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史地]修改商鞅变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1页
[高二政史地]修改商鞅变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2页
[高二政史地]修改商鞅变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3页
[高二政史地]修改商鞅变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4页
[高二政史地]修改商鞅变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措施)。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2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经济:经济全面发展,井田制度瓦解阶级:旧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政治:分封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军事:各国诸侯进行争霸战争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农业:铁犁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

2、都江堰和郑国渠),农田施肥。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新兴地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 文化:百家争鸣 军事:战争频繁 上层建筑 的改革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公田 私田;剥削方式改变;奴隶主 新兴地主,自

3、耕农出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人与人关系,阶级关系4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情况及影响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吴起楚悼王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李悝魏文候战国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初税亩”。前594鲁国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相地而衰征”管仲齐桓公春秋影响内容主持国别5公元前689年开始辅助齐桓公,当政40年,改革齐国内政,使齐

4、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大国。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管仲的发展经济、轻税免税、差别课税实行盐铁专卖的税收思想,对后世的税收思想家、理财家有很大的影响。 管仲(?公元前645年),字仲,名夷吾,齐国颖上(今安徽颖上)人。春秋前期大政治家。6 李悝,前455年生,前395年卒,战国时魏国(今山西运城一带)人,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李悝使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任魏文侯相时在魏国的变法改革。 在魏国的变法,是战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

5、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7 在魏国战功卓著,魏文侯任命为河西守。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与诸侯大小76次战争64次全胜。 魏文侯死后,吴起去了楚国。楚悼王重用他为宰相主持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贵族制度。同时整顿武备,四处征伐,使楚国也成为当时的强国。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贵族叛乱,被箭射死,死后被五马分尸。 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邑(现在山东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法家。8二、各国改革的影响(1)增强了各国的实力,使齐魏楚等国强大.(2)形成改革的时代潮流,加速社会转型.(3) 推动了秦国改革,为秦

6、朝建立奠定了基础。9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秦孝公秦国家强盛乐毅改革燕昭王燕成为较强大的国家邹忌改革齐威王齐取得一定成效申不害改革韩昭侯韩军力强大学习胡服骑射武灵王赵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吴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楚悼王楚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李悝变法,发展经济,改革军事魏文侯魏成 效措 施国 王国 家10商鞅其人 商鞅(约前390前338),出 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商 鞅11展开论战 商鞅向秦孝公阐

7、述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与保守势力展开论战,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商鞅舌战图12与旧贵族的论战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旧贵族PK商鞅舌战图13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14徙木立信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

8、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 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 “有能徙木之北门者,赏五十金。”15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16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秦国背景:1、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2、秦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 功立业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 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个人因素:秦孝公:决心改革,下达求贤令。商鞅:热衷法家学说,到秦国实施变法。三、商鞅变法背景171、经济

9、改革:根本目的:实现富国,为战争奠定国力基础。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正式被废除)(2)奖励耕织,免除徭役。(3)重农抑商,保护农业。(4)统一度量衡。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力实力四、商鞅变法的内容18四、商鞅变法的内容2、军事改革:根本目的:实现强兵,在激烈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内容:(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遇)作用:(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贵族衰落,军功地主的兴起,百姓被国家控制。193、政治改革: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行使政府权力。内容:(1)建立县制。(分封制被

10、正式废除,强化中央集权)(2)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作用:强化中央集权。四、商鞅变法的内容204、文化改革:根本目的:从思想文化上加强控制内容:燔诗书而明法令(1)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2)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作用:强化了中央集权。5、改革旧俗:四、商鞅变法的内容21措施作用经济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

11、国力;但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改革不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政治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习俗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22五、商鞅变法的影响1、实施情况:阻力重重2、产生影响:成效巨大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有利于秦国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 制度的

12、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后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23商鞅变法的重大作用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2、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对秦国: 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

13、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24 历史局限性原因: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表现: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 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5、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5商鞅变法的特点实质: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址阶级统治(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14、(4)推行力度最大,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26商鞅变法的结局1、商鞅之死 原因: (1)奴隶主贵族对新法的抵制、破坏(贵族凶) (2)秦惠文王险恶;(惠文王恶) (3)秦孝公去世(后盾失) 2、新政继续 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于商鞅死因的另外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商鞅严) (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 (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 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说明商鞅变

15、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27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28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

16、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29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经济发展要求 c秦孝公的支持 d人民大力拥护“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B30 A军事问题 B土地问题 C文化问题 D贵族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普遍涉及到了:B31A法家政治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