、法的相关条款 等等。 (4)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地方法规 北京市科技进步条例 上海市技术市场条例 重庆市专利保护条例 著名商标条例 浙江省知名商号保护条例 著作权条例 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等等 (5)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 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

8、全证据 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问题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 迄今共有二十一个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三、中国现行法律 保护的知识产权 1、我国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取得途径: (1)依法申请获准:即一项智力成果产生后,必须按照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规定,提出申请并经审查批准后才能获得此项知识产权。例如世界各国对于专利权、商标权的取得,多是采取依法申请获得的途径。 发明专利权:早期公开,延迟实质审查制 实质审查期授

9、权日终止日实质审查提出请求期申请日专利申请公开日18个月36个月专利权期限(20年)发明创造完成日 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形式审查制申请日授权日 终止日专利权有效期(10年)发明创造完成日 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取得及期限:公告日授权日 期满日 注册商标权期10 年, 期满可不断续展申请注册日 (2)依法自动产生:即一项智力成果完成后,不必履行任何手续,与生俱来,自完成之日起便产生了这项知识产权。例如依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权利,世界各国的法律大多规定为依法自动产生。 著作权(版权)的取得及其期限: 作品完成日期满终止日 其他人身权: 无期限财产权: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50年发表权:作者有生之年

10、及其死后50年 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的取得及期限: 商业秘密完成日期满终止日发明权或其他科技成果权(人身权): 无期限商业秘密权(财产权):直至公开或者容易取得日。 我国现行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有:著作权及邻接权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邻接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注册商标权、驰名商标权益及知名商品权益,企业名称及商号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经营秘密)权,等等)。 详见: 图一:中国现行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产权 表一:中国现行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产权 会议与讲座(2007年10月起)/2007%E5%B9%B412%E6%9C%88/12%

11、E6%9C%8812%E6%97%A5%E4%B8%8A%E6%B5%B7%E5%B8%82%E5%8D%AB%E7%94%9F%E5%B1%80%E7%9F%A5%E8%AF%86%E4%BA%A7%E6%9D%83%E8%AE%B2%E5%BA%A7/%E8%A1%A81%20%20%E4%B8%AD%E5%9B%BD%E7%8E%B0%E8%A1%8C%E6%B3%95%E5%BE%8B%E4%BF%9D%E6%8A%A4%E7%9A%84%E5%90%84%E7%B1%BB%E7%9F%A5%E8%AF%86%E4%BA%A7%E6%9D%83%E5%8F%8A%E5%85%B6%E6

12、%B3%95%E5%BE%8B%E4%BE%9D%E6%8D%AE.doc四、中国现行的 知识产权执法架构 1、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架构的基本原则2、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要情况3、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主要分工 1、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架构的基本原则 (9)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多年来,人民法院和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1985年至

13、2007年,全国地方法院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分别达11.5万多件和11.1万多件;1987年至2007年,全国法院受理和审结的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分别为4675件和4613件。2003年至2007年间,全国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件6427件,查处假冒他人专利案件919件,查处冒充专利案件8152件。” 新华网 2008.7.30 1、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架构的基本原则 (9)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

14、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多年来,人民法院和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1985年至2007年,全国地方法院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分别达11.5万多件和11.1万多件;1987年至2007年,全国法院受理和审结的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分别为4675件和4613件。2003年至2007年间,全国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件6427件,查处假冒他人专利案件919件,查处冒充专利案件8152件。 同时,部门间和区域间的执法协作更加密切。海关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初步形成了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知识产权执

15、法体系;法院健全知识产权审判组织,各高级法院和许多中级法院以及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目前已达172个。工商、版权、知识产权等部门与公安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高检院建立了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机制,促进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跨地区执法协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了跨地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有效查处。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南十省市建立了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广东省与香港成立了粤港保护知识产权专责小组。此外,有关部门还组织“蓝天行动”“山鹰行动”“反盗版天天行”等集中整治行动和“雷雨行动”“天网行动”等执法行动,有

16、力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 2004年7月至2005年底,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在此期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先后开展了7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766万余个经营户和近32万个商品交易市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746个,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6.8万余件,收缴和消除违法商标标识7750多万件(套),罚款5.12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商标犯罪案件309件、涉嫌犯罪人员273人。 2、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要情况(1)中国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设置 适用“四级法院、两审终审”审判体制 各地高院设置知识产权庭(民三庭) 各地

17、中院设置知识产权庭(民庭) 部分基层法院设知识产权庭(民庭) 各级各地法院刑庭审理知识产权刑案 各级各地法院审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2)我国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 专利案件由省会所在地中院及指定中院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由省会所在地中 院及指定中院 植物新品种案件由省会所在地中院及指 定中院 其他知识产权案件按当地高院决定分级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由基层法院等管辖 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由相应法院等管辖 (1)受理知识产权一般民事诉讼案件: 400多个中级人民法院 50多个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 (2)受理专利民事诉讼案件: 69个中级人民法院 (3)受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民事诉讼案件: 61个中级人民法院 (4

18、)受理植物新品种民事诉讼案件: 60个中级人民法院。 (3)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统计 年度(年)民事诉讼数量(件)刑事诉讼数量(件)行政诉讼数量(件)受理(一、二、再审)审结受理(一审)受理20027800716240920039271686020041374412695356720051658316453335057520061421914056227714362007178771739526841001 3、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主要分工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版权局 国家海关总署 商务部 国家农业部/林业总局 国家质监检总局 其他(1)国家知识产权局 主管知识产权涉外和保护的协调, 主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 的行政管理。 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承担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查 批准和权工作,并处理PCT相关专利国际申请事 宜;同时承担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 的申请、登记的行政管理。各地知识产权局负责本行政区域知识产权与专利工作。(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主管商标注册管理以及驰名商标保护事宜; 处理商标异议案件与商标争议案件; 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和打假反仿冒等事宜; 主管相应知识产权反垄断等事宜; 监督检查其他不正当竞争相关事宜; 主管企业名称及商号的登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