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第1页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第2页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第3页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第4页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之后的国际贸易 二战后国际贸易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的变化 贸易集团化、区域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主体贸易保护更加隐蔽贸易手段规范化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国际贸易: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相关概念: 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贸易差额;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二、国际贸易的

2、分类根据货物的流向不同,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根据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根据贸易方式的不同,分为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根据进出口统计标准不同,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按照贸易是否有第三方参加,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二、国际贸易的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复习与练习题1.国际贸易是如何产生的?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有哪些特点?3.国际贸易有哪些分类?4.国际贸易的微观分析工具有哪些?

3、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5.比较一般均衡分析法与局部均衡分析法,比较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试分析国际贸易常用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标: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熟悉假设条件,掌握要素禀赋理论内容;掌握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内容;掌握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综合理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背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古典贸易理论是从技术差异角度说明贸易的起因、贸易的结

4、构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由于假设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则生产技术差异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双赢”而非“零和”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他在1776年发表的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商品,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

5、间不能流动; 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的概念 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则两国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换取自己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两国均受益。 (三)对绝对优势论的评价绝对优势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它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

6、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中获利。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71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优势的程度不同,仍有可能发生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总结:“两利相权取其重

7、,两弊相权取其轻”(二)互惠贸易的交换比例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这种价格确定的基本出发点是,国际比价要在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 比较优势原理有一个不常见的例外,那就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 (三)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严格的假设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这些缺陷,哈伯勒(Haberler)于1936年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

8、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背景:该理论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最早是由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两个提出来的,故称为HO理论。它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一、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二、HO模型的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

9、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即这是一个典型的222模型。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A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4.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 7.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8.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9.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三、 要素禀赋理论与H-O模型(一)H-O模型基于上述基本假设,HO定理表述如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10、。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对HO模型的评价HO模型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首先,HO模型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其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的,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从而是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HO模型的不足:(1)HO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

11、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项。(2)HO模型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没有说明一国在特定的要素禀赋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HO模型实际上是从现有的贸易结构反推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3)该理论对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4)该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在我们前面的分析中,没有涉及货币问题,比较利益和价格差异的测度标准是物质产品间的比价,在HO模型中为说明问题,引进了价格因素。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因而可能引起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之间的差异或脱节。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这一时期理论发展都是围绕其做引申、完善性研究,有代表性的推论有三个,分别是: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雷布津斯基定理。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H-O定理基础上,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故又称为H-O-S定理。定理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致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一、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我

13、们假定,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因而贸易前的工资率比较低。美国资本比较丰富,因而贸易前的资本报酬率比较低。开展国际贸易后,中国将大部分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将大部分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资本密集型产品)。 从两国的总体看,中美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反向运动,使两国同一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贸易前,中国的资本价格比美国的要高,中国劳动力的价格比美国要低。贸易发生后,中国资本的价格下降,美国资本的价格上升,结果两国资本的价格趋于相同或接近;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的价格趋于上升,美国劳动力的价格趋于下降,因而两国劳动力的价格也趋向于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贸易不仅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也

14、使生产要素的价格趋向于均等化。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另一重要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与斯托珀 萨谬尔森定理 斯托帕和萨谬而森在重新思考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指出,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致使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

15、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即对自由贸易的任何人为的障碍都会阻止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表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停滞或反向运动。这一结论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完整论述。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 1953年里昂惕夫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运用自己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并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试图证明HO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令人震惊。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14010美元/人,进

16、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18180美元/人。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里昂惕夫的统计方法及统计资料的处理提出不同的意见;另一类是回过头来对HO理论本身进行重新的研究和探索。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 人力资本说 自然资源说 贸易保护说 要素密集度的逆转 思考与练习题1.简要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内容。2.分析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3.评价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理论意义。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如

17、何解释?5.综合阐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本章知识要点: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两个层面了解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掌握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及寡头垄断情况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了解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关系;掌握重叠需求理论,了解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机会成本变化有三种情况: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

18、本递减。 产出成本LRAC0图3.1 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生产设备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技术外溢效果等。(二)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当存在外部规模经济且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某一国家率先进入某一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后,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巩固其作为大生产者的地位,尽管其他国家存在更廉价生产这种产品的可能性。 右图横轴表示手表的供求量,纵轴表示每只手表的平均成本或价格,假定一只手表的成本是其年产量的生产函数,ACs表示瑞

19、士的平均成本曲线,ACt表示泰国的平均成本曲线。D代表世界对手表的需求,并假定瑞士和泰国均能满足这一要求。假定手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完全是外部的,厂商内部不存在规模经济,所以两国的手表工业均由许多完全竞争的小厂商构成。竞争的结果是手表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外部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生产ACSACt12每只手表的价格或成本手表的供求量OC0P1P2图3.2 外部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生产D(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在图3.3中,学习曲线是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通过生产获得的经验对成本的影响,学习曲线向下倾斜,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产量不断增加,成本也因而下降。 累

20、积产量单位成本L1C0C1L20图3.3 学习曲线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数量众多且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行业中产品假设是同质的,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行业可以自由进出。不完全竞争是指垄断和竞争两种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与完全竞争理论不同,不完全竞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过于复杂。假设图中原点代表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即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由原点出发沿着箭头方向向右移动,表示垄断程度在不断下降,无穷远处代表另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在原点和无穷远处之间任何一点都表示一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如图中的A点和B点就

21、表示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A点更接近原点,与B相比其市场竞争程度要低些。B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A 一、垄断竞争模型: 基于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竞争程度很高但又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是:市场上有众多厂商和消费者;厂商通过生产差异产品来获得定价权;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出行业是自由的。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最关键的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 (一)差异产品的含义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指的是同一产业或产品集团内的众多企业生产的有差别的产品。 差异产品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差异性可以是

22、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例如,由于生产者特殊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引起的产品差异就属于客观差异,而由于营销手段(广告、展销、销售网点等)造成的消费者感觉上的不同则属于主观差异。 (二)产业内贸易 所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图5.5显示了可以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差异产品来进行互利的贸易。 图3.5 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EXYPAACCDB0(三)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产业间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或者说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上的比较优势。其贸易格局是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

23、品的净进口国;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即使两国有相同的要素比例,两国也可以发生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即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使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的基础和源泉。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所说:“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有两个,这两个原因都有助于各国从贸易中获益。第一,进行贸易的各国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国家就像个人一样,当他们各自从事自己相对擅长的事情时,就能取长补短,从这种千差万别中获益。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能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达到规模经济。这时的生产效率比每一种产品都生产时要高得多。现实生

24、活中的各种贸易模式反映了上述两种动机的相互作用。”(四)产业内贸易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我们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来衡量:公式中T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X和M代表一国某产业的产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T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若T=0,表示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其贸易为产业间贸易。若T=1,则表示该国在这类产品上既有进口又有出口,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其贸易为产业内贸易。T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T越接近0,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越大。二、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寡头垄断市场,厂商数目很少(但不止一个),每个厂商拥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厂商做

25、决策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什么样的反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有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敌对,一种是妥协 (一)双寡头模型:古诺模型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亦称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是早期的寡头模型,由法国经济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于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1.基本假设(1)市场上有两个厂商生产和

26、销售相同的产品;(2)两个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3)两个厂商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4)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2.市场均衡产量的确定图中的两条直线HH、FF分别表示厂商H和F的反应曲线。图中两条反应曲线的斜率为负。其原因在于对方的产量越高,自己面对的剩余需求就越小,所能选择的最佳产量也就越小。但H厂商反应曲线在图中要比F厂商的反应曲线更陡一些。 (二)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1 模型假设 (1) 世界上只有A、B两国,两国在某一共同行业中

27、各只有一个厂商存在,即在封闭条件下,两国的该行业都是完全垄断市场结构。(2) 两国的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两国需求条件也假设完全相同。 (3)开放后,两国厂商均可自由进入对方市场。2 模型分析下图描述了A、B国市场的均衡。在左图中,A国市场的均衡点为E,此时国内厂商在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来自B国的厂商在A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在右图中,B国市场均衡点为。均衡时,B国厂商在本国销售量为 。A国厂商在国的销售为 。由此可知,开放以后,A国向B出口量为 ,自B进口同种产品,进口量为 ,即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两国之间的同质产品发生了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由于对称性,两国厂商在本国和他国市场上的

28、占有率各为50。贸易后,两国市场价格也完全相同。 双寡头市场的均衡(a)qfqhFHH/OEqfaqhaF/(b)H/Oqh qhb qfbqfF/E/ FH3福利效应如图所示,贸易前A国厂商的产量为垄断产量为qH,贸易后A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总量为2 qHA,其中一半由A国H厂商生产,另一半由B国厂商F提供。贸易后,A国消费者剩余增加,增量为C+D;A国厂商H 在国内市场的利润较贸易前下降,损失为C+G;B国厂商F从A国赚取的利润为G+I,同样A国厂商H从B国获得的利润也应当为G+I。整个社会福利净效应(CD)(CG)(GI)DI0,即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福利改善为图中梯形(DI)的面积所示

29、。 MC图3.9福利效应分析qMPqqHA2qHADCEGID(P)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的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理论内容:产品同生物一样是具有生命周期的,都要经历初始、成长、成熟、衰退的全过程;伴随着技术的传播,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该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这个周期一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一般多发生在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上具有垄断优势。第二阶段为产品模仿阶段,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多发生在其他发达国家。第

30、三阶段,模仿国开始向第三国出口该产品,由于成本低而最终取代了始创国在第三国的市场。与此同时,由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因此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生产制造该产品。第四阶段,模仿国生产的该产品进入始创国,始创国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第四节 重叠需求理论一、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与代表性需求这种反映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我们称之为代表性需求。代表性需求是各国一般收入水平的反映。由于任何一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都不是绝对平均的,因此每个国家的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也分出不同的档次来,收入水平越高,需求产品的档次越高,反之则较低。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反映在需求水平上,就表现为一国对同一类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档次。二

31、、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所谓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YBAOQCDEFGHYBYAP图3.11 重叠需求与贸易三、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根据重叠需求理论,国际贸易的规模也会相应地不断扩大,不断会有新的贸易商品出现。这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关于该理论的适用性,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或制成品。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32、的产业内贸易。 思考与练习题1.试分析划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依据。2.画图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的产生。3.当假设条件从完全竞争变为不完全竞争,国际贸易有何变化?4.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流向。5.简述重叠需求理论的内容。第四章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学习目标:掌握重商主义理论内容,了解重商主义政策,客观评价重商主义观点;掌握幼稚产业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战略性的贸易政策等主要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观点及应用;了解各种贸易保护理论与各国贸易保护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是古典贸易理论的前身和批判对象。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

33、15世纪的欧洲,1617世纪进入全盛时期,18世纪中叶末落。重商主义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时期理论中心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英国威廉斯坦福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英国托马斯曼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措施,禁止货币输出,同时保持每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当时,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都颁布过法令,规定严厉的刑法,禁止金银出口。晚期重商主义者: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之间内在联系,不再强调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而是指总贸易量保持顺差,金银总量就会增加。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凡是我们在本国加之于外人身上的,也会立即在他们国内制成法令加之于我们

34、身上因此,首先我们将丧失我们现在所享有的可以将现金带回本国的自由和便利,并且因此我们还要失掉我们输往各地许多货物的销路,而我们的贸易和我们的现金将一块儿消失”。因此认为保存金银最好的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保护关税政策;限入奖出政策;鼓励发展本国工业;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贸易。总结: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标准。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加,一国若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

35、进行国际贸易并在贸易中保持顺差,为此,政府应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1.积极: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当时国际贸易和商业运输业的发展。2.缺陷:财富观念(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财富要看货币的购买力大小)财富产生的根源(认为财富产生于贸易顺差中,产生于流通领域;财富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流通中的纯商业活动不创造财富)贸易利益产生的根源(认为一国贸易利益是建立在他国损失基础上的零和博弈;实际上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利益,可以促进多国的经济增长)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理论强调着眼于保护将来的利益

36、,该理论形成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广泛应用于各国新兴产业的保护。幼稚产业:是指出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一、幼稚产业理论的观点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贸易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在农工业时期,应实行贸易保护。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穆勒标准:强调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巴斯塔布尔标准:强调预期收益大于保护期间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

37、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在凯恩斯看来,一国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一是一国净出口的增加本身,也就是本国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提高;二是通过贸易收支的顺差,直接影响到国内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压低国内利息率,刺激国内的私人贷款,增加私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在后凯恩斯主义者看来,凯恩斯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贸易收支差额对国民收入影响的程度上,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一倍的贸易

38、收支顺差将带来几倍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理论内容: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见教材P59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竞争的案例分析)理论运用:日本的电子产品、美国高科技产业实践等。理论简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在那些具有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干预有效的政府、国内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发达国家。但贸易障碍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

39、本国厂商在对方国家及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削弱了外国厂商在本国及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第五节 其他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保护公平竞争论:“保护公平竞争”是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一个重要依据。理论最初是针对国际贸易中因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民族自尊论:为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民族工业。国家安全论:国家安全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增加本国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性,这种情况可能会危及到国家安全。思考与练习题1.重商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什么?如何科学评价重商主义理论?2.

40、结合各国现实中的贸易保护,谈谈你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看法。3.试分析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与重商主义观点的区别。4.什么是战略性的贸易保护观点?你怎么看待战略性贸易保护措施的运用?5.结合自由贸易理论的内容,分析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运用的依据。第五章 关税措施学习目标:掌握关税的概念与种类;理解有效保护率的概念,区分有效保护率与名义保护率;能够借助图形分析大国、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和一般均衡效应;理解最佳关税理论的内容及现实应用。第一节 关税及其影响一、关税概述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

41、商品所征收的税。 关税的种类 按照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的不同,可把关税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三种;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又被分成从量税、从价稅、选择稅和混合稅。 二、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记为ERP)是指关税对某一特定工业的保护程度,它是该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产品价值(即附加价值)受保护的情况。 ERPj=(VjVj)/Vj100许多国家都有一个“瀑布式”的关税结构,对原材料制定非常低或零名义税率,随着加工程度越来越深,名义税率就越来越高。 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关税的经济效应通常以一国对某种进口产品征收进口税为例,从局部

42、均衡效应和一般均衡效应两个方面来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小国情形:关税的价格效应(小国情形:Pt=Pw+t )生产效应 (+Q1Q3 ;+a)消费效应(- Q2Q4 ;减少a+b+c+d )税收效应( Q3Q4 *t=c)净福利=(b+d) QafeSDPObPtQ2Q4Q3Q1Pwdct大国情形:关税的价格效应(小国情形:Pt=Pw+t )生产效应 (+Q1Q3 ;+a)消费效应(- Q2Q4 ;减少a+b+c+d )税收效应( Q3Q4 *t=c)贸易条件效应(+e)净福利=e(b+d)PwcafeSDPObPtQ4Q3Q2Q1dPwQ二、一般均衡分析小国征收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小国的福利水

43、平下降)大国征收关税降低福利水平情形 (大国征收关税造成的福利净损失是关税的保护成本大于贸易条件效应的结果 )大国征收关税增加福利水平情形(大国征收关税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超出其保护成本带来的损失)第三节 最佳关税理论核心思想 :小国征收关税会使得本国净福利损失。但在大国情形下,征收进口关税可改变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有可能改变本国的福利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的利益。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Es)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Ed)。出口供给弹性(Es):(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出口供

44、给弹性取决于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当依赖程度大时,受价格影响小,则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小(Es小) ;当依赖程度小时,受价格影响大,则供给弹性较大(Es大) 。进口需求弹性(Ed)影响因素影响程度Ed的大小消费者本身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考虑消费者个体的偏好差异,弹性值也不同,无从一一考察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大依赖程度小Ed较小 Ed较大该进口产品在国内替代品的多少替代品多替代品少Ed较大Ed较小关税承担:若Ed大, Es小,则出口商承担较多的关税;若Ed大, Es大,则出口商、消费者共同承担关税,此时,出口规模会下降;若Ed小, Es大,则国内消费者承担较多的关税。二

45、 、最佳关税最佳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一般而言,外国出口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大,最佳关税水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也不会是零关税;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最佳关税确定的图示分析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H表示禁止性关税,t*为最佳关税,此时dw/dt=0。AC段,eb+d;CB段,ePc结成关税同盟前:A国对来自B、C国家商品征税t,征税后,进口商品价格为Pb+t、Pc+t,此

46、时: A国只会从C国进口,国内供给OQ1,消费OQ2,进口Q1Q2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图示分析图 7.1假设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共同对外关税为t此时,B国产品在A国销售价格为PB(不征税) C国产品在A国销售价格为Pc+t, (较小)则A国只从B国进口,且进口价格为PB,国内供给为OQ3,国内消费为OQ4,从B国进口Q3Q4 ;影响:生产减少的Q1Q3为A国被B国替代部分,为生产效应;消费增加Q2Q4为商品价格下降消费增加,为消费效应;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进口由Q1Q2扩大到Q3Q4,新增加的部分(Q1Q3+Q2Q4)为贸易创造效应。2.贸易转移: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

47、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和福利的损失。分析:图形中 Q1Q2部分指A国原来从C国进口部分,现在变成从B国进口,贸易方向发生转移。前提: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 DA表示其需求曲线;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结论: 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1Q3+Q2Q4 。(三)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建立关税同盟给A国各部门带来的影响为: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d);政府进口关税收入减少了(c+e)A国加入关税同盟后的净福利效应: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

48、(a+b+c+d)-a-(c+e)=(b+d)- e。(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b是指同盟内低成本生产替代国内高成本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d是指同盟内取消关税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国内消费扩大而导致消费者福利的净增加。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原因是进口来源由低成本的C国转向高成本的成员国B国。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

49、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第一,关税同盟的建立会形成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第四,优化资源配置效应。 关税同盟的建立的负面影响: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二、自由贸易区理论彼得罗布森(1980)最早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和关税同盟效应的比较可以得出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优于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主要是因为自由贸易区中存在间接贸易偏转,这

50、是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原则难以阻止的。间接贸易偏转:指一成员国将本国生产的产品(免税)出口到另一成员国,用自由贸易区外的价格更低的产品(征税)替代区内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情形。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自由贸易区也存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但区别在于:在自由贸易区中不存在由生产和消费引起的损失,且伙伴国政府增加的收入大于关税同盟中获得的净利益。在关税同盟中,与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将被转移,而自由贸易区中这种贸易将会增加。动态效应: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促进效应两个方面。三、新区域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弥补了传统收益理论忽视制度因素的缺陷,侧重于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机和原因研究

51、,内容包括: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效应;提高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一致的机制;改善成员国安全。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根据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 一、欧盟 荷比卢联盟。战后,发达国家间第一个关税同盟。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1951年1月,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5月8日,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1979年,

52、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目前,欧盟扩大到25国,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5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2007.1.1,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2008.1.1,塞浦路斯、马耳他加入欧元区;2009.1.1,斯洛伐克成为欧元区第16个成员国;2011.1.1,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2014.1.1,拉脱维亚加入欧元区;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例。

53、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亿人口、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多亿美元。北美贸易区的目标:从1994年1月1日起,经过15年的过渡,美、加、墨三国相互取消关税,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三、亚太经合组织 开放性指成员间的所有优惠性的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成员经济体。这一点与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上的差异。 开放的地区主义与GATT/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是一致的,它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上的一次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一次挑战。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与经济技术合作通常被称为APEC运行的两个“车轮”。思考与练习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

54、形式?2.试用图形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经济效应。3.关税同盟形成的动态经济效应有哪些?4.简述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内容。5.结合现状简述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八章 世界多边贸易协定学习目标: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与内容,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组织机构;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轮谈判;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宗旨、基本原则;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与机构;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一、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的产生关贸总协定产生的时代背景;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或过渡性的协议;关贸总协定发挥

55、国际组织的作用,安排缔约国之间的旨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谈判。 二、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一)关贸总协定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以发展生产和交换为目的。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促进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的大幅度削减,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二)内容 最惠国待遇关税减让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保护和紧急措施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组织机构最高权利机构:缔约国大会(通常每年一次)常设机构:缔约国常任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下设若干常设和临时委员会与工作组秘书处为职能机构提供经常性服务 四、关贸总协定的多轮谈判 就所要解决的主要

56、问题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以关税减让为主的阶段(前六轮);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的阶段 (东京回合);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阶段(乌拉圭回合)。 关贸总协定下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就 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 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影响力大增(缔约国数从最初的23个增加到1994年底的128个)。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1月1日,其机构设在日内瓦,现有成员国148个(2005年5月)。 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协定是国际贸易制度运行和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制订的法律基础。 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

57、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一、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与宗旨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宗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4个附件组成。附件1是货物贸易多边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58、,附件2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附件3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附件4是诸边贸易协定。四、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部长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部长会议休会期间,由全体成员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代行部长会议职能;总理事会下设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部长会议下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处理特定的贸易及其他相关事宜;五、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986.7.10,中国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合法席位申请;1995.1.1,中国又开始“入世”申请;1995.7.11,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成立中国入世谈判工作组;2001.11,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接

59、受中国入世;2001.12.1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思考与练习题1.简要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及历次谈判的进展。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原则?3.简述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4.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5.结合实践讨论“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 学习目标: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能够借助图形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了解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理论。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

60、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收益。(一)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它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它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二是它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还包括专门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法以及销售技巧等的国际转移,是经营资源的 综合投入。 (二)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证券投资 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证券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