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评价报告_第1页
矿山评价报告_第2页
矿山评价报告_第3页
矿山评价报告_第4页
矿山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前 言任务由来及编制依据任务由来宜章县xxxxx矿为一证照齐全的小型民办股份制煤矿企业,2006年5月,湖南省国 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证号00000000000, 有效期即将到期。为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为延续矿山开发换发采 矿许可证审批做好准备工作,xxxxx委托我公司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做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严格按照DB43/T304-200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及 相应的工作程序与委托书要求开展工作,收集有关的地质、采矿、环境等技术资料,并 于2009年3月20日3月22日赴现场进行野外调查,

2、经室内综合分析研究,于2009 年4月完成了该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依据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 号公布;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3、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月2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7 次会议通过;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 办发2006187号2006年9月26日。技术依据(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09-28发布;(2)湖南省郴耒煤田矿区长坪勘探区地质勘探

3、最终报告广东省冶金煤炭201队 1968年11月。(3)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湖南省煤田地质 局第三队勘探队2007年10月,批准备案文号:湘国土资储年报备字2008055号。(4)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开发利用方案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2008年 12月,评审意见书:湘国土资矿函200971号。合同依据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 (委托方)与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被委托方)签定 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服务合同书2009年3月。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目的1、进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为矿山采矿许可证换证的审批提供地质环境影响评 估依据。2、为矿山有效保护矿山

4、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依据。3、为有关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工作依据。工作任务1、对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基本查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2、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对矿业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现状评估。3、基本查明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加剧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质灾害, 对其影响程序进行预测评估。4、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5、对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矿山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和治 理方案。本次工作情况资料收集本次工作资料收集包括有地质、测量、开采、通风、排水、运输

5、、排矸、供电、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有人文及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有采 矿史的历史资料收集,主要为文字报告、图件、附表等。野外调查根据“技术规范”,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调查工作是在全面收集前人矿山自然地 理、矿区地层、地质构造、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山开采技术 条件、矿山开拓方式、开拓布置、开采方法及其他有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的,并于2009年3月20日3月22日深入矿山现场调查研究,对矿山地质环境 现状的基本特征及未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确定评估级别及范围,对矿 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评估,以及今后矿山开采将产

6、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 行预测评估,并根据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针 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并于2009年4月完成报告 编制工作。调查工作期间,在充分收集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表、坑道及周边地质 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如期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资料真实可靠。累计完成工作量 见表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工作性质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 注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份5野外调查调查面积km20.978班线路km2.0坑道班m820调查矸石堆个2照片张8采用4张老窑个3水文地质点个1地质点个5居民房屋处15栋居民24调查表张4室内综合编制评估报

7、告/附图2、矿山基本情况矿山概况地理位置宜章县xxxxx位于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南偏西5Km处,为临武县与宜章县两县交 界处,行政隶属宜章县浆水乡新华村管辖,矿山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o45,06112。45,14,北纬 25。15,35-25。15,56之间。矿山有简易公路与S324相连,梅田镇向东约23km至宜章县城与107国道、京珠 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见图1)。2.1.2矿山范围、面积及矿产资源矿范围及面积xxxxx矿山范围由10个控制拐点圈定,面积0.2122km2,准采高程+280m至-80m(见表2)。表2xxxxx山范围控制拐点坐标表点号XY点号XY点号XY12

8、79572038374450427957203837402882796100383743502279547038374450527959003827412892795720383744063279547038374030627959003837425012795720383744504279572038374028727951003837425010279610038374450927957203837440682795100383743509279572037384406标高从+280m +50m从+280m -50m从+280m +100m开采深度:由+280m-80m矿区面积:0.212

9、2km22.1.2.2资源储量依据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2007年10月编制的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截止2007年10月底止,本矿山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2-2煤层保有经济基础储量(122b+333)32.9万t,其中(122b)为24.86万t,(333) 为8.04万t;动用18.14万吨,累计探明资源储量51.04万t。2.1.3矿山地质工作概况据调查资料,矿区开发历史悠久,正式的地质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先后有 广东省129队、221队和201队等单位对矿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工作。1965-1986,广东省129队、221队、201队先后对矿山范围进

10、行大量地质工作,煤 田地质局201地质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矿区详查工作,于1968年11月提 交了郴耒煤田梅田矿区浆水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详查),之后,为进一步满足该 区斜井延深的需要,于1978年对矿区深部展开找煤勘探,并于1986年12月提交了湖 南省郴耒煤田矿区浆水延深勘探(最终)地质报告。2001年12月,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提交了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 资源储量报告;2006年4月湖南金地钻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浆 水乡xx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07年10月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 田xxxxx资源

11、储量检测报告;2008年12月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 县浆水乡xxxxx开发利用方案。上述地质工作内容较全面,资料较丰富,为本报告提供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环境地质及开采方面的资料。随着矿山建设的发展,矿山内的地质条件将有所变化,矿山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也有待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质量与力度。矿山开采工作概况xxxxx为私营企业,于1994年兴建,1995年投产,原生产规模3.0万t/a,矿井范 围面积0.2122km2,现设计生产规模6万t/a,开采深度及开采情况见表3。xxxxx开发简介表表3企业性质采矿登记、发证机关发证时间采矿许可证号私营湖南省国

12、土资源厅2006 年建矿时间建井地质依据生产规模开拓方式1994 年地质勘探最终报告6万吨/年斜井面积准采深度主采煤层矿长0.2122km2+280-80m12-2(1)矿区内主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2-2煤层,矿井储量较为可靠,煤层 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的可采煤层。(2)开拓方式:斜井开拓。(3)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采煤方法为倒台阶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4)排水情况:采用一级机械排水,矿进+90m水平涌水量一般为65m3/h,最大为 125m3/h。(5)采空区面积:xxxxx已开采至+90m水平,采空区面积为98.96千m2。(6)地面工程建设:据现场调查,本矿有办公楼、职工宿

13、舍、食堂、工业广场等 地面设施,总占地面积约3000m2,占用地类为林地。(7)矸石堆:矿区内有2个矸石堆,1号矸石堆(见照片1)堆放为原广东省梅田矿 务局四矿矸石堆,现存放于主井北东约300m处的山凹中(位于矿区边界处15m处), 占用林地4000m2,方量45000m3; 2号矸石堆(见照片4)位于矿区主井附近,由生产、 开拓形成的矸石堆,占用山林地2000m2,方量13000m3。(8)开采情况:截止到2007年10月,矿井采损煤量18.14万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情况2006年4月,湖南金地钻钻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该报告为三

14、级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煤矸石 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矿山内有2个矸石堆,矸石堆占用林地,对土石环境破坏较重; 矿坑水对环境影响较重;矿井突水危险性中等,预测可能误穿积水老窑引发矿井突水。提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是:表4原保护措施实施情况效果问题矸石堆脚设置护坡和排水沟已建挡矸墙较好井口附近修建沉淀池和导水沟建有沉淀池一般边探长边开采实施较好2.2矿区人文与社会经济概况xxxxx有职工约50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2人,各类房屋有4栋,为一层砖木结构, 有工业场地及材料场地各一个。评估区内有房屋9栋(其中包括矿部房屋4栋),人口 36人(包括矿常住人口12人),其中矿山内仅有矿部房屋及矿

15、山人员,居民房屋均分布 于矿山外评估区内,有居民24人,居民房屋为2层式砖木结构至砖混结构,各户多为 独立单栋建设,依山就势,居民居住分散。区内耕地约2.5公倾,占矿山面积的0.78%。矿山以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为主,森林茂密,主要树种为松树,次为杉树,其他林木 树种较少,灌木较多,自然生态较好。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副产品为红薯、豆类等杂 粮作物,农民副业除采煤业外,主要是外出打工,农村经济比较活跃,农民生活较为富 裕。3、矿床特征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床特征含煤岩系及煤层特征含煤岩系xxxxx范围内含煤岩系为二又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J2),龙潭组第二至六岩性段 均含煤,构成本矿区的含煤岩系,其主

16、要由细一中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构成,其 中含有13个赋煤层位,在xxxxx只有12-2煤为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其余为煤线。详见 矿区综合地质柱状图(图7)。可采煤层特征xxxxx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为12-2煤层,其赋存于第二岩性段,煤层结构简单,一 般为单煤,局部含12层夹矸,在本矿区,煤层厚度0.625.6m,平均厚度5.37m, 煤层倾角680870,厚煤带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一带,可采性指数91.25%,煤层厚度变 异系数90.69%。煤层顶底板特征本矿主采煤层12-2煤直接底板为中厚层状粉砂岩,厚5.5m,力学性质较好,无底鼓 现象;直接顶板以薄层状粉砂岩为主,厚15.3m,岩石比较破

17、碎,岩石抗压、抗拉强度 不大,致使煤层与顶板离层现象严重,因地压力较大,容易发生片帮冒顶现象,属I级 顶板。原梅田矿务局四矿历年曾发生过12起冒顶事故。煤质特征表4煤层 编号类型Mad(%)Ad(%)Vdaf (%)Std (%)Q (MJ/kg)视密度(t/m3)T2 ()12-2最小0.614.397.170.8235.301.371325最大2.5934.2414.3835.96平均1.511.949.3135.55据表4中化学分析结果可知,本矿井12-2煤层为低灰、低硫、低磷,特高发热量的3号无烟煤。因此,煤岩的工业用途为良好,可作炼焦用煤、动力用煤及生活用煤。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根据湖南

18、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2007年10月编制的年度资源储量检测报告及湖 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xxxxx开发利用方案如下(详 见图2图4)(1)主采煤层、设计利用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根据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井主采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12-2煤层,矿井内 经济基础储量122b24.86万t、(333) 8.04万吨(设计按可信度利用80%,利用6.43万 吨)。据xxxxx开发利用方案,可采储量=(设计利用储量-煤柱)x采区回采率=(31.29-0.19) x0.84=18.96万t;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则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井型 x

19、储量备用系数)=26.12/ (6x1.0) =4.4年。(2)开拓方式:xxxxx原开拓方式比较合理,所以设计维持原矿井开拓方式不变, 即斜井开拓。(3)水平及采区划分:根据矿井可采煤层赋存状况与开采现状,本矿井+150m以 上已基本采完,+150m-80m,垂高230m,本设计决定将全矿井剩余储量划分为2个 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50m-80m。本矿井走向长度约为400m,设计各水平划为一个 单面采区。(4)开采顺序:采取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开采原则。(5)采煤方法:本矿井煤层为急倾斜煤层,故选用倒台阶采煤方法。(6)排矸方式:本矿井排出的矸石堆积在主井附近(见附图1),面积2000m2,

20、方 量13000m2。设计中仍采取排矸场堆放,部分外运用于修路充填洼地(见照片3),以及 闭坑时充填废巷。(7)排水方案:本矿井涌水量不大,最大约125m3/h, 一般65m3/h,设计在+50m、 -80m水平设中央水泵房、水仓,主要水仓容量能容纳8个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基本能 满足生产要求。4、矿区自然地理与环境地质概况自然地理地形地貌评估区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类型(见照片2),在评估区域范围内,受构造的控 制,山脊线以南北向与东西向纵横交叉为特征,山头多呈串珠状分布。由于剥蚀剧烈, 沟谷发育,地形较为复杂。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最高处海拔标高351.5m,最低海 拔250m,相对高度1

21、01.5m,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50左右,自然排水条件良好。矿山属 林区,地面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气象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 仲夏多雨多涝,秋季多旱,冬季寒冷期短。据宜章且气象局19912006年主要气象参 数如下: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0.5(1998.8.5)极端最低气温:-6.3(1991.12.29)年降雨量:1090.5 2252.6mm/a,平均 1556.67mm/a年蒸发量:1236.9 1787.6mm/a,平均 1456.73mm/a月最大降雨量:649.6mm (2006.7)日最大降雨量:286mm (

22、2006.7.15)平均降雨日:162.6天风向:秋冬多为西北风,春夏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18m/s.水文矿区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南东有一条季节性小溪,该溪水往东8Km汇入珠江水系支流武水中。降雨至地表形成水流排入冲沟,流量、水位在雨季有暴涨暴跌特点,对井下开采影响小。矿区地质依据湖南省郴耒煤田梅田矿区浆水延深勘探(最终)地质报告及资源储量检 测报告,矿区地质如下:地屋岩性矿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第(Q)、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1)(1)第四系(Q):残坡积粉质粘土,含碎石,小溪沟两侧为冲洪积含砾粘土,砂 砾土。不整合分布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之上。(2)二叠系上统

23、龙潭组上段(P212):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东南部一带,以灰-深灰色 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含12-1和12-2煤层,12-2煤层平均5.37m,为矿山主采 煤层,12-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段(PJ1):公布于评估区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灰- 深灰色粉砂岩为产,次为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地层岩性等见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图7)和地质剖面图(图5)。矿山地质构造(1)褶皱构造长坪向斜贯穿矿区,大致以F11断层为界,西部为长坪向斜西翼,向东倾伏;地层 总体走向约NE500,向北西倾,倾角250270,东部倾向南东,倾解3250400, 一般 360左右。(2)断裂构造本区主要

24、发育三条断裂构造:F11、F13、F401,这些断裂造成了煤系地层的缺失和重 复。各断裂特征如下:F13:为走向逆断层,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NE450SW350,倾向1350,倾 角700;垂直错距300450m,断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000m左右,并切割了煤层。F11:为逆断层,走向NE100左右,倾向1000,倾解750;垂直错距300m左右,断 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500m左右,沿走向斜切煤层。F401:为逆断层,走向NE100左右,倾向1000,倾角850;垂直错距350m左右,断 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400m左右,沿走向斜切了煤层。综上,矿山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和程序类另属中等复杂类型

25、。矿区工程地质根据矿区出露岩石的岩性、结构特征及成因,参考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 数,区内岩土体可分为土体和岩体两大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见图7)岩体结构面(1)原生结构面区内原生结构面为岩层面,层理面及软弱层(如泥岩及煤),岩层面及软弱层一般 属ni类结构面,层理面属V类结构面,厚层及中厚层状灰岩、砂岩、坚硬,岩层面及层 理面结合紧密牢固,岩层面粗糙,摩擦系数较大,岩层受力不易沿该类面涌动。薄层泥 岩及煤层为软弱层,层面及层理面易裂开,结构面往往含泥质具滑感,岩层受力沿这类 面易滑动,软弱层产生揉皱。(2)构造结构面区内岩体原生结构面主要为层为,细-中砂岩一般为中-厚层状,层面

26、较平整,层理 较发育,结合紧密;构造结构面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区内断层发育,次生节理及劈理结 构面较发育,结构面稳固性较差。煤层开采、巷道掘进应加强支护。岩体风化特征岩体风化带较明显,地表至深处由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 风化产物多呈粉质粘土和含锑碎石粘土;风化带厚度变较大一般厚度3m-15m。受风化 程序控制,其强度和结构特征差异较大。岩溶发育特征本区碳酸盐地层不发育,岩溶化弱。边坡类型、特征及稳定性区内边坡可分为自然边坡、人工切坡及堆积边坡。(1)自然边坡位于山脊两侧,坡角一般小于250,坡面残积物厚度3m,植被发育,斜坡基本稳定。(2)人工切坡主要为混合边坡,为矿山公路切坡,

27、由于公路依山就势,切坡高度1-3m,边坡基 本稳定;矿山工业广场建设切坡710m,坡角600左右。边坡土为含碎石残坡积土,土 质密实,呈硬塑状态,含水量少,抗压抗剪性能产好,边坡稳定(见照片2)。(3)人工堆积边坡主要为原有开采的废渣堆积边坡,废渣堆积于风井附近,最大堆积高度约15m,边 坡基本稳定。生产矿井工程地质特征1、矿井工程地质特征生产矿井处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组(P2L2)地层中,主井副井和部分平巷围岩 为岩石,以粉细砂岩为主,开采煤层巷道位于12-2煤层。2、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夹细砂岩,受强烈构造运动和煤层及岩层节理裂隙影响,煤层与 顶板离层现象严重

28、,围岩稳固性差,原梅田矿务局四矿历年曾发生过12起冒顶事故。 煤层底板为细砂岩及粉砂岩,较稳固。综上所述,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序属复杂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含水层与隔水层矿山含水层和隔水层见矿山综合柱状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图6、图7)。断层带含、导水特征矿山断裂发育,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这些断层含水性和导水性较差。老窑的水文地质特征原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四矿留下的老采空区及巷道位于设计采空区上方,据调查,老 窿积水可能通过裂隙和破碎带下渗与生产井巷相连通,从而补充矿井涌水。矿坑充水因素和预测矿井涌水量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1)矿井充水因素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砂岩裂隙水,间接来源为采空区积水,其补给源

29、为大气降水, 因此矿坑涌水与降水关系密切,直接受大气降雨控制,呈暴涨暴落现象,一般降雨后出 现矿坑涌水量增加的时间比最大降雨量时间有所滞后,其滞后时间与采深有一定联系。 同时矿坑涌水量与开采深度及开采面积成线性关系增加。(2)矿井涌水量预测由于本矿井为砂岩裂隙充水矿床,准采下限标高为-80m。因此,用比拟法预测矿井 未来-80m水平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Q2=Q1 4F2s2)/1F.S.f)式中:Q1+90m水平现矿坑最大涌水量(m3/h),取值125m3/h,一般65m3/h。Q2-80m水平矿井未来最大涌水量(m3/h)F1一矿井已开采面积(m2),取值为98.96千m2F2矿井未来开采

30、面积与已开采面积总和(m2),取值为146.52千m2S1矿井已开拓水平水位降深(m3),砂岩平均水位185m,+90m水平水位 降深95mS2矿井未来开拓到-80m水平水位降深265m计算得Q2=254m3/h (不包括瞬时溃涌入量,以下同),一般132m3/h。(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序现状条件下涌水量一般为65m3/h,最大涌水量为125m3/h;未来开采最大涌水量为 254m3/h,矿井充水因素为弱裂障充水矿床,但矿山断层较发育,构造较复杂,老窑及 老采空区均有积水,矿井水文地质复杂程序属中等至复杂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矿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内地形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地形有利

31、于地表水排泄。 地下水由北西向南东流出排泄,其迳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顺沟谷延伸方向渗流, 径流迟缓,在谷地溪沟边一带以渗流形式排出地表。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水位动态季节性明显。矿山断层发育,存在断 层构造导水隐患威胁。矿山采空区和老窑水多分布于+150m标高以上,存在老窑积水突 水突泥涌入矿坑隐患的威胁。在天然条件下,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一是大气降水渗透,二是老窑水渗透。径 流与排泄;由于该区整体处于一单斜构造部位,地表径流汇集顺斜坡排泄至矿区南部谷 地,再流出矿区外。在开采条件下:大气降雨补给矿区顶板砂岩含水层,地下水在流径地下开采矿坑形 成人工排泄点,局部地下水向矿坑流

32、入含水层以裂隙水形式顺裂面往矿坑排泄。其它含 水层地下水仍维持天然补、径、排条件。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雨的影响,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明显。生产井水文地质特征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风化裂隙水及老窿水,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因此,矿坑水在 裂隙面和岩石破碎带以渗流和顶板以滴水方式排入边沟,再汇集于水仓后,用水泵排至 地面水沟。矿井水量随大气降雨量变化,且滞后时间较短。多年的生产实际资料,矿坑 最大涌水量为125m3/h, 一般涌水量为65m3/h,矿坑水涌过主斜井口排出地面。未来开 采过程中,随着开采区面积不断加大,预测矿坑总涌水量将有所增加,采用比拟法估算 其最大涌量为254m3/h, 一般涌水量132

33、m3/h。结论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坑充水层主要为砂岩弱裂隙承压水,富水 性较弱;区内及矿井内地质构造较复杂,井下断裂构造较发育,但其富水性和导水性较 弱,但由于断距较大和巷道工程穿切,未来开采可能成为地下水的运移通道;矿山范围 内老窑和老采空区多有积水,对未来开采构成隐患。故该矿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至复杂 的矿井。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周边矿业活动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本区矿业活动主要为煤炭开采,区内有3个小煤矿。浅部曾有老窑开采,北部为个 木冲煤矿,该矿准采高程为280+50m,曾于2001年10月由省地环总站进行过环境评 估,当初的主要地质环境影响问题主要是矸石堆占用林地,现

34、已开采到+I00m水平,目 前矿坑涌水量小,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仍是矸石堆点用林地;东部为新华煤矿,准采高程 为+295-150m,也是2001年10月由省地环总站进行过环境评估,地质环境问题也是 矸石堆占用林地,现开采水平为-1000m。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影响(1)矿业活动:本区矿业活动主要为煤炭开采,矿业活动所产生的矿坑水对流经 地土壤及地表水体污染较轻,矸石堆占用林地,影响较重;现状未发现因井下开采而导 致的崩塌、滑坡和泥(矸)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等现象。(2)民用建筑:评估区内房屋较少,比较分散,均为小型民用建筑,工程规模小, 对地质环境未造成破坏性影响,也未诱发地质

35、灾害。(3)道路建设:区内道路建设主要为矿山公路建设,矿区内乡村简易公路多沿山 坡、沟谷修建,切坡较少,未因切坡产生地质灾害,公路建设无深切坡与高填土现象, 未造成涌坡及崩塌。(4)农林种植:区内大部分地段为荒地,少量旱地、耕地,农业耕耘对地质环境 影响较轻。综上所述,本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矿业活动为主,表现为本矿 矸石堆场地区植被遭受破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轻。矿山环境地质情况小结.评估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标高250351.5m,最大相对高差101.5m。山 坡坡度小于25,地形条件中等。.评估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

36、,地质构造中等, 褶皱不发育,矿山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矿山主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组段12-2煤层,煤层平均厚5.37m,煤层倾角68 870,属急倾斜煤层。.矿区分1类岩体,1类土体,岩体类型为:软硬相间薄至中厚层状砂岩、砂质泥 岩、泥岩夹煤的岩性综合体。煤层顶板为I级顶板,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为煤系地层中弱的裂隙含水层,矿井最大涌水量 125m3/h,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至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表现为以前的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主要有本矿矸石堆破 坏土石环境较重,总体上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综上所述,依据“技术规范”附录C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序分级标准,本矿山环境地质

37、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5、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评估区级别的确定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如下资料:(1)评估区人居因素:评估区内有居民约36人,无重要交通要道和建筑设施,无 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矿区内主要为林地区,耕地面积约2.5公顷,对照附录B,人 居因素属于一般区。(2)根据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的分类原则,xxxxx设计年产原煤6万吨,属中 型规模;(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前面已叙述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综合以上三项,对照附录A,确定此次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评估范围的确定根据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为矿业活动与周边相互影响范围, 包括开采范围及采空区破裂角

38、影响范围;矿渣堆放影响范围(占地影响范围、废矿渣污 染影响范围);矿坑排水影响范围(降落漏斗影响范围、排出的矿坑废水影响范围);附 属工程建设影响范围等因素,评估区范围具体确定如下(见附图1)。北约矿界外250m,南至矿界外小溪,东到矿界外约300m分水岭,南至矿界外(煤 层露头线)100300,评估范围面积约为0.978km2。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水资源影响现状评估(1)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xxxxx已开采到+90m水平,据调查现状条件下+90m水平矿井最大涌水量125m3/h, 一般65m3/h,矿坑充水来源为龙潭组上段砂岩裂隙水,矿井最低开

39、采标高低于本区最低 侵蚀基准面,地下含水层疏干主要影响龙潭组砂岩弱裂隙含水层,不是区域性主要供水 含水层,矿井排水仅对煤系地层砂岩含水层造成疏干,据调查评估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 为民井取水,井深810m不等,均未凿至基岩,因此井水来源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水位距井口 2.53.5m,水量30m3/d左右。矿山开采民井水位和水量无明显影响,居民 生活、生产用水没有受到影响,现状评估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2)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评估区地下含水层含水贫乏,渗透系数小,矿井开采范围小,矿坑疏排水仅对其上 部砂岩含水层造成局部疏干,对区域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小,没有影响农业生产生活用 水,因此矿坑

40、排水对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3)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根据现场调查访问,评估区内有一条季节性小溪,矿山开采小溪未出现漏水现象, 现状评估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对水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1)对地表水污染影响较轻评估区水质污染主要为矿坑水和矸石堆淋滤水,该矿矿坑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沟 溪中,矿坑水中含硫对地表水有一定的污染,据现场用试纸测定PH值为6左右,该矿 生产规模小,煤系地层含水性弱,矿井排水量小,影响范围小,仅对排口附近造成污染, 污染程序较轻,排出地表后对周围农田、植被未产生影响,故现状评估,矿坑水、矸石 淋滤水对地表水体污染影响较轻。(2)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前述评估区矿坑水和淋滤水水

41、质呈弱酸性,该矿矿坑涌水量小,煤矸石堆淋滤水水 量也很小,地表一般有粘性土层,渗透低,故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矿井开采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1、矿山占用土地影响较轻(1)矿山地建筑用地xxxxx1994年开始建井,矿山地面建筑有矿部办公楼,井品、生产用房及生活区等,共占用林地约为3000m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地的使用属性。(2)煤矸石场占用土地xxxxx现有2个煤矸石堆,1号矸石堆位于矿山东部,为原梅田矿务局四矿矸石堆, 占用林地面积4000m2, 2号煤矸石场位于主

42、井附近,占用林地2000m2。(3)公路用地xxxxx矿山公路,占用土地1200m2,所占地类为林地。三者合计占用土地10200m2,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矿业活动占 用(破坏、污染)土地资源情况见表5。占用、破坏、污染土地资源现状表 表6环境影响物名称总 计 (m2)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情况(m2)能否 恢复耕地林地住宅地矿山建筑用地3000占用3000能废石堆6000破坏6000台P 能矿区公路1200占用1200台P 能合计1020010200土石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地表变形破坏土地影响较轻据调查,矿山开采范围内多为林地,此次调查,未发现采空区地面变形现象,现状 评估,

43、地表变形破坏土地影响较轻。(2)采矿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较轻该矿山属低山丘陵地形,植被较为发育,有利于水土保持,到目前为止矿业活动基 本没有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较轻。(3)矿业活动对土石环境污染现状评估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较重矿区内有2个煤矸石堆,1号矸石堆占用林地面积4000m2,方量45000m3; 2号矸 石堆占用林地面积约2000m2,方量13000m2,现状评估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较重。矿坑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该矿矿坑水量最大125m3/h,排放范围较小,途径短,对周边植被生长无影响,现 状评估矿坑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矿山地质灾害影响(危害)现状评估地质

44、灾害类型及分布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 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1、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小,影响较轻据本次现场实地调查,矿山范围内大多为林地,未对矿山北部五户居民房屋及矿山 南部稻田产生影响,因此采空区地面塌陷影响较轻。2、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危害小,影响较轻评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植被发育,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山坡较缓,居民少,地 下开采,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在现条件下不发育,危害小,影响较轻。3、泥(矸)石流灾害现状评估危害小,影响较轻矸石堆高度较小,沿山坡堆放表面坡角与山坡自然角相接近,地表植被发育,沟谷 汇水面积较小,没见水土流

45、失和泥石流及废渣矸石流,危害小,影响较轻。4、矿坑突水影响较轻矿山范围没分布岩溶地层,以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为主,含水层为一弱含水层, 地表也无大水体及河流,矿坑涌水量较小。且多年开采未发生突水突泥危害,矿山突水、 突泥危害性现状评估小。矿业活动对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较轻矿区内无大的建筑物、工程、设施,区内无铁路、无高速、高等级公路、无超高压 输电线路,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评估区内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的地质环境影响较轻。 6.5矿业活动对景观影响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景观影响较轻。据调查,评估区范围内无人口集中区,附近没有设有自然保护区,

46、无历史文物、古 迹旅游景点及地质公园,灌木林全区发育,矿业活动主要是地下开采,矿业活动对地面 景观影响小。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地表景观破坏影响较轻。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前面已述,本矿远离民居建筑,矿渣及矸石和矿坑水对土地,土石环境地表以污染 较轻,仅矸石堆对土石环境影响较重,对当地农业及生产、生活影响较小。因此,矿业 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现状评估小结现状评估结论(1)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地表水漏失、区域地下水沟衡破坏影响较轻,对水资源、 水环境的影响较轻。(2)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矿山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对土、石环境影响总体较轻, 局部煤矸石破坏、占用林地影响较

47、重。(3)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害小。(4)评估区内无自然保护区分布,无重要交通要道,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评估区 内建筑物、交通和自然保护区等影响较轻。(5)评估区内无风景名胜景观分布,矿业活动对自然景观影响较轻。(6)矿业活动对评估区内人居的环境影响较轻。现状评估分区现状评估分区按地质环境影响程序不同,共划分二个大区。即:矸石堆破坏土石环 境影响较重区(II)、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III)。现状评估结果见表6。1、矸石堆影响土石环境较重区分两个地段:1号矸石堆(IIr)位于东矿界处,1-1为原梅田矿务局四矿矸石堆,矸石堆方量45000m3,占用灌木林地4000m2; 2号矸石堆 (I11-2)

48、位于主井附近,方量13000m3,面积2000m2。对土石环境破坏较重。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III):该区位于上述区段以外评估区以内的地区,矿 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现状评估总体结论评估区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受矿业活动影响较轻;矸石堆对土石环境破坏影 响较重,但可恢复治理,治理难度较小。评估区内目前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采 空区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矿坑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对景观及 人居环境影响较轻,对自然景观及建筑物、工程设施影响较轻,综上所述,依据技术规范附录E判定,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现状评估结果表见表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结果表表7

49、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分布位置影响与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影响程度水资源 水环境地下水资源枯竭矿区含水层地下水枯竭较小较轻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矿区含水层地下水较小较轻地表水漏失小溪居民生活、生产较小较轻水质污染评估区地表地下水质较小较轻土地资源 土石环境矿山建设占用土地矿山房屋、煤矸 石场、矿山公路林地10200m2较轻地表变形破坏土地矿区民居、稻田较小较轻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矸石堆放处林地6000m2林地 不能利用较重土石环境污染主井附近林地损失小较轻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未发生生态较小较轻采空区地面塌陷评估区人民环境较小较轻岩溶地面塌陷无人民环境较小较轻矿坑突水采煤区坑道井下机器设备、 作业人员无

50、较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较轻矿山人居环境影响较轻矿山景观影响较轻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矿山活动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对水资源影响预测评估矿井充水来源、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含水层疏干半径矿井充水来源依据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现状评估,xxxxx开采12-2煤层,平均厚度5.37m,开采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为:Hf=100 mh7.5 h + 293+ 7.5 =100 * 5.37 义 507.5 义 50 + 293+ 7.3 = 47.5m开采煤层垮落带高度Hc=0.5Hf=0.5x47.5=23.7(m)矿山开采时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47.5m,不

51、会波及到地表。含水层疏干半径疏干半径 R=R0+r0R0=10S - kkr0=(FF矿山开采面积约212200m2k 透系数=0.008m/dS水位降深=265代入上式得R=237+260=497因此,xxxxx开采至-80m水平时,沿走向影响半径约497m。矿井涌水量预测根据地质环境条件,水文地质部分已进行了矿井涌水量预算,矿山开采到-80m水 平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2m3/h,最大涌水量254m3/h。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本矿开拓主风井及采矿巷道均布置在龙潭组上段地层中,无含水丰富的含水层,以 往及今后扩大开采都是影响龙潭组含水层,太阳冲煤开采,此次设计范围主要至-80m, 最低

52、开采标高低于本区最代侵蚀基准面,今后扩大开采的范围较小,矿井涌水量不会有 大的增加,因此矿井开采到-80m水平时,预测矿井最大涌水量254m3/h,疏干半径约 497m,采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不会延伸至地表,仅对开采范围及其边部的龙潭组地 层中的砂岩裂隙弱含水层造成一定程度的疏干影响,预测评估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疏干影 响较轻,进一步矿井开采对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较轻。对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影响较轻矿井开采受影响的含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岩裂隙水含水层,预测未来矿坑最大 涌水量254m3/h,但疏干的含水层为煤系地层弱的砂岩裂隙水,砂岩含水性弱渗透系数 差,它不是区域主要供水含水层,矿山对区域性地下

53、水含水层影响较小。因此预测评估 区域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影响较轻。对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现状未发生地表水漏失,今后矿山向深部开采煤层埋深约200m以下。据开采方案, 矿山开采所形成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7.5m,所以导水裂隙带不会波及到地表水, 因此预测评估地表水漏失影响较轻。水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1)对地表水质污染影响较轻本矿开采诱发的水质污染主要为矿坑水与矸石堆淋滤水。未末开采矿坑水与矸石堆 淋滤水的水质不会有大的变化,只是水量有所增加仍是对排山口及附近污染,但影响范 围不会很大,预测评估未来矿业活动引起的水质污染影响较轻。(2)对地下水质污染影响较轻前述,现状评估矿业活动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

54、轻,未来开采仍为现状下的地质环境, 只是开采范围有所增大,增加的涌水量和矸石堆方量很少,矿坑水排出与流经地不变, 流入矿山附近山沟中,流经处地表覆盖层较完整,因而矿坑水进入地下含水层污染地下 水水质的可能性不大,影响较轻。故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地下水质污染影响较轻。综上所述,预测未来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影响较轻。7.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对土地资源影响的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较轻该矿山为一个中型煤矿,开采规模较小,地面设施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 3000m2, 地面设施建设已完成今后不会再占用新的土地,只是其矸石堆会扩大,矿山开采按矸石 量与产煤量之

55、比为12%计算,每产矸石7200吨,矸石方量7200-2.5x1.25 (松散系数) =3600m3,按设计开采量和矿山服务年限(4.4年)计算,矸石增加15840m3,按堆高平均 6.5m计算,今后矸石占用土地面积增加约2500m2;矿山公路不会增加。生产石门碎石 可用于修路,因此矿业活动占用土地资源由原来的6000m2增大到8500m2,所占土地仍 为林地,矿业活动占用土地资源预测评估影响较轻。对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地表变形破坏土地影响较重现状条件下采空区上方未发现地面塌陷,未来采空区在矿区中北部地段,随着矿业 活动进行,采空区扩大,采空区地表可能会发生沉隆变形,故地下采空后部分地段

56、可能 产生地表变形破坏,影响地段大多为灌木林地和荒地,在矿井北部有5栋民房,居民24 人,会受到影响,房屋可能开裂,预测影响住宅用地面积约2800m2,所以预测评估地 表变形破坏村民住宅用地较重。(2)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据现状评估结果,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目前煤矸石堆影响较重区面积共6000m2,随矿业活动的进行,矿山煤矸石堆放场预测占用土地面积约 8500m2,方量 73840m3,矸石堆堆放处植被破坏较重,因此预测评估矸石堆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见表8)占用、破坏、污染土地资源预测评估表 表8环境影响物名称预测评估占用土地情况(m2)能否 恢复住宅用地林地现状增减小计现

57、状增减小计总计2800280010200250012700能矿山建筑用地占用30003000台P 能矸石堆破坏600025008500台P 能矿区公路占用12001200台P 能采空区地面变形破坏28002800台P 能(3)采矿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较轻矿山植被保持较好,且预测矸石堆数量不会增加太大,矿山开采为地下开采,因而 预测矿业活动基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4)矿坑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矿山未来开采矿坑涌水量较小,预测最大涌水量254m2/h,只对排水沟沿线造成污 染,土壤污染范围小,治理恢复也较容易。故预测评估矿坑水对土石环境污染影响较轻。综上所述,预测矿山未来开

58、采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总体较轻。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1)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及开裂危险性中等矿山开采12-2煤层,现状未发现采空区地面塌陷,未来开采深度在+90-80m水平, 直接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易破碎,容易冒落,随着未来矿山开采 范围增大,采空区地面随之增大,将引发地裂缝及采空区地面塌陷。因而预测评估诱发 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中等。依据三下采煤规程煤层履岩为中等硬度岩层,变形移动 角上山65、下山55、走向75推算,圈定的地表移动边界见附图2。矿井上覆岩层沉陷区变形参数按以下三个采

59、煤简单公式计算沉陷变形区最大下沉值WmaxWmax=qmaxxm.cosaQmax最大下沉系数(根据三下采煤规程附表4-5地表移动覆岩分类表,本区属中 硬岩层,qmax=0.55)M煤层采厚取值最大5.37m,a煤层平均倾角75,计算得Wmax=764mm沉陷变形区地表移动最大倾斜值(icm)计算公式imax=Wmax/r:采空区边界影响半径(由r=H/tgP求得,其中H为开采煤层深度,取值约300, P为岩移影响角,tg。取值为1.428。r=210,计算得imax=3.63mm/m沉陷变形区地表移动最大曲率Kmax(10-3/m)计算公式 Kmax=1.52Wmax/r2=0.026x10

60、-3/m沉陷区地表最大水平位移Umax(mm)计算公式 Umax=bmaxxWmaxBmax:水平移动系数(矿井最大水平移动系数bmax=bx( 1+0.0086cosa)其中b值取0.2, a为煤层倾角(),计算bmax=0.2 Umax=153mm沉陷区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值smax(mm/m)Emax=1.52bmaxxWmax/r=1.52Umax/r=1.11mm/m根据矿井地表沉陷区计算的变形参数值,按照三下采煤规程,表3砖混结构建筑物 损坏等级分类标准,采空区塌陷区imax值小于6, smax值为1.11,小于2,采空区地 面变形属轻度破坏,其北矿界外居民区可能遭受损失(房屋5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